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3.498 MB
  • 2024-12-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6)页,3.498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9bde5cb663f22e60b1246f08d50b9a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

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a-23S-32Cl-35.5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溶液因水解呈酸性的是A.24HSOB.4NaHSOC.4NHClD.23NaCO【答案】C【解析】【详解】A.24HSO电离出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故A不选;B.4NaHSO溶于水电离

产生氢离子使溶液显酸性,故B不选;C.4NHCl为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C选;D.23NaCO为强碱弱酸盐,碳酸根离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D不选;故选:C。2.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蔗糖B.冰

醋酸C.氨水D.氯化钠【答案】B【解析】【详解】A.蔗糖不能发生电离,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B.冰醋酸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属于弱电解质,故B正确;C.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氯化钠在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3.下列化学用语或表达式正确的是A.羟基的电子式: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332CHCOOCHCHC.石膏的化学式:422CaSOHO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答案】A【解析】【详解】A.羟基中含有1个未

成对电子,电子式:,故A正确;B.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323CHCOOCHCH,故B错误;C.熟石膏的化学式:422CaSOHO,故C错误;D.14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D错误;故选:A。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A.单晶硅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造硅电池B.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有生石灰、还原铁粉、硅胶等C.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D.84消毒液是以NaClO为有效成分的消毒液,与白醋

混合可以提升消毒效果【答案】B【解析】【详解】A.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单质,A正确;B.铁粉能与氧气反应,且无毒,可作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的干燥剂主要为生石灰,故B说法错误;C.过氧化钠能与CO2、H2O反应生成氧气,因此过氧化钠

可以用作潜水艇的供氧剂,故C说法正确;D.“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ClO-发生水解,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与白醋混合,有利于生成HClO,可以提升消毒效果,故D说法正确;本题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H与2D互为同位素B.碳纳米管和富勒烯互为同素异形体C.24CH与36CH一定互为同系物D.纤维素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B【解析】【详解】A.2H与2D为不同同位素原子形成的单质,属于同一种物质,故A错误;B.碳纳米管和富勒烯

为结构不同的碳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24CH代表乙烯,但36CH可能为丙烯,可能为环丙烷,两者不一定互为同系物,故C错误;D.纤维素与淀粉分子式为(C6H10O5)n,分子式中n值不相同,均为混合物,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B。6.硫酸铵在加热条

件下分解,生成NH3、SO2、N2和H2O,反应中生成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3B.2:3C.1:1D.4:3【答案】A【解析】【详解】令N2、S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电

子转移守恒可知xmol×2×[0-(-3)]=ymol×(6-4),解得x:y=1:3,故选:A。7.下列针对有机物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正确的是A.乙醇(水)加新制生石灰,过滤B.乙烷(乙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洗气C.乙醇(丙烯)酸性4KMnO溶液洗气D.乙酸乙酯(乙酸)加饱和2

3NaCO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答案】D的【解析】【详解】A.CaO与水反应后生成Ca(OH)2溶液,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然后蒸馏可分离,不能选过滤法,故A错误;B.乙烷也可以溶于四氯化碳,故B错误;C.乙醇、丙烯均能被4KMnO氧化,故C

错误;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后,与乙酸乙酯分层,然后分液可分离,故D正确;故选:D。8.实验室利用4NHCl固体和()2CaOH固体反应制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Δ2NHClCaOH+3222NH

2HOCaCl++,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4NHCl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B.此反应过程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断裂,也有离子键和极性键形成C.标准状况下,11.2L3NH含有1.5molNH−D.2HO的热稳定性比NH3强,是由于H2O的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答案】D【解析】【详解】A

.NH4Cl是离子化合物,+4NH与Cl-通过离子键结合,在阳离子+4NH中N、H原子之间以极性共价键结合,故NH4Cl中存在离子键和极性键,A正确;B.在该反应发生时,4NHCl转化为NH3,同时生成了H2O和离子化合物

