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届新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专题四 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阅读 .docx,共(46)页,254.42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8779b3b9b02839bd0e997989da3358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复习版块二核心素养的考查——现代文阅读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素养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东西,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且最能体现语文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
理解和传承”总共四个方面。专题四非连续性文本(论述类、实用类)阅读[命题规律]1.材料选取。2019年1600~1800字。2020年选文的字数1900字左右。选文字数逐年增加,说明高考考查阅读量在加大。2.题型、分值有所变化:2020年新高考是3道单选题、两道简答题,分值为19分。[2
020·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
·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
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
离不开这两种著作。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
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
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
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
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
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ChineseHistorica
l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
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
的新阶段。(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材料二历史地理学在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的庞大家族中,具有独特性,即空间过程和时间过程相结合。英国近代地理学创建人麦金德,主张地理学者应当尝试重建过去的地理,如
果不是这样,地理学就只是当代现象的描述,只有加上时间的尺度,才能考察变化的过程,并显示出今日的地理只不过是一系列阶段的最新一个阶段。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
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
,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3分)()A.《禹贡》和《汉书·地理志》都对以往的地理现象做了追溯,包含沿革地理的知识,也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B.沿革地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是因为古代学者需要借助它来开展儒学和历史研究,但它并没有独立
的学术空间。C.学科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兴起于西方,它的研究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D.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两者的形成和演变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都会经历较为漫长的演变过程。解析:B项,强加因果,沿革地
理在中国古代较为发达的原因是它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C项,曲解文意,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并不能“体现”“发生学原理的应用”,原文为“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最能彰显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特征”于文无据。D项,“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
市环境构成”错,原文只是以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演变作为例证,并没有说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构成。答案:A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我们今天想要了解战国时期某个诸侯国辖域的大致情况,《汉书·地理志》应是重要的参考
书目。B.通过对比1935年《禹贡》半月刊所用的中英文刊名,可以看出这个刊物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学术视野。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主要得益于学科分支的开拓和研究领域的扩大。D.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
研究某一地区运河开凿的路线选择,可以为该地区未来的运河网规划提供重要参考。解析:由材料一第六段可知,我国历史地理学的一些研究在国际上领先,得益于“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扩大研究领域”,选项C缩小了范围。答案:C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解析:材料一第五段中说,就研究内容而言,沿革地理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历史地理学要寻找地理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A项是疆域的变迁;B项是地名的变迁;C项是水道的
变迁。以上三项都属于沿革地理研究的范畴。D项是对地理现象变化发展原因的研究,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范畴。答案:D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依据材料一第五、六段和材料二第二段来筛选信息,确定定义的外延和内涵。相关
信息有: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历史地理学把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
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据此归纳概括即可。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5.请简要梳理材
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结构的能力。材料一整体讲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分为三层:第一至四段对我国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并讲解沿革地理的产生和重要意义;第五段比较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
学的不同,明确二者的本质,引出下文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介绍;第六段讲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及取得的成就。整合信息,规范作答。答案:①首先对历史地理学进行溯源,以古代地理文献引出传统的沿革地理;②进而将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学对比,指出历史地理学依托现代科学;③按年代介
绍我国历史地理学在现代以来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多文本长阅读的特点及答题策略长阅读(多文本阅读)题型是2020年开始在山东高考试卷中出现的阅读题型。虽然在此之前全国卷早已出现过类似题型,但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分值比例如此重、阅读量如此大、综合性如此强、语料如此新的一
类题型。一、文体特征1.从文体特点上来说,属于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多个(一般为二至三个)文段,虽然不同文段的叙述方式或有不同,或论述,或说明,或叙述,但都会围绕同一话题进行。如2020年山东高考长阅读,围绕“历史地理学”
这一话题。2.文段多,阅读量大。2020年山东高考长阅读选取了两个文段,约1900字。3.客观选择题和主观简答题均出现,考查角度多样,综合性强,但题目设问清晰,考查方向明确,难度适中。同时,也考查了考生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提取、分析、归纳、概括、运用的能力,阅读文本梳理文脉的能力。
二、阅读方法1.学会略读,甚至要会猜读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考生可跳过某些细节,有选择地进行阅读,以求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前面我们讲到过,新高考长阅读文本从文体特点上来说属于一般论述类、实用类文本,内容
上不像文学类文本那样具有深层次的含意,更多的只是在诠释一种观点,传达给我们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我们从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没有必要从头到尾、字斟句酌地细读。对这类文本我们应该重点抓论点,抓关键句(如观点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等)。其他的内容则多是对这些重要句子的
阐释和说明,往往也不是题目主要涉及的内容,完全可以跳过去。2.学会寻读寻读又称查读,同略读一样,寻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寻读是一种从大量的资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项具体事实或某一个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据等)而对其他无关部分略去不读的快速阅读
