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难点07 说明对象及顺序(解析版)-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浙江专用).docx,共(14)页,124.87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a27a647aa27e1ab02232cb787cd3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难点07说明对象及顺序(解析版)(建议用时:30分钟)阅读材料大多来自课外,以生态环境、前沿科学、社会热点、民俗风情、传统文化为主,注重学生考察学生对说明顺序的掌握情况,根据材料能够辨析出所采用的说明顺序。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组材和
选材、段落层次的意义和联系,从而综合归纳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大体有三种:(1)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总体到部分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的事物,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
。如《核舟记》《故宫博物院》用空间顺序分别介绍核舟和故宫博物院的构造。(2)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写书籍由古到今的发展变化。(3)逻辑顺序,也称事理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
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①从整体到部分,如《中国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②从原因到结果,如《向沙漠进军》先说明沙漠对人类的严重
危害,揭示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结果如何。③从特点到用途,如《松鼠》先介绍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然后再介绍它的用途。④从主要到次要,如《苏州园林》在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时,就按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
景远景的层次由主到次地进行说明。⑤从概括到具体/从概括到具体,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应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⑥从现象到本质,如《死海不死》先描述死海浮力大、淹不死人的表面特征,再列举海水中各种矿物质的含量,说明死海“咸度很高”的本质
特征。说明文常常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如《苏州园林》先从整体到局部,由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总的特征,到“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特征;由这一段的概括说明到以下各段的具体说明。在介绍“四个讲究”
中,又是按从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说明的。此外,理清说明顺序,还可以抓住一些在文中起标志性作用的关联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就是从主到次的顺序;“由于……所以……”是从原因到结果的顺序;见到“总之……”,就要从具体到概括的
顺序上去考虑。●题型分类(一)能否调换段落的顺序如: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看,文章第②③段能否调换?说明理由。1、表态,不能2、概括②③内容;3、要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说明顺序4、不能调换段落顺序的理由是:(1)原文采用由…
…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2)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二)判断说明的顺序(较少出现)解题思路1、表明说明顺序2、概括段落内容,介绍是用首先、其次、最后的字样;一、现代文阅读(共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尹丹①“我在
地球上活了80000岁,可是我正在走向灭亡……”这,是一棵树的独白。②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它为什么能活80000岁,重量达到了590万千克?③它,是生活在美国犹他州鱼湖国家森林保护区里的一片金叶白杨。这被称为“潘多”的金叶白杨,同时还被人
们称为“颤抖巨人”。④虽然说“颤抖巨人”就是北美的一大片金叶白杨,不过“颤抖巨人”跟普通的金叶白杨不同,因为它长出来的数千棵树都共享一个母树根。当一阵风吹来,它的数千棵树的叶子会一起抖动,金黄色的叶子仿佛
瀑布般缓缓飘落,形成落叶雨。那金黄金黄的叶子翩翩起舞,仿佛下了一场“黄金雨”一般,那景色真是相当的壮观,所以它才有“颤抖巨人”这个称号。⑤“顫抖巨人”占地约为0.42平方千米,在土壤下面存在超47000个遗传上完全
相同的根茎,这些根茎都是由一个本体根茎复制而来,可以说是一个母亲和千千万万个孩子同时屹立在大地上。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⑥然而,现在“颤抖巨人”80%以上的树木正处在危险状态,而罪魁祸首是骡鹿。来自美国西部颤杨联盟负责人、犹他州立大学的兼职副教授保罗·罗杰斯和他的研究
