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选择题检测卷05(解析版)-高考生物专项复习检测提升卷(新高考专用).docx,共(7)页,651.35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e4fafd38a65d6e1ac8b237f1a278be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届高三年级生物选择题检测卷五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具有核膜B、都具有核酸,但遗传物质
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不一定是有丝分裂D、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1、B[解析]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具有核膜,如原核细胞无核膜,A正确;都具有核酸,且遗传物质都是DNA
,B错误;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不一定是有丝分裂,如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C正确;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如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原核细胞不含线粒体,其细胞呼吸也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正确。2、"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是实验设计过程中控制自变量的两种原理,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A、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采用了“加法原理”B、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腐烂的实验采用了“加法原理”C、验证Mg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实验采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D、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
实验采用了“减法原理”2、C[解析]在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实验组添加各种酶的目的是通过酶解去除其中相应的成分,采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在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实验中,实验组土壤进行灭菌处理,目的是去除土壤中的微生物,采用了“
减法原理”,B错误;在验证Mg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的实验中,实验组中缺Mg的不完全培养液,采用了“减法原理”,待植株出现相应症状后,再补充Mg缓解植物症状,应用了“加法原理”,所以本实验中两种原理均有体现,C正确;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为加热、滴加FeCl3
溶液、滴加肝脏研磨液等处理采用了“加法原理”,D错误。3、MTT法是一种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方法,MTT是一种接受氢离子的染料,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
胞无此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B、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C、MTT与台盼蓝检测细胞是否存活的原理相同D、MTT法不能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3、C[解析]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
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无此功能,可见MTT是可以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染料,A正确;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故检测MTT结晶的量一般可间接反映活细胞数量,B正确;用台盼蓝染色,死
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MTT法则是活细胞内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将淡黄色的MTT还原为蓝紫色的结晶,而死细胞不着色,二者鉴别细胞死活的原理不同,C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用MTT法检测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否存活,D正确。4、紫叶李(阳生植物)和绿萝(阴生植物)均为日常
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图为两种植物在适宜的温度、水分等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盐镁的含量,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右移B、光照强度为a时,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绿萝干重
不变,紫叶李干重减少C、光照强度在b点之后,限制绿萝P/R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D、光照强度为c时,紫叶李和绿萝的净光合速率相等4、C[解析]对于B植物而言,a点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补偿点,若适当增加土壤中无机
盐镁的含量,B植物合成叶绿素增多,到达光补偿点需要的光照强度变小,故一段时间后B植物的a点左移,A错误;光照强度为a时,对于绿萝(B)而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为1,白天12小时没有积累有机物,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一昼夜干重减少,B错误;阴生
植物的呼吸速率比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更低,光照强度为c时,二者的P/R相同,但呼吸速率不同,故净光合速率不同,D错误。5、如图为某生物体(2n=8)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可能代表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刻B、该细胞
含有4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C、该细胞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5、C[解析]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A错误;该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共含有8个核DNA分子,B错误;同一染色单体上出现不同颜色的片
段,姐妹染色单体大小不同,可能是易位所致,该细胞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正确;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
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F1随机交配获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一定会发生自由组合,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增加B、种群中该高等动物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6种,黑色和黄色各有3种
C、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D、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将其与白色纯合子杂交6、C[解析]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一定自由组合,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会自由组合,A错误;白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
aBB、AaBb、AABb、aabb共5种,黑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黄色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共2种,B错误;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3∶10,即F2的表型之和为1
6(或是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C正确;若检测F2中的黑色个体即A_bb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进行测交实验,即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个
体与之杂交,但白色纯合子有AABB、aabb共2种,若与AABB杂交,其子代都是白色,无法确定其黑色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D错误。7、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有三条。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如
图所示(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易感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
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一直为13B、正常情况下,配子②④可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C、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易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中抗病∶感病=5∶1D、以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易感病水稻(aa)杂交,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
占3/57、D[解析]在减数分裂中,形成配子①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13或2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正常情况下,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有:A、Aa、AA、a共四种,配子④含有的基因应为A,与此同时产生的另外一种配子的基因型应是Aa;与配子②同时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A
,故配子②④不能由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B错误;该三体抗病水稻作父本,与易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则三体抗病水稻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2∶1,子代中
抗病∶易感病=2∶1,C错误;该三体抗病水稻作母本,与易感病水稻(aa)杂交,由于染色体数异常的雌配子能参与受精作用,而该三体产生的雌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2∶2∶1∶1,故子代抗病个体中三体植株占3/5,D正确。8、1965年9月,我国合成了具有较高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它
