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含解析)

DOC
  • 阅读 1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4 页
  • 大小 1.097 M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浙江省丽水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丽水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浙江省丽水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3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浙江省丽水市2017年中考科学试题(含解析).docx,共(34)页,1.097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c6b8cb1a489b26899a07ad0cb9411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7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试卷一、选择题1、(2017•丽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化肥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

尽量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答案】A【考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治措施【解析】【分析】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国策。【解答】A、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会导致

水体富营养化,不利于环境,故A符合题意;B、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对污染环境、土壤等,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有利于环境保护,故B不符合题意;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不符合题意;D、尽量乘公交车或

骑自行车出行,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17•丽水)2017年5月,我市发现的丽水树蛙(如图)被确认为蛙类新种,它叫声似鸟鸣,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在陆地和水中均能生

活。该树蛙在动物学的分类上属于()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答案】B【考点】动物的分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的分类,题目比较典型,只要熟记知识点即可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

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解答】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树蛙属于两栖类动物。故选:B3、(

2017•丽水)如图为某文化衫图案,你的美(Mg)偷走我的心(Zn)能发生,是由于镁的()A、延展性好B、导电性好C、导热性好D、金属活动性比锌强【答案】D【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本题的形式比较新颖

,但难度不大,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即可分析解答。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分析,位于前边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镁能将锌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原因是镁的活动性比锌强,与导热性、导电

性优良、延展性好无关,故D正确。故选D4、(2017•丽水)2017年以来,我省磐安、临安等地都有地震发生。地震发生时,选择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A、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B、室外的人跑到楼内躲避C、迅速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D、高楼

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来源:Z,xx,k.Com]【答案】C【考点】正确的逃生方法【解析】【分析】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一些在火灾、地震、水灾中逃生的科学知识,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要充分利用科学知识,进行逃生,未经根据发生地震时的逃生和自救常识分析

后,选择正确的选项。【解答】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有时间时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假如地震时迅

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5、(2017•丽水)地球在不停地绕日公转,6月12日地球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A

、①B、②C、③D、④【答案】B【考点】冬至、夏至、春分、秋分【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

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解答】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

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④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当地球位于②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6月12日最接近

夏至②。故选:B6、(2017•丽水)下列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是()A、水中倒影B、平面镜成像C、杯中笔弯折D、手影游戏【答案】D【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解析】【分析】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要求判断哪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

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光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光现象: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

影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解答】A、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B、照镜子,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光在水面发生折射,人看到的水下的笔是虚像,比实际位置浅,看起来向上弯,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手影游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故选D[来源:Z.xx.k.Com]7、(2017•丽水)肉类的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有资料显示,pH与肉类新鲜度的关

系如表,则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如何变化()名称新鲜肉次鲜肉变质肉PH5.8~6.2[来源:Z。xx。k.Com]6.3~6.6>6.6A、变强B、变弱C、不变D、无法确定【答案】B【考点】pH值的变化【解析】【分析】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

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进行解答。【解答】猪肉在变质过程中,可以看出来pH逐渐增大,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增大酸性减

弱。故选B8、(2017•丽水)在新农村建设中,缙云县某村道路两旁种上了七叶树(如图),它树形优美、果实奇特,是观叶、观花、观果不可多得的树种,下列有关七叶树说法错误的是()A、叶属于营养器官B、七叶树属于被子植物C、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D、根吸收的水是由导

管输送的【答案】C【考点】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部分知识要理解、掌握并会灵活运用。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据此答题。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花瓣、雄蕊、柱头、花柱凋落,只有子房发育为果实

,胚珠发育为种子;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解答】A、根、茎、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故A正确;B、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能形成果实,七叶树能形成果实属于被子植物,故B正确;C、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故C错误;D、导管负责输送根吸收的水分,故D正确。故选C9、(2017•丽水)如图所示,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镊子夹石块B、起子开瓶盖C、羊角锤拔铁钉D、天平称物体质量【答

案】A【考点】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A、镊

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符合题意;B、瓶盖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不符合题意;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C不符合题意;D、天平称物体质量,动力臂等于

阻力臂,为了称量重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0、(2017•丽水)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碳元素的化合价

为+2价C、生成物的化学式可用C2H2O表示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答案】A【考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

即可。根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据此分析物质的属类、质量比等。【解答】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排除未反应的分子的干扰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O2+H2CH2O2;A、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

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正确;B、反应前碳元素在化合物中属于CO2,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故错误;C、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CH2O2,故错误;D、参加反应的两物质分子比为1:1,质量比为:22:1,故错误。故选:A11、(2017•丽水)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