团队对比了72年来“颤抖巨人”的航拍照片,他们发现,树林明显比以前变薄了很多。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颤抖巨人”树林之间就出现了很多空隙,这说明老树正在死亡,而新的树木还没有填补进来。虽然老树干枯、死亡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是:老树死亡
,新树却长不出来。研究团队测量了大部分树林的健康状况,计算出新生树木的数量和死亡树木的数量,并且对新茎的数量和啃咬动物进行了追踪。他们吃惊地发现,“颤抖巨人”的新生树芽成了骡鹿的“盘中餐”。⑦如果把树木比作人的话,“颤抖巨人”完全
是由“高龄公民”组成,大多数区域没有“中青年”树木。保罗·罗杰斯告诉大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百只骡鹿一直在啃食从“颤抖巨人”母体上冒出的新芽,以至于最近的这些年里没有长出年轻树木。⑧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特别好奇,造成“颤抖的巨人”消
亡的骡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骡鹿呢?⑨事实上,骡鹿的疯狂发展是人为制造的。⑩因为在20世纪初期,猎人们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并以此换取金钱。但是,长期的捕猎导致动物的生物链发生了变化。因为狼群、灰熊等动物的消失,所以处于它们
生物链下端的骡鹿及各种食草动物就迅速发展起来了。食草动物越来越多,所需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所以“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都被它们吃掉了。⑪罗杰斯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办法限制骡鹿及其他食草动物的数量,同时用围栏阻止它
们接近“颤抖巨人”。2013年左右,有一块“颤抖巨人”的生长地区被圈起来后,5年内平均每亩长出了数千株树木,高约3.6米—4.5米。在这里,围栏似乎正发挥着作用,使得这一部分繁盛兴旺起来。⑫因此,如果想让“颤抖巨人”继续陪伴人类走下去,那么人类必须出手保护
它了。⑬“求求你,救救我……”这是“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请人类不要再破坏生态平衡,肆意滥杀动物,让这位80000岁的金叶白杨存在得更久远些吧。(选自《知识窗》,有改动)1.阅读全文,说说为什么把金叶白杨称为“颤抖巨人
”。2.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⑥—⑫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4.阅读全文,说说金叶白杨正在消亡的根本原因。5.说说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答案】1.(1)树龄长(80000岁);(2)重量大(590万千克);(3)占
地面积广(约为0.42平方千米);(4)数千棵树共享一个母树根(超47000个遗传上完全相同的根茎,由一个本体根茎复制而来)。2.打比方把金叶白杨比作不同年龄段的“公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叶白杨树木老龄化的生存危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发人们的思考探究。3.逻辑顺序4.
人们为了金钱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破坏生物链而造成食草动物过多,吃掉了“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5.内容上:发出号召,给予警示,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结构上:与标题、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了文章
的整体美。【解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结合第②段中“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它为什么能活80000岁,重量达到了590万千克?”的内容可概括为:树龄长(80000岁),重量大(590万千克);结合第⑤段中“‘顫抖巨人’占地约为0.42平方千米,在土壤下面存在超47000个遗传上完全相
同的根茎,这些根茎都是由一个本体根茎复制而来,可以说是一个母亲和千千万万个孩子同时屹立在大地上”的内容可概括为:占地面积广,数千棵树共享一个母树根。2.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
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结合“如果把树木比作人的话,‘颤抖巨人’完全是由‘高龄公民’组成,大多数区域没有‘中青年’树木”的内容可知,把金叶白杨比作不同年龄段的“公民”,运用的打比方的说明方
法。联系后文“保罗·罗杰斯告诉大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百只骡鹿一直在啃食从‘颤抖巨人’母体上冒出的新芽,以至于最近的这些年里没有长出年轻树木”可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金叶白杨树木老龄化的生存危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发人们的思考探究。3.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
