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1届高考二轮化学人教版课时作业7 电化学含解析.docx,共(13)页,1.172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8087374cf25307002f8bdcb10f1db6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七1.(2020·阜阳模拟)刚结束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的建设”。如图是一种正负电极反应均涉及氢气的新型“全氢电池”,能量效率可达8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B.离子交换膜允许H+和O
H-通过C.负极为A,其电极反应式是H2-2e-+2OH-═══2H2OD.电池的总反应为H++OH-═══H2H2O【解析】“全氢电池”工作时是原电池反应,能量变化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正确;由工作原理图可知,左边溶液为碱性,右边溶液为酸性,所以离子交换膜可阻止左边的碱性溶液和右边的酸性溶液
发生中和,因此该离子交换膜不能允许H+和OH-通过,B错误;根据氢气的进出方向可知,氢气在吸附层A上发生氧化反应,化合价由0价变成+1价,吸附层A为负极,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C正确;根据C的分析可知,右边吸附层B为正极,发
生了还原反应,正极电极反应是2H++2e-═══H2↑,左边吸附层A为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电极反应是H2-2e-+2OH-═══2H2O,因此总反应为:H++OH-═══H2H2O,D正确。2.(2020·济南模拟)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进行废水处理,实现碳氮联合转
化。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M、N为厌氧微生物电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B.电池工作时,H+由M极移向N极C.相同条件下,M、N两极生成的CO2和
N2的体积之比为3∶2D.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4+2O2═══NO-3+2H++H2O【解析】图示分析可知:N极NO-3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氮气、发生还原反应,则N极为原电池正极。M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气体,则M极为原电池负极,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M极为负极,CH3COO-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电极反应为CH3COO--8e-+2H2O═══2CO2↑+7H+,故A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
正极移动,即H+由M极移向N极,故B正确;生成1molCO2转移4mole-,生成1molN2转移10mole-,根据得失电子守恒,M、N两极生成的CO2和N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4mol=5∶2,相同条件下的体积比为5∶2,
故C错误;NH+4在好氧微生物反应器中转化为NO-3,则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H+4+2O2═══NO-3+2H++H2O。3.(2020·荆州模拟)一种钌(Ru)基配合物光敏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如下。电池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RuⅡ—→hvRuⅡ*(激发态)RuⅡ*―→RuⅢ+e-I
-3+2e-―→3I-RuⅢ+3I-―→RuⅡ++I-3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B)A.电池中镀Pt导电玻璃为正极B.电池工作时,Ⅰ-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Ⅰ-和Ⅰ-3浓度不会减少D
.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解析】由图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TiO2为原电池的负极,镀Pt导电玻璃为原电池的正极,电解质为I-3和I-的混合物,I-3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正极反应为I-3+2e-═
══3I-。由图可知,镀Pt导电玻璃极为电子流入的一极,所以为正极,A项正确;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I-3离子在镀Pt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项错误;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的浓度和I-3的浓度不变,C项正确;由图可知该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项正确。4.(2020·芜湖模拟)一种
将CO2和H2O转换为燃料H2、CO及CH4的装置如图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B)A.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工作时,电极a周围溶液的pH增大C.电极b上生成CH4的电极反应式为CO2+8H++8e-═══CH4+2H2OD.若电极
b上只产生1molCO,则通过质子膜的H+数为2NA【解析】该装置含有外加电源,属于电解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根据电解原理,电极a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电极b为阴极,如转化成CH4,
阴极反应式为CO2+8e-+8H+═══CH4+2H2O,根据该装置图,该装置为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说法正确;工作时,电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c(H+)增大,pH降低,故B说法错误;根据上述分析,电极b电极反应式为CO2+
8e-+8H+═══CH4+2H2O,故C说法正确;若只产生CO,电极b电极反应式为CO2+2e-+2H+═══CO+H2O,产生1molCO,消耗2molH+,即通过质子膜的H+物质的量为2mol,故D说法正确。5.(2020·南宁模拟)锌–空气燃料电池可用作电动车动力电源,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
