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05:这一年总书记的基层足迹 配套习题(原卷板)-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复习时政热点专题+配套练习.docx,共(8)页,25.65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20a5a79b2d2120cc788ea9e63a2b8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时政05:这一年总书记的基层足迹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1.2021年2月3日,习近平主席来到贵州进行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后的第一次春节前考察。他指出,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创造更加多
姿多彩的生活。踏上新征程再出发,需要我们()①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目的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以推动城乡一体化为中心工作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共享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2021年4月25日,习近
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时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我国发展中的()A.生态形势严峻B.城乡发展不平衡C
.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发展不协调D.居民收入差距较大3.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当地全面小康状况。他回应当地村民对党的感激之情时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
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这启示广大党员干部要()①提高履职能力,在本职工作中积极行使好国家权力②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主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③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④把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牢记使命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4.2021年1月18日至19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河北两地三赛区,考察调研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两天里,总书记两次乘坐京张高铁。他指出,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2019年,京张高铁通车。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
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高铁通车()①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②体现了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③为2022冬奥会提供智力支持④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2021年3月24日,习近平在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考察时指出:“抓创新不问‘出身’,只要能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就会全力支持。谁能做好都是国家的功臣栋梁。”下列说法与总书记表述最契合的是()A.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2021年10月21日上午,正在山东东营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他强调:“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下一步要把技术搞上去,不断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这给油田人的启示有()①要坚持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②要不顾一切,提高石油开
采率③必须走出国门,做全球最大的企业④要践行节能低碳,坚持绿色发展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7.2022年1月20日,习近平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这要求政府()①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②禁止开发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③坚
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④增加企业的科研投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8.2021年6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下列诗句可以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有()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2021年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到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等地考察,实地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
况。截至2020年底,黄河流域完成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干流和六条支流15个断面生态流域流量均达标,这体现了我国()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③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环
境保护和发展问题④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2021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南宁市考察时对当地各族群众说:“广西这些年发展进步很大,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我说过,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中国人说话、中国共产党说话、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说话是算数的!”。总书记强调“说话算话”是因为()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主要看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③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挑战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②④11.2021年7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在西藏考察,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西藏生产总值仅为13亿元,2020年已突破1900亿元。今天的西藏,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和现代
服务业蓬勃发展,“十三五”时期接待游客近1.6亿人次。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①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②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③西藏人民的自强不息的努力奋斗④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2.2021年6月8日,在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家讲述了“石榴籽”这个比喻的出处:“维吾尔族同胞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这个词很形象。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分子。”对此,下
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高利益②增进民族团结能保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成年公民的法定义务④各族人民需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13.2018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坊七巷,听取福州古厝和三坊七巷保护修复等情
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重视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的保护工作()①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基因②能维系民族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③说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亡④可延续中华文化血脉,守住民族文化灵魂A.①②③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2021年5月12日,在河南南阳市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以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情况。同学们看完新闻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同学①:
中医药文化是“财富”,要辩证取舍,守正创新B.同学②:中医药文化是“精华”,要不忘本来,全盘继承C.同学③:中医药文化是“包袱”,要面向未来,敢于舍弃D.同学④:中医药文化是“负担”,要吸收外来,学习西医15.2021年8月24日,正在河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
来到承德避暑山庄时强调:“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下列对中华文化认识不正确的是()A.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B.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和手段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要充
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D.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16.新的生活,新的奋斗。材料一: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还要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
兴,按照既定的目标踏踏实实走下去,把产业发展好,把乡村建设得更好,创造更加多彩多姿的生活。”材料二:近年来,江门市鹤山上升村党总支积极抓好基层治理,促使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与基层治理机制有机衔接、良性互
动,治理效能更加突出。主动改善村干部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引导热爱乡村、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村一级实践锻炼,鼓励村级经济合作社吸收涉农院校毕业生,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吸引人才资源回流,不断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队伍。水产养殖是上升村支柱产业,上升村民积极转型养殖品种,从经济效益不高的传统四大家
鱼,转为经济效益较高的桂花鱼、笋壳鱼、鳗鱼等,水产养殖业优化提升。同时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荷塘花海、“三夹腾龙”等,整合当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商业化运营,越来越多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寻根问祖
、归乡旅游;村民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农产品营销新模式,创新创业致富。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实现小康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这句话。(2)结合材料二,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学习借鉴上升村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你将如何带领村民
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乡村振兴?17.乘势而上,开创新局。【成果瞩目】目前,5G融合应用正处于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期:智慧物流、智慧电力、智能油气、智慧农业……5G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落地提速。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累计建设5G基站达96.
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65亿户,占全球80%以上,5G+超高清视频、智慧教育、智慧医院、公共卫生、健康养老等典型应用加快发展,全国5G应用创新案例超过1万个。(1)小智了解了我国5G发展的现状,
发出如下感慨:“我们既不能盲目自信,也不能妄自菲薄。”请从我国科技国情角度谈谈你的认识。【殷殷嘱托】2021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柳州进行考察。在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习总书记指出,作为一家
成功的国有企业,柳工在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错,国产化程度很高,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方向。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创新很重要,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2)简述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这是我们民族企业发展的
方向”的指代内容。(3)习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创客团队】一支由7名深圳小学生组成的创客团队,在老师的帮助下绘制草图垃圾桶、建立数据库、设立APP,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了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垃圾、自动打开对应垃圾桶的“智能垃圾桶”。小
朋友们还为这款“智能垃圾桶”进行了专利注册,甚至有垃圾桶生产厂家联系他们谈专利购买。(4)材料中的7名深圳小学生组成的创客团队具有什么样的创新精神?(5)材料中的划线部分对我们有何启示?18.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材料一:2021年10月2
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实地察看黄河河道水情和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投向母亲河,沿黄九省区都留下了他的考察足迹。这次考察调研的主题,
再一次聚焦黄河。材料二:总书记强调:“上游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是他为黄河治理保护开出的“良方”。“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
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总书记为母亲河谋划的是一条既要保护也要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之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是功在千秋的利国利民之道。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总书记一次次将目光投向黄河,聚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
道的原因是什么?(2)牢记总书记嘱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你有哪些好的建议?19.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材料一: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2021年7月21日,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庆祝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是要表达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支持,对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关怀。”材料二:70年来,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
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沧桑巨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
藏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大局更加稳定、经济文化更加繁荣、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呈现在世人面前。(1)70年来,西藏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哪些因素?(2)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青少年应该怎么做?20.传承发展,守正创新。
材料一:南阳是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孕育了“医圣”张仲景等历史名人。2021年5月12日,在河南南阳市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墓祠纪念地医圣祠,了解张仲景生平和对中医药发展的贡献,了解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中医药
传承创新情况。材料二:大疫出良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国筛选出“三药三方”,他们就是在《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的经方基础上,化裁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是这次
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你们学校准备举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南洋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设计一条宣传中医药的公益广告语。(2)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位对中国传统医学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物及其
事迹,示例: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3)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中医抗疫的伟大意义。(4)如何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请发出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