CaCl2,既有反应物中离子键、N-H极性共价键的断裂,也有生成物中离子键、H-O极性共价键的形成,B正确;C.3NH中含有3个N-H,标准状况下,11.2L3NH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1.5molNH−,C正确;D.2HO的热稳定性比3NH强,是因为O元素的非金属强于N元素

,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D错误;故选D。9.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0.6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Y只有两种氧化物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Y>

XD.元素X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短周期元素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0.6倍,则W是S,所以Z是P,Y是N,X是C。【详解】A.Y有NO、NO2、N2O等多种氧化物,A错误;B.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N>P

,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PH3<NH3,B错误;C.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所以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Z>X>Y,C错误;D.碳元素可以形成许多

有机物,因此是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D正确;故选:D。10.化学电源在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H+移向铜电极B.乙中正极反应式为:22AgO2e2H2AgHO−+++=+C.丙中锌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锌筒会变薄D.丁使用一

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甲为铜锌原电池,锌为原电池的负极,铜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氢离子移向正极铜,故A正确;B.由图可知,乙为纽扣式银锌原电池,锌为原电池的负极,氧化银为原电池的正极,水分子作用下,氧化银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银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故B错误;的C.由图可知,丙为锌锰干电池,锌筒作负极,放电时,锌发生氧化反应被消耗,所以锌筒会变薄,故C正确;D.由图可知,丁为铅蓄电池,电池

的总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反应中硫酸被消耗,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电解质溶液的酸性减弱,故D正确;答案选B。11.设A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pH3=的醋酸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等于A0.001NB.常温

下,1LpH9=的3CHCOONa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为5A110N−C.向1L0.1mol/L3CHCOOH溶液中通氨气至中性,4NH+数目为A0.1ND.0.1mol2H和0.1mol2I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总数小于A0.2N【答案】B【

解析】【详解】A.醋酸溶液pH3=,溶液中()3cH10mol/L+−=,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A错误;B.pH9=的3CHCOONa溶液中,()9cH10mol/L+−=,3CHCOONa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323CHCOOHO

CHCOOHOH−−++垐?噲?,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145wAAA9K101LNmol/L1LN10N10cH−−−+==,B正确;C.向1L0.1mol/L3CHCOOH溶液中通氨气至中性,根据电荷守恒,()()43nNHnCHCOO+−=,4NH+和3CHCOO−

在溶液中均存在水解,即4NH+数目小于A0.1N,C错误;D.根据反应:22HI2HI+,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0.1mol2H和0.1mol2I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分子总数等于A0.2N,D错误;答案选B。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熵减的吸热反应可能是自发反应

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

H2,则△H1>△H2【答案】C【解析】【详解】A.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熵减的吸热反应,S0,H0,HTS0−,反应不可能是自发反应,选项A错误;B.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选项B错误;C.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热,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使用催化剂既不会改变反应的限度又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选项C正确;D.在一定条件下,已

知:()()()2212Cs2Og2COgH+=①()()()222CsOg2COgH+=②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22122COsOg2COgHHH+==−,反应是放热反应,12HH0−,12HH

,选项D错误;答案选C。1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说法错误的是A.改变温度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也一定能破坏化学平衡B.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一定移动C.对于吸热反应,增大平衡常数K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增大压强D

.向平衡体系()()()()()33FeClaq3KSCNaqFeSCNaq3KClaq++中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答案】C【解析】【详解】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降低温度速率减慢,且所有化学反应均有一定热效应

,因此改变温度,一定会引起平衡移动,故A正确;B.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不移动,故B正确;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增大压强K不变,故C错误;D.结合离子反应:()33Fe3SCNFeSC

N+−+,可知钾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则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故选:C。14.下列事实可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在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2I与H2,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以增大压强,混合物颜色加深B.制取乙酸乙酯过程中,实验人员通过加入过量的乙

醇来提高乙酸的转化率C.将肝脏研磨液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发现有气泡产生,加热后气泡产生速率减慢D.工业上选择在500℃而不是常温下进行合成氨的反应()()()223Ng3Hg2NHg?Δ0H+【答案】B【解析】【详解】A.22HI2HI+中,加压会使各物质浓度增大,但化学平衡不移动,A错误