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结合第⑥段中“然而,现在‘颤抖巨人’80%以上的树木正处在危险状态,而罪魁祸首是骡鹿”,第⑦段中“保罗·罗杰斯告诉大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数百只骡鹿一直在啃食从‘颤抖巨人’母体上
冒出的新芽,以至于最近的这些年里没有长出年轻树木”的内容可知,主要介绍了“颤抖巨人”正处在危险状态的罪魁祸首是骡鹿;结合第⑧段中“说到这里,大家一定特别好奇,造成‘颤抖的巨人’消亡的骡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骡鹿呢?”,第⑨段中“事实上,骡鹿的疯狂发展是人为制造的
”,第⑩段中“因为在20世纪初期,猎人们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并以此换取金钱。但是,长期的捕猎导致动物的生物链发生了变化。因为狼群、灰熊等动物的消失,所以处于它们生物链下端的骡鹿及各种食草动物就迅速发展起来了。食
草动物越来越多,所需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所以‘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都被它们吃掉了”的内容可知,主要介绍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骡鹿;结合第⑪段中“罗杰斯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办法限制骡鹿及其他食草动物的数量,同时用围栏阻止它们接近‘颤抖巨
人’。2013年左右,有一块‘颤抖巨人’的生长地区被圈起来后,5年内平均每亩长出了数千株树木,高约3.6米—4.5米。在这里,围栏似乎正发挥着作用,使得这一部分繁盛兴旺起来”,第⑫段中“因此,如果想让‘颤抖巨人’继续陪伴人类走下去,那么人类必须出手保护它了”的内容可知,主要
介绍了采取办法限制骡鹿及其他食草动物的数量,来保护“颤抖巨人”;据此可知,第⑥—⑫段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结合第⑩段中“因为在20世纪初期,猎人们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并以此换取金钱。
但是,长期的捕猎导致动物的生物链发生了变化。因为狼群、灰熊等动物的消失,所以处于它们生物链下端的骡鹿及各种食草动物就迅速发展起来了。食草动物越来越多,所需的食物也越来越多,所以‘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都被它们吃掉了”的内容可知,金叶
白杨正在消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为了金钱猎杀了大量的狼、灰熊等自然捕食者,破坏生物链而造成食草动物过多,吃掉了“颤抖巨人”长出来的新芽。5.考查句段作用。从内容上来看,结合“‘求求你,救救我……’这是‘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请人类不要再破坏生态平衡,肆意滥杀动物,让这位80000岁的金叶白杨存在得更久
远些吧”的内容可知,收束全文,发出号召,给予警示,呼吁人类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从结构上来看,结合文章标题“‘颤抖巨人’最后的呼声”和第①段中“‘我在地球上活了80000岁,可是我正在走向灭亡……’这,是一棵树的独白”的内容可知,尾端与标题、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体现了文章的整体美。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青铜仙鹤缘何入选《国家宝藏》①大家一说起秦始皇陵,就想起闻名世界的兵马俑,但是对于秦始皇和陵墓的最初设计者来说,距秦始皇陵1.5公里远的兵马俑并不重要,因为秦始皇陵相当于秦始皇的家,家里是
不能有战争的。秦始皇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只有离陵墓中心位置越近才越珍贵,这就有了日前央视《国家宝藏》第三季热播的青铜仙鹤。②发现青铜仙鹤的铜禽坑距秦始皇陵城东北角约900米,模拟的是鱼池水禽所处的水环境,也就是秦始
皇理想中的生态家园。在铜禽坑中,和青铜仙鹤一同出土的青铜禽共46件,其中铜鹤6件,青铜仙鹤是其中最完整的一件。这只青铜仙鹤高77.5厘米,长102厘米;踏板长47.5厘米,宽32.5厘米,厚1厘米。经过两千多年的地下埋藏,它色彩斑驳,锈迹浑浊,但依旧掩盖不住其曾经的技
艺精湛和色彩炫丽。③在铸造工艺上,青铜仙鹤的头部、脖颈、腿足与身体都是采用分铸技术提前预制,然后通过融化焊接以及榫卯连接成整体。由于腿部是长杆型,受力较大,为防止断裂,在模子内加有长铜条作为芯骨,膝部为实心的铜芯骨
。表面的工艺缺陷及铸造缺陷均以铜板镶嵌法进行补缀,再经过打磨修整合模,这项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并没有,只有同时期的地中海地区的古埃及、古希腊以及罗马时期青铜雕像有大量使用,但这项技艺如何进入秦朝现在还未解析,而这只
青铜仙鹤也成为了该工艺在我国的最早应用实例。④青铜仙鹤不仅集多种铸造技术于一身,还表现了秦代工匠的多种艺术塑造技巧,使得我们对秦代青铜制造工艺和造型装饰特点都有了新的认识。与一般抬头挺胸的鹤姿势不同,这只青铜仙鹤俯首刚叼到一条鱼,正准备扬头向上,便凝固成了一座雕塑品,生动地再现了鹤从水中取食
的精彩瞬间,给人一种空灵生动的美。纵观整个青铜仙鹤,从头部至尾巴的倒“S”造型,与“曲中有直”的双腿,构成了一曲一直的造型。再加上那看似无意的云纹踏板,完美地阐释了中国古代艺术造型的曲直理论。这只鹤看似静立不动,却于静中见动,有着闲庭漫步之美。从青铜仙鹤身上残留的彩绘看,在颜色运用中采用了平涂和堆
绘两种技法,它应该..是一只羽毛洁白如云,头、嘴、脚为红色的美丽仙鹤。⑤作为东方独有的一种精神文化象征,鹤,被赋予忠贞清正、隐逸长寿等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里较多,如鹤鹿同春、松鹤长春、松鹤延年等。铜禽坑中出土的水禽由大