方法。寻读与略读不同:略读时,考生事先对材料一无所知;而寻读则是考生在对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读完题干后带着问题“摘读”。对于某一个具体问题,考生可以采取寻读的方法来找到可以揭示答案的有效信息,这样既可以保证阅读的速度,又能做到准确无误。3.加强限时阅读训练,加快阅读速度任何一种技
能的获得都必须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正如游泳一样,只知道游泳的要领,而不亲自到水里去体会、去实践,是无法学会游泳的。在平时的语文阅读训练中,我们要养成限时阅读的习惯,这样,真正进入考场后就不会手忙脚乱。三、
答题技法1.比较材料非连续性文本,是围绕同一话题而呈现的多则材料。这些材料虽与同一事物相关,但所侧重的方面、观察问题的视角、讨论的焦点又有所不同。故而,常常可以就此展开比较。常考内容是信息异同的比较和不同视角的比较。实战技法2.筛选并整合信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近年高考阅读中一个常见的考点
,主要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在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为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与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不同材料的信息整合要在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的基础上进行,要特别注意材料间的联系,要有整体意识。同一材料内的信息整合,要讲究筛
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根据要求有意识地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对信息进行合理转换。实战技法3.综合探究探究包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具体到考题中,考查内容多为对不同材料观点相异的分析和对材料问题的深入思考。对不同材料观点相异的分析,异中求同是前提,非连续性文本是由围绕同一话题或事件的多则材料组合而成的,这些材料的观点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但是其立足点是相同的,都是关注的同一话题或事件。换句话说,即这些材料
反映的事物有着相同的点,同中求异是目标,探究出观点的差异,从不同角度分析。对材料问题的深入思考,要立足文本,联系社会现实,从文本中发现问题,从生活中找根源,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实战技法1.对不同材料观点相异的分析提问方式:①甲观点是……,乙认为……,你赞
同哪种?请结合材料和社会生活阐述你的理由。②材料×和材料×对……的基本看法有何共同之处?但是二者在……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请指出来,并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模式:①观点(我赞成××,或不赞成××)+分析②相同点(材料×和材料×都…
…)+不同点(材料×:……。材料×:……。)2.对材料问题的深入思考提问方式:①材料×就某个问题、现象提出了……的看法,你是如何理解的?②有人说……。请结合材料×找出其原因(或谈谈你的理解)。答题模式:我认为……+陈述理由(分点列出事实依据)+结合文本分析+回扣观点。考
点一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重要词语”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这些词语或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具有丰富的内涵。“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指结合具体语境把握这些词语的意义。关于“重要词语”。“重要词语
”一定是在文章中反复出现的或者是核心式的名词或短语,它直接关系到作者的观点、思想、情感等。关于“特定意义和丰富内涵”。重要词语本身或具有特定的意义,需要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定位;或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分条理清。
关于“结合语境”。命题者对重要词语的考查会结合具体语境,因此考生解答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乃至全文。【设问方式例举】①根据“材料×”,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对“材料×”中“××”
(词语)所指代的对象,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③下列语句中“××”(词语)的含义,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④文中提到的“××”一词有什么内涵?⑤联系全文,指出“××”(词语)的含义。技法指导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方法技巧1.审清题干要求。要审清题干要求,看清是选正确的一项还是选不正确的一
项。无论是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准确审题、明确答题方向都是做对题、答准题的前提。2.明确词语外延。理解词语时还要抓住词语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过于狭小。3.准确锁定信息。对词语的理解要以准确判断出其本质属性为基础,并找到各
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所处的位置。4.认真分析词语。结合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灵活地思考、分析、推断。分析词语的指代义,要注意对指代内容的筛选和整合;然后运用“代入法”,将其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看总结的内容是否符合句意、段意和文意。典例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题。常
有人拿垃圾问题来批判工业文明。有学者反驳说,垃圾问题不是工业社会所独有的,传统社会也存在。“垃圾”一词,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已经有了与现在大体一致的含义和用法。但是工业化之后的垃圾,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上看,都与“传统垃圾”有着天壤之别,因此,批判的矛头便指向了工业文明。从质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
了作为工业文明基础的科学与技术。构成“传统垃圾”的物质大多是大自然在自身的漫长演化中产生出来的,来源于自然,也容易回到自然,所以传统垃圾即使存在问题,也是局部的、缓慢的;构成现代垃圾的物质则大多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这些物质在自然界缺少与之对应的微生物,难以降解。因而,垃圾问题以及
与之相关的污染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是科技广泛应用的结果。从量的方面看,批判对象指向了工业文明的经济模式与核心理念。工业文明的核心理念就是“赚钱”,整个社会都以资本增值为核心运行。一切经济链条,归根结底,都伴随着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链条,资
本运行起来,则必然以科学技术为利器,不断地把森林、矿藏和天然水体变成各种形态的垃圾——固态垃圾、液态垃圾、气态垃圾等。因而,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的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近年来,垃圾问题全面爆发,
频频成为新闻头条。这表明工业文明的惯性过于强大,及时转向生态文明,人类文明或许才能得以延续。生态文明不可能是工业文明的简单延续,而是超越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具备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工业文明进行全面
批判;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很多非政府环境组织成员联合成立了国际性的“零废弃联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零废弃”理念,以减少垃圾的产生。例如,加州洛杉矶附近的小城克莱蒙有一种生态屋,它利用本地土
壤作为建筑材料,屋墙使用了类似中国干打垒的技术,屋子的整体形状很像陕北的窑洞,其经过特殊设计,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和水源;波士顿还曾经展出过洛克菲勒·艾比的马桶,它是一个瑞典人设计的专利产品,完全不用冲水,经过自身沉淀,粪便和厨余垃圾自然地转化成有机肥
,可以直接送到农田或者花园。(取材于田松《在生态文明形态下解决垃圾痼疾》)(1)根据材料,下列对“工业文明”的解释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造了难以自然降解的垃圾物质。B.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应用越广泛制造的垃圾就会越多。C.工业文明对资本增值的追求导致资源转变为各
种垃圾。D.解决了垃圾问题就解决了工业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2)根据材料,对“生态文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人类文明。B.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形态。C.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批判工业文
明。D.生态文明是对各个传统文明的回归。解析:(1)根据第三段“垃圾问题是内在于工业文明的,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之内是难以解决的。由于垃圾问题的不可解决,工业文明注定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可知,工业文明内垃圾问题的不可解决,故选D。(2)根据第四段“二是要从各个传统文明中汲取滋养
”可知,生态文明只是从传统文明中吸收精华,并不是对传统文明的“回归”,所以,不正确的一项是D。答案:(1)D(2)D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天宫二号守护者——伴随卫星①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以下