;B.加入过量的乙醇,化学平衡正移,乙酸的转化率提高,B正确;C.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加热后催化活性下降,与化学平衡无关,C错误;D.()()()223Ng3Hg2NHgΔ0H+在提高温度时化学平衡会逆移,工业上选择在500℃而不是常温下进行合成

氨的反应是出于加快反应速率,且考虑催化剂的温度要求,D错误;故选B。15.常温下,下列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水电离出的()12H10+−=cmol·L-1溶液:3Fe+、K+、Cl−、4NH+B.与铝反应产生

2H的溶液:2Mg+、2Ca+、Cl−、3HCO−C.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a+、I−、3Al+、3NO−D.某无色透明澄清的溶液:2Cu+、Na+、23SiO−、24SO−【答案】A【解析】【详解】A.

水电离出的()12H10c+−=mol·L-1,可知水的电离被抑制,溶液可能是酸也可能是碱,若是在碱性条件下,Fe3+、4NH+与氢氧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若在酸性条件下,Fe3+、K+、Br−、4NH+能大

量共存,故有可能大量共存,A正确;B.与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酸性或碱性下,3HCO−都会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酸性条件下,I-、3NO−、H+三者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C

错误;D.无色透明澄清的溶液不能含有Cu2+,D错误;故选:A。16.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图1: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B.图2: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2H的反应速率C.图3:验证

3FeCl对22HO分解的催化作用D.图4:使用简易量热计进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答案】C【解析】【详解】A.2NO2(g)⇌N2O4(g)ΔH<0,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2浓度增大,变为红棕色;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

动,NO2浓度降低,变为无色,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B.秒表测定时间,利用针筒测定氢气的体积,可测定一定时间内生成H2的反应速率,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C.实验中除催化剂外,温度也不相同,变量不唯一,不能确定是否是有无催化

剂对速率的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D.使用简易量热计进行中和反应热的测定,隔热层起保温作用,用环形玻璃搅拌器进行搅拌使酸和碱充分反应,且能减少热量损失,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7.()()()2232SOgOg2S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1E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2

E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12ΔHEE=−kJ/molB.有催化剂的两步反应中,第一步为该反应的决速步C.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若aH=−kJ/mol则2S

O和2O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akJ【答案】D【解析】【详解】A.反应热H=正反应的活化能-逆反应的活化能,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反应的()112HEE?kJmol−=−,A正确;B.有催化剂的反应中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根据图中信息,第一步的活化能比第二步活化能大,则第一步反

应速率慢,为决速步,B正确;C.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路径,与反应物形成活化中间体,这个新的路径使得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从而降低了活化能,使得更多的分子能够达到反应所需的能量阈值,从而加快了反应速率,C正确;D.若aH=−kJ/mol只能表示生成()32gmolSO放出akJ热量,

题目中没有具体给出参加反应2SO和2O的反应量,所以无法比较放出热量与akJ的大小关系,D错误;故答案为:D。18.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

()()22COgNg+,平衡时()NOc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NO转化率增大B.若该反应在B、D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BK、DK,则DBKKC.若状态B、C、D的速率分别为()Bv、()Cv、()Dv,则()()(

)CDBvvv=D.在2T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答案】D【解析】【详解】A.()()Csg2NO+()()22COgNg+,是气体压强不变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转化率不变,故A

错误;B.K只受温度影响,B、D两点温度相同,K相同,则KB=KD,故B错误;C.若状态B、C、D的速率分别为()Bv、()Cv、()Dv,B和D处于同一温度,浓度c(D)>c(B),则()Dv>()Bv,C在T3,温度越高,速率越快,则()Cv>()Dv>()Bv,故

C错误;D.在2T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说明要消耗一氧化氮,平衡正向移动,即v(正)>v(逆),故D正确;故选:D。1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2mol·L-13CHCOOK与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3CHCOOClHccc

−−+B.0.1mol·L-1的盐酸和0.1mol·L-1的32NHHO溶液等体积混合:()()()()4ClNHHOH−++−ccccC.等体积等pH的盐酸和3CHCOOH溶液分别与相同浓度的Na

