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宁乡市十三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含解析.docx,共(22)页,1.508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d344290cef3f753822aa60fc81e1c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度期末考试卷高二生物学一、选择题:1.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齐广璞夺得金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B.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体内无氧呼吸增加,血浆pH大幅下降C.比赛过程中,
运动员内环境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D.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需要神经系统的高度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1、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产的热多,散的热也多。2、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H2CO3/NaHCO3,可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详解
】A、在冰雪环境下进行比赛,运动员体内的产热量和散热量处于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恒定,A错误;B、血浆中有缓冲物质对,可以调节pH相对稳定,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后,pH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C、运动员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在不
断的发生变化,C错误;D、运动员在完成高难度动作时需要大脑中的运动中枢发出指令,还需要小脑参与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需要神经系统的高度参与,D正确。故选D。2.内环境的稳态对机体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
误..的是()A.骨骼肌细胞的细胞膜是细胞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垂体中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可以维持体内温度相对恒定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作用将CO2排出体外【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骨骼肌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血浆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主要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C、体温调
节中枢位于下丘脑,C错误;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最终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正确。故选C。3.眨眼反射是人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防御性反射,是机体对威胁反应的重要表征。眨眼是由于轮匝肌受到有关神经的调控,从而快速收缩的过程。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眨眼
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眨眼反射是一个自主性的防御性反射受大脑皮层的调控C.当冲动到达轮匝肌时,轮匝肌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D.某人如果出现不能眨眼睛的现象,可能是由于面部传出神经受损【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
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和传出神经及效应器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
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详解】A、眨眼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非条
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B、眨眼反射是一个自主性的防御性反射,经过训练的人可控制眨眼,是因为有大脑皮层的控制,体现出大脑中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C、当冲动到达轮匝肌时,受刺激部位轮匝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对钠离
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C错误;D、眨眼反射的神经分布在头面部,某人如果出现不能眨眼睛的现象,可能是面部传出神经受损,D正确。故选C。4.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智力有促进功能,能提高记忆力,而且对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大有益处。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体育运动对学习和记忆
的促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部分过程如图,a表示过程,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质c是突触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a表示BDNF基因表达,需要DNA连接酶参与B.物质b与AMPA结合后,使d处的膜内变为负电位C.BDNF具有激活AMPA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D.若向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会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1、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由题图可知,BDNF一方面作用于突触前膜,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另一方面作用于突触后膜,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详解】A、DNA连接酶参与DNA的复制过程,而过程a表示BDNF基因表达,包含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DNA连接酶不参与该过程,A错误;B、物质b为兴奋性神经递质,物质b与AMPA
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当动作电位传导至d处时,使d处的膜内变为正电位,B错误;C、BDNF一方面作用于突触前膜,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另一方面作用于突触后膜,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C正确;D、若向
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导致BDNF不能作用于突触前膜,突触前膜不能释放b物质至突触间隙,从而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减少,D错误。故选C。5.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后,可以沿神经纤维和突触传导。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B.神经冲动产生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一段距离后强度会降低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D.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可以从树突经过胞体传递到轴突【答案】B的【解析】【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
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详解】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由兴奋部位传导到未兴奋部位,而在突触处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因此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A正确;B、神经冲动产生后,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不会导致强度降低,B错误;C、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的膜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因此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而膜内的电流方向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由兴奋部
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C正确;D、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会经过胞体传递到轴突,D正确。故选B。6.人体内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复杂,但是他们在发挥调节作用时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激素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B.激素作用具有相对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够促进人体生长,体现了激素间的相互抗衡D.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
J,能体现激素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激素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详解】A、动物激素的产生有专门的器官或细胞,内分泌腺没有导管
,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A正确;B、激素具有相对特异性,靶器官和靶细胞上有其受体,故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B正确;C、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