简称“伴星”)重约47千克,体积相当于一台普通打印机。在发射时,伴星由一个微型的释放机构牢牢连接在天宫二号上,进入轨道后才会被释放到太空中,围绕着天宫二号或远或近不同角度地伴随飞行。它带有一台25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全画幅可见光相机,
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时,伴星将在旁边拍下这极其重要的一刻。科研人员将它戏称为“天宫和神舟大婚的摄影师”。②除了为“大婚”摄影,伴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天宫二号的表面状态进行检查。随着人类发射航天器数量的增多,太空中的碎片也在增多,而空间站等身躯庞大的航
天器在轨时间也越来越长,万一和微小的空间碎片有个摩擦,就可能形成漏热的裂缝,带来巨大的危险。伴星的红外相机,就好比一个非接触式的医疗热像仪,天宫二号哪里“体温”出现异常了,它都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③与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相比,天宫二号伴星看上去“
瘦”了一圈,体积减小了1/4。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如在伴星所携带的单机中,有一个微型测控应答机,在传统卫星上常重达5千克,现在被压缩成了长110毫米、重量不足100克的小家伙。此次伴星的功能密度要求更高,科
研人员严格采用了很多宇航级的高可靠性元器件,并进行了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④为减轻整星重量,研发团队要求所有电子元器件供货单位把传统的单机外壳全部去掉,只留下电路板,并根据微纳卫星的尺寸特点和接口形式,严格制定统一标准,重新设计标准电路板模块。伴星的结构设计师是两位女性,她们用特有的细腻,为伴星设计
了镂空刻槽的减重结构板,星体最薄处仅有0.5毫米,其精美程度让装配师惊讶不已。⑤这样,省出的空间可以使天宫二号伴星搭载更多载荷,提高主星应用效率,扩大新技术的空间验证平台。(取材于《文汇报》2016年9月18日)根据材料,用简明的语言解
释什么是“伴随卫星”。答:解析:题目要求解释什么是“伴随卫星”,即给“伴随卫星”下定义,从文中找出“伴随卫星”的特征、性质及功用,并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整合即可。答案:伴随卫星是一种微小型航天器,在太空中围绕主
航天器不同角度地伴随飞行,负责记录主航天器的工作情况,随时对主航天器的表面状态进行监测,实施安全防卫。考点二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意及其作用。其中,“文中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的表达起重要作
用的句子,或者是结构比较复杂且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从历年高考的情况来看,“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包括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分析句子使用了何种句式、何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分
析句子的表达意图,对抽象的句子进行阐释使之具体化,等等。该考点在考查时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其中客观题的难度适中,而主观题的难度稍大一些。【设问方式例举】①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含意。,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③请结合文本,阐释××××(句子)的内涵。,④你怎样理解××××(句子)
?技法指导快速准确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四种方法1.联系语境任何句子都要放在该句所处的上下文语境中去理解,不可断章取义。2.看句子位置文中的句子因其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含意和作用也是不同的。对于体现文章层次的句子,则要抓住
其在语段和全文中的位置,理解它的作用。①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开头,其作用主要是引起下文、点明文章(段落)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做铺垫。②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其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转换话题、作为线索、过渡。③若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结尾,其作用主要是总结上文、点明文章(段落
)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3.“含意”巧解法对于含修辞格的句子,要注意分析其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不同修辞手法的效果,从而理解句子;对于那些采用了象征、暗示等手法的含蓄句,则要注意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联想;对于那些含意深刻的警策,则要联系作者的思想实际、感情倾向和说话的背景等来理
解。①还原法——还原其“真面目”。此方法适用于运用了艺术手法(具有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双关意义)的文采句。②发掘法——挖掘内涵(作者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此方法适用于用语简练而内涵丰富且深刻的哲理句(警句)。4.对于选择
题,可运用排除法解答解题时,要认真对照原文,先看选项有没有因增减调换词语而与原文意思不一致,再看选项是否犯了强加因果、随意判断、以偏概全等错误,然后一一排除。典例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15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十周年。一
大批文化界人士回到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起点后沟村,做了一次再出发。“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这体现的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但非遗保护经验也告诉我们,不能只有情怀,更要用实力让情怀落地。这十余年中,非遗保护对塑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已日益凸
显。各个领域的从业者,已经自发地以非遗为资源,汲取着最为可贵的营养。这里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6日,中国民协批准成立中国非遗资源管理评价研究委员会。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意味着一种新的认识:非遗不只是对历史遗存的抢救保护、对历史文化现象的挖掘整理与活态化传承,更应该作为一种资源状
态进行保护与发展,让非遗资源融入当代人们生活、融入现代社会经济。作为资源状态的非遗,它更多的是一种要素、方法、手段、能力与价值取向,是中国文化建设和创造的不竭之源。在非遗保护领域,借助“互联网+”的大势,也开始了突破时空限制、融合传统与现代生活的艰难尝试。通过百度
、爱奇艺等互联网平台,将非遗渗透到亿万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互联网的商业环境让很多网民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产生消费行为,成为帮助一些非遗项目变现的新方式。非遗的网络化生存是不可回避的课题,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关注非遗保护问题。2015年12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倾力支持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平台“e飞蚁”在北京正式上线,要做非遗界的淘宝,让留在纸上、写在名录上的中国非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目前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不少非遗传承人已经年老体弱、后继无人。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
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研修培训结合了现代学徒制传承理念,从非遗保护法规政策、设计基础、手艺文化、手艺调研等方面设计培训
课程,不仅邀请传承人和非遗专家结合所从事的工艺门类及研究对学员授课,现身说法,还带领学员对相关技艺的实训工作室、非遗企业、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工艺美术专业市场等地进行考察。此外,这一计划将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传承人群,突破了固有的传承圈子。请解释文中画线句子
“保护文化遗产,没有句号,只有逗号”的含意。答:解析:“没有句号,只有逗号”,运用了比喻手法,也就是说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止,应一直努力,持之以恒。同时结合第一自然段中的“不能只有情怀,更要用实力让情怀落地”具体阐明。答案: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停止,应继续努力,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仅要有“保护
文化遗产”的情怀,更要用实力让情怀落地,脚踏实地地去做;体现了“保护文化遗产”坚定的意愿。考点三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一、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对于论述类、实用类文本来说,“信息”主要指文中介绍的知识以及对这些知识进行阐释的语言材料、作者观点等。“文中信
息的筛选和整合”包括两方面:(1)能够辨别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2)能够从文中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并进行整合归纳。该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考查频率极高,赋分也重,多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设问方式例举】①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②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