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

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D【考点】惯性【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及惯性等相关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根据题干提供的信

息,选择轴承中滚珠的属性;(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A、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

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故A正确;B、轴承内有滚珠,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有利于减小摩擦力,故B正确;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D12、(2017•丽水)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答案】C【考点】牛顿第一定律【解析】【分析】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代

表人物出生年代、主要成绩等人文知识也是考试内容,要注意记忆。题中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解答】①是牛顿,②是亚里士多德,③是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出生公元前384,伽利略出生

在1564年,牛顿出生于1642年.所以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是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故选C13、(2017•丽水)如图是模拟人体膈的升降与呼吸关系的装置,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装置中编号3模拟肺B、装置中编号4模拟

横膈膜C、手向下拉4,小气球2变小D、手向下拉4,模拟的是呼气过程【答案】B【考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呼吸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

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解

答】AB、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瓶壁表示胸廓,④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故A错误、B正确;BC、手向下拉④,膈肌顶部下降,肺增大,表示吸气过程,小气球变大,故C、D错误。故选B14、(2017•丽水)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

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最可能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固体不溶解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一氧化碳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A、碱B、盐C、金属单质D、金属氧化物【答案】D【考点】物

质的推断【解析】【分析】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

和实验题中,能够考查学生的实验推理能力。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不溶于水;加入盐酸后固体,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说明该固体能与盐酸反应;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尾

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说明该固体是金属氧化物。【解答】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固体不溶解,说明该固体不溶于水;加入盐酸后固体,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说明该固体能与盐酸反应;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固体质量减轻

,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说明该固体是金属氧化物。故选D15、(2017•丽水)如图所示电路中,R1的阻值为4欧,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3安;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示数为2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为6伏B、R2的阻值为1欧C、S1和S2都闭合时,R2消耗的功率为18瓦D、只闭合S2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24瓦【答案】D【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欧姆

定律、焦耳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公式和规律的灵活运用以及画出两种情况的等效电路图。【解答】S1和S2都闭合时,R2短路,计算电源电压为U=I1R=3A×4Ω=12V,故A错误;R2短路消耗的功率为0,故C错误;当只闭合S2时,R1和R2串联,R总=,R2=R总-R1=6Ω-4Ω

=2Ω,故B错误;电路总功率P=IU=2A×12V=24W,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8小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2017•丽水)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1)大

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B、谷氨酸钠

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答案】(1)糖类(2)C【考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食品中所含的营养素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根据已有的进行分析,米饭、小麦中富含的是淀粉,属

于糖类物质;根据pH值判断处味精鲜味最强时的酸碱性,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解答】(1)米饭、小麦提供的是糖类物质;(2)A、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此时酸碱性是弱酸性,故A错误;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

氨酸钠,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因为高温会使谷氨酸钠变性,影响鲜味,故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1)糖类;(2)C。17、(2017•丽水)2017年4月22

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1)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一起运动,若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是_

_______的;(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3)要完成本次推进剂补给任务,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________。[来源:学科网]【答案】(1)静止(2)液化(3)大【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解析】【分析】(1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2)液化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3)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

叫做压强,压强用来比较压力产生的效果,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解答】(1)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天宫一号飞船是静止的;(2)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液化形成;(3)天舟一号储箱内的压

强比天宫二号储箱内的压强大,从而可以将推进剂补给给天宫二号。故答案为:(1)静止;(2)液化;(3)大。18、(2017•丽水)根据你所学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对光时,转动物镜转换器,使________

正对通光孔;(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C、眼睛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玻片(3)观察血涂片时,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

_______。【答案】(1)低倍物镜(2)C(3)A【考点】显微镜的使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不管镜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终在往目镜中看视野”和观察时“右眼闭上”。此题主要考查的显微镜的使用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只有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才能

较容易地完成此类题目。【解答:(1)对光时要转动转换器,(转换器上安装有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先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低倍物镜通过的光线多,放大倍数小,用低倍镜观察时视野范围较大,容易对光;(2)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向前

转动粗准焦螺旋,应该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或损伤镜头;(3)血涂片中含有血细胞,观察的图像为球状,故观察的的物象为A;故答案为:(1)低倍物镜;(2)C;(3)A。19、(2017•丽水)如图为科研人员研制