同关系,C错误;D、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能体现激素的微量和高效性,D正确。故选C。7.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可以识别、摄取和呈递病毒B.物质Ⅰ是细胞因
子,物质Ⅱ是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细胞B的增殖和分化D.细胞C与细胞D都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并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
应的图解,被病毒侵染的细胞称为靶细胞;细胞A为抗原递呈细胞,细胞B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物质Ⅱ为抗体。【详解】A、细胞A是抗原呈递细胞,能识别、加工处理病毒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
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它免疫细胞,A正确B、物质Ⅰ是细胞C接受抗原刺激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C增殖分化;物质Ⅱ为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抗体,能中和体液中游离的病毒,抑制病毒的增殖,B正确;C、细胞B为T细胞,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正确;D、细胞C为B细胞,能特异性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能合成分泌抗体,没有识别抗原的功能,D错误。故选D。8.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属于T淋巴细胞家族,这两类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可以激发靶细胞发生凋亡C.辅助性T细胞的介导作用能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密切配合D.若某患者体内缺失T细胞,则该患者将不能发生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的免
疫可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T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B、在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促进
B细胞的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C正确;D、若某患者体内缺失T细胞,特异性免疫缺失,但是还会发生非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故选D。9.植物激素的合
成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施用低浓度的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植物果实发育;施用高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果实成熟。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A.低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脱落酸的合成B.低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
剂的功能与生长素相似C.高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赤霉素的合成D.高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进细胞分裂素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1、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
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2、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详解
】A、分析题意可知,低浓度的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植物果实发育,而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脱落,A错误;B、用低浓度的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植物果实发育,与生长素的功能相似,B正确;CD、施用高浓度的该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使果实成熟
,说明其功能与乙烯类似,而非促进赤霉素或细胞分裂素合成,C、D错误。故选B。10.毛束象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南方等地的害虫,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有效防治虫灾,应在b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cd段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发生改变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
虫可防止d点出现D.de段是采取措施降低了该害虫的K值,该措施能有效控制虫害【答案】A【解析】【分析】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从组成种群个体角度看,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在原因是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斗争,每一个体均需占有一定的生
存资源,包括对食物、空间和配偶的争夺,使得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后斗争加剧,从而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发生改变。【详解】A、有害生物的防治应在K/2之前进行,即a点之前及时控制,A错误;B、cd段种群数量上
升的原因可能是环境发生改变,K值增大,B正确;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有效降低种群密度,防止毛束象爆发式增长,即可防止d点出现,C正确;D、de段种群数量下降可能是采取措施降低了该害虫的K值
,该措施能有效控制虫害,D正确。故选A。11.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样时,吸取试管上层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B.实验操作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上盖玻片C.如果一个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换其他方格计数D.该实验需要利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步骤①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为液体培养基,无菌培养;②振荡培养基:使酵母菌分布均匀;③抽样;④观察计数: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在盖玻片一侧,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
的培养液,待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的底的部,再用显微镜进行计数并计算;⑤重复步骤④,连续观察7天;⑥绘图分析。(4)注意事项该实验无需设计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该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目的是尽量减少误差;若每个
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需要重新稀释培养基再计数。【详解】A、取样时,应先振荡培养基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直接吸取试管上层培养液会使数量偏少,造成误差,A错误;B、实验操作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然后将酵母菌培养液滴在盖玻片一侧,让培养液自行渗入,B错误;C、如果一个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需要重新稀释
培养基再计数,所选取的方格都要计数,C错误;D、酵母菌细胞小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该实验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和计数,D正确。故选D。12.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相当长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才逐步得以恢复
。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演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同时也受外界因素的影响B.由
阶段1演替为阶段2的过程中,灌木逐渐成为优势种C.由阶段1演替到阶段4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在不断增大D.常绿阔叶林中草本植物的种类最多,故其为优势种【答案】D【解析】【分析】据表分析:演替过程中群落类型变化为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随着演替的进行草本植物、灌木、乔木种类数在逐渐增多。【详解】A、演替的原因是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后一个群落的生物更有竞争力;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B、由阶段1演替为阶段2的过程中,灌木
与草本植物竞争中更占优势,灌木逐渐称为优势种,B正确;C、据表分析,由阶段1演替到阶段4的过程中,植物种类数不断增多,物种丰富度在不断增大,C正确;D、常绿阔叶林中,乔木对阳光等资源的竞争力更强,所以乔木为优势种,D错误。故选D。1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
一定的空间结构,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于地形变化和土壤湿度等原因,草丛群落中存在水平结构B.桦树高低错落有致,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的影响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
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1.垂直结构:(1)概念: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2)原因:①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