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人体细胞中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过程称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DNA聚合酶B、图中①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②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C、图中①过程与②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D、图中②过程称为翻译,从图中可知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CGA8、C[解析]图中①过程为转录,催化该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图中①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B错误;图中①过程存在的碱基配
对方式为A—U、T—A、G—C、C—G,②过程为翻译,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①过程与②过程相比,其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C正确;图中②过程称为翻译,密码子是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
相连的碱基,从图中可知决定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U,D错误。9、如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d点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①~⑥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
①②③B、图甲②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丧失细胞免疫的现象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9、A[解析]图甲造血干细胞经②过程增殖分化形成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②过
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并不会出现丧失细胞免疫的现象,B错误;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
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10、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成分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图甲中H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图乙中能量f的一
部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能量就流向了农作物C、图甲中,理论上若H数量减少,Q的数量将增加D、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10、D[解析]图甲所示成分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共同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错误;图甲中H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图乙中能量c的一部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时,无机盐能流向农作物,但能量不能流向农作物,B错误;图甲中,理论上若H数量减少,则G的数量增加,导致W数量减少,进而导致Q的数量减少,C错误;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不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还有
部分流向了分解者,D正确。11、阅读分析以下材料,判断这些材料中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依次是()材料一:沼气工程,是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大力推广的一种生态工程。材料二: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采用桑基鱼塘模式,能大大提高系统生产力。材料
三: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将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造林护林。①循环原理②自生原理③协调原理④整体原理A.①④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D[解析]实施
沼气工程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采用的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
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自生原理;在进行植树造林时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主要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整体原理。答案D12、图甲为培育转基因生物时选用的载体,图乙是含有目的基因的一段DNA序列,图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通过PCR技术提取该目的基因,应该选用引物a和引物cB、构建表达载体时应选用BclⅠ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以及DNA连接酶C、若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需用Ca2+处理大肠杆菌D、只利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就可以直接筛选出成功导
入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12、D[解析]由于选择BclⅠ和HindⅢ这两种限制酶,破坏了氨苄青霉素基因,但没有破坏四环素基因,因此应该先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筛选出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和普通质粒的大肠杆菌,再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错误。二、选择题:本
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小分子物质a的分子结构如图甲所示,大分子物质b的基本组成单位如图乙所示。关于人体内这两种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
些物质a可在细胞间传递信息B、某些物质a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C、某些物质b具有运输物质a的功能D、某些物质b可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13、ACD[解析]物质a为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多种多样,一些氨基酸可作为神经递质,比如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在细
胞间传递信息,A正确;物质a是氨基酸,其分子中不含有肽键,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B错误;物质a是氨基酸,物质b是RNA,RNA中的转运RNA在翻译过程中可识别和转运氨基酸,C正确;物质b是RNA,RNA是RNA病毒遗传信息的载体
,D正确。14.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的示意图,X、Y和Z表示信息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Y、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B、血糖浓度升高或降低能够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C、
X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Z激素只能作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D、因受体4与抗体结合而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14、ACD[解析]图中血糖平衡是通过X、Z参与的体液调节实现的,Y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递质,通过神经调节实现,A错误;X表示胰岛素,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促进组
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Z表示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靶细胞有肝细胞、脂肪细胞等,C错误;受体4与抗体结合进而引起的糖尿病,使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因此,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15、下图是用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有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用32P标记噬菌体→②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③搅拌、离心→④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A、过程①32P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的磷脂分子和内部的DNA分子B、过程②应短时保温,有利于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
离C、过程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过程④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说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15、ABD[解析]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噬菌体外壳由蛋白质组成,不含磷脂分子,A错误;过程
②应短时间保温,保证噬菌体将DNA全部注入细菌内部,又避免时间长了导致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错误;过程③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正确;缺少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不能说明噬
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16、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精准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
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该肿瘤细胞死亡是在ADC诱导下细胞程序性被动死亡的过程C、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D、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
体16、AD[解析]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故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抗体进
入细胞后,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导致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错误;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获得的抗体可能有多种,不是单克隆抗体,C错
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