到小、由西向东依次排列,头部一律朝向河中央,展示的都是动态过程中的瞬间形态。看似不起眼的青铜仙鹤告诉我们,秦文化不仅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冰冷和血腥,还有水鸟相戏欢快愉悦的一面,秦始皇也有理想的生态家园。⑥文物不仅是一面镜子,还是一部百科书,让我们顺着它便能穿越时光隧道看到历史的真实。正是因为
青铜仙鹤融入了精湛的铸造技艺、精致的造型色彩,以及寓意深刻的内涵,真实地再现了金戈铁马的秦始皇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豪情,以及水绕门前、水鸟相戏的生态家园,它才被选入《国家宝藏》,让我们在惊叹中去品味其背后的文化深邃。(文章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逻辑顺
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青铜仙鹤的铸造技艺、造型色彩及文化内涵。B.第①段从人们熟悉的兵马俑写起,引出本文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C.第②段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青铜仙鹤的外形特点。D.先秦时期,青铜仙鹤采用的铜板镶嵌工艺在我国已被大量使用。7.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
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从青铜仙鹤身上残留的彩绘看,在颜色运用中采用了平涂和堆绘两种技法,它应该..是一只羽毛洁白如云,头、嘴、脚为红色的美丽仙鹤。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与一般抬头挺胸的鹤姿势不同,这只青铜仙鹤俯首刚叼到一
条鱼,正准备扬头向上,便凝固成了一座雕塑品,生动地再现了鹤从水中取食的精彩瞬间,给人一种空灵生动的美。【答案】6.D7.示例:应该意思是应当,表推测,文中指从青铜仙鹤身上残留的彩绘可以估计出它是一只羽毛洁白如云,头、嘴、
脚为红色的美丽仙鹤,只是一种推测并非绝对事实,该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示例: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青铜仙鹤的姿势与一般仙鹤的姿势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青铜仙鹤造型独特,给人空灵生动之美。【解
析】6.D.有误,结合第③段“这项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并没有,只有同时期的地中海地区的古埃及、古希腊以及罗马时期青铜雕像有大量使用”可知,青铜仙鹤采用的铜板镶嵌工艺在我国先秦时期还并没有。故选D。7.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应该”表示情理上必然或必须如此。这里表推测,是根
据“青铜仙鹤身上残留的彩绘”对青铜仙鹤原来颜色的推测,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与一般抬头挺胸的鹤姿势不同”,把青铜仙鹤的姿势与一般仙鹤的姿势进行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横线处前文“青铜仙鹤不仅集多种铸造技术于一身,还表现
了秦代工匠的多种艺术塑造技巧,使得我们对秦代青铜制造工艺和造型装饰特点都有了新的认识”分析,强调了青铜仙鹤制造工艺和造型装饰的独特。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
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
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
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
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
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
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
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
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
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选自《百科知识》)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题目揭示说
明的对象和特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数据比作无价之宝,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信息时代数据非常重要这一特征。B.文章开头从古代炼金术士的言论写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C.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
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人们利用数据信息这一重要的特征。D.文章结尾幽默生动,呼应开头,使得文章结构完整,意味深长。10.联系全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中指出,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
