【文档说明】阅读提高训练十一(讲义)-2021-2022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共(8)页,19.69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53bacc7c42c0b8b032ffa81db928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阅读提高训练十一一、教学内容:1.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的概念。2.学会区分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3、周末及日常作业:阅读训练提高。二、教学目标:1.把握衬托的作用。2.能判断对比与反衬手法并答题。知识整理辨析衬托和对比1.什么是对比,
什么是衬托?(1)对比: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目的|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①两体对比: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
较。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②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例: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魏巍《谁是最可爱的
人》)(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目的|作用),而用另一种或另一些与之相似、相关或相反的次要事物作背景来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2.“对比”与“衬托”的联系与区别:同:对比、衬托都有两种事物。异:(1)对比:用来对比的双方都要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双方必须是同一
性质同一范围的两件事物,或者一件事物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相同。衬托:被衬托的事物(主体)可以不出现,而且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2)衬托必须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两种事物地位不同。衬托是以次要
事物为陪衬突出主要事物,两者主次分明。对比是通过双方强烈的反差,共同突出主题或思想,两者不分主次。3.考题链接:请判断下列句子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并说明作用。(1)“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
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2)“它们是一片蒿草,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棵擎天的椰子树;它们是一堆玩具,而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是三只啃食月中桂叶的长颈鹿。”(3)“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
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真实的山川草木,那么网络世界便是缥缈的海市蜃楼。”(4)“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5)“已是悬崖
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6)“面对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7)“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让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散
步》)4.区分对比和衬托的方法:(1)找出用于对比(衬托)的双方(2)分析双方关系::突出一方的是衬托;不分主次,造成强烈反差的是对比。(3)注意双方隐现、类属:对比:双方出现,类属相同。衬托:主体可以不出现,双方类属可以不同。(如以景衬情)5.在一些情况下,对比手法会伴随着反
衬手法。周末及日常作业(一)喜旺的年①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地落到喜旺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儿,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的一层。喜旺注视着飘落的雪花非常沮丧,是的,他害怕,特别特别害怕这场雪下大,如果这是一场大雪,许多的地方又会不通
