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易错题专训(原卷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培优讲练测(浙教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277.524 KB
  • 2025-01-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专题12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易错题专训(原卷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培优讲练测(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2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易错题专训(原卷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培优讲练测(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专题12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易错题专训(原卷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培优讲练测(浙教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专题12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易错题专训(原卷版)-九年级科学上册重难点培优讲练测(浙教版).docx,共(13)页,277.52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5ce3f3515c42b45f25e5e7725f2561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专题12易错题专训类型一金属反应图像...................................................................................

..................................................6类型二金属与盐反应的先后问题..................................................................

...............................................7类型三金属与酸、盐反应的质量变化问题.................................................................

.................................8类型四有机物..............................................................................................

...................................................9类型五物质的分类.................................................................................

........................................................9类型六物质的转化.................................................................................

......................................................10类型七物质的推断与鉴别.................................................................................

..........................................10类型八涉及装置的实验探究题.............................................................

......................................................11【方法归纳】一、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1)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验证项目实验方案判定理由比较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如Cu、Zn方案一:将金属锌放入铜的盐溶液中置换反应能发生,则活动性顺序为Zn>Cu方案二,将金属铜放入锌的盐溶液中置换反应不能发生,则活动性顺序为Cu<Zn方案三,将金属锌铜分别放入稀盐酸中根据能否与酸反应(或与酸反应的

速率快慢)判断方案四,将金属锌、铜同时放入金属活动性介于两者中间的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如硫酸亚铁,根据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作出相应判断(2)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验证项目实验方案现象与结论比较Al、Fe、Cu三

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两头开花即中间的金属。[取铁丝、Al2(SO4)3溶液和CuSO4溶液]铁丝插入Al2(SO4)3溶液中无现象;铁丝插入CuSO4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Al>Fe>Cu中间开花即中间金属的溶液(取FeSO4溶液,铝丝、将铝丝插入FeSO

4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溶液中浅绿色变成无色;将铜丝插入铜丝)FeSO4溶液中无现象,则Al>Fe>Cu二、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图金属与酸反应时,反应时间与生成H2之间的曲线图,主要注意两点:一

是倾斜角。从倾斜角可以看出反应速率以及金属的活动性。曲线的倾斜角越大,反应速率越快,金属越活泼。二是拐点的位置。从拐点的位置可以看出产生H2的质量,以及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拐点的位置越高,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H2质量越

大,产生H2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式为:m(H2)=m(金属)×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三、掌握十类重要的反应(1)金属和酸;(2)金属和盐;(3)酸和碱性氧化物;(4)碱和酸性氧化物;(5)酸和碱;(6)酸和盐;(7)盐和碱;(8)盐和盐;(9)难溶性碱受热分解;2Fe(OH)3Fe2O

3+3H2O,Cu(OH)2CuO+H2O;(10)盐分解。注:其中(2)(6)(7)(8)(10)是盐的化学性质,(3)(5)(6)(7)(8)是初中科学中学到的五类复分解反应。四、特殊的颜色和现象

:分析的题眼,判断的依据①沉淀的颜色白色:BaSO4(不溶于稀硝酸)、AgCl(不溶于稀硝酸)、CaCO3、BaCO3、Mg(OH)2;蓝色:Cu(OH)2;红褐色:Fe(OH)3。②溶液的颜色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黄色溶液:含Fe3+的溶

液,如FeCl3溶液;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紫色石蕊试液。③常见离子对及反应特征阳离子阴离子相互反应产生的现象H+OH-生成水,无明显现象H+C生成无

色气体NOH-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g+Cl-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Ba2+S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Ba2+或Ca2+C生成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泡产生Cu2+OH-生成蓝色沉淀,溶

于稀硝酸,无气泡Fe3+OH-生成红褐色沉淀,溶于稀硝酸,无气泡Mg2+OH-生成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无气泡四、物质的检验1.特点及类型物质的检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的鉴定和物质的鉴别。(1)物质的鉴

定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确定是否为该物质。(2)物质的鉴别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将物质一一区分开来。①被鉴别的物质有:常见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及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检验等。②类型:不限试剂鉴别一组物质,只用一种试剂鉴别一组物质,不加任何试剂鉴别一组物质。2.原则物质检验的原则为:方法力求简单、试

剂消耗要少、现象直观明显、防止干扰。(1)操作简便:能用物理方法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的不用多种试剂。(2)现象明显:使待检物质的现象对比度大。(3)防止干扰:鉴别Cl-和SO42-时,只能用Ba(NO3)2溶液,不能用Ag

NO3溶液。3.解题策略(1)明确物质检验的基本方法。①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等,通过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②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反应时产生的特征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

的物质在发生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①变色;②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③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其区分过程一般分为:a.取被鉴别物质的溶液(如是固体,一般