OH溶液中和至pH7=时,盐酸消耗的NaOH更多D.等浓度的①()442NHSO溶液、②44NHHSO溶液、③43NHHCO溶液中()4NHc+:①>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A.0.2mol·L-13CHCOO

K与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发生CH₃COOK+HCl=CH3COOH+KCl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为CH3COOK、CH3COOH、KCl三者浓度相等,CH3COOH的电离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故c(CH3COO-)>c(Cl-

),CH3COOH的电离程度较小,则c(Cl⁻)>c(H+),故混合溶液中()()()3CHCOOClHccc−−+,A正确;B.0.1mol·L-1的盐酸和0.1mol·L-1的32NHHO溶液等体积

混合,发生NH3⋅H2O+HCl=NH4Cl+H2O反应,得到NH₄Cl溶液,在NH4Cl溶液中+4NH发生水解,显酸性,则-+4)c(Cl)>cH(N、+-c(H)>c(OH),由于水解是微弱的,则++4c(NH)>c(H),故滚河溶液中-++-4c(Cl)>c(NH)>c(H)>

c(OH),B正确;C.HCl和CH3COOH都是一元酸,pH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酸是弱电解质,氯化氢是强电解质,所以c(HCl)<c(CH3COOH),等体积的两种溶液n(HCl)<n(CH3COOH),分别与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中和至pH7=时,醋酸消耗的NaOH更多,C错

误;D.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几种溶液中,①()442NHSO溶液中,氯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无影响,且电离出硫酸根数目2倍的铵根离子;②44NHHSO溶液中氢离子对铵根离子水解起到抑制作用;③43NHHCO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促进铵根离子水解;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大小为:①>②>③,D正确;故选

C。20.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b<cB.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3CHCOOH电离程度

最大的是b点C.稀释过程中,()()3HCHCOOHcc+始终保持增大趋势D.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钾固体,可使3CHCOOH电离程度增大【答案】CD【解析】【详解】A.c(H+)越大,溶液导电性越强,根据图知,导电性强弱顺序是b>a>c,则c(H+)由小到大的顺序c

<a<b,则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b<a<c,A错误;B.醋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时,电离平衡右移,溶液中醋酸的浓度减小,电离程度增大,由图可知,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c点醋酸溶液的浓度最小,则c点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B错误;C.稀释过程中,溶液中c(CH3COO-)减小,醋酸溶液

加水稀释时,醋酸的电离常数不变,()()()a-33HK=CHCOOHcCHCOOcc+增大,C正确;D.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钾固体,溶液中c(H+)减小,可使3CHCOOH的电离平衡++33CHCOOHCHCOO

+H正向移动,可使3CHCOOH电离程度增大,D正确;故选CD。21.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能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ΔH<0ΔH<0,B.1234ΔH>ΔH+ΔH+ΔHC.12345ΔH+ΔH+ΔH+ΔH+ΔH=0D.一定条件下,气态原子生成1molH-H、1

molO=O、1molH-O放出的能量分别是akJbkJckJ、、,则-14ΔH=(2a+b-4c)kJmol【答案】B【解析】【详解】A.2H生成H2形成化学键放热2ΔH<0,液态水变为气态水需要吸热,5ΔH>0,故A错误;B.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2345ΔHΔH+ΔH+ΔH=ΔH+,由因为5

ΔH>0所以1234ΔH>ΔH+ΔH+ΔH,故B正确;C.根据盖斯定律可知12345ΔHΔH+ΔH+ΔH=ΔH+,23451ΔH+ΔH+ΔHΔH0ΔH=+−,故C错误;D.根据上图循环可知-14bΔH=(a+-2c)kJ?mol2,故D错误;故答案为B2

2.硫酸钡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2244BaSOsBaaqSOaq+−+H0,在不同温度时,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1TTB.2T温度下()9sp4BaSO5.010K−=C温度升高,可使溶液从a点变成c点D.a点和b点的spK相等【答案】C