的“发电鞋”,鞋的内部安装了磁铁和线圈,人在行走时发的电存储于蓄电池中,可用于手机充电。(1)发电鞋发电时是利用________原理工作的;(2)穿该发电鞋以某速度行走,其平均发电功率约为0.4瓦,若

以这样的速度行走10分钟,可产生电能________焦。【答案】(1)电磁感应(2)240【考点】电磁感应【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和电能的计算,明确“发电鞋”的工作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

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据此分析其工作原理和能量转化形式;根据W=Pt计算发电鞋的功。【解答】(1)由题意可知,人在行走时,人体带动磁铁运动,磁铁产生的磁场通过线圈,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发电鞋”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2)发电的功率约为0.4

W,所以10分钟产生的电能为:W=Pt=0.4W×600s=240J。故答案为:(1)电磁感应;(2)240。20、(2017•丽水)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克/厘米3的浓硫酸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100毫升,计算时必须

查阅的数据是________。配制过程除使用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答案】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烧杯【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透明难度中等,试题基础性强,贴近高考,注重灵活性,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规范实验操作能力。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解答】(1)配置溶液需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因此需要查阅质量

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2)需要选用的仪器为: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缺少的是烧杯。故答案为:(1)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的密度;(2)烧杯。21、(2017•丽水)2016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奖授予科学家大隅良典,表彰他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的成就。细胞自噬意思是“将自己吃掉”,即分解自身细胞蛋白或细胞的有关结构。当饥饿时,生物体会“应急”,能分解体内非必需的细胞成分来提供物质和能量;当被感

染时,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等。他还找到了自噬机制背后起控制作用的基因。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2)吞噬细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该保护性重量功

能属于________免疫(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3)下列关于细胞自噬机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B、细胞自噬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C、生物体适当饥饿,细胞的自噬作用会减弱【答案】(1)呼吸作用(2)非特异性(3)C【

考点】呼吸作用,非特异性免疫【解析】【分析】知道生物呼吸作用的概念是生物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

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解答】(1)呼吸作用指的是生物体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2)吞噬细

胞可通过自噬机制消灭多种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细胞自噬是受基因控制的,是身体的免疫机制,机制紊乱,身体可能患病,细胞的自噬作用不会因为饥饿而减弱,故选C。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2)非特异性;(3)C。22、(2017•丽水)“寓学于乐”是一种

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1)二

氧化碳应放在________处(填序号);(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答案】(1)①(2)蓝色絮状沉淀(3)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Ca(

OH)2=2NaOH+CaCO3↓,或Na2CO3+Ba(OH)2=2NaOH+BaCO3↓,合理即可]【考点】物质的推断【解析】【分析】本题是一道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并应用复分解反

应的规律,以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且左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右边上下相邻物质间反应均有气体产生”来推物质的原则,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以及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反应规律

解决此题。【解答】(1)二氧化碳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故①为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也能和铁反应,故③为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能和硝酸钙溶液和稀硫酸反应,故②为碳酸钠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硫酸铜溶液中生成氢

氧化铜沉淀,观察到的现象为蓝色絮状沉淀;(3)第二层内的两物质间能相互转化有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Ca(OH)2=2NaOH+CaCO3↓,或Na2CO3+Ba(OH)2=2Na

OH+BaCO3↓,合理即可];故答案为:(1)①;(2)蓝色絮状沉淀;(3)CO2+2NaOH=Na2CO3+H2O[或Na2CO3+Ca(OH)2=2NaOH+CaCO3↓,或Na2CO3+Ba(OH)2=2NaOH+BaCO3↓,合理即可]。23、(2017•丽水)2016年浙江最大

抽水蓄能电站在缙云开建。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把水从下水库抽到上水库中储存起来;用电高峰时,再利用上水库中的水发电。(1)蓄能时,水被抽到上水库中,电能转化为水的________;(2)发

电时,若该电站上水库可用于发电的库容量为7.86×106米3,上下水库平均水位差637米。上水库中可用于发电的水流到下水库,水的重力做功为________焦。【答案】(1)重力势能(2)5.00682×1013【考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

(1)抽水是电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的过程;(2)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水的质量,在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可以计算出水的重力做的功。【解答】(1)蓄能时,水被抽到上水库中,电能转化为水的重力势能;(2)水的质量,水的重力G=mg=7.86×109×

10N/kg=7.86×1010N,水的重力做功为W=Gh=7.86×1010N×637m=5.00682×1013J;故答案为:(1)重力势能;(2)5.00682×1013。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24小题4分,25小题6分,26小题7分,27小题

