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九县(区、市)一中(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docx,共(8)页,1.394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a5f693e5703017ef46d6fb73b800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县(区、市)一中(高中)期中联考高中一年化学科试卷命题学校:闽侯一中命题教师:郑薇审核教师:周文良林城熙洪苏敏考试日期:4月24日;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
O16S32Fe56Cu64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苏轼的《格物粗谈》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里的“气”是指()A.氧气B.甲烷C.乙烯D.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3
.下列物质的性质、用途均正确且有对应关系的是()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NH₃和NO₂B.液氨气化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可用作制冷剂C.NH₄HCO₃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D.铁与浓硝酸不反应,可用铁槽车贮运浓硝酸4.设NA为阿伏
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密闭容器中,将1molN₂和3molH₂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NH₃的分子数为2NAB.通常状况下,1molNO₂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被完全吸收,转移电子数为0.5NAC.将0.1mol
甲烷和0.1molCl₂混合光照充分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分子数为0.1NAD.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NA5.根据乙烯的性质推测丙烯(𝐻₂𝐶=𝐶𝐻−𝐶𝐻₃)的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丙烯燃烧现象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C.丙烯与Br₂的加成产物是𝐶𝐻₂𝐵𝑟−𝐶𝐻₂−𝐶𝐻₂𝐵𝑟D.丙烯与HCl加成的产物可能有2种高一化学试卷第1页共8页6.在2.0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HCl和(0.3𝑚𝑜𝑙𝑂₂,加入催化剂发生反应4𝐻𝐶𝑙(𝑔)+0₂(𝑔
)⇒2𝐶𝑙₂(𝑔)+2𝐻₂𝑂(𝑔),𝐻𝐶𝑙、𝑂₂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𝐴.𝑡₂时,反应的v(正)=v(逆)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不变𝐶.𝑡₃时,容器内气体的总压强比𝑡
₂时的大D.t₃时,容器中𝑐(𝐶𝑙₂)=𝑐(𝐻₂𝑂),=0.2𝑚𝑜𝑙⋅𝐿⁻¹7.用石灰乳吸收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₂)可获得𝐶𝑎(𝑁𝑂₂)₂,,其部分工艺流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吸收时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𝑁𝑂+𝑁𝑂₂+𝐶𝑎(0𝐻)₂==𝐶𝑎(𝑁𝑂₂)₂+𝐻₂𝑂B.采用气液逆流接触有利于尾气中NO、NO₂的充分吸收C.将石灰乳改为澄清石灰水吸收效率将会增大D.滤渣的主要成分是𝐶𝑎(𝑂𝐻)₂8.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
室制NO并回收硝酸铜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NOB.用装置乙收集NOC.用装置丙分离炭粉和硝酸铜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硝酸铜溶液制𝐶𝑢(𝑁𝑂₃)₂⋅3𝐻₂𝑂高一化学试卷第2页共8
页9.某化学反应包括𝐴(𝑔)→𝐵(𝑔)、𝐵(𝑔)→𝐶(𝑔)两步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1molA(g)的总键能大于1molC(g)的总键能C.1molC(g)与1molA(g)的能
量差为(𝐸₄−𝐸₁+𝐸₂−𝐸₃)𝑘𝐽D.反应A(g)→B(g)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10.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C.反应③为加成反应,有机产物是无色
油状液体D.反应④能发生,从而证明苯中是单双键交替结构11.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B.乙烷与氯气混和光照充分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苯
滴入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热后有油状物生成;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D.在苯中滴入溴水,振荡后溴水褪色;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氯化氢的反应高一化学试卷第3页共8页12.利用图中所示装置及试剂,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甲实验目的A酸性高锰
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得到纯净的乙烷B水除去NO中的NO₂C饱和Na₂CO₃溶液除去CO₂中的HClD溴水除去C₂H₄中的SO₂13.将1mol固体A置于体积不变的真空密闭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分解:𝐴(𝑠)=2�
�(𝑔)+𝐶(𝑔),,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物质的浓度:𝐶(𝐵)=2𝐶(𝐶)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C.B的体积分数不变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14.LED产品的使