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B.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C.在犯罪率高的城市,警察们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D.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可以告诉医
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11.假如你成了数据科学家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你会运用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至少列出两种,文中例子除外。)【答案】9.C10.D11.示例:①分析学生平时的成绩,预测中考、高考等成绩。②运用各种就业数据,预测考报考专业和未来职业。③运用运
动员成绩数据,进行运动员人才选拔。④观察人流量、车流量数据,确定出行时间和路线。⑤运用市场销售数据,规划蔬菜、水果的种植等。⑥利用气候数据,预防自然灾害。⑦运用天文数据,做好航天飞机、卫星的发射等。【分析】9.C.“打比方”有
误。第④段中划线句子,由“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可知使用了举例子,“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这一特征。没
有“打比方”。故选C。10.D.有误。根据⑤段“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可知,选项中“可以”表达不正确,应为“有可能”
,故选D。11.本题看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抓住题目中的答点“数据分析解决哪些难题”,首先阅读本文,了解“数据分析”的作用,然后结合社会各行业的特点,说明“数据分析”在一些行业发挥的作用。示例:(1)利用手机号定位数据分析确诊患者
的活动区域的信息。(2)运用水文监测站信息,分析降水量的大小,用来判断旱情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面小题。高产水稻新种——“巨型稻”王莹①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夏新界研究员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16日宣布,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
。②这种“巨型稻”长得比人高,株高一般..在1.8米以上,最高可达2.2米。该种“巨型稻”的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种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蘖40个,单穗最高实粒数达500多粒,单季产量可超过800千克/亩。此种
水稻的培育成功,被认为开启了水稻研制的一扇新门。经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DNA指纹检测,以及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56k水稻SNP基因芯片指纹图谱检测,确认“巨型稻”是一种水稻新种质材料。③“巨型稻”是在现有优异种源的基础上,运用突变体诱导、野生稻远缘杂交、分
子标记定向选育等一系列育种新技术,获得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稻新种质材料。其具有突出的高产、强抗等显著优势。“巨型稻”茎秆粗壮,直径可达18.5毫米,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厚,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④在湖南长沙郊区的试验田现场,著名水稻
专家袁隆平院士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新种质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未来还需要努力提高收获指数。”⑤据了解,作物的产量取决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两大性状,前者为作物的总量,后者为籽粒、果实等所占比例。经过前两次绿色革命以及近年的不断挖掘,现有水稻种质的生物量和收获指数都已接近上限,选育超大生物量
水稻新种质成为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⑥当前,我国普遍面临农村劳动力短缺、水稻种植“增产不增收”,早稻种植面积逐年下降的局面。“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
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⑦为充分利用“巨型稻”这一特殊优势,提升稻田生产经济效益,2017年在“长沙站”建设了30亩“巨型稻”生态综合种养模式试验与示范区,采用化肥、农药、抗生素零使用等
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与现有常用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相比,稻谷产量至少提高一倍以上,青蛙、泥鳅、稻花鱼等养殖动物的成活率亦提高一倍以上,生长周期缩短15-20天,个体重量提高20%以上,产量提高1.5倍以上,全部产品实现绿色、优质
化,亩均纯收入超过万元。(节选自《新华网》10月16日)12.选文第⑦段“为充分利用‘巨型稻’这一特殊优势”的“特殊优势”指什么,请联系上文回答。13.选文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请简要概括。14.第②段中加点的“
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12.特殊优势指的是“巨型稻”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13.说明对象:“巨型稻”;特征:茎秆高且粗壮,叶茂且冠层高;