6分,28小题9分,29小题8分,共40分)24、(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植物的感应性后,进行以下实验:①将若干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并用水浸湿,填满培养皿,把4粒浸泡过的玉米种子如图摆放(胚根都朝向培养皿中心)

;②盖上培养皿盖,用透明胶带固定,将培养皿侧立于橡皮泥上,放在暗处;③观察并记录幼根的生长状况。(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________;(2)A,B,C,D四粒玉米中,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答案】(1)根的向地性(2)

A【考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幼苗期根的生长方向与播种时种子胚根朝向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具备设计简单生物学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

的能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玉米的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此现象可能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朝向有关,也可能无关。【解答】(1)实验前,可假设玉米的幼根总是朝向下方生长与播种时种子胚根的

朝向无关;为的是验证根的向地性;(2)对照组应选用自然向下不做处理的种子,因此符合题意的是A种子;故答案为:(1)根的向地性;(2)A。25、(2017•丽水)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

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_;(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答案】(1)专一性(2)酶是

无生命的化学物质(3)B,C【考点】酶的催化作用【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

质水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这说明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2)毕希纳的实验就是证明了:酵母菌之所以能够发酵是因为酵母细胞中有与发酵物质有关。并证明了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这些发酵物质在活的酵母细胞中可以起作用,在离开细胞后也一样可以起作用;(3)A、酶是无生

命的化学物质,这些发酵物质在活的酵母细胞中可以起作用,在离开细胞后也一样可以起作用,故A错误;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正确;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正确,故选BC。故答案为:(1)专一性;(2)酶是无

生命的化学物质;(3)BC。26、(2017•丽水)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一: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一。再将木块分别侧放、竖放,

重复实验。实验二:将长方体木块平放在长木板上,用力F拉长木板,当长木板与木块发生相对滑动后,记录弹簧秤的示数于表二。再分别将一个砝码,二个砝码放在木块上,重复实验。表一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

的重倒放1.03木块的重竖放1.0表二实验次数压力大小木块放置情况弹簧秤示数/牛1木块的重平放1.02木块和一个砝码的总量平放1.53木块和二个砝码的总量平放2.0(1)实验一的第3次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牛;(2)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_

_______;[来源:Zxxk.Com](3)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答案】(1)1.0(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解析】【分析】此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主要考查了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一个量的关系,需要控制另一个量不变。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时,摩擦力等于拉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控制另一个量不变;滑动摩擦力由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决定,与物体所受拉力大小无关,据此分析答题。【解答】

(1)根据二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拉力,因此摩擦力为1.0N;(2)实验一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改变接触面积,探究的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3)表二为不同的压力下,摩擦力的变化,观察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

摩擦力也越大。故答案为:(1)1.0;(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27、(2017•丽水)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

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

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

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

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________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________;(3)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____

____。【答案】(1)含氮化合物反应(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解析】【分析】本题根据化学史材料及考纲要求改

编而成,融信息与化学实验于一体,既考核知识与技能,又注重过程与方法,符合当前课改方向。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因为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比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解答】(1)空气测得氮气中含有稀有气体,影响密度准确性,因此纯净氮气密度值更

接近的是由含氮化合物反应获得的氮气密度值;(2)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通入过量氧气使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稀有气体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他的“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故答案为:(

1)含氮化合物反应;(2)使瓶内氮气反应完全;(3)氩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未知气体”中的其它气体的化学性质与氩气相近。28、(2017•丽水)小科连接好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按一定操作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获得实验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电压U/伏2.

52.01.51.0电流I/安0.220.200.170.13电阻R/欧11.36?8.827.69(1)表中第2次实验时,小灯泡电阻为________欧;(2)将表中电流、电压数据转换为I—U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3)小科发现第3、4两

次实验小灯泡不发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4)小君按小科的方法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电压表指针偏转,若此电路只有一处故障,你认为故障是________。【答案】(1)10(2)A(3)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4)小

灯泡断路【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解析】【分析】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物理最常用的测电阻的方法,实验中电压表、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的连接非常关键;在测灯丝的电阻时,其阻值还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灯丝电阻不应求平均值,所以,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取额定电压下的电阻为灯丝的电阻。实验中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待测电阻中的电流,根据求出电阻值。【解答】(1)根据欧姆定律计算阻值;(2)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随着电压的增大,电阻也增大,故实际曲线为A;(3)从表格可以看出3、4两次实验电流较小,灯泡不发光的