KOH溶液,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K+向阳极移动B.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c(OH-)逐渐减小C.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D.放电时,电
路中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22.4L(标准状况)【解析】充电时,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即K+向阴极移动,A项错误;放电时总反应为2Zn+O2+4OH-+2H2O═══2Zn(OH)2-4,则充电时生成氢氧化钾,溶液
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B项错误;放电时,锌在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Zn+4OH--2e-═══Zn(OH)2-4,C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消耗22.4LO2时电路中转移4摩尔电子,D
项错误。6.(2020·潍坊模拟)ZulemaBorjas等设计的一种微生物脱盐池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装置可以在高温下工作B.X、Y依次为阳离子、阴离子选择性交换膜C.负极反应为CH3COO-
+2H2O-8e-═══2CO2↑+7H+D.该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高温能使微生物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电池工作失效,所以该装置不能在高温下工作,A错误;原电池内电路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从而达到脱盐目的,所以Y为阳离子交换膜、X为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由
装置图可知,负极为有机废水CH3COO-的电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H3COO-+2H2O-8e-═══2CO2↑+7H+,C正确;该装置工作时为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错误。7.(2020·
绵阳模拟)电解NaB(OH)4溶液制备H3BO3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M室发生的电极反应式:2H2O-4e-═══O2↑+4H+B.a、c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C.N室中:a%<b%D.每生成1molH3BO3,则有1molNa
+进入N室【解析】该装置有外加电源,因此该装置为电解池,左端石墨为阳极,根据电解原理,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产品室得到产品,因此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右端石墨为阴极,根据电解原理,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c
膜为阳离子交换膜;M室中石墨电极为阳极,电解时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O2和H+,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A正确;原料室中的B(OH)-4通过b膜进入产品室,M室中氢离子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原料室中的Na+通过c膜进
入N室,则a、c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B错误;N室中石墨为阴极,电解时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H2和OH-,原料室中的钠离子通过c膜进入N室,溶液中c(NaOH)增大,所以N室:a%<b%,C正确;理论上每生成1molH3BO3,则M室中就有1mol氢离子通过a膜进入产品室即转移1mole-
,原料室中的1molNa+通过c膜进入N室,D正确。8.(2020·银川模拟)以H2、O2、熔融盐Na2CO3组成燃料电池,采用电解法制备Fe(OH)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解池两极材料分别为铁和石墨,通电一段时间后,右侧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石墨
电极Ⅱ处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2O2-B.X是铁电极C.电解池中有1molFe溶解,石墨Ⅰ耗H222.4LD.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X、Y两极材料也互换,实验方案更合理。【解析】左边装置是原电池,通入氢气的电极Ⅰ是负极、通入氧气的电
极Ⅱ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H2-2e-+CO2-3═══CO2+H2O,正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2-3。右边装置是电解池,X是阴极、Y是阳极,阴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阳极反应式为Fe-2e-+2OH-═══Fe(OH)2↓。通入氧气的
电极II是正极,正极上氧气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CO2═══2CO2-3,A错误;X与负极连接,作阴极,Y与电源正极连接,作阳极,要制取Fe(OH)2,阳极Y必须是铁电极,X电极为石墨电极,B错误;电解池中有1molFe溶解,失去2mol电子,根
据整个闭合回路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知在石墨Ⅰ耗H21mol,但未指明气体所处的条件,因此不能确定氢气的体积就是22.4L,C错误;若将电池两极所通气体互换,则I是正极,X是阳极,X电极材料是Fe,该电极产生的Fe2+和碱反应得到Fe(OH)2白色沉淀,Y极产生的H2可以排出溶液中溶解的O2,防止F
e(OH)2被氧化,实验方案更合理,D正确。9.(2020·太原模拟)2019年3月,我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锌碘单液流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放电时B电极反应式为:I2+2e-═══2I-B.放电时电解质储罐中离子总浓度增大C.M为阳离子交换膜,N为阴离子交
