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练:十八 恶乎往而不可 含答案.docx,共(12)页,55.34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1bd476bd269f27cc449bd3d0c0ea6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十八恶乎往而不可(45分钟,60分)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祀往问.之问:问候、慰问B.其
心闲.而无事闲:安宁恬静C.岂更.驾哉更:更换D.寡人丑.乎,卒授之国丑:丑陋【解析】选D。丑:惭愧。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翅于父母B.此古之所谓县解也C.使之和豫通而不失于兑D.国无宰,寡人传国焉【解析】选D。A项,“翅”通“啻
”;B项,“县”同“悬”;C项,“兑”通“悦”。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B.大冶必以为..不祥之金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D.恐吾无其实..【明确】选B
。A项,踊跃:古义:跳跃;今义: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C项,面目:古义:脸色;今义:面貌。D项,其实:古义:这种实名;今义:表示所说的是真实情况。4.下列句子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内保之而外不荡也②唯命之从③是必有异乎人者也④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⑤不爪剪
⑥恶乎往而不可哉⑦不得复使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⑦/②⑤⑥/③④C.①④/②⑥⑦/③⑤D.②④⑥/⑤/①③⑦【解析】选B。①⑦为被动句;②⑤⑥为宾语前置;③④为判断句。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通过子舆、
子来坦然面对生死和哀骀它“才全而德不形”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面对自己无可奈何的困境,如何摆脱生命的负累。B.庄子试图使人在陷于绝境时,靠内在精神力量的培育,自解倒悬之苦,实现突围,而不是被困境压垮。C.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
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思想,其实反映了人在现实压迫下的无奈,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样的。D.庄子的目的就是要启示人们从精神方面着手,来增加生命的强度和韧性,引导人们正确对待人生的困境、绝境。【解析】选C。“
其实……一样的”理解有误。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母于子,东西南北,唯命之从。(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谁知道死生存亡是一体的,我就跟他做朋友了。(2)儿子对于父母,向东向西向南向北,一切听
命于父母。(3)因此善待我的生,就是善待我的死的原因。7.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选取一个对象,再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一粒种子渴望冲破厚重的泥土在熹微的晨曦中绽放生命,努力生长材料:蓓蕾小鸟蝴蝶梦想挥动强壮的翅膀竭力挣脱结实的茧盼望冲
出层层屏障在崭新的天地里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在芳香的空气里灿烂盛开,香溢四方自在滑行,优雅飞翔飞遍花海,播撒阳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所给示例是一首小诗,共四行,表达的意思是一粒种子冲破厚重的泥土,通过晨曦变化,让自己的生命得到绽放,诗歌充满正能量,具有生命的意义,在仿写时也要突出这一意义。要注
意从“蓓蕾”“小鸟”“蝴蝶”三个核心词出发,找到所给句子在意义上的对应关系,合理组合。答案:示例一:一朵蓓蕾盼望冲出层层屏障在芳香的空气里灿烂盛开,香溢四方示例二:一只小鸟梦想挥动强壮的翅膀在蔚蓝色的天空中自在滑行,优雅飞翔
示例三:一只蝴蝶竭力挣脱结实的茧在崭新的天地里飞遍花海,播撒阳光8.下面是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请根据图示概述语言现象的基本特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50字。(6分)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二、拓
展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南伯子葵问乎女偊(yǔ)曰:“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闻道矣。”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学邪?”曰:“恶.!恶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圣人之才而无圣人之道,我有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吾欲以教之,庶几其果
为圣人乎?不然,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亦易.矣。吾犹守而告之,参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
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曰:“闻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大宗师》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而色若孺子..孺子:孩童B.恶.!恶可恶:可恶C.亦易.矣易:容易D.已外.天下矣外:遗忘【解析】选B。B项,恶:不。10.与例句“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安时而.处顺B.我有
圣人之道而.无圣人之才C.七日而.后能外物D.吾犹守而.告之【解析】选B。B项和例句同属于转折关系,可译为“却”。A项,表并列;C项,相当于“以”;D项,表顺承关系。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12.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开。(5分)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答案:副墨之子闻诸洛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闻之聂许/
聂许闻之需役/需役闻之于讴/于讴闻之玄冥13.女偊认为学习需要哪些条件?你认为哪一点更重要?(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圣人的心境和圣人的才气。圣人的心境更重要。【拓展练习】14.下列句子中,加
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南伯子问乎.女偊曰生乎.吾前B.吾欲以.教人以.圣人之道告圣人之才C.吾犹守而.告之吾恂恂而.起D.子独恶.乎闻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解析】选D。D项都是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A项,向/相当于“于”;B项,来/用;C项,表递进/表修饰。附【译文】南伯子葵向女偊问道:“你的岁数很大了,可是你的容颜却像孩童,这是什么缘故呢?”(女偊回答)说:“我得‘道’了。”南伯子葵问:“‘道’可以学习而得到吗?”(女偊回答)说
:“不!怎么可以呢!你不是可以学习‘道’的人。卜梁倚有圣人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虚淡的心境,我有圣人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明敏的才气。我想用虚淡的心境来教导他,恐怕他果真能成为圣人呢?(即便)不是这样,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具有圣人才气的人
,应是很容易的。我还是持守着并告诉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既已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七天之后能遗忘外物;既已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身的存在;既已遗忘存在的生命,而后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
清新明彻;能够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彻,而后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既已感受了‘道’,而后就能超越时间的界限;既已能够超越时间的界限,而后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灭绝生命的东西没有死,产生生命的东西就没有生。作为事物,‘道’无不有所送,也无不有所迎;无不有所毁,也无不有所成,
这就叫作‘撄宁’。撄宁的意思,就是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而后保持心境的宁静。”南伯子葵又问:“你偏偏是怎么得‘道’的呢?”(女偊又回答)说:“我从副墨的儿子(文字)那里听说的,副墨的儿子从洛诵的孙子(记诵)那里听说的,洛诵的孙子从瞻明(目视明晰)那里听
说的,瞻明从聂许(附耳私语)那里听说的,聂许从需役(勤行不怠)那里听说的,需役从于讴(吟咏领会)那里听说的,于讴从玄冥(深远虚寂)那里听说的,玄冥从参寥(高旷寥远)那里听说的,参寥从疑始(迷茫而无所本)那里听说的。”三、经典研读(7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2)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
之以礼。”(《论语·为政》)(3)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人间世》)15.子夏、孟懿子问孝,孔子的回答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子夏:侧重在日常行为中
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容色。孟懿子:侧重于礼仪,在父母面前必须要遵守礼节。16.庄子认为如何是“孝”?庄子和孔子论“孝”,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庄子认为,事亲要“不择地而安”,使父母舒适,就是至孝。
两者都认为要爱敬父母,庄子认为爱敬父母是出于天命,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孔子认为,这是“仁”和“礼”的要求。附【译文】(1)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子在父母面前经常有高兴的神色,是件难事。有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食物,年长的人吃喝,难道
这竟可认为是孝吗?”(2)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对待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按礼祭
祀他们。”(3)天地间有两条大戒律:第一条大戒,知道天命……子女爱父母,这是人的天命,无法在心里解释的……在天地之间无处可逃;这是说的大戒律。因此,那些侍奉自己的父母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均可以使亲人感
觉安定,是孝顺的最高境界。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