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届高考一轮复习课后习题 部编版语文 任务突破练三十六 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 含解析.doc,共(4)页,32.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3b23daef91ca12d78b78a717fb57d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任务突破练三十六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赋分55分,用时40分钟)一、对点练1.从“乡路”“胡同”“小河”中任选一个作为表现对象,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主旨明确,语意完整,句式与原句基本一致。(4分)炊烟是村庄的呼吸。只要炊烟在,房屋这棵庄稼就永远不会枯萎。
在人间烟火的呵护下,房屋在雨打风吹中要管几十年、几百年。屋里的粮食、蔬菜、种子、锅碗瓢盆、镰刀锄头、枷担犁铧,屋外的羊圈牛舍、柴垛草棚,牛羊、鸡鸭鹅……再穷再苦,都会守着炊烟,把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下去,过出一幅六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景象来。2.我国每一个传统佳节都是一道独特
的风景线,请参照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另选两个我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思考其有代表性的习俗,仿写句子,保证前后语意连贯。(4分)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
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组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3.“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清楚地反映一年之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请参照示例,从“霜降”“大寒”两个节气中任选一个,进行扩展,要求至少运用一
种修辞手法,100个字左右。(4分)示例“惊蛰”(惊醒冬蛰):天雷隐隐,细雨微微。春雷用他那遥远而又多情的战鼓,呼唤那些蛰伏的小动物。“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惊蛰时节,春催万物,被惊醒的又何止是那些冬眠的动物
呢?大地上的一切都呈现出崭新的活力。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10分)在费孝通先生书写《乡土中国》的年代,①;而如今在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后,城市更加具有现代化中国的特征。孩童教育作为一条纽带,串起了城市家庭与学校选择、学区房购买,辅导班消费等之间的关联,并且重构了城市家
庭角色分工和制造了新的冲突。多数家庭的教育焦虑与冲突都过于放大了教育的功用,教育也因此被赋予了不可承受之重。几乎每个教育阶段都是盯着孩子的将来和家庭的目标,而教育的当下意义被严重忽略了。多数的城市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理想路径是接受四个“一流”教育——一流幼儿园、一流小学
、一流中学、一流大学,然后再换来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但是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我们都发现:即使早期都普遍重视教育投入,但绝大多数的孩子长大后还是都成了普通人。荷兰教育家比斯塔写过一本书,叫《教育的美丽风险》。他认为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②。但是这样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100%安
全无风险的教育,可能再也没有什么教育可言。③,正是受教育者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过程中发现和体会到的。好的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4.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5.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与其构成排比句式,保持文段语意完整。(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1分)青色,象征一年四时之中的春,古人因此将踏春称为“踏青”。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青色发展到的门类是“青绿山水”,中国画自此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
。在传统工艺品中,青色当以青花瓷最为出名。经考证,青花瓷自唐代就有,,宋、元、明、清皆发展了新工艺。传统服饰当中,青色的运用也,清代青色系服饰的色彩,细分有多种,例如石青、青莲、雪青、元青、苍青……中国人把对青色的喜
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青色给人们带来的柔和朴素、冷静深沉、安详大方的色彩感受,既满足当代审美需求,又符合传统心理习惯,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极致历久弥新数见不鲜B.极限历久弥新
数不胜数C.极致经久不衰数见不鲜D.极限经久不衰数不胜数7.请以“中国人把对红色的敬重”为开头,仿照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4分)中国人把对红色的敬重,,,。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
题。(11分)十五年,说它长,因为它有五千多天;说它短,其实它就是无尽数轴上的一个微点,如此渺小。在广东打拼了十五年,我虽然每年都会回家,但从未选择在春节回去,气候是原因之一,时间上也有些仓促。今年,我想回去看看,已忆不起家中“年”的模样。回到老家,已是腊月二十七的傍晚,
我选的就是这天——母亲的生日。北方的傍晚不比南方,早早就夜色笼罩。我想提着蛋糕给母亲一点惊喜和浪漫,便把车停在了院外,可刚要叩门的手却因母亲的呵声而收回,“把电视声音关小点!我闹心!”透过窗户,我看到母亲抱着一盆面团从厨房走出来。父亲一怔,看出了一丝端
