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原卷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401.057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三章 物态变化(提分卷)(原卷版).docx,共(10)页,401.05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d2db17016b54d85178809e4c240de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三章物态变化提分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

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2.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A.冰雪消融B.露珠的形成C.霜打枝头D.冰的形成3.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

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A.汽化B.液化C.凝华D.升华4.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

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A.景区喷雾B.人造雪景C.撒盐融雪D.人工降雨5.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

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6.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

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7.汽车开了空调后,前挡风玻璃表面有时会出现“水雾”()A.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的B.无论冬夏,水雾是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后形成

的C.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夏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8.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

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9.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B.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C.水沸腾

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10.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11.《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12.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13.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

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B.液氮凝固后形成的固态氮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14.如图所示

,甲容器内装有水,乙试管内也装有水,并通过甲容器密封盖上的孔插入甲容器的水中,且乙试管与密封盖紧密接触。现给甲容器加热,则经过一段时间后()A.甲容器内的水先沸腾B.乙试管内的水先沸腾C.甲容器、乙试管内的水同时沸腾D.甲容器内的水沸腾

,乙试管内的水不会沸腾15.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甲的水中,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t,以下能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的操作是()A.

测出乙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B.测出烧瓶中的水温并与t比较C.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D.将另一杯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16.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

“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称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

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

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7.民间艺人制作“糖画”时,先将白糖(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糖浆,用勺舀起糖浆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绘制蝴蝶、鱼等图案,等石板上的糖浆(“吸收”或“放出”)热量后就凝固成了栩栩如生的“糖画”。

18.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装有水的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烧瓶中水量减少,这是由于水造成的,而瓶口上方的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发生形成的,该变化过程需要热(前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19.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

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20.如图所示,一次性打火

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如果不小心将其摔坏,待里面的液体刚消失时,立刻捡起残骸,会感觉残骸较(选填“冷”、“热”),这是因为里面的液体迅速(填物态变化

的名称)时要(选填“吸收”、“放出”)大量的热。21.超市里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块(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填“放”或“吸”)热,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装着冰鲜鱼的袋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袋子的外

壁出现了一层水珠,这是(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22.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填“吸热”或“放热”)。23.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

上江、河、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成小水滴或直接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将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24.伽利略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它的原理是。如

图所示A处是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B处为第二天上午8点钟液面的位置,两次温度比较,处的温度比较高(选填“A”或“B”)。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25.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

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关。(2)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

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26.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

~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

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盐水浓度(%)03691215182124

273036凝固点(℃)0﹣2﹣4﹣6﹣8﹣11﹣15﹣18﹣17﹣1.8﹣0.40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5)你认为给冷藏

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27.物理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时,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组装好实验器材后,点燃酒精灯,发现酒精灯火焰距石棉网有些远,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A.直接向下调节铁圈位置,直到正好使酒精

灯火焰加热B.在铁架台上做一个酒精灯外焰位置的记号,熄灭酒精灯,按记号调整好位置,再点燃C.直接在酒精灯下垫一本书,使火焰位置差不多,继续实验(2)调整好实验装置后,晨晨每隔0.5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记录的实验信息如表:实验次数123

456…加热时间t/min00.51.01.52.02.53.0温度T/℃8085909192①第3次实验,温度计中液柱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水的温度是℃。②为得到探究结论,除上述表中的数据外,还需要记录的实验

信息是:。(3)如表所示,晨晨读到第六次实验温度值时发现,温度才上升到92℃,晨晨用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探究。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可以缩短实验时间?。(4)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晨晨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小会儿才停止沸腾,分析原因,是因为。四、解答题(28题5分,2

9题8分,共13分)28.(5分)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冻鱼,放在一盆冷水中,过一段时间将鱼从水中拿出,发现鱼的表面出现了一层较厚的冰。剥开这层冰,发现鱼已经完全“解冻”。请分析说明鱼表面这层较厚的冰是如何形成的。(“解冻”过程中,鱼的温度始终低于0℃)29.(8分)阅读以下

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舞台仙境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温度低于﹣78.5℃,当它遇热而变成气体时,会令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小水珠,这就是白雾。如果把热水淋在干冰上,这些白雾就十分浓厚,显得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请回答下

面的问题:(1)(4分)“舞台仙境”是通过发生怎样的物态变化营造出来的?(2)(4分)请列举2条干冰在实际中还有什么应用?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