生育期长,光合效率高;亩产量高,高生物量;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适宜种——养结合等。14.不能删去。“一般”强调通常情况下,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去掉这个词,就变成了株高一定在1.8米以上,太绝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解析】12.本题考查信息梳理和筛选能力。“特殊
优势”是指与其他水稻相比的与众不同、特别的优势。从第⑥段“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可为蛙、鱼和泥鳅等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知,巨型稻在高度、种植密度、生长周期、蓄水深度,以及综合养殖(种——
养结合)都是普通水稻不能相比的。可引用原文作答,也可根据原文归纳概括。13.说明对象的类型有“具体事物”“抽象事理”两类,一般从题目、开头、结尾或根据内容进行判断与概括。从题目“高产水稻新种——‘巨型稻’”及首段
“历经十余年研究,团队日前培育出超高产优质‘巨型稻’”,及主体部分内容,知: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巨型稻”。从第②段“这种‘巨型稻’长得比人高,株高一般在1.8米以上,最高可达2.2米。该种‘巨型稻’的光合效率高,单位面积生物量比现有水稻品
种高出50%……”知,茎秆高大、光合效率高是其特点之一;从第③段“其具有突出的高产、强抗等显著优势。‘巨型稻’茎秆粗壮,直径可达18.5毫米,叶片蜡质和角质层厚,具有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特点”知:此种水稻高产、强抗,茎秆粗壮、有有抗倒伏、抗病虫害、耐淹涝等
特点;从第④段袁隆平院士的看法“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新种质材料,具有很高的生物量,未来还需要努力提高收获指数”知,生物量高,收获指数发展潜力大也是其特点;从第⑥段“株形高大、稀植、生育期长、叶茂且冠层高、淹水深度大,可为蛙、鱼和泥鳅等
稻田养殖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适宜种——养结合的优势”知,这种水稻还有耐淹涝、适宜种——养结合等特点。根据上述内容概括归纳即可。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
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株高一般在1.8米以上”,“一般”表示的常见情况下,既有
数量上限定“大部分情况下是1.8米以上”,又有范围上的限制,表示“1.8米以上”分布范围大。但都没有排除“1.8米以下”株高的存在,这也与事实是一致的。所以,表意非常准确。如果没有“一般”两字,那么就是说这种巨型水稻株株高都在1.8米以上,这显然与巨型
稻存在少量1.8米以下的株高这一事实不符,给人错误的信息。所以,加上“一般”强调通常情况,却不排除特殊情况,说明介绍更为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的特点。所以不能删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白矮星——行星“粉碎机”①如果我们说有一种机器可以把如地球、火星那么大的行
星“磨成”粉末,或许有人会说我们是痴人说梦,要么那是魔幻电影中的场景。然而,在浩瀚的宇宙中的确有一种天然的行星“粉碎机”。这是一种奇特的天体,它可以像粉碎机那样把岩石行星“磨碎”成粉末。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指出,能“粉碎”行星的天体是白矮星。
②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恒星是可以发光发热的天体,它们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可以把氢、氦等小原子聚合成大原子。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③当
恒星把外部的氢燃料烧完之后,会演化成一个臃肿的红巨星。此时的红巨星很不稳定,外部的物质会不断向外扩散,给予内部物质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令恒星的内核逐渐变小。最终,红巨星分解成两部分,外部成为一大片星云,而内部演化成体积很
小、质量很大、亮度很小的白矮星,部分白矮星最终可能坍缩为黑洞。④目前,人们已经观测发现的白矮星有1000多颗。天文学家总结的白矮星星表表明,银河系中有488颗白矮星,它们都是离太阳不远的近距天体。现有的观测资料表明,宇宙中大约有3%的恒星已经成为了白矮星。但是,天文学
家根据理论分析与推算认为,白矮星应占全部恒星的10%左右。也就是说,宇宙中每10颗恒星中有1颗已经“死亡”了。⑤由于白矮星的性质接近黑洞,它也会对附近的行星产生巨大的引力。这种力量将彻底瓦解一定距离内的行星,将这些行星撕裂成碎片。在巨
大引力作用下,碎片不断地分解,最终一整颗行星都可能被白矮星“磨成”细碎的粉末,飘散在太空中,并渐渐被吸引到白矮星的周围。⑥被科学家最早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伴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质量却和太阳差不多。也就是说,它的
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根据白矮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算出它的表面重力等于地球表面的1000万~10亿倍。在这样高的引力下,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全部被“磨成”纳米级的细粉。⑦曾经有人猜想,如果有某种科技先进的外星人能够抵御白矮星周围的高