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②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中不同植物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2.水平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2)原因: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
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它们常呈镶嵌分布。【详解】A、草丛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草丛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草,在同一地块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体现了草丛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B、垂直结构上的分层是群落中的结构,而桦树是种群,桦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的是个体差异,B错误;C、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
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C正确;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动物也有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B。14.稻花鱼是指利用水稻田养的鱼,稻花鱼不但没有一般淡水鱼的土腥味,反而多了稻花的香味。如图是水
稻—鱼养殖的部分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和浮游植物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鱼和浮游动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C.食叶类害虫最多有20%的能量传递给鱼D.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C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等)。【详解】A、水稻和浮游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属于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B、据图可知,鱼可以捕食浮游动物,两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同时鱼和浮游动物均可以浮游植物为食,说明两者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一般是10%-20%,食叶类害虫和鱼只是某营养级中的一类生物,故食叶类害虫的能量传递给鱼的量不能确定,C错误;D、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能减少农药的使
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利于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C。15.我国的遗传资源至少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由于推广优良品种有大量农家品种被取代;二是农作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边缘种的原产地缺乏保护;三是还有大量有用的作物、家畜和家禽遗传
资源有待收集和整理。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能长期贮存作物种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资源难题涉及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问题B.建立种质资源库有利于保存野生物种的基因C.种质资源库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D.利用种质资源库改良农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价值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例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②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
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③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的价值。【详解】A、遗传资源难题之一是由于推广优良品种有大量农家品种被取代,可能会使基因库中基因减少,物种数量减少,因此遗
传资源难题涉及基因和物种多样性的问题,A正确;B、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有利于保存野生物种的基因,B正确;C、种质资源库利用仪器设备控制贮藏环境能长期贮存作物种子。由于温度和湿
度会影响种子的储存,因此种质资源库需要充分考虑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C正确;D、用于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价值,因此利用种质资源库改良农作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错误。故选D。二、选择题:16.如图为某健康人的血糖变化情况,①~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表示过程。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A.②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④表示肝糖原B.参与甲过程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C.肾上腺素也可以参与乙过程对血糖平衡进行调节D.乙过程合成的相关激素过多会促进甲过程的进行【答案】A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甲可表示血糖浓度降低的方式,③表示二氧化碳和水,④表示糖原,
⑤表示非糖物质;乙表示让血糖浓度升高的方式,①表示非糖物质,②表示肝糖原。【详解】A、②能够分解为血糖,故不能表示肌糖原,能表示肝糖原,④表示肝糖原和肌糖原,A错误;B、甲可表示血糖浓度降低,参与该过程的激素是胰岛素,B错误;C、乙表示让血糖浓度升高的方式,该过程中参与调节的
激素是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C正确;D、乙表示血糖浓度升高,该过程参与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甲可表示血糖浓度降低的方式,该过程参与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会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促进甲过程进行,D正确。故选AB。17.某研究小组对植物生长
调节剂甲和乙对大蒜瓣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B.据图能得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甲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为50μmol·L–1C.若用浓度为1μmol/L的植物生长调节
剂乙处理大蒜,大蒜将不能生长D.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μmol/L和100μmol/L时,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答案】AD【解析】【分析】生长素的功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促进植物器官生长,浓度过高则抑制植
物器官的生长。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和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种类有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详解】A、图中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和对照相比,随着浓度增大,生根数目越来
越少,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对大蒜的生根起到抑制作用,A正确;B、植物生长调节剂甲,10μmol·L–1和50μmol·L–1时的生根数目相同,促进大蒜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μmol·L–1和50μmol·L–1之间,B错误;C、若用浓度为1μmol/
L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乙处理大蒜,大蒜生根数目和对照相同,大蒜能生长,C错误;D、植物生长调节剂甲的浓度为5μmol/L和100μmol/L时,大蒜的生根数目都是10左右,两浓度对大蒜生根的作用效果相同,D正确。故选AD。18.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生物因素包括种内竞
争、食物、捕食性天敌等,下列有关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小,则种内竞争越激烈B.病菌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C.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
减少,但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答案】BCD【解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等。其影响主要是综合性的。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植物种子春季萌发;蚊类等
昆虫冬季死亡;东亚飞蝗因气候干旱而爆发等。2.生物因素:种群内部和种群外部两方面影响。种内竞争会使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到限制;种群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相互竞争关系等,都会影响种群数量;寄生虫也会影响宿主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3.食物和天敌的因
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有关。如同样缺少食物,密度越高,种群受影响越大,这样的因素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详解】A、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A错误;B、病菌会影响种群数量,病菌的出现
可使种群数量减少,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B正确;C、食物会影响种群数量,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若食物极度匮乏,种群可能消亡,C正确;D、捕食性天敌增加会导致种群数量减少,但天敌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食完,一般情况下种群不会消亡,D正确。故选BCD。19.