【解析】【详解】A.()()()2244BaSOsBaaqSOaq+−+H0,升温平衡右移,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则21TT,A正确;B.2T温度下()()()2+2459sp44BaSOBaSO1.0105.0105.01

0Kcc−−−−===,B正确;C.温度升高,平衡右移,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均增大,而a点和c点钡离子浓度相同,则不可能使溶液从a点变成c点,C不正确;D.a、b两点的温度相同,而spK只与温度有关,故a点和b点的spK相等,D正确;选C。23.为了模

拟汽车尾气的净化,向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2O,在催化剂(Ⅰ型、Ⅱ型)和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22COgOg2COg+,反应进行相同时间t(s),测得CO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abKKB.b点转化率明显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催化剂失活C.在实验中CO平衡转化率达到阴影部分数值只能采用延长反应时间的方案D.50℃,ts时容器中2O浓度为0.01mol/L,该温度下压反

应平衡常数为()221001xx−【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象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a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图中b达到平衡状态,催化剂Ⅰ型的催化效率较高,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转化率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升高到一定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

,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低的平衡常数大,反应在a、b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Ka>Kb,故A错误;B.b点之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点转化率明显下降最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使得平衡逆向移动,故B错误;C.阴影部分的CO的转化率高于曲线上的点,b点之前反应还未达

到平衡,因此延长反应时间或者增大压强等都可使平衡转化率达到阴影部分数值,故C错误;D.设初始c(CO)=amol/L,已知50℃下CO转化率为x,则平衡时c(CO)=amol/L×(1-x),c(CO2)=axmol/L,平衡常数K=()()()2222cccOCOCO=()()222a1

x0.01ax−=()22100x1x−,故D正确;故答案选D。24.已知溶洞的形成与下列反应有关:①23323Ca2HCOCaCOHCO+−++②2322HCOCOHO+已知23HCO的7a14.210K−=,11a25.610K−=,()9sp3CaCO8.410K−=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a2a1sp3CaCOKKKB.溶液的pH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C.当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可以形成钟乳石D.将0.02mol/L23HCO溶液稀释到0.01mol/L

,()23COc−几乎不变【答案】B【解析】【详解】A.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22-2-233233-2--2-3333+2+22++c()c()c()c()c(H)c()c(CHCOCOHCOCOH)a)c()c(c(Ca)c()cC(H)COOHCOCO==

()a2a1sp3CaCOKKK,故A正确;B.反应①中随反应正向进行,溶液pH逐渐减小,当溶液的pH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C.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过程中发生反应①和反应②,最终形成钟乳石,故C正确;D.2-3CO

是23HCO二级电离产生,稀释时对氢离子影响较大,稀释时碳酸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且稀释过程中平衡常数不变,对二级电离影响很小,所以稀释时2-3CO浓度基本不变,故D正确;故选:B。25.下列实验内容和实验目都正确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B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18mol/L和0.1mol/LH2SO4溶液的pH比较不同浓度H2SO4的酸性强弱C判断KCl的化学键类型将KCl固体溶于水,进行导电性实验

,KCl溶液可导电D向10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Ksp[Mg(O

H)2]>Ksp[Fe(OH)3]的的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Na2CO3溶液中存在2-3CO水解的水解平衡:2-3CO+H2O-3HCO+OH-,水解产生OH-使溶液显碱性,当向其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时,BaCl2溶于水电离产生的Ba

2+与溶液中的2-3CO反应产生BaCO3沉淀,导致c(2-3CO)降低,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因而溶液红色变浅,故可以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正确;B.18mol/LH2SO4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pH试纸脱水碳化,使试纸变黑,因

此不能使用pH试纸测其pH大小,B错误;C.无论KCl中化学键是离子键还是共价键,其在水溶液中都能够发生电离而导电,因此不能判断KCl的化学键类型,应该是测定熔融状态下的KCl是否导电来进行判断,若为离子键,熔融状态能够导电;若为共价键,熔融状态不能

导电,C错误;D.向10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反应产生Mg(OH)2白色沉淀。由于碱过量,因此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过量NaOH与FeCl3会发生复