倪:“又不是头一年这样,有啥可闹心的?儿子工作忙,咱们这边又冷……”没等话说完,母亲用一个表示“停下”的手势打断了父亲的话,她原本低着的头,这下更低了。她从盆里揪出一个小面团,熟练地用擀面杖把面团碾成了圆形,停下了,似乎觉
得哪里不对,又取来了菜刀把圆形的面皮切成菱形,用筷子把猪肉韭菜馅满满地塞了进去,两手一转,捏出了一个大馄饨,“我儿不爱吃饺子,就爱吃有汤的大馄饨!”剩下的对话,我一句都没听到。天还在下雪,雪落在我的眼角,很快地融化了。我没有感
到寒冷,心里只想着十五年,十五年,十五年……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B.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C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10.仿照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格式和含意,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
以改写成:“心里只想着过去的时间。”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1分)秋风中,与一架累累扁豆相遇,觉得秋色丰饶,寻常巷陌间也有繁华。每日出门和回家,会路过巷子口
的一户人家,那家院子里种着扁豆。夏天的时候,扁豆只是在勤快地生长叶子,枝枝蔓蔓,层层叠叠,大江涨潮一般汹涌。紫梗绿叶,我知道秋天一定会结紫色的扁豆,因此每每路过那扁豆架,也悄悄怀着一颗甜蜜等待的心。暮色微浓时,看见女主人在扁豆架边浇水,整理乱爬的茎蔓。中
年的女主人留着短发,着白底蓝花的棉质家居服,看起来是一个素淡的女子。半开的窗户里轻轻飘出细细的女音,细听是黄梅戏。提壶浇水的素淡女子,和她的院子一起,美得像一幅风俗画。小庭院,老戏曲,秋风年年吹,扁豆花开开落落,尽管时光滔滔逝去,日子却敦实又静谧:这是真正的尘世大美。清秋出游,去乡间,
总能遇见那些素朴却蓬勃的菜蔬和水果。而我最喜欢看的,还是秋风里那满架摇动的扁豆。()1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那么偏僻寂寞,又那么欢喜自适;那么寻常,又那么绚丽。B.那么寻常,又那么绚丽;那么偏僻寂寞,又那么欢喜自适。C.那么欢喜自适,又那么
偏僻寂寞;那么绚丽,又那么寻常。D.那么绚丽,又那么寻常;那么欢喜自适,又那么偏僻寂寞。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夏天的时候,扁豆只是不停地生长叶子,交织错杂,密度非常高”,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14.仿照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春雨”“草地”为素材另写一句话,要求表达主旨相同,句式和手法一致。(4分)任务突破练三十六句式仿写与语句扩展1.示例(1)再累再烦,都要走进胡
同,把光滑曲折的石板路走下来,走进一个远离喧嚣、幽静平和的境界里。(2)再远再久,都会想起小河,把长存心底的思念铺开来,铺出一片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乡愁来。2.示例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披一蓑细雨;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3.示例(
1)“霜降”(露结为霜):“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已是深秋时节,青翠的荷塘早已褪去了往日的妍丽,唯有桥边那一株红枫,依旧高举着热情的火把。石桥之上,点点霜花,偶尔有一只小雀轻快地跳过,留下一两道爪痕。霜降过后,冬天就要来了。(2)“大寒”(严寒加剧):这是一
年之中最冷的时节,街巷寂寂,旧雪未消,坚冰阻道。本就少有行人,一阵寒风刮过,带着呼啸之声,更似冷弦送来千万支利箭,穿透稀疏的树干,偶尔击落檐间一两根冻得硬邦邦的冰柱,不由得让人缩颈蜷身,心生畏惧。4.①农村是中国的缩影②都急于让教育变得更没有风险③教育真正美丽的风景5.①好的教育不是教孩子争第一,
而是唤醒其内心的种子。②好的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迪智慧。6.A解析第一处,“极致”,指最高境界、最大程度。“极限”,最高的限度。此处形容艺术,艺术是没有“限度”的,故选“极致”。第二处,“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经久不衰”,某事或某人经历
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此处根据后文“宋、元、明、清皆发展了新工艺”可见,发展出了“新工艺”,故选“历久弥新”。第三处,“数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此处对象是“青色的运用”,故用
“数见不鲜”恰当。7.刻画进窗花里凝注入霞帔中编织在绳结间8.第一处改为:既符合传统心理习惯,又满足当代审美需求;第二处改为: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9.C解析文中破折号作用为解释说明。A项的作用是补充说明;B项的作用是声音延长;C项的作
用是解释说明;D项的作用是转换话题。10.示例①它就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流星,倏忽即逝。②它就是苍茫大地上的一棵小草,微不起眼。11.①修辞手法上,原句使用了反复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内心的愧疚和反思,增强了感慨的语气;而改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②结构上,开头作者以“十五
年”和十五年的比喻起文,又用“十五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结构更为完整;而改句没有这种照应。③语言韵律上,原句由三个短句组合而成,又稍显变化,一唱三叹,更具节奏感、韵律美。④从读者角度看,原文在语气不
断加强之后,以省略号结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改句作结尾,显得过于仓促。12.B解析“那么……又那么……”句式,强调后者;因为要表达“我最喜欢看”的情感,所以把“绚丽”“欢喜自适”放在后面更好,排除C、D两项。“绚丽”是外观
,“欢喜自适”是内在,应先外后内,排除A项。13.①原句运用了拟人(“勤快”)、比喻(“大江涨潮一般汹涌”)手法,能够更为传神地表现出扁豆生长的情状;②原句使用了叠词(“枝枝蔓蔓”“层层叠叠”),并且单独成句,更加突出了扁豆的繁茂
和旺盛;③原句描写生动,富有文采,语言风格与全文更协调一致。14.示例春雨中,与一片青青草地邂逅,感受春意盎然,漫坡荒野中也自有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