图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一般过程,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其中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1和D2表示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W是流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图示中C2>D1―A2―B2―D2C.B1和B2的能量都可能被人类利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
效率是D2/D1×100%【答案】C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而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不能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详解】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
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据题干信息“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即是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B、D1表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A2表示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热能,D2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2表示该营
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B2表示该营养级未利用地能量,D1=A2+B2+C2+D2,则C2=D1―A2―B2―D2,B错误;C、B1和B2分别为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即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资源,可能会被人类利用,C正
确;D、由题图可知,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D1,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D2,故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D1×100%,D正确。故选CD。20.人类活动在不断改变地球的生物化学循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
中的CO2不断攀升。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到水体中藻类的生长,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量作为物质的载体,使物质沿着食物链(网)流动B.该示意图可体现碳循环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C.藻类可通
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藻类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答案】BC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Ca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的特点:循环往
复、反复利用,具有全球性。【详解】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A错误;B、由示
意图可知,物质可以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又可以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体现了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运动的特点,B正确;C、藻类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完成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相互转化,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正确;D、藻类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
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21.如图为人体内分泌系统调节的部分示意图,物质A~D代表相关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活动的枢纽性结构是___________。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激素外,还有_________
__(答出2点)等物质。(2)若切除甲状腺的五分之二,物质D的分泌将会___________;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尿量将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3)物质B是_________
_____,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葡萄糖分子可以直接作用于_____________表面的受体,调节有关激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血糖浓度。(4)该同学在蹦极时,因恐惧、紧张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答案
】(1)①.下丘脑②.神经递质、细胞因子(2)①.减少②.降低③.增加(3)①.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②.胰岛B细胞(4)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解析】【分析】1.下丘脑是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下丘脑能合成抗利尿激素,但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
重吸收,是尿量减少。【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调节内分泌系统分泌活动的枢纽性结构是下丘脑,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有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所以参与体液调节的物质除激素外,还有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物质。【小问2详解】若切除甲状腺的五分之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
会减少,若切断下丘脑与垂体之间的联系,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将会减少,尿量将增加。【小问3详解】物质B是由胰岛分泌的,所以物质B是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葡萄糖分子可以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表面的受体,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调节血糖浓度。【小问4详解】该同学在蹦极时,因恐惧、紧张肾上
腺素增多,该激素的作用是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22.寨卡病毒疫苗被认为是预防寨卡病毒传染的有效工具,研究人员为了研究寨卡病毒疫苗注射剂量与小鼠存活率、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寨卡病毒疫苗(疫苗
剂量分别为1.5pg、0.15pg、0.015pg)、致死剂量寨卡病毒悬液、生理盐水、生长情况相同的小鼠若干等。实验步骤:①将小鼠平均分为4组,编号为A、B、C、D,其中A组为对照组,向小鼠体内注射_____________,其余三组分别注射
等体积的剂量为1.5pg、0.15pg、0.015pg的寨卡病毒疫苗;②28天后分别向四组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_____________;③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和观察小鼠存活率。实验结果:如右表。组别疫苗剂量/pg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小
鼠存活率/%A06.00B1.513100C0.159.6750D0.0159.3325(1)完成上述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2)上述产生IgG的过程中主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免疫,
小鼠体内抗体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_。(3)注射疫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表格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适量生理盐水②.致死剂量寨卡病毒悬液③.IgG抗体水平(2)①.体
液②.核糖体(3)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4)注射疫苗可提高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且随着疫苗剂量加大而效果增强【解析】【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研究寨卡病毒疫苗注射剂量与小鼠存活率、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之间的关系,则实验的自变量是寨
卡病毒疫苗的注射剂量,因变量是小鼠存活率、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据此分析作答。【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寨卡病毒疫苗的有无及注射剂量,因变量是小鼠存活率、小鼠血清中IgG抗体水平,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
如下:①将小鼠平均分为4组,编号为A、B、C、D,其中A组为对照组,向小鼠体内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其余三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的剂量为1.5pg、0.15pg、0.015pg的寨卡病毒疫苗;②28天后分别向四组小鼠体内注射等量的致死剂量寨卡病毒悬液;(据实验材
料可得)③一段时间后检测IgG抗体水平和观察小鼠存活率。(因变量指标检测)【小问2详解】IgG属于抗体,能够产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小问3详解】疫苗相当于抗原,注射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机体的特异性