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八大陷阱陷阱1:偷换概念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
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如:选项内容数学家图灵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原文信息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判断理由偷换概念。图灵“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
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而非“提出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类行为..的设想”。陷阱2:张冠李戴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
观点态度(行为状态)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行为状态)。如:选项内容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原文信息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在追寻白话语
言的“艺术化”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学衡”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判断“学衡”派反对白话文运动,“对中国古典文学的
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的应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者。理由陷阱3:指代有误选项对原文中的“指代内容”表述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如:选项内容在“礼”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
度。原文信息而“礼”,起源于史前初民的宗教祭祀活动,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将其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判断理由对原文“其”字理解错误。“其”指代的是历经数千年传承损益留传到周公时代的“礼”,并不是指“史
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陷阱4: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在解说原文或转述文意时,无端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如:选项内容这则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原文信息生物多样性为人
类发展带来了巨大财富,目前它却面临着来自城市化等方面的威胁。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成为生态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判断理由材料反映了对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担忧,但并没有提出应对策略。陷阱5:混淆时态选项故意在时间上对原文内容做了提前或滞后,即把未发生的事情(“未
然”)判断为已发生的(“已然”),或把已发生的事情判断为未发生的。如:选项内容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原文信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
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判断理由“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并非既成事实,在当下只是一种趋势,一种可能,选项却将
未然说成已然。陷阱6:混淆是非即肯定和否定颠倒。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有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者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选项内容“求价意志”是“社会世界”的实质,求真意志、
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原文信息如果说“社会世界”是按照人的意志来运行的话,那么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而是“求价意志”,即追求“价值”的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
可以说,“价值”要素是“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分水岭。判断理由原文中说“这个意志的实质不是……而是‘求价意志’”“其他的意志都是这种意志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的实质都是“求价意志”,都是人类所追求的,原文是肯定的;选项
“求真意志、求权意志、求爱意志并非社会世界中的人类追求”这一说法中的“并非”否定了人类追求,混淆是非。陷阱7:以偏概全命题者设置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如:
选项内容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原文信息但无序蔓延的城市开发使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日益萎缩,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判断理由“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活”扩大了范围、以偏概全,只有“一部分动植物不得不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陷阱8: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
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如:选项内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原文信
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判断理由由原文“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
的方式”,可知现代小说重视的是一个故事如何来讲,而非“不太注重”。此外,“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与“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之间也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比对巧解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
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干扰点,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而弄清它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设置的干扰点。那么,比对、分析什么内容呢?如何比对呢?具体来说,就是用“比对法”——比对句中
词语(范围词、程度词、指代词等)、比对句间关系,从而判断选项的正误,选出答案。1.比对句中词语(1)表示范围的词语如表示全部范围的有“全”“都”“所有”“囊括”“共”“统统”“一概”等,表示大部分范围的有“大多”“多数”等,表示范围限定的有“只”“仅仅”“光”等,表示范围涉及两种以
上对象的有“以及”“及”“和”“也”“又”等。此外,要特别注意对对象修饰的词语(一般是定语),这些词语往往圈定了范围,不能无限扩大。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扩大或缩小范围的表述。如:选项内容联结主义学派和符号主义学派都认为应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原文信息符号主
义学派……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数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比对分析联结主义学派研
究人类大脑结构,符号主义学派不研究人类大脑结构。“都”,扩大范围。(2)表示程度的词语如表示程度高、深的,有“很”“挺”“怪”“更”“最”“太”“非常”“十分”“特别”“极其”等;表示程度一般、适中的,有“较”“比较”等;表示程度轻的,有“稍微”“
不大”“有点儿”“有些”等。比对时,要注意加重或减轻程度的表述及轻重倒置、夸大过度的现象。如:选项内容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原文信息值得欣慰
的是,为鼓励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国家近年出台了一些关于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其中《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已公布实施,2013年更是加快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和相关基础能力建设的步伐,体现了国家政策对正在起步阶段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的扶持和鼓励。比对分析原文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研发“正在起步
阶段”,而选项却说我国的光伏发电技术“十分成熟、可靠性高”,夸大过度。(3)表示指代的词语如“这”“其”“它”等。比对时,要注意指代对象是否一致,特别要注意是否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等错误。如:选项内容“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
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原文信息“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