用为城市增添色彩。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电路中的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再经过KOH溶液回到负极,形成闭合回路B.通入O₂的电极发生反应:0₂+4𝑒⁻+4𝐻⁺=2𝐻₂𝑂C.电池放电后,电解质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
度减小D.a处通入氢气,b处通氧气,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高一化学试卷第4页共8页15.将3.2gCu和200mL某浓度的浓HNO₃混合,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生成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溶解后共收集到由NO₂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344L(标
准状况)。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分析错误的是()A.该反应生成的NO₂与NO的体积比为2∶1B.该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𝑁₂C.该反应共消耗0.16molHNO₃D.该浓硝酸浓度一定为0.8𝑚𝑜𝑙⋅𝐿⁻¹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共5题,共55分)16
.(12分)完成以下填空:I.下列8组物质或粒子:①¹⁴N和¹⁴C②¹⁶O和¹⁸O③氰酸铵(NH₄CNO)与尿素[𝐶𝑂(𝑁𝐻₂)₂]④足球烯(C₉₀)和金刚石⑤CH₃CH₂CH₂CH₃和CH(CH₃)₃⑥C
H₃CH₂CH₃和𝐶𝐻₃(𝐶𝐻₂)₂𝐶𝐻₃(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填编号,下同);(2)互为同位素的是(3)互为同系物的是;(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17.(13分)空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化石燃料燃烧、工业制硝酸尾气、汽车尾气。高一化学试卷第5页共8页(3)“吸收塔
”尾部会有含NO、𝑁𝑂₂等氮氧化物的尾气排出,为消除它们对环境的破坏作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是𝑁𝐻₃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当𝑁𝑂₂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时,与足量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当有18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则生成N₂的物质的量为。II.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4)已知25℃、101kPa时,1g甲烷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37.96kJ热量,则1mol甲烷不完全燃烧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序号时间/min浓度/(mol·L⁻¹)温度/℃102030405018000.800.670.570.500.5028000.600.500.500.500.50①实验1中,在10~20min内,v(𝑁�
�₂)=,40min时v(正)v(逆)(填:“大于”、“小于”、“等于”)。②0~20min内,实验2比实验1反应速率快的原因可能是。高一化学试卷第6页共8页18.(6分)乙烯在化工生产领域应用广泛。(1)乙烯能合成很多有实用价值
的有机物。①试剂a是(写化学式)。②反应Ⅰ的反应类型是。(2)以原油为起始原料合成聚乙烯的路线如下图所示。①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②写出分子式符合𝐶₄𝐻₁₀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9.(11分)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一种以石墨为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处理废气𝑆𝑂₂的电池,工作原理如左下图所示①电子由电极流向电极。②理论上每消耗1𝑚𝑜𝑙0₂,可产生𝐻₂𝑆𝑂₄质量为g。(2)如右上图是甲烷燃料电池的原理示意图:
①电池的正极是(填“a”或“b”)电极,该电极的反应式为。②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的差别进行发电,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5𝑀�
�𝑂₂+2𝐴𝑔+2𝑁𝑎𝐶𝑙=𝑁𝑎₂𝑀𝑛₅𝑂₁₀+2𝐴𝑔𝐶𝑙。①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②电池中,Na'不断移动到“水”电池的极(填“正”或“负”)。③外电路每通过4mol电子时,生成𝑁𝑎₂𝑀𝑛₅𝑂₁₀的物质的量是mol。高一化学试卷第7页
共8页20.(13分)青平乐化学自主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探究𝑁𝐻₃、𝑁𝑂₂的性质。I: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𝑁𝑂₂能否被𝑁𝐻₃还原(𝐾₁、𝐾₂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1)E装置中反
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是。(2)甲、乙分别是(填字母)。a.浓硫酸、碱石灰b.五氧化二磷、碱石灰c.碱石灰、无水氯化钙d.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3)若𝑁𝑂₂能够被𝑁𝐻₃还原,预期C装置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4)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II:探究𝑁𝑂₂、𝑂₂混合气体的
喷泉实验。(5)在G装置圆底烧瓶中的虚线上描出导管实线图时,应:(填字母)。a.进气管短,出气管长b.进气管长,出气管短c.进气管、出气管等长(6)G装置有多种作用,请任写出其中两种。(7)常温常压下,G装置上的圆底烧瓶集满气体进行喷泉实验,若最终液体充满整个烧瓶,则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为mol·L⁻¹((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为VL/mol)。高一化学试卷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