换膜D.充电时,A极增重65g时,C区增加离子数为4NA【解析】放电时,B电极为正极,I2得到电子生成I-,电极反应式为I2+2e-═══2I-,A正确;放电时,左侧即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储罐中的离子总浓度增大,B正确;离子交换膜是防止
正负极I2、Zn接触发生反应,负极区生成Zn2+、正电荷增加,正极区生成I-、负电荷增加,所以Cl-通过M膜进入负极区,K+通过N膜进入正极区,所以M为阴离子交换膜,N为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充电时,A极反应式Zn2++2e-═══Zn,A极增重65g转移2mol电子,所以C
区增加2molK+、2molCl-,离子总数为4NA,D正确。10.(2020·湖南师大附中模拟)氯盐可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为防止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可在混凝土表面敷置一定电解质溶液并将惰性金属导电网浸泡其中,惰性金属
导电网与钢筋分别连接外部直流电源从而除去Cl-,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钢筋接电源的正极B.金属导电网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C.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向钢筋方向移动D.电解
一段时间后钢筋附近溶液的pH增大【解析】由Cl-移动的方向可知钢筋接电源的负极,故A错误;金属导电网为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混凝土一端为阴极,钙离子为阳离子,所以向钢筋方向移动,故C正确;钢筋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所以电解一段时间后钢筋附近溶液的pH增大,故D正确。11.(2020·北大附中模拟)《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趣。“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主旨。(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Cu2
(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__O2、H2O、CO2__。(2)继续查阅中国知网,了解到铜锈的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有Cu2(OH)
2CO3和Cu2(OH)3Cl。考古学家将铜锈分为无害锈和有害锈,结构如图所示:Cu2(OH)2CO3和Cu2(OH)3Cl分别属于无害锈和有害锈,请解释原因__碱式碳酸铜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
蚀铜;而碱式氯化铜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__。(3)文献显示有害锈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CuCl(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请结合下图回答:①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__氧气(H2O)__。②过程Ⅰ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Cu-e
-+Cl-═══CuCl__。(4)青铜器的修复有以下三种方法:ⅰ.柠檬酸浸法:将腐蚀文物直接放在2%~3%的柠檬酸溶液中浸泡除锈;ⅱ.碳酸钠法: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2CO3的缓冲溶液中浸泡,使CuCl转化
为难溶的Cu2(OH)2CO3;ⅲ.BTA保护法: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碳酸钠法的离子方程式__4CuCl+O2+2H2O+2CO2-3═══2Cu2(OH)2CO3+4Cl-__。②三种方法中,BTA保护法应用最为普遍,分析其可能的优点有__ABC__。A.在青铜器表面形
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B.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C.和酸浸法相比,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解析】(1)铜绿为Cu2(OH)2CO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
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Cu和O2、H2O、CO2。(2)结合图像可知,Cu2(OH)2CO3为致密结构,可以阻止潮湿空气进入内部进一步腐蚀铜,属于无害锈。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
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3)①结合图像可知,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过程Ⅰ的正极反应物是氧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②结合图像可知,过程Ⅰ中Cu作负极,电极反应式是Cu-e-+Cl-═══CuCl。(4)①碳酸钠法中,Na2CO3的缓冲溶液使CuCl转化
为难溶的Cu2(OH)2CO3,离子方程式为4CuCl+O2+2H2O+2CO2-3═══2Cu2(OH)2CO3+4Cl-;②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透明保护膜,能保护内部金属铜,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
故A正确;Cu2(OH)3Cl为疏松结构,潮湿空气可以进入空隙内将内部的铜进一步腐蚀,属于有害锈。替换出锈层中的Cl-,能够高效的除去有害锈,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B正确;酸浸法会破坏无害锈Cu2(OH)2CO3,BTA保护法不破坏无害锈,可以保护青
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这能使BTA保护法应用更为普遍,故C正确。12.(2020·合肥模拟)将H2S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是能源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1)H2S的转化Ⅰ克劳斯法H2S—→O2SⅡ铁盐氧化法H2S—→Fe3+SⅢ光分解法H2S光、某溶液H2+S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_
_2H2S+O2═══2H2O+2S↓__。②反应Ⅱ:__2Fe3+__+H2S═══__2__Fe2++__1__S↓+__2H+__(将反应补充完整)。③反应Ⅲ体现了H2S的稳定性弱于H2O。结合原子结构解释二者稳定性差异的原因:__O