先取少量配制成溶液)各少量;b.分别加入某试剂充分反应;c.观察实验现象;d.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结论。可归纳为:取物质→加试剂→观现象→得结论。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及现象物质检验试剂或方法或装置

反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O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CO2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产生水珠2H2+O2=====点燃2H2OCO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

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变得浑浊模糊2CO+O2=====点燃2CO2CH4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有水珠,石灰水变浑浊CH4+2O2=====点燃CO2+2H2O5.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现象物质(或离子)检验试剂反

应现象结论或化学方程式酸(H+)滴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或用pH试纸测定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pH小于7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加入锌粒产生大量气泡,气体能燃烧Zn+H2SO4===ZnSO4+H2↑2H2+O2=====点燃2H2O碱(OH

-)滴几滴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或用pH试纸测定酚酞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pH大于7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OH-CuSO4溶液蓝色沉淀2NaOH+CuSO4===Na2SO4+Cu(OH)2↓FeCl3溶液红褐色沉淀

FeCl3+3NaOH===Fe(OH)3↓+3NaCl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即Cl-的检验)AgNO3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银AgNO3+HCl===AgCl↓+HNO3硫酸及可溶性硫酸盐(即SO2-4的检验)BaCl

2[或Ba(OH)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或:先滴稀盐酸酸化,,再滴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硫酸钡酸化无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BaCl2+H2SO4===BaSO4↓+2HCl

碳酸盐(即CO2-3的检验)稀盐酸、澄清石灰水产生大量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aCO3+2HCl===CaCl2+H2O+CO2↑Ca(OH)2+CO2===CaCO3↓+H2O可溶性铜盐(Cu2+)氢氧化钠溶液蓝

色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可溶性铁盐(Fe3+)氢氧化钠溶液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e(OH)3↓+3NaClCl-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白色沉淀——氯化银AgNO3+

NaCl===AgCl↓+NaNO3NH4+强碱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试纸变蓝NH4Cl+NaOH══加热NaCl+NH3↑+H2O温馨提示可溶性碱是常用的试剂。如Ba(OH)

2中的OH-能使阳离子Fe3+、Cu2+、Mg2+产生不同颜色的沉淀,并能使NH+4产生气体;Ba2+能使CO2-3、SO2-4产生不同性质的沉淀,在鉴别、鉴定、推断中成为较为理想的试剂。碳酸盐和酸反应产生气体这一特性也常是推断的“关

键”。五、物质的推断1.特点物质的推断是根据物质的特征性质,利用已知实验现象或相互转化关系进行判断推理,确定物质的名称或成分。2.类型(1)气体、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推断(2)确定混合物中一定、可能或没有的物质的推断(3)离子组合物质的推断(4)开放性推断(答案不唯一)等3.解题策略(1)

明确解题思路:(2)明确物质推断的一般方法:①一点击破,顺逆推断抓住“突破口”,直接得出结论,然后用顺向或逆向或由两边向中间推断,逐一导出其他结论。②相遇组合,对比推断采用类似数学中的“相遇”方法用图中列出的各物质反应次数,再由各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列出各物质反应次数,

然后对号入座推断出各物质。③提出假设,讨论推断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逐步缩小范围,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3)找准推断的突破口:推断物质时常借助物质的特征性质或反应时的特征现象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常考题型】类型一金属反应图像1.有A,B两种金属放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合理的是()A.金属活动性A>BB.生成氢气的质量A>BC.反应的硫酸质量A<BD.反应的金属质量A<B2.相同质量的铁、锌、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

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对应的金属是()A.铝、镁、锌、铁B.铁、锌、镁、铝C.铝、镁、铁、锌D.锌、镁、铁、铝3.质量相等的锌和铁分别和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盐酸反应,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线a、b分别表示铁、锌的反应情况B.

锌、铁均反应完,盐酸有剩余C.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锌剩余D.盐酸均反应完,一定有铁剩余4.将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a、b两种金属元素

在化合物中均为+2价)(1)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a______b(填<、>或=)(2)若将等质量的镁、锌、铁三种金属粉末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硫酸中,该图中的a、b表示锌或铁,请在答题纸上的图中大致画出有关镁的图象,用c表示.5.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颗粒大小相同),分别放

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

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反应;(2)对于如图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①A表示锌和稀硫酸的反应曲线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③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

种金属的质量相等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类型二金属与盐反应的先后问题6.向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金属固体,过滤后往滤渣中加入盐酸,无气体放出,则滤液

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A.硝酸亚铁,硝酸银B.硝酸银C.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D.硝酸亚铁7.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B.滤渣

中一定有Ag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8.向Mg(NO3)2、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并充分反应,得“滤渣”和“滤液”。(1)Mg、Cu、Ag、Fe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若无明显现象,则可能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

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三金属与酸、盐反应的质量变化问题9.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能发生反应且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的是()A.稀硫酸B.硝酸银溶液C.硫酸锌溶液D.硫酸铜10.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一重物,