免疫反应,进而使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小问4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注射疫苗的组别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和存活率均有所增加,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随着疫苗剂量加
大而效果增强,在疫苗剂量为1.5pg时,效果最好。23.如图甲表示三种植物激素对番茄植株生长过程的相互作用模型,其中①②表示植物激素。图乙表示用外源脱落酸(ABA)及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CK为对照处理
)。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②是__________。激素①可以造成番茄植株顶端优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消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
。(2)图甲证明各种植物激素对番茄植株生长的调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乙中AB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乙烯的释放。(4)若想要延长番茄的储藏时间,可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脱落酸②.顶芽产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而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③.除去顶芽(2)相互作用、共同调节(3)①.诱导乙烯的合成②.抑制脱落酸的合成(4)使用脱落酸合
成抑制剂【解析】【分析】植物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激素②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生长,所以激素②是脱落酸。激素①可以造成番茄植株顶端优势,原因是顶芽产的生长素积累在侧芽而导致侧芽生长受
抑制,消除顶端优势的措施是除去顶芽。【小问2详解】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图甲证明各种植物激素对番茄植株生长的调控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ABA处理组乙烯
的释放量高于CK组,所以ABA的作用是诱导乙烯的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组乙烯的释放量低于CK组,所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可能是抑制脱落酸的合成,从而减少乙烯的释放。【小问4详解】若想要延长番茄的储藏时间,可采取的措施是使用脱
落酸合成抑制剂。24.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为了研究入侵生物福寿螺为何会取代田螺成为优势种,研究者进行了以下实验:将福寿螺与田螺放置于干旱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种螺体内自由水/结合水的值和超氧化物歧
化酶活性(螺类生物细胞在干旱环境中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细胞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催化活性氧分解),结果如图1、图2。资料二:“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新模式是指通过鸭子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害虫,起到“按摩”、疏松土壤,
产生浑水肥田的效果,实现水稻纯绿色生产,有效提高水稻的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图3是该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结构图。(1)野外调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福寿螺,主要是通过降低福寿螺的______
_______使其种群密度降低。(2)分析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从两个方面解释为何福寿螺能取代田螺成为优势种: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3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鸭子与福寿螺之
间的信息传递是_____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若田螺数量减少,福寿螺的数量会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4)除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外,防治福寿螺的途径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答案】(1
)①.样方法②.出生率(2)①.在干旱环境下,福寿螺的自由水/结合水显著下降,有利于福寿螺降低代谢进入休眠②.福寿螺在干旱环境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很高,可以消除活性氧对细胞的损害(3)①.分解者②.双向③
.田螺和福寿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若田螺数量减少,福寿螺竞争压力减少加(4)适当放养鸭子等捕食者【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
迁出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小问1详解】福寿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福寿螺,可以改变福寿螺的性别比例,进而通过降低福寿螺的出生率使其种群密度降低。【小问2详解】据图分析,
图1柱状图显示福寿螺的自由水/结合水显著下降,说明福寿螺的代谢强度降低,有利于福寿螺进入休眠;图2柱状图显示福寿螺在干旱环境下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很高,而螺类生物细胞在干旱环境中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损伤细胞结
构,据此推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可以催化活性氧分解,以消除活性氧对细胞的损害,保护细胞结构。【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3所示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故鸭子与福寿螺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据图可知,田螺和福寿螺都捕食线虫,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若田螺数量减少,福寿螺竞争压力减少,食物来源增加,故数量会增加。【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除使用人工合成的性
引诱剂外,防治福寿螺的途径还可以是适当放养鸭子,利用两者之间的捕食关系防治福寿螺。25.2021年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共清理黄河中上游5省区各类固体废物(煤矸石等)882.6万吨,2022年将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4省继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煤矸石是采煤过程和洗煤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废物,在运输、堆放过程中会形成粉尘,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汞、铬、镉、铜、砷等;矸石山一旦自燃,会释放出大量的SO2、CO2、CO和H2S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煤矸石的重金属会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土壤。回
答下列问题:(1)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有利于及时消除_____________。(2)煤矸石含有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沿着_____________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而且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循环,最终往往使人
深受其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煤矸石堆放选址应该远离___________________,以避免水体污染。对于已堆放多年或风化较快的煤矸石山,可以根据其坡度和经济能力加以平整,覆盖植物。选
取的植物应该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4)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时,不能仅考虑覆盖植物,还要考虑增加_____________的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能力,以维持生态平衡。【答案】(1)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质(2)①
.食物链和食物网②.重金属属于难以降解的物质,通过富集作用在人体内积聚(3)①水源②.耐受性强、抗烟尘能力高(4)①.土壤微生物②.自我调节【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
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共清理黄河中上游5省区各类固体废物,故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有利于及时消除对人体的有害的元素,避免对人体造成损伤,且结合题意“矸石山一旦自燃,会
释放出大量的SO2、CO2、CO和H2S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可知,消除该类固体废弃物,可避免对于环境的污染。【小问2详解】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
现象,重金属属于难以降解的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人通常处于食物链的高营养,体内积蓄物质较多,最终往往使人深受其害。【小问3详解】煤矸石堆放选址应该远离水源的地区,以避免水体污染;生
物与环境相适应,矿区植物的选择应注意选择耐受性强、抗烟尘能力高的植物,以适应矿区环境。【小问4详解】废弃矿区进行生态恢复时,不能仅考虑覆盖植物,还要考虑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维持生态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