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比对分析原文中的“它”指代“一”,而选项却换成了“天”,指代有误。(4)表示时间或时态的词语如“后来”“最早”“近来”“正在”“日前”“一旦”“立
即”“马上”“目前”“已经”“早已”“曾经”“刚刚”“即将”“就要”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时间先后错乱、混淆已然与未然的错误。特别要留心是否有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的内容。如:选项内容“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
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原文信息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比对分析“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不太好”只是“现在”的不太
肯定的看法,并非全盘否定“曾经”流行的看法。因此选项表述错误,属于混淆时态。另外,“实际上病毒是”也太过武断,原文说的是“更可信的可能性”。(5)表示语气的词语如表示肯定的“必定”“必须”“一定”“的确”“就可以”等,表示揣测的“或许”“
大概”“可能”“似乎”“也许”等。比对时,要注意是否有混淆或然与必然、说法绝对化的错误。如:选项内容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原文信息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
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比对分析“必须
完好保存”过于绝对。原文是“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2.比对句间关系它包括句子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子间关系,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可以分以下两
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有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重点是因果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思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看是否存在强加因果、因果倒
置等问题。如:选项内容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运用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进而推动了写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原文信息同诗歌、散文、戏剧一样,对于中国现代小说形式发展的评价,离不开五四初期的语言变革对于中国现
代小说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决定性意义这个“基点”。每次语言变迁都带来中国现代小说形式的发展和变化。初期现代小说对各种语言资源的综合,错误!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也使得现代小说的复调叙述成为可能。比对分析由原文可知,应该是先“直接推动了中国现代小说写
实性、抒情性、象征性等原则的确立”,进而“孕育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诗化、散文化等美学风格”。可是选项却颠倒了二者的先后顺序。二、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就是在分析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对段落、层次的本质内容进行概括。
就归纳和概括的范围而言,可以是某一段落,也可以是几个段落;可以是一则材料,也可以是几则材料。技法指导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方法第一步,纵观材料,整体把握。这是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基础,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材料,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主要说了什么事?有什么新发现?文章介绍了一种什么新理论/
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是怎样的?各材料之间有何联系?通过阅读材料,对其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判断,从而获得整体印象。第二步,要审清题意,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粗读材料后,再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的
要求。明确重要信息是在哪一段或哪几段,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要强,这样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从而有方向地查找到相关信息。第三步,抓住信息点(关键词、句
),全面、准确、简明地归纳、概括。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从核心语句处突破。文章中能瞻前顾后、领挈全文的某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往往是理解文章、概括文章具体内容的关键。这种词语或句子大多在篇首或篇末,也有一些在
篇中或标题中。②层层概括突破。有些文章的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我们只能在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获得相关信息,层层概括,综合归纳,反复筛选,然后运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③挖隐含信息突破。文中的关键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既有表层意义,又有深层意义。只有把语句的深层意义挖掘
出来,才算真正理解阅读材料,吃透作品的含意,才能准确归纳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典例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
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
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
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材料二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
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
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
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9年12月)材料三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
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
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摘编自《参考消息》2019年5月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
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
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
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
简要分析。答: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潘建伟教授的那段话中,该项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中,该项表述正确。C.对应信息在材料三中,该项表述正确。D.“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于文无据。(2)
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量子通信)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对国家信
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表述正确。B.对应信息在材料一中,“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
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见该项表述正确。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于文无据。D.材料二中说,“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材料三中说,潘建伟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
界首创的实验成果”“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可见该项表述正确。(3)本题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人民日报》是我国官方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自然》着重报道自然
科学方面的新闻;《读卖新闻》是日本的报纸,着重从日本的视角来解读新闻。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对新闻的报道侧重点就会不同。答案:(1)D(2)C(3)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
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
,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典例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题。材料一总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是全球最高技术标准的高铁线路,不仅标志着中国全面掌握了高铁核心技术,也为世界奉献出一大批璀璨的技术创新成果。京沪高铁穿越黄淮冲积平原和长江冲积平原的路段,沿线分布着大面