温而抵达白,矮星表面,那么会出现什么结局?无论这些外星人的科技多么发达,白矮星周围高达数千万到数亿倍地球重力的引力将把外星人及他乘坐的飞船瞬间“磨成”粉末,并全部吸附到白矮星中,成为白矮星的一部分。⑧借助于哈勃太
空望远镜,英国华威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验证了白矮星是行星“粉碎机”的猜想。他们在4颗白矮星周围,发现了与地球元素构成相似的行星碎片。现在,这些白矮星像宇宙中贪婪食肉动物,先把周围的行星撕裂,然后把它们磨碎,最终“蚕食”这些行星,吞食的速度高达每秒1000吨。科学家表示,未来的地球可
能也会像这些行星一样,遭受被撕裂的厄运。⑨任何一颗恒星都要面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毫无疑问,那将是一个真正的末日场景。据科学家预测,在40亿至50亿年之后,太阳系中的太阳也将消耗尽所有的燃料,届时会演化成一个臃肿的红巨星,然后演
化成白矮星。到了那时,地球将难以幸免,会被已成白矮星的太阳撕裂并“磨成”粉末。⑩宇宙中的任何天体像自然界的其他物体一样,也会经历从诞生到死亡的全过程。不过,恒星的死亡还是有其特殊性。从白矮星的演化过程来看,恒星在“垂死挣扎”之时也能产生巨大
的力量,一些曾经围绕它运转的行星伙伴成为了“陪葬品”。其实,不少行星最初也是从恒星分解而来的,最终又回归于“垂死”的恒星。宇宙间天体的分分合合,真是令人感叹啊!15.请分析本文题目的作用。16.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白矮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17.第⑧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8.第⑤自然段与第⑥自然段能否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答案】15.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本文说明对象:白矮星;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白矮星引力巨大的特点。16.首先恒星经过核聚变反应,将外部的氢
燃料烧完,演化为红巨星,红巨星很不稳定,最终分解为两个部分,外部为星云,内部演化为白矮星,由于白矮星性质接近黑洞,吸引力巨大,会将周围行星磨成粉尘并吸附在白矮星周围,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部分白矮星最终可能坍缩为黑洞。17.打比方
,列数字。将白矮星比成食肉动物,并列举了“1000吨”的数字,生动形象并准确的说明了白矮星吞食速度之快,引力之大,周围行星惨遭撕裂厄运。18.不能,第五段说明了白矮星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将周围行星磨成粉末,第六自然段具体说明了最早发现的天狼
伴星引力之大,这是按照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来安排的,第六段内容紧承接第五段内容而来,是对第五段的补充,这样安排符合认知规律。【分析】15.考查分析题目的作用。题目点明了文本的说明对象:白矮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矮星比作行星“粉碎
机”,这是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说明了白矮星引力巨大的特点。并引起读者疑问:为什么白矮星会被称作行星粉碎机,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6.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二段中的“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核聚变
反应。恒星不断地在宇宙中燃烧,终将会有烧完的那一天”和第三段中的“当恒星把外部的氢燃料烧完之后,会演化成一个臃肿的红巨星”可得:恒星经过核聚变反应,将外部的氢燃料烧完,演化为红巨星。根据第三段中的“此时的红巨星很不稳定,外部的物质会不断向外扩散,给予内
部物质一个巨大的反作用力,令恒星的内核逐渐变小。最终,红巨星分解成两部分,外部成为一大片星云,而内部演化成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亮度很小的白矮星”可得:红巨星很不稳定,最终分解为两个部分,外部为星云,内部演化为白矮星。根据第五段中的“由于白矮星的性质接近
黑洞,它也会对附近的行星产生巨大的引力。这种力量将彻底瓦解一定距离内的行星,将这些行星撕裂成碎片。在巨大引力作用下,碎片不断地分解,最终一整颗行星都可能被白矮星“磨成”细碎的粉末,飘散在太空中,并渐渐被吸引到白矮星的周围”可得
:由于白矮星性质接近黑洞,吸引力巨大,会将周围行星磨成粉尘并吸附在白矮星周围。根据第二段中的“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和第三段中的“部分白矮星最终可能坍缩为黑洞”可得:白矮星是“即将死亡”的恒星,部分白矮星最终可能坍缩为黑洞。综合表述即可。17.
考查说明方法。这句话把白矮星比作是“贪婪食肉动物”,这是打比方。有准确的数字“1000吨”,这是列数字。生动形象且准确地说明了白矮星吞食速度很快,对于周围行星的引力极大。周围的行星最终被“吞食”,被撕裂。18.考查语段
顺序。读文可知,第五段介绍了白矮星“会对附近的行星产生巨大的引力”,最终会把行星磨成“细碎的粉末”。第六段列举实例,介绍了最早发现的白矮星是天狼星伴星,他的引力极高,使它周围任何物体都已不复存在。第五段是理论方面的概括。第六段列举了具体实例,这是从概括或从
抽象到具体的逻辑顺序。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所以这两段的顺序不能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