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非金属性S<O,氢化物稳定性H2S<H2O__。(2)反应Ⅲ硫的产率低,反应Ⅱ的原子利用率低。我国科研人员设想将两个反应耦合,实现由H2S高效产生S和H2,电子转移过程如图。过程甲、乙中,氧化剂分别是__Fe3+、H+__。(3)按照设计,科研人
员研究如下。①首先研究过程乙是否可行,装置如图。经检验,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n极区产生Fe3+的可能原因:ⅰ.Fe2+-e-═══Fe3+ⅱ.2H2O-4e-═══O2+4H+,__4Fe2++O2+4H+═══4Fe3++2H2O__(写离子
方程式)。经确认,ⅰ是产生Fe3+的原因。过程乙可行。②光照产生Fe3+后,向n极区注入H2S溶液,有S生成,持续产生电流,p极产生H2。研究S产生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方案:__将FeSO4溶液换成H2S溶液__。经确认,S是由Fe3+氧化H2S所得,H2S不能直接放电。过程甲
可行。(4)综上,反应Ⅱ、Ⅲ能耦合,同时能高效产生H2和S,其工作原理如图。进一步研究发现,除了Fe3+/Fe2+外,I-3/I-也能实现如图所示循环过程。结合化学用语,说明I-3/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的原
因:__I-在电极上放电:3I--2e-═══I-3。I-3在溶液中氧化H2S:I-3+H2S═══3I-+S+2H+。I-和I-3循环反应。__。【解析】(1)①H2S在氧气氧化作用下生成S,化学方程式:2H2S+O2═══2H2O+2
S↓;②H2S被Fe3+氧化为S,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③O与S位于同主族,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非金属性S<O,氢化物稳定性H
2S<H2O。(2)过程甲中,S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0价,Fe元素从+3降低到+2价,则氧化剂为Fe3+;过程乙中,Fe元素从+2升高到+3价,H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0价,则氧化剂为H+。(3)n极区产生了Fe3+,p极产生了H2,
则n极为氧化反应,是原电池的负极,p极发生了还原反应是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区,除了Fe2+失电子生成Fe3+以外,也可能是水失电子生成的氧气将Fe2+氧化成Fe3+所致,其离子方程式为:2H2O-4e-═══O2+4H+,4Fe2++O2+4H+
═══4Fe3++2H2O;②为了研究S是由于H2S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的,避免溶液中其他离子的干扰,需要将FeSO4溶液换成H2S溶液,进行验证。(4)根据上述工作原理可知,I-3/I-能够使S源源不断产生,主要是因为I-在电极上放电:3I--2e-═══I-3。I-3在溶液中氧
化H2S:I-3+H2S═══3I-+S+2H+。I-和I-3循环反应。13.(2020·济南模拟)生活污水中的氮和磷主要以铵盐和磷酸盐形式存在,可用电解法从溶液中去除。电解装置如图:以铁作阴极、石墨作阳极,
可进行除氮;翻转电源正负极,以铁作阳极、石墨作阴极,可进行除磷。Ⅰ.电解除氮(1)在碱性溶液中,NH3能直接在电极放电,转化为N2,相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2NH3-6e-+6OH-═══N2+6H2O__。(2)有Cl-存在时,除氮原理如图1所示,主要依靠有效氯(HClO、
ClO-)将NH+4或NH3氧化为N2。在不同pH条件下进行电解时,氮的去除率和水中有效氯浓度如图2:①当pH<8时,主要发生HClO氧化NH+4的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__3HClO+2NH+4═══3Cl-+
N2+3H2O+5H+__。②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当pH<8时,氮的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下降的原因是:__随溶液pH降低,c(H+)增大,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HClO)减小,使NH+4的氧化率下降__。③当pH>8时,ClO-发生歧化导致有效氯浓
度下降,而氮的去除率却并未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__pH升高有利于NH+4转变为NH3,NH3可直接在电极上放电而氧化(或pH升高有利于NH+4转变为NH3,且有利于NH3逸出)__。Ⅱ.电解除磷(3)除磷的原理是利用Fe2+将PO3-4转化为Fe3(
PO4)2沉淀。①用化学用语表示产生Fe2+的主要过程:__Fe-2e-═══Fe2+__。②如图为某含Cl-污水在氮磷联合脱除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推测在20~40min时脱除的元素是__磷__。(4)测定污水磷含量的方法如下:取100mL污水,调节至合适pH后用AgNO3溶液使磷全
部转化为Ag3PO4沉淀。将沉淀过滤并洗涤后,用硝酸溶解,再使用NH4SCN溶液滴定产生的Ag+,发生反应Ag++SCN-=AgSCN↓,共消耗cmol/LNH4SCN溶液VmL。则此污水中磷的含量为__310cV3__mg/L(
以磷元素计)。【解析】(1)在碱性溶液中,NH3转化为N2,化合价降低得电子,相应的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2)①当pH<8时,HClO将NH+4氧化为N2的离子方程式为3HClO+2NH+4═══3Cl-+N2↑+3H2O+5H
+;②当pH<8时,随溶液pH降低,c(H+)增大,Cl2+H2OH++Cl-+HClO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HClO)减小,使NH+4的氧化率下降,则氮的去除率随pH的降低而下降;③当pH>8时,ClO-发生歧化导致有效氯浓度下降,NH+4的氧化率下降,而氮的去除
率却并未明显下降,可能的原因是pH升高有利于NH+4转变为NH3,NH3可直接在电极上放电而被氧化(或pH升高有利于NH+4转变为NH3,且有利于NH3逸出)。(3)①除磷时,Fe作阳极失电子,产生Fe2+的主要过程为Fe-2e-═══Fe2+;②由图溶液pH的变化,在碱性溶液中,电解
除氮时2NH3═══电解N2+3H2,消耗NH3,pH会减小。电解除磷,阳极电解铁,阴极电解氢离子,pH会增大,20-40min时pH增大,则脱除的元素是磷。(4)由关系式P~Ag3PO4~3AgSCN~3NH4SCN可知:
n(P)=13n(NH4SCN)=13cV×10-3mol,则此污水中磷的含量为:13cV×10-3mol×31g/mol×103mg/g÷0.1L=3103cVmg/L。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