积深厚软土层,相当于在“豆腐”上建高铁。因此京沪高铁的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了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100年的寿命期限内,一般地段沉降要小于15毫米,相邻两个桥墩的沉降差异不得超过5毫米。为此,京沪高铁创造性地采用了以桥代路的施工方案,用深入地下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一行行、一列列桥桩来规避沉降。京
沪高铁还采用了独辟蹊径的创新技术,在无砟轨道铺设前,建设者采取了机械碾压等“人工沉降”措施,加快轨道下土层趋于紧密的速度,将国外高铁铺轨前三到四年的自然沉降周期缩短到18个月。在京沪高铁项目破解的众多技术难关中,CRH380
A那酷似“火箭”的别致车头,绝对是亮点中的亮点。车速越高,行驶阻力越大,空气动力在阻力中所占的比重也越高。经过大批技术精英夜以继日的研究和改进,“火箭”车头不仅拥有全球最快的速度,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
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测试数据显示,阻力下降后的CRH380A列车,以300公里时速运行时,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相当于飞机的十分之一。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是电气化高铁能够持续高速奔驰的关键因素。每段平均长度1.4至
1.6公里的接触网导线,架设过程中水平精度误差允许在0.1毫米以下,而京沪高铁的实际精度达到了0.03至0.05毫米的世界领先水平,确保了列车时速300公里时受电的平顺性、连续性。接触网导线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被业界视为高铁牵引供电核心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向日本寻求技术引进被
拒绝后,铁道部与科技部联合自主研发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调整改进,第一批合格的铜铬锆合金高强高导接触线、超高强度铜镁合金接触线终于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综合性能全面超越国际上锡铜和镁铜接触导线,甚至超过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PHC接触导线。京沪高铁是中
国轨道交通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高铁跨进新纪元。(取材于涂露芳、孟为、王刘芳、刘宇鑫等人的文章)材料二“标准”一词对普通民众而言可能稍显“无感”,但提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3C认证”,多数人就不陌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认证标准是人们确认产品质量和安
全性能的“定心丸”,指导着人们的经济行为。“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确立标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不变信条。事实上,正是由于英特尔确立了中央处理器(CPU)标准、微软把持了操作系统
的标准、苹果主导了手机应用标准,这些巨头就牢牢掌握着国际市场竞争和价值分配的话语权。而作为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准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美国商务部的研究表明,标准和合格评定影响了80%的世界贸易。“得标准者得天下。”这句话揭示了标准举足轻
重的影响力。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从2012年开始,中国铁路总公司在中国开展了“中国标准”的研制工作。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被极寒、雾霾、柳絮、风沙“淬炼”出的“中国标准”正逐渐超越“欧标
”与“日标”。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而不仅仅是坐而论道,不见行动。曾有外国媒体这样报道,“包括高铁、核能等在内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由此带来的是‘中国行业标准成为世界标准’”。2015年2月,中国高铁技术的首个国
家标准《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正式施行,中国正致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引进中国高铁的国家,未来包括伊朗、美国、委内瑞拉等全球30多个国家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取材于卢泽华《中国高铁标准正成为世界标准》)(1)根据材
料一,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缩短路基沉降周期说明中国高铁建设者具有创新能力。B.文章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C.“皇冠上的明珠”是一个比喻,本体是指接触网导线。D.文中列举了许多具体翔实的数据,提高了内容的可信度。(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京沪高铁达到全
球最高技术标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基沉降控制采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B.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C.接触网导线架设精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D.接触导线综合性能达到或超过同类产品。(3)根据材料二,关于认证标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A.认证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标尺。B.确立标准的企业就能掌握国际市场的话语权。C.中国企业把输出“中国标准”视为最高追求。D.中国高铁标准已经被众多欧美国家广泛采用。(4)根据两则材料内容,简要概括中国高铁标准能成为世界标准的依据有哪些。答:解析:(1)文章没有使用下
定义的说明方法来阐释接触网的送电能力,故B项错误。(2)原文为“阻力更比上一代车头降低了15.4%,且尾部升力几近于零,在技术上实现了全面的超越……旅客人均每百公里能耗仅3.64度电”,并没有提到“车头人均能耗全面超越高铁最低的限度”,属于无中生有。(3)原文最后一段,“中国正致
力于将此标准推广适用于……也有望采纳‘中国标准’”,“将”“有望”与D项中的“已经”矛盾。(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从材料一的第一段可概括出第①条;第②条可从材料二的第四、五段概括得出。找准关键语句,概括要点即可。答案:(1)B(2)
B(3)D(4)答案:①中国高铁全面掌握高铁核心技术,为世界贡献出一大批技术创新成果。②中国高铁标准经受了中国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的检验,正逐渐超越“欧标”与“日标”(以高铁、核能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在迅速扩展世界市场)。考点四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对多个
信息的比较、辨析”包括两方面:(1)多文本同则材料中,不同事物间信息的比较、辨析;(2)多文本多则材料中,不同事物间信息的比较、辨析。【设问方式例举】①请简要分析××与××的异同。②在××问题上,材料一与材料二有哪些认识(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概括。③请结
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具有哪些特点。技法指导信息比较、辨析的步骤第一步:准确审题,确认问题要求回答的是相同之处还是不同之处。长阅读中的多个文段都是围绕同一话题展开的,其中的综合题(按常规是最后一道题目)一般要求考生分析概括某些材料话题的“相同”点。第二步:确认多文段材料的共同话题,快速阅读各
文段,筛选、提取各文段中与题干所涉及的话题有关的信息,并加以比较、分析。第三步:参照题目赋分,分条归纳、概括。第四步:回扣题干,检查答案,看答案条目中是否有内容重复或要点遗漏的情况。典例6阅读下面的材料
,回答问题。《西游记》中的金箍棒,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孙悟空的化身和标志。金箍棒什么样?书上说它“约有斗来粗,二丈(一丈约3.33米)有馀长”“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让人费解的是这“两个金箍”。箍的作用是防止事物开裂或分散,比如木桶的桶箍、女孩子头上戴的发箍。金箍棒
中间是实心的“乌铁”,装两个箍岂不多余?金箍棒有能大能小的神通,可以放进耳朵里,所以叫“如意金箍棒”。它还有一个神奇的来历,即它本来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也叫“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中两个“定”字的意思不一样。第一个“定”是“测定”的意思。古
人用什么来测定水位深浅呢?浅水用棍子一戳就知道,那水深千百尺的大江大海如何测呢?古人是这样做的:用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没在水中部分的长度。古代的船上有这种东西,它是船锚的前身,叫作“碇子”或“椗子”。
“定”“碇”“椗”,应该是同一个东西。写法不同是因为做“定”的材料不同:用石头做的叫“碇”,用木头做的叫“椗”。我们从考古实物上,似乎看到了惊人的“巧合”。1983年出土于福建晋江深沪湾的宋代椗子,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
长7.57米,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椗上有铁箍箍过的锈迹,宽7厘米。考古人员说,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毕竟是木,又要长期泡在水里,铁箍是为了增加整体强度,防止木材断裂。这样看来,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椗子的翻版啊!第三段中“惊人的
‘巧合’”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解析:比较点宋代椗子金箍棒椗材是褐黑色的铁力木,铁力木虽然质地坚密似铁,但实为木。金箍棒中间是实心的“乌铁”。长7.57米。二丈(一丈约3.33米)有馀长。两头宽分别为37厘米和32厘米,和古代的斗大小相当。约有斗来粗。