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因此不能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溶度积常数:Ksp[Mg(OH)2]>Ksp[Fe(OH)3],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A。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次磷酸(32HPO)、亚磷酸(33HPO)、磷酸(34HPO

)是化学工业生成中常用的无机酸,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次磷酸(32HPO)为一元弱酸,22NaHPO属于___________(填“正盐”“酸式盐”“不能确定”),经实验检测发现22NaHPO溶液显碱性,

其原因是___________(写离子方程式),写出22NaHPO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2)常温下,亚磷酸(33HPO)、磷酸(34HPO)逐级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34HPO33HPO3a17.510K−=,8a26.010K−=,13a34.510

K−=2a1110K−=,7a22.510K−=①相同条件下,取pH2=的等体积34HPO、33HPO两溶液,分别加水稀释100倍,所得溶液的pH大小关系为()34pHHPO___________()33pHHPO(

填“>、<”或“=”)。②常温下,浓度均为0.01mol·L-1的24NaHPO溶液和32NaHPO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___(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同”);③向0.01mol·L-1的23NaHPO溶液中加入过量34HP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答案】(1)①.正盐②.22232HPOHOHPOOH−−++③.()()()()22NaHPOOHHcccc+−−+(2)①.<②.前者大③.23432432HPOHPOHPOHPO−−−=++【解析】【小问1详解】次磷

酸为一元酸,则NaH2PO2无法继续电离出氢离子,为正盐。NaH2PO2中的22HPO−会水解生成次磷酸和氢氧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22232HPOHOHPOOH−−++,因此NaH2PO2溶液呈碱性。NaH2PO2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最大,22HPO−虽然会水解,但是水解程度相对较小,则22HP

O−浓度略小于钠离子,22HPO−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呈碱性,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则所有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22NaHPOOHHcccc+−−+。【小问2详解】①从表中可知,亚磷酸的一级电离常数大于磷酸的一级电离常数,则

pH均为2的等体积的磷酸和亚磷酸两溶液中,磷酸的浓度更大,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磷酸的浓度大于亚磷酸,磷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更大pH更小,则pH(H3PO4)<pH(H3PO3)。②从表中可知,磷酸的二级电离平衡常数小于亚磷酸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则24HPO−的水解程度大于23HPO−的水解程度

,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a2HPO4更能促进水的电离,因此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大。③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酸性H3PO3>H3PO4>23HPO−>24HPO−>24HPO−,则Na2HP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磷酸,反应生成24HPO−和23HPO−

,离子方程式为23432432HPOHPOHPOHPO−−−=++。27.试根据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回答问题:(1)常温下,CaS的8sp1.010K−=,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22CaSsCaaqSaq+−+。将4110−mol/L氯化钙溶液4210−mol/L硫化钠

溶液等体积混合,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沉淀。滴加少量盐酸,()2Sc−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2)若向CaS悬浊液中加入4CuSO溶液,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写出该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3)常

温下,()2MgOH的11sp1.010K−=,在()2Mg0.01c+=mol/L的溶液中,当()2MgOH刚开始沉淀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若要使其沉淀完全(()25Mg1.010c+−mol/L),pH的范围是____

_______。【答案】(1)①.不能②.减小(2)()()()()22CaSsCuaqCuSsCaaq+++=+(3)①.9.5②.≥11【解析】【小问1详解】将4110−mol/L氯化钙溶液4210−mol/L硫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Qc=40.510−mol/L×4110

−mol/L=5×910−<8sp1.010K−=,不会产生沉淀;滴加少量盐酸,氢离子与2S−反应,导致()2Sc−减小;【小问2详解】CaS悬浊液中加入4CuSO溶液,反应生成CuS和硫酸钙,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2CaSsCuaqCuSsCaaq+++=+;

【小问3详解】()2MgOH的11sp1.010K−=,在()2Mg0.01c+=mol/L的溶液中,当()2MgOH刚开始沉淀时,c(OH-)=()11sp4.521.0101.0100.01MgKc−−+==mol/L,()149.54.5110H/L1.010/L1.010cm

olmol−+−−==,溶液的pH为9.5;若要使其沉淀完全(()25Mg1.010c+−mol/L),c(OH-)()11sp3521.0101.0101.010MgKc−−−+==mol/L,()14113