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4)灯泡两端只有电压没有电流,说明灯泡短路。故答案为:(1)A;(2)A;(3)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太小;(4)小灯泡断路。29、(2017•丽水)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99.5%,含

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如图),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装置类型

直立型斜卧型收集1瓶氧气所需时间/秒5968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秒95108收集氧气的总体积/毫升525476(1)收集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________;(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________;(3)根据2KMn

O4K2MnO4+MnO2+O2↑,算出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提出假设】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你的假设:________。【设计实验】要

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________。【答案】(1)直立型(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3)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

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考点】氧气的

制取装置【解析】【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

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小组同学用直立型装置制取氧气时,不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试管

直立,粉末不易进入导管;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反应,传统型装置收集到的氧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高锰酸钾粉末被吹到试管前端,未发生反应;收集等体积氧气,直立型装置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是:试管底部被火焰充分包围,升温快;药品受热面积大,温度高;加热过程

中无需移动火焰,药品处于持续高温中。【解答】(1)直立型装置所需时间更短的原因是:试管底部被火焰充分包围,升温快;药品受热面积大,温度高;加热过程中无需移动火焰,药品处于持续高温中;(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充分反应,传统型装置收集到的氧气较少的主要原因是:部

分高锰酸钾粉末被吹到试管前端,未发生反应;(3)假设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设计实验如下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

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故答案为:(1)直立型;(2)斜卧型装置中的固体被气流带到试管口(或棉花团)附近更多,未完全反应的更多所以收集到的氧气较少;(3)反应生

成的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或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或取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若不能使带火星的木

条复燃,证明小峰的假设不成立,否则假设成立)。四、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30小题4分,31小题7分,32小题5分,33、34小题各8分,35、36小题各9分,共50分)30、(2017•丽水)丽水白云山森林公园内,大树林立,物种丰富,其中部分生物的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学&科&网Z&X&X&K](1)要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应添加的成分有________;(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草→鼠→蛇→鹰【考点】生

态系统的成分,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

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是吃与被吃的关系(捕食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解答】(1)图中植物是生产者,各种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完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中还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图中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草→鼠→蛇→鹰。31、(2017•丽水)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等症状。如图为某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

______;(3)要满足儿童身体正常的需要,在某一时间段需要适量补锌。若儿童1千克体重每日需要0.5毫克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一半。体重为20千克的儿童,理论上一天还需服该口服液多少支?【答案】(1)四(2)72

:11(3)1支【考点】化学式【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化学式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了解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掌握相关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先决条件。根据口服液中的锌的存在形式和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及元素质量比的

含义回答,根据口服液中锌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在补锌口服液中,锌是以C12H22O14Zn的形式存在的,含有四种元素;(2)在补锌口服液中,锌是以C12H22O14Zn的形式存在的,该口服液中的锌是指锌元素;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

比为(12×12):(1×22)=72:11;(3)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体重为20kg的儿童每天需要10mg锌,一半来自食物补充即5mg.而每支含锌5mg,所以仅需1支就可以满足需要。故答案为:(1)四;(2)72:11;(3)1支。32、(2017•丽水)为探究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适宜且恒定温度下,改变灯与烧杯间的距离,分别测得金鱼藻1分钟内放出的气泡数(如表)。灯与烧杯的距离/厘米1015202530354045气泡数/个18151086420(1)实验中灯功率不变,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是__

______;(2)当灯与烧杯的距离在不定期下范围内时,能产生气泡且随着距离增加气泡数越来越少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来源:Z.xx.k.Com]【答案】(1)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2)溶液中CO2量有限,随着光照较长时间的进行,溶液中CO2逐渐减少【考点】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解析】【

分析】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考查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呼吸作用的场所、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灯源与烧杯之间的距离反映光照强度的大小以及表格中数据表示的是净光合作用量。分析实验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改变光源与烧杯距离即可表示不同的光

照强度,因变量为金鱼藻放出的气泡数,而实验过程中温度条件恒定且适宜,因此该实验是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减弱,在距离为45cm时气泡数降为0,表明此时净光合作用量为0。【解答】(1)实

验中通过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来控制光照强度;(2)由于的溶液中CO2量有限,随着光照较长时间的进行,溶液中CO2逐渐减少,从而抑制了光反应,光合作用越来越弱,从而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故答案为:(1)改变灯与烧杯的距离;(2)溶液中CO2量有限,随着光照较长时间的进行,溶液中CO2逐渐减少。