“惊人的‘巧合’”是“极为相像”的形象说法,什么方面“极为相像”?从上下文可知,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极为相像。然后再从文本中筛选出体现两者之间相像的有关信息加以比较、辨析,进而归纳、概括。答案: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的金箍棒极为相
像:大小形制(或“长度、粗细、形状”)基本一致,都有箍,颜色、质地很相似。考点五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指的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理解,进而消化、掌握,并能运用这些信息分析、解答相关
问题。【设问方式例举】①根据你对×××的理解,解答下面的问题。②材料×(第×段)认为×××。请另举一例证明。技法指导“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答题四字诀定: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所需信息。找:根据确定的信息,在文中准确、迅速查找,并圈定有效的精读区间。析:仔细阅读、分析,进而消化、理解。用:运
用所接受、消化、理解的新信息,解答相关问题。典例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礼记·曲礼》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取字原属贵族特权,后来成为知识阶层的事。宋代还不准下层人取字。到明清时代,三教九流,
五行八作,几乎无人无字。尽管也遭到士大夫的抨击和嘲讽,但取字的习俗,仍然普及开来。先秦时代,字是行冠礼时由选定的嘉宾起的,后世不举行冠礼了,字则改由师长或其他通文墨的人起,而且也不一定到成年才起,很可能是小名、大名和字一同起的。当然,也有成人
之后才请人起字的。上古贵族女子,原本也起字。《礼记·曲礼》:“女子许嫁,笄而字。”这是说女子成年许配人家时,把垂发挽起来,用笄别住,并给她取字。这一礼制,秦汉后没能承袭。虽然上层妇女有的也有名有字,但不一定“许嫁,笄而字”。女性一般从幼年至成年,只有一个小名(闺名)。不过,这
一礼制虽未推行开,却在汉语中留下许多成语,如说女子已有婆家,叫“已字”“已字人”;没找婆家,称“待字闺中”“未字人”“未字”。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赵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名字的组合方式,自古及今
,当不下几十种。习见而常用者,约为以下八种。第一,同义相协。名与字为同义词,二者相为辅佐,互作解释。如宋欧阳修字永叔,《广雅》:“修,长也。”《说文》:“永,水长也。”第二,反义相应。名与字为反义词,二者对立相应,各从反面作解。如孔子弟子曾
点字皙,《说文·黑部》:“点(繁体作‘點’),小黑也。”“皙”,意为洁白,点、皙相对。第三,连类相及。义类相近或相似,因甲而及乙。三国孙策字伯符,策、符皆为信物,只形制与用途不一。第四,景仰前贤。因为倾慕前
代圣贤,向他们看齐,于是就袭用其名字。汉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史记》说他“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为赵国上卿,故以“长卿”为字。这既表示了蔺相如的身份,也体现了司马相如建功立业的愿望。北齐颜之推字介,是拆春秋晋国介之推的姓名
以为字、名。据《左传》记述,晋文公封赏随从逃亡的群臣,介之推不去述功,文公也未加封赏,介之推遂携母隐居绵山。后文公以焚山的方式欲使其出山,介之推不出,遂被烧死于绵山。第五,概括经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时,儒家典籍便成了
家喻户晓的课本了。人们开始从儒家经典中选取名字,到汉末三国已渐成风。自南北朝而唐宋,而元明清,士大夫名字取于儒家经典者触目皆是。如唐白居易字乐天,《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礼记·哀公问》:“不能
安土(意为‘居易’),不能乐天。”第六,使典用事。这种名字的组合方式,先秦没有,两汉也少见,唐宋才多起来。它取材于史传记载、诸子百家之书。有的与袭用经文相似,但大多含有故事情节。如唐李商隐字义山,《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
、叔齐叩马而谏,“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商隐,即谓殷商之隐者。义山,即谓“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第七,崇奉宗教。唐王维字摩诘,维摩诘,佛家菩萨名。《旧唐书·文苑下
·王维》:“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因崇佛,故拆菩萨名为名字,以示皈依。第八,采撷名篇。采撷名篇佳作中的警策以为名字,南北朝时已很常见,至明清而大行。如明代胡东皋字汝登,出自陶潜《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清朝张孟词字腾蛟,出自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
凤,孟学士之词宗。”孟,表示在长幼次序中排行老大。名字的组合方式,不止上述八种,但常见而比较复杂的,大致如此。(取材于吉常宏《中国人的名字别号》)依据文意,写出钱钟书《围城》的主人公方鸿渐、北大教授裘锡圭名字的出处。答:解析:本
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提炼,较为简单。根据文中“后世取字,有许多是引经据典。如唐代陆羽字鸿渐,取自《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宋代赵伯圭字禹锡,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等内容,可提炼概括出答案。答案:方鸿渐取自《易·渐》“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裘锡圭取自《书·禹贡
》“禹锡玄圭”。考点六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依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是指在充分理解并正确把握原文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合理推断。从近年的命题情况看,有归纳概括性推断和理解性推断两种。原文中可作为“推断”命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材料中没有直接给出现
成的结论。②作者在文中对事物某一方面的发展暗示了一种倾向。③材料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这些材料综合分析,可以推测出事物某一方面的发展。④作者对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态度。⑤结合社会生活或科技发展等
方面的有关常识,可推测某一新的发现、认识的前景。【设问方式例举】①根据材料,下列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②下列各项对××的表述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技法指导推断文本内容要点归纳1.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全面理解,对基本信息的准确提
炼。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不是简单的信息筛选,它是一种推理,因为在原文中一般是没有直接、现成的表述的。因此,应在整体阅读的前提下,把握全文基本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重要信息,注意不同观点之间的区别及作者对它们的评论或看法。读通了全文,掌握了主要内容,做题才会有一定的
准确性。2.抓住文章中的隐含信息。挖掘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可能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确的说法,可能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所做的暗示,可能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变换了一个角度,可能是在对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还可能是时间、地点等因
素的变换,等等。典例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戏剧与戏曲“戏”字在几千年前的商周钟鼎文中就出现了,意思是指一种祭祀性仪式。秦汉时期,娱乐性表演又称“百戏”,包括乐舞、杂技、魔术、马戏等。后来,娱乐性的玩耍也叫“游戏”。所以“戏”原本有仪式、百戏、游戏的含义。戏剧是人物扮演故事的表演
艺术。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有了“故事”,戏剧便区别于广泛意义上的“戏”与“百戏”。故事内涵在戏剧中的存在和被强调,意味着文学性成分的增强,于是,便有了剧本。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但
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前些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
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体系)。简单地说,所谓斯坦尼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所谓布莱希特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
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斯坦尼和布莱希特30年代在苏联都观看过梅兰芳的演出,不约而同地大为赞叹,都认为梅兰芳的表演可以印证他们各自的理论。后来,就有人称中国戏曲为“梅兰芳表演体系”。实际上,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
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如果要讲体系的话,那么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在世界戏剧史上,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中国戏曲有古老的传统,通常以公元12世纪左右的杂剧
和南戏为戏曲成熟的标志,从那时起,戏曲的艺术传统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到现在已有800余年历史。目前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剧目数以万计,戏曲工作者数十万人。如此深厚的文化积淀、如此庞大的艺术队伍,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取