110H/L1.010/L1.010cmolmol−+−−==,溶液的pH大于11。28.硫代硫酸钠(223NaSO)为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受热易分

解,有较强的还原性。工业上常用硫化碱法制备,反应原理为223222322NaSNaCO4SO3NaSOCO++=+。某实验探究小组模拟该工业原理在实验室制备223NaS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

__________。(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的物质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3)实验开始时,先关闭开关2K,打开开关1K,再打开活塞3K,制备过程中必须监测装

置C中溶液的pH,当溶液的pH降至7时,反应完成,立即停止反应,如果导致溶液的pH小于7时,223NaSO的产率会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解释)。(4)223NaSO可用于测定工厂废水中游离态氯(2C

l)的含量,实验如下:①取水样5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mLKI溶液(足量),滴入2~3滴淀粉溶液。②将0.0010mol·L-1223NaSO标准溶液(显碱性)装入滴定管中,调整液面,记下读数。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

2223246I2NaSO2NaINaSO+=+。试回答下列问题:①滴定前装有标准液的滴定管排气泡时,应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填标号,下同)。②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③实验消耗了223NaSO标准溶液4.00mL,所测水样中游离态氯(2

Cl)的含量为___________mg·L-1.④实验测得游离态氯的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标号)。A.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水样B.装223NaSO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没有润洗C.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

D.装223NaSO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答案】(1)①.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②.吸收多余的2SO(2)S(3)223222HSOSSOHO+−+=++(4)①.c②.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蓝

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颜色③.2.84④.BD【解析】【分析】70%H2SO4滴入盛有23NaSO固体的圆底烧瓶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进入盛有223NaSNaCO、混合溶液的三颈烧瓶中发生反应生成223NaSO,过量的二氧化硫用NaOH溶液吸收,据

此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由仪器构造可知仪器a为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2SO;【小问2详解】C中先有浑浊产生,是因为二氧化硫能与硫化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小问3详解】pH小于7时,223

NaSO的产率会下降,是因为223NaSO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发生反应223222HSOSSOHO+−+=++;【小问4详解】①223NaSO标准溶液(显碱性)应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应将尖嘴朝上,挤压玻璃珠,故c正确;②达

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时,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颜色;③步骤①发生反应:--22Cl+2I=2Cl+I;步骤③中发生反应:2223246I2NaSO2NaINaSO+=+,由反应可得关系式:23222I2

CNaSOl;实验消耗了223NaSO标准溶液4.00mL,则63-12220.0010molLnn(NaSO)0.l(004L)210Cl2o2m−===;所测水样中游离态氯(2Cl)的含量为61000mgmol71g/mol1g10

0%2.84%20.00L15−=;④A.锥形瓶水洗后直接装待测水样,对实验测定无影响,故不选;B.装223NaSO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水洗后没有润洗,导致标准液被稀释,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则测得游离态氯

的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故选;C.滴定到达终点时,俯视读出滴定管读数,导致终点读数偏小,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得浓度偏小,故不选;D.装223NaSO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部分有气泡,导致初始读数偏小,标准

液体积偏大,则测得游离态氯的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故选;故选BD。29.“低碳经济”已成为全世界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为减小和消除2CO对环境的影响,实际生活生产中有很多种处理方案。方案一:将()2Hg与()2CO

g反应合成甲醇,制备甲醇燃料电池。制备甲醇的过程可能涉及的反应如下:反应Ⅰ:()()()()2232COg3HgCHOHgHOg++149.58H=−kJ/mol反应Ⅱ:()()()()222COgHgCOgHOg++241.19H=+kJ/mol

反应Ⅲ:()()()23COg2HgCHOHg+3ΔH(1)根据以上反应,求3ΔH=___________,反应Ⅰ自发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只进行反应Ⅱ,若压强不变,能说

