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十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40.000 KB
  • 2024-1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十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十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十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十七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含解析.doc,共(4)页,40.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61051b354dfaf75203848926f24c9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任务突破练十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赋分40分,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先解释加框文字的含义,再完成1~5题。(20分)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

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

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

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

、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

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寻阝营。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

同光元年,晋王筑坛.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B.会天阴晦/寻阝

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C.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D.会天阴晦/寻阝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嗣,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也指家族继承人。B.节度使,唐代所设,持节代表皇帝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政,权力甚重。C.辛未,古代计时单位,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初为纪日,后多

用来纪年。D.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封侯拜相等大典时建造的高台,以示庄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然知道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但从长远考

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助其解围。B.李存勖品纯至孝,身负众望。父亲病重,临终将他托付给众臣,众人拥立他为王,然而父亲之死让他沉浸在悲伤痛苦之中。C.李存勖用兵如神,骁勇善战。他利用地形与气候,出其不意,大破梁军;亲临前线侦察,虽遭

伏击却毫无惧色,只身突围。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2)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寻阝营。

5.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鲁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

,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亓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①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

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②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

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亓可乎?”鲁阳文君曰:“

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

”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选自《墨子·鲁问》,有删改

)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B.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

将厚罚之/C.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D.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豕,甲骨文字形像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是猪。除此之外,猪在古代还有“豚”“彘”等别称。B.笞,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是对犯有轻微过错的人所使用的惩罚手段,笞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C.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曹操《陈损益表》中的“臣以驱驱

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一句中的“钟鼎”比喻富贵荣华。D.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本用来盛黍稷,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从“豆”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

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他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

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9.请把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亓不至乎?(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10.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3分)任务突破练十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一、于:介词,表对象辈:代词,表派遣使者的次数竟

未之许:宾语前置句,始终没有答应耳:语气词,表限止语气沧为温所困:“为……所”被动句之:代词,指代幽州与沧州之:代词,指代朱温之:助词,的为:动词,谋取、打而:连词,表转折以:介词,用乃:副词,才乃:表判断然:形容词,对的乃

:副词,于是尔曹:代词,你们为:语气词,表反问语气而:连词,表修饰为:动词,表判断乃:副词,才为:表被动适:副词,正好1.A解析“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河曲”是“丛林间”的定语,不可断开,排除B、C两项。“帅骑驰突”,主语“晋王”承前省略,其前应断开,排除D项。2.B解析

B项,“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政”错误,应是总揽一道或数州的军政、民政、财政。3.C解析C项,“只身突围”错误,原文为“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意思是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可见并非“只身突围”。4.(1)后梁逃

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2)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寻阝的军营。5.①用恩德安抚他们,能成就自己的威名;②做大事的人不应该顾念小的仇怨。参

考译文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请求救援,前后一百余次。李克用痛恨刘仁恭反复无常,始终没有答应。他的儿子李存勖劝道:“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降朱温的藩镇已经十之七八,自黄河以北,能成为朱温忧患的,只有我们河东与幽州、沧州了。现在幽州、沧州被朱温围困,我们不与他们协力抗拒朱温,不符合我们的利益。打天

下的人不顾念小的仇怨,况且他们曾经使我们处于窘迫的境地而我们解救他们的危急,用恩德安抚他们,才是一举而名实相合呢。这是我们再振兴的时机,不能失掉啊。”李克用认为说得对,于是应允刘仁恭和好。后梁太祖开平二年春,晋王病情严重。晋王李克用下令他的弟弟李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

卢质等人拥立他的儿子晋州刺史李存勖为继承人,并说:“这个孩子从小志向远大,定能完成我的事业,你们可要好好教导他啊!”又对李克宁等人说道:“我就烦劳你们替我照看亚子了!”李克用说完就死了。将吏们想要谒见李存勖,李存勖正在悲伤哭泣,很久没有出来。张承业于是就进去对李存勖说道:“大孝在于不失去基

业,哭泣再多又有什么用?”随即将李存勖搀扶出来,继位做了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初一,晋王在三垂冈下埋伏军队。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没有预料到晋军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

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后梁太祖听说潞州夹寨没有守住,大惊失色,过了一会儿长叹说:“生子当如

李亚子,李克用家业可以不亡了!”晋王李存勖回到晋阳,休整军队,进行赏赐,任命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诏命州县举荐有才德的人,罢斥贪婪残暴的官吏,减轻田租赋税,抚恤孤寡穷民,申雪冤案,禁止奸盗,境内太平。晋王在魏县慰劳军队,趁机率领百余骑兵

沿河而上,偷偷地侦察刘寻阝的军营。此时正好遇上天气阴暗,刘寻阝在河流拐弯处的丛林中埋伏下五千士兵,一边呼叫一边击鼓冲了出来,把晋王包围了好几层。晋王策马腾跃,大声疾呼,率领骑兵突围,所向披靡。正好这时李存

审的援兵赶到,这才得免于难。晋王回过头来对随从骑兵说:“差点儿成为俘虏被人讥笑。”骑兵们都说:“这次正足以让敌人见见大王的英俊威武。”同光元年,晋王在魏州筑坛,即皇帝位,国号大唐。二、6.D解析“鲁四境之内”,“四境之内”为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

,据此排除A、B两项。“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为对称句式,故“小家”后断开,据此排除C项。7.C解析C项,“‘钟鼎’比喻富贵荣华”说法错误,此处比喻高官重任。8.C解析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

,鲁阳文君如果不施仁义,那么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9.(1)现在您发动军队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10.①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②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

悖常理;③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阳四境之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和布帛、米粟、货财,会怎么样?”鲁阳文君说:“鲁阳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

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拥有鲁阳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将要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

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

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不是有悖常理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诸侯进攻邻国,杀害邻国的人民,掠取邻国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

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没有人比我掠夺得多’。现在的平民,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掠取邻家的狗猪、粮食、衣服,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他家的祭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没有人比我掠夺得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

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头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

一样。”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说这样有利于弟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原地区的风俗也像这样,杀死他的父亲然后奖赏他的

儿子,这与吃了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