材于周华斌《什么是戏曲》)(1)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剧本就没有戏剧。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C.西方戏剧的代表是斯坦尼体
系和布莱希特体系,而中国戏剧的代表是梅兰芳体系。D.虽然“戏”字出现很早,但中国戏曲的成熟至今还不到1000年。(2)根据《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从表演体系来说,与其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斯坦尼
斯拉夫斯基体系B.布莱希特体系C.梅兰芳体系D.写意体系(3)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答:解析:(1)A.取自第二段,“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戏剧”,所以A项错误。B.取自第三段,“戏曲”与“戏剧”
两个概念是包含关系,虽然戏曲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但不能说它不属于戏剧。C.取自第四段,原文只说“流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一是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是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一是中国的梅兰芳体系(或称中国戏曲表演
体系)”,而并未说这三个体系是西方和中国戏剧的代表。故选D。(2)本题考查依据文中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文章第四段讲解了“世界三大戏剧体系”各自的特点,据此可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与布莱希特体系的不同在于:模拟现实场景还是无场景,演员融入
角色之中还是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指演员跳出所扮演的人物与所表演的故事,直接同观众交流)。因此电视连续剧显然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3)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有效阅读区间为第五段。这一段共有三句话。推敲句间关系,则不难看出:第一句
亮明作者的观点——不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第二、三句阐释第一句,说明作者不赞同的原因。其实,我们都知道,凡是做比较的事物,都需要有共同点;而时间、空间差距很大的事物则不具有可比性。答案:(1)D(2)A(3)答案:(示例)不赞同。因为中国戏曲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东西方古典戏剧(或传统戏剧)可以进行比较,但不宜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加以类比。考点七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评价这里所谓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是指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作者对某一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厌恶,或冷静或热情,总之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色彩。针
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这一考点,高考时主要集中考查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主旨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文章的深刻性;②从主旨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角度,分析文章的针对性与现实意义;③从主旨与社会现实的关
系的角度,分析作者的立场和出发点;④从局部(一则材料)与整体(全部材料)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作者对具体问题的观点态度。【设问方式例举】①根据材料×,下列对×××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②从全文来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③×××研发成功有何
现实意义?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回答。④在×××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认识是一致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进行概括。技法指导1.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
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作者写文章往往围绕一个中心来展开文章内容,因此,阅读时,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的关键。有时为了把握好作者的观点态度,还需要对文中各段内容进行综合分析。3.从结构分析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论述类文章观点的呈现,一
般有两种情形:一是作者用明确的语言在文章适当的地方直接点出,或在文首、段首,或在文末、段末;二是作者将观点隐于文章之中,即所谓藏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从对文章结构的解析入手来仔细探析。4.分析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把握引述材料中所隐含
的作者的真实意图。阅读时,要在筛选整合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作者的评论或议论性的文字,推究材料与作者意图之间的复杂关系。5.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两种方法:①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②
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对立的,而是相容、相交、发展或递进的,要仔细辨析。典例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材料一(材料原文见本专题“考点四典例6”)材料二(节选)所谓“金箍棒”:“金”就是黄金、金属,“箍”就是两头有箍。这就出现疑问了:那么厉害的一个棒还得靠箍,这个棒还结实吗
?我曾考证过,“金箍棒”原本是“荆觚棒”。“荆”是指荆条,这个东西最坚最硬;“觚”是觚楞,意思是棱角。中国的一种古老的兵器“殳”,就是用这种荆条做成的八角棒,这就是最早的荆觚棒,跟“定海”其实没什么关系。为什么孙悟空的金箍棒又能降妖除怪呢?这跟桃木有关。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的
,现在我们过年贴的春联,其原型就是挂在大门左右的两根桃木棒,被做成荆觚棒的样子,用以驱邪避怪。荆觚棒在民间传说中讹了音,才变成了“金箍棒”。这还跟《红楼梦》有点联系。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着“除邪祟”,说到这儿,大家可能就明白了,贾宝玉的通灵宝
玉和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一个老祖宗分下来的,大小不同,作用一致:辟邪。有趣极了,这属于我们的民俗学问。中华民族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小说里面离不开民俗。我们重视、欣赏“四大名著”,原因复杂得很,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先要加强对我们中华民族
基本的观念、知识、道德的了解,然后再读这四大名著,就会左右逢源,更能明白其中的文化内涵。材料三(节选)金箍棒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使用的武器,同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唐僧的袈裟一样,是身份与性格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金箍棒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作为治理洪魔的英雄,其
行为体现着为天下太平而牺牲的精神,这说明金箍棒蕴藏着定乾坤、安天下的属性,体现着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这决定了它向善的价值取向。其次,金箍棒全名“如意金箍棒”,体现着中华文化中万事如意的心理诉求,也暗示了对自由的渴望。孙悟空是一个石破而生的自然之
子,他天生的自由个性与金箍棒相结合,使他获得了话语权,要与玉帝争天庭,表达了当时的人们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的愿望,显示了自由精神的可贵。此外,被唐僧收为徒弟后,孙悟空运用金箍棒,一路除妖伏魔,这时的金箍棒转变为除暴安良的工具和实现社会公
平和谐理想的法宝。关于金箍棒的起源,材料一与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不同。你赞同哪种观点?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答:解析:金箍棒的原型,材料一认为是椗子,材料二认为是“荆觚棒”,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别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到,金箍棒是一个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文
化符号。答案:(示例1)赞同材料一的观点。金箍棒源于“椗子”。从外形上看出土文物和文学描写极为相近;从民间传说来看,金箍棒作为“定海神针”和椗子功能相同;文化上因为金箍棒的定海神针原型,源于大禹治水,本质上蕴含着安定天下的能力,体现
了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所以赞同材料一的观点。(示例2)赞同材料二的观点。金箍棒源于“荆觚棒”。读音上二者相近,可能是流传中的误写。功能上,二者都是武器,能够彰显孙悟空出神入化的非凡本领。文化上,桃木制成的“荆觚棒”,在古代是辟邪的象征,
体现了人们祈福、消灾的愿望。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