明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Ⅱ化学方程式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所以反应Ⅱ的S等于零C.恒温条件下,增大CO的浓度能使反应Ⅲ的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升温,反应Ⅰ逆反应速率一直增大直至达到新的平衡(3)一定条件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仅发

生反应Ⅰ,起始物()()22H/CO3nn=,()2COg和()3CH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平衡时2H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若保持其它反应条件不变,起始时仅将容器体积变为3L,请在图1上画出()2H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______

_____。方案二: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乙烯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战略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CO和2H在铁系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Ⅰ.()()()()222422COg6HgCHg4HOg++1ΔHⅡ.()()()()222COgHgCOgHOg++20H在密闭

容器中通入1mol2CO和3mol2H,在铁系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反应,2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4)图2中点()M350,70、此时乙烯的选择性为57(选择性:转化的2CO中生成24CH和CO的百分比)。计算该温度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cK=___________

。(5)在图2中,温度大于:800℃时,随着压强的增大,2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答案】(1)①.-90.77kJ/mol②.反应Ⅰ0H,0S,同时要求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有利于反

应自发进行(2)A(3)①.30%②.(4)813或0.62或0.615(5)温度高于800℃时,以反应Ⅱ为主,压强增大,使反应Ⅰ平衡正移,水蒸气浓度增大及2CO和2H浓度减小导致反应Ⅱ平衡逆移,所以2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反应Ⅲ=反应Ⅰ-反应Ⅱ,则由盖斯定律得:

31249.58/41.19/90.77/HHHkJmolkJmolkJmol=−=−−=−,根据T?GHS=−,只有0G反应才能自发进行,反应Ⅰ0H,0S,同时要求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则反应Ⅰ自发进行的原因是:反应Ⅰ0H,0S,同时

要求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小问2详解】A.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只进行反应II,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容器中气体分子数始终不变,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温度发生变化,压强也发生变化,则当压强不变时,能说明反应Ⅱ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B.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前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但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混乱度增大,则反应II的ΔS>0,B错误;C.恒温条件下,增大CO的浓度能使反应III的平衡向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只跟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D.上述反应达到平

衡后,因反应Ⅰ的ΔH1<0,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反应I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D错误;故选A。【小问3详解】结合图像可知,起始时2CO物质的量为11?L2L2molmol−=,则2H物质的量为6mol,平衡时

3CHOH物质的量为10.75?L2L1.5molmol−=,2CO物质的量为0.5mol,建立三段式:()()()()()()()2232g3HggHOg26001.54.51.51.50.51.51.51.5COC

HOHmolmolmol++起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则平衡时2H的体积分数为:()1.5100%30%0.51.51.51.5molmol=+++;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大至3L,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体积,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生成的

水的浓度减小,即水的平衡浓度小于111.5·L0.5?L3molmol−−=,此外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则()2HO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为:;【小问4详解】在密闭容器中通入2213molCOmolH和,根据点()M350,70可知,350℃时

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70%,转化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70%0.7molmol=。乙烯的选择性为57,则转化为乙烯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50.70.57molmol=,转化为一氧化碳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70.50.2molmolmol−=,据此

列出三段式:()()()()()()()222422COg6HgCHg4HOg13000.51.50.251.00.251.0molmolmol++开始量变化量平衡量,()()()()()()()222gHggHOg13000.20.

20.20.20.20.2COCOmolmolmol++开始量变化量平衡量,则平衡时一氧化碳的量为:0.2mol,水蒸气的量为:0.21.01.2molmolmol+=,二氧化碳的量为:10.70.3molmolmol−=,氢气的量为:30.21.51

.3molmolmolmol−−=,所以反应II的平衡常数为:0.21.28VVK0.31.313VVmolmolmolmol==或0.620.615或;【小问5详解】反应I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温度大于800℃时,增大压强,反应I

平衡正移,使水蒸气浓度增大及2CO和2H浓度减小,导致反应II平衡逆移,所以2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所以温度大于:800℃时,随着压强的增大,2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其原因是:温度高于800℃时,以反应II为主,压强增大,使反应I平衡正移,水蒸气浓度增大及2CO和

2H浓度减小导致反应II平衡逆移,所以2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487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