车。②“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传来,听响声,这鞭炮是世界家放的。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世界的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了。这几年,只要谁的爸爸妈妈从外面打工回来,到家后总是要先放一挂鞭炮。③喜旺的爸爸妈妈今年过年也是要回来的,自从他知道爸爸妈妈要回来过年的那天起,就天天数日子,
兴奋得睡不着觉。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喜旺起床,等喜旺把早饭做好,老天爷居然飘起了雪花。④喜旺今年九岁了,上小学三年级,本来不是农忙时,早上他是不用做早饭的,可今天他高兴,也想让奶奶高兴。奶奶60多岁了,而且还有高血压,平日里,这个家里
只有喜旺和奶奶两个人。⑤一边做早饭,喜旺一边想着爸爸妈妈会给自己带什么礼物。老实说,他什么都不想要,只要爸爸妈妈能回来过年,他就高兴。有一次同学诬陷他偷书,喜旺和这个同学打了起来,结果被罚站。喜旺觉得自己非常委屈
,他特别想念爸爸妈妈。⑥雪越下越大,喜旺的心越揪越紧,他真想上去用身体挡住天上那个下雪的口子,让雪不要再下了。“喜旺,你爸爸妈妈回来了,快去接哟!”是隔壁二爷的声音。喜旺顾不上丢下手里的书本,转身冲出大门……⑦喜旺一口气跑到村东头的那条路上,路上安
安静静,连爸爸妈妈的影子也没有。就在喜旺忐忑不安的时候,远远地,有两个人影从路的另一头走来……喜旺兴高采烈地迎着那两个人跑去。⑧近了,又近了,喜旺喘着气,爸爸妈妈就在前面,喜旺笑出了声。跑了一会儿,喜旺感觉上气不接下气,他放
慢了脚步,准备就这样迎着爸爸妈妈走过去。喜旺在心里数着,二十一步,二十二步……是他们,就是他们,他日日夜夜想念的爸爸妈妈真的出现了。喜旺走到了爸爸妈妈身边,他想张嘴喊爸爸妈妈,可不知怎么,他居然没有喊出来。⑨爸爸妈妈走到喜旺身边,脚步匆
匆,他们是那样的急切,恨不能一步就跨到家,他们抬头望了一眼喜旺,像望一个陌生的孩子,略过喜旺面色急切地匆匆往前走。⑩喜旺和爸爸妈妈擦身而过,他们居然没有认出自己。喜旺的鼻子一酸,一股莫名的委屈油然而生。爸爸妈妈已经有3年没有回来过年了,他们
走时,自己才6岁,而现在的自己,已经长高长大了。11喜旺还记得,上次爸爸妈妈悄悄离开时,他整整哭闹了一个星期,可不管他怎么闹,就是不见爸爸妈妈的影子。一星期、两星期,一个月、两个月,他就这样跟着奶奶渐渐长大了,大到
他们都认不出了。12爸爸妈妈走的第一年,本来要回来过年的,可是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要给留下过年不回家的人发红包。想到这些,喜旺的泪水不听话地流了出来。13这个时候,雪住了,看着爸爸妈妈进村的
身影,喜旺忍不住哭出声来……他躲到村头的一面矮墙下,呆呆地望着天,想起自己向奶奶要20块钱买的鞭炮还没有放呢!14远处传来奶奶的叫喊声:“喜旺,你在哪里?你爸爸妈妈回来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4年第2期,有删改)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诬陷()陌
生()兴高采烈()忐忑不安()2.请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终于熬到了腊月二十八。”3.文中第①③⑥段对“雪”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4分)4.文
中第⑨段划线部分意蕴丰富,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二)()(1)多年来,人们总是讴歌松柏,称道杨柳,也有人颂扬木棉……可从来没有人赞美过臭椿树。(2)松柏常青,不畏严寒,那是傲霜斗雪的勇士,杨柳青绿如烟,袅娜多姿,不时激起人们的诗情画意;木棉那火红的花朵,象征着革命的热情和希望,不愧
为南疆的英雄……这些树,受到人们的称颂,原是合乎情理的。(3)至于臭椿树,它皮粗色黑,谈不上雅观;枝干扭曲,不能作栋梁之材;叶有臭气,不堪入鼻。真可说是外貌丑,材质差,气味恶,有谁去喜欢它呢!(4)但是,久而久之,
我发现臭椿树自有许多长处。(5)首先,它成长快,一年小,二年大,三年过后树冠就可以荫庇行人和耕畜。其次,椿树的树叶是椿蚕的饲料。尽管人们厌恶椿叶的臭气,臭椿树还是默默地养育着那些蚕儿。再次,臭椿树对于人几乎一无所求。随便一粒种子,
不管风把它刮到什么地方,只要有一点合适的土壤,它都会自己发芽,成长。它从不会让虫蚁蛀蚀,无须人们的特殊关心和照料。长成后,它悄然把自己的子孙交给风儿带往异域他乡,安家落户。(6)臭椿树就是这样,虽然其貌不扬,其味不香,但是它仍在悄悄地、不声不响地造福
于人类。(7)松柏理应讴歌,杨柳值得称道,木棉应受颂扬……而我内心深处,却总想着要赞美臭椿树,歌颂它那无愧于自己的生命,尽管受到冷遇,却仍然默默地做出贡献的崇高品格。1、把文中“赞美”一词的近义词找出来写在下面。2、作者想赞美臭椿树,为什么还要写人们对松柏、杨柳、木棉的赞颂呢?请结合文章(2
)(3)段回答。3、给文章拟一个标题,写在文中括号里。4、填空。①人们讴歌松柏是因为;称道杨柳是因为;颂扬木棉是因为。②一般人不喜欢臭椿树是因为;而作者喜欢臭椿树是因为。③文章采用借物喻____的写作方法,借赞
美臭椿树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扬那种_________________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