重物浸没在AgNO3溶液中,稳定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1,再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铜粉,充分搅拌并静置足够的时间后,溶液的体积未变,此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B.F2<F1C.F2>F1D.F2=F111.如图,一木块

漂浮于X中,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最终木块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序号XY①水食盐②氢氧化钙溶液二氧化碳③稀硫酸镁粉④硫酸铜溶液铁粉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12.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

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B.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C.c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金属都已反应完D.d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13.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

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B.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C.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

离子为Zn2+、Ag+、Cu2+、Fe2+D.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m1>m2类型四有机物14.1969年,美国的一个天文研究小组在宇宙的星云中发现了甲醛(化学式为CH2O),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甲醛属于无机化合物

B.星际空间存在有机物C.甲醛是由碳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食用被甲醛水溶液浸泡过的水产品对人体无害15.120℃时,取3g有机物R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2和H2O.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最终浓硫酸增重1.8g;澄清石灰水中产生10g沉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R的化学式一定是CH2OB.6gR完全燃烧消耗氧气6.4gC.R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85.7%D.R仅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质量比为6:1类型五物质的分类16.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

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小红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干冰③醋酸④烧碱⑤酒精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⑩生铁.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⑤⑦⑨B.属于碱的有①④C.

属于氧化物的有②⑧D.属于单质的有⑥⑩17.在(1)Cu、Mg、C、Hg(2)CO2、CuO、P2O5、H2O(3)HCl、H2SO4、HNO3、Na2SO4三组物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

种物质分别是()A.CuP2O5H2SO4B.HgCO2HClC.CCuONa2SO4D.MgH2OHNO318.下表中1、2、3的各项之间能构成如图包含关系的是()选项123A金属水银合金B单质化合

物纯净物C溶液乳浊液悬浊液D水氧化物化合物A.AB.BC.CD.D类型六物质的转化19.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A.CuB.CuOC.Fe2O3D.Mg20.“暖宝宝”的发热原理可看作是铁粉与空气中

的水和氧气相互作用,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最终转化为氢氧化铁[Fe(OH)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总反应为:2Fe+3H2O=2Fe(OH)3B.使用“暖宝宝”的过程中存在放热反应C.上述含铁的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有3

种D.“暖宝宝”在使用前必须密封保存21.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以下的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则()①Zn→ZnCl2②Zn(OH)2→ZnCl2③ZnCO3→ZnCl2A.②的转化发生的一定是复分解反

应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完成C.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22.小明设计了下列四组物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一步转化,其中错误的是()A.Na2CO3→NaCl→NaNO3→NaOHB.

C→CO→CO2→Na2CO3C.Cu→CuO→CuSO4→Cu(OH)2D.CaCO3→CaO→Ca(OH)2→NaOH类型七物质的推断与鉴别23.某固体可能含有Ca(NO3)2、Na2SO4、Na2CO3、FeCl3、KCl

中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②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③取②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上述现象,对

原固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A.肯定有Na2CO3,无FeCl3、KClB.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肯定有Na2CO3,无FeCl3、Ca(NO3)2D.肯定有Na2CO3、Na2SO4,无FeCl3、Ca(NO3)22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

法正确的是()A.除去N2中的少量O2可以通过灼热的CuO粉末,收集气体N2B.除去Cu(NO3)2溶液中的少量AgNO3,可以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C.除去H2SO4溶液中的少量HCl,可以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D.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25.

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滤

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银和铜C.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M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26.运用酸、碱、盐的性质可以解决工业生产中的许多问题.(1)工业上常选用_____________来除去铁锈.(写出一种具体物质)(2)某工厂向含有AgNO3、Cu(

NO3)2的废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Zn)以回收金属,充分反应后,得到的金属组成可能由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CO、HCl、CO2、

N2中的一种或多种.现将该气体依次经过下列装置处理后,最终收集到一定量气体(假设每步作用均完全).有关的实验现象是:①A装置质量增重,未见有浑浊出现;②C装置中的固体由黑变红;③D装置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仪器Ⅰ的名称是_______

______;(2)由现象②③可知原混合气体中肯定不含_____________,一定含_____________;(3)请分析原无色气体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八涉及装置的实验探究题28.如图所示的是

实验室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请根据要求回答:(1)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通常用F装置而不用B装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实验要求如下:①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②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则该实验装

置的连接顺序应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接口字母)。(3)实验室在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剩余废液中,常含有剩余的少量盐酸。为消除酸液对水环境的污染,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可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

选填字母)A.生石灰B.熟石灰C.石灰石。29.实验室可以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混有氯化氢,水蒸气)和进行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水蒸气,应把A装置与__________

_装置(填装置序号下同)连接该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要证明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应把A装置与_________装置连接,该装置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要

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4)如果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各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4071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