33、(2017•丽水)“汽车共享”在丽水市推出来受到市民的青睐,它属于公共交通的补充,可以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需求。如图是我市一款按租用时间收费的电动共享汽车。五一期间,小科一家租用该款电动共享汽车去旅游,从租车点一路不停行驶105千米到达目的

地,若全程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回答下列问题:(1)推广电动共享汽车的好处有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2)租用该电动汽车的价格为0.5元/分钟,小科一家从租车点到目的地的租车费用为________元;(3)该电动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千瓦,若汽车以额定功率

在水平路面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恒为1200牛,汽车的速度为多少?【答案】(1)绿色环保(2)45元(3)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摩擦力,根据P=Fv知:v=【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本题考察速度公式的应用,发动机功率的基本运用,知

道P=Fv,注意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结合P=Fv求出匀速行驶的速度。【解答】(1)电力为清洁能源,推行电动共享汽车好处是绿色环保;(2)根据速度公式,计算租车运行时间,租车费用=90min×0.5元/min=45元;故答案为:(1)绿色环保;(2)45元;(

3)25m/s。34、(2017•丽水)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在南海北部1266米深的神狐海域,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查阅资料发现,古代低等生物遗骸大量沉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石油及天然气,海底的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固体

物质即“可燃冰”。“可燃冰”为甲烷的水合物,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来源:学_科_网Z_X_X_K](1)若甲烷的水合物化学式为CH4•8H2O,它的相对分子量是160,则CH4•8H2O中C

H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的化学能量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固定的太阳能;(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这说明能量转化具有________性;(4)人

类正面临常规能源枯竭的危机,下列有关能源的认识正确的是。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C、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答案】(1)10%(2)光合作用(3)方向(4)A,B,C

【考点】化学式【解析】【分析】化学式是最重要的化学用语之一,应用广泛,是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理解化学式的含义,掌握相关计算的方法,问题就会迎刃而解。(1)根据甲烷水合物的化学式判断计算CH4的质量分数;(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

用固定太阳能;(3)根据能量转换具有方向性分析解答;(4)根据能量的合理利用分析判断。【解答】(1)根据可燃冰的化学式可以计算出CH4的质量分数=;(2)可燃冰是由古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3)可燃冰燃烧时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具有单向性,说明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4)面临常规能

源枯竭的危机,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寻找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自然界的能量虽然守恒,但还是要节约能源。故答案为:(1)10%;(2)光合作用;(3)方向;(4)ABC。35、(2017•丽水)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

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P点

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克;(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氯化镁(2)23.3(3)设BaCl2质量为xBaCl2+MgSO4=BaSO4↓+MgCl2208233

x23.3gx=20.8g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8%;答: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质量分数为20.8%。【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重金属盐对人体的危害及有关的计算.在生产、生活中可能

会遇到中毒现象或其它灾难,了解中毒原理、或事故发生原因,才会正确对事故进行处理,保障人的生命安全。(1)根据坐标的变化分析P点的意义;(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图信息示求出生成沉淀硫酸钡的质量;(3)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求出氯化钡的质量

,再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解答】(1)坐标的起点100g是氯化钡溶液的质量,随着MgSO4溶液的加入,产生硫酸钡的同时,生成氯化镁,P点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溶质为氯化镁;(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0g+

100g-176.7g=23.3g是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故答案为:(1)氯化镁;(2)23.3;(3)20.8%。36、(2017•丽水)“童话云和”盛产木制玩具,是著名的木玩之城。小科同学从某玩具厂得到三块相

同的积木,利用该积木和简单的器材在家里进行了“科学小实验”,请分析回答:(1)称得一块积木的质量为144克,测得该积木的长10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则积木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2)

当将积木搭成如图三种方式时,积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P甲、P乙、P丙表示);(3)把一块积木放入水中,若要使积木的上表面恰好浸没,则在积木上至少要施加多大的力?[来源:学科网]【答案】(1

)0.6(2)p乙>p甲=p丙(3)根据二力平衡原理,可知F+G=F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1.0×103kg/m3×10N/kg×2.4×10-4m3=2.4NF=F浮-G=2.4N-0.144kg×10N/kg=0.96N答:需要施加0.96N的力。【考点】密度公式的

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积木的密度;(2)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以比较出积木对地面压强的大小关系;(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液gV排计算出浮力,减去重力即可求得施加的力的大小。【解答】(1)积木的体积V=10cm×6cm×4

cm=240cm3;根据密度公式;(2)已知甲乙丙三者质量相等,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此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故答案为:(1)0.6;(2)P乙>P甲=P丙;(3)0.96N。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