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八下期末卷1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335.059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八下期末卷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八下期末卷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八下期末卷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八下期末卷1.docx,共(20)页,335.05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b96a9afc0af9caeba42feddbeb073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八下期末卷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2011•太原)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g,体积为20cm3,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

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8g/cm3)()A.5gB.8gC.10gD.16g【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8P:浮力大小的计算;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要算溢出煤油的质量,根据公式m=ρV可知,需要知道

溢出煤油的体积,而从题中所给条件来看,我们并不能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所以解答该题不能根据m=ρV来计算,而应该根据浮力知识去分析;物体浸在液体中会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所以本题只要求

出木球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即溢出煤油的重力,就能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而要算溢出煤油的重力,根据F浮=G排=ρ液gV排可知,我们还是得需要先算出溢出煤油的体积(溢出煤油的体积取决于木球浸入煤油的体积,而木球浸入的体积又得看木球在煤油中到底是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所以解答该

题只用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去分析还是不行;这就需要我们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并且综合物体的浮沉条件去分析了:我们先算出木球的密度,然后通过物体、液体密度比较法判断出木球分别在水中和煤油中处于什么浮沉状态,最后根据浮沉状态和

浮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解答】解:木球的密度:ρ木===0.5g/cm3,因为木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水中时是漂浮的,则F浮=G木,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水,则:F浮=G排水=G木;因为木球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小,所以木球放在煤油中也是漂浮的,则F浮′=G木,由阿基

米德原理可知,F浮′=G排油,则F浮′=G排油=G木,因此:G排油=G排水,m排油=m排水,由于m排水=10g,所以m排油=10g.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分析出木球在水中和

煤油中的浮沉状态,然后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去分析计算.选项B的算法是:先根据溢出水的质量10g,算出溢出水的体积为10cm3,然后就认为木球放在煤油中时,溢出煤油的体积也为10cm3,因此就根据公式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为8g.

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当木球都在这两种液体中漂浮时,所排开的液体体积是不同的.当然如果一个物体(如铁球)在这两种液体中都下沉时,那么选项B就是正确的;选项D的算法是:直接根据m=ρV算出溢出煤油的质量,V取的是木球的体积.这种解法错误的原因也是没有考虑木球在煤油

中的浮沉状态,主观认为木球就是浸没在煤油中的.2.(2011•哈尔滨)边长为4cm、密度为2×103kg/m3的立方体橡皮泥块,放在足够多的水中,沉入水底;当把它捏成一只小船时,便能漂浮在水面上.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ρ水=1.0×103kg/m3

,g=10N/kg)A.橡皮泥块的质量是12.8g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1.28NC.橡皮泥小船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0.64ND.橡皮泥小船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1.28×10﹣4m3【考点】8O:阿基米德原理;2B:密度

公式的应用;78:重力的计算;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A、知道立方体橡皮泥的边长,计算体积,又知道橡皮泥的密度,利用密度公式求橡皮泥的质量;B、求出了橡皮泥的体积,也就知道浸没时橡皮泥的排开水的体

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受到水的浮力;C、再利用重力公式求橡皮泥的重,因为橡皮泥小船漂浮,根据漂浮条件求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D、求出了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排开水的体积.【解答】解

:A、立方体橡皮泥的体积:v=4cm×4cm×4cm=64cm3=64×10﹣6m3,橡皮泥的质量:m=ρV=2×103kg/m3×64×10﹣6m3=0.128kg=128g,故A错;B、∵橡皮泥块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V=

6.4×10﹣5m3,受到水的浮力:F浮=ρ水V排g=1×103kg/m3×6.4×10﹣5m3×10N/kg=0.64N,故B错;C、橡皮泥的重:G=mg=0.128kg×10N/kg=1.28N,∵橡皮泥小船漂浮,∴橡皮泥小船受到的浮力:F浮′=G=1.28N,故C错;D、∵F浮′=ρ水

V排′g,∴橡皮泥小船排开水的体积:v排′===1.28×10﹣4m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个选择题,实质上是一个综合计算题,最好的做法就是将每一个量计算出来进行判断.本题的关键一是掌握两种浮力的计算方

法(阿基米德原理、漂浮条件),二是用好“F浮⇔V排”(知道浮力求排开水的体积,知道排开水的体积求浮力).3.(2011•潍坊)有一体积为0.1m3的冰块漂浮在水面上(ρ冰=0.9×103kg/m3,ρ水=1.0×103kg/m3,g=10N/kg),则该冰块

()A.总重量是1×103NB.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是0.08m3C.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D.受到的浮力是900N【考点】8P:浮力大小的计算;78:重力的计算;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已知冰块漂浮.所受的浮力等于自身的

重力;根据公式G=mg=ρVg可求冰块的总重力;根据公式F浮=ρ水gV排可求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进一步求出水上部分体积.【解答】解:冰块的重力G=mg=ρ冰Vg=0.9×103kg/m3×0.1m3×10N/kg

=900N;故A错误;冰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冰块的重力为900N;故D正确;浸入液面以下的体积V排===0.09m3;故B错误;水上部分体积V上=V﹣V排=0.1m3﹣0.09m3=0.01m3;所以水上部分体积占总体积的;故C

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公式和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关键知道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4.(2011•河南)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若把它放入乙液体中,小球沉入杯底.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

体的密度B.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C.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小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D.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等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木块(ρ<ρ水)总

会漂浮在水面上(无论实心、空心);铁块(ρ>ρ水),在水中实心的将下沉,空心的可能悬浮,也可能上浮至漂浮.据此判断该材料的密度与甲、乙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同一个小球放在甲液体里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重;放在乙液体里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小球重;据此比较受浮力大小关系.【解答】解:设该材料的密度为ρ,

若ρ>ρ甲,空心球会漂浮在甲液体的液面上,故A错;∵空心球沉于乙液体中,∴ρ>ρ球>ρ乙,故B正确;∵小球在甲液体里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G球,﹣﹣﹣﹣﹣﹣﹣﹣﹣﹣①∵小球在乙液体里下沉,∴受到的浮力:F浮′<G球,

﹣﹣﹣﹣﹣﹣﹣﹣﹣﹣②由①②得:F浮>F浮′,即:球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大于它在乙液体中受的浮力,故C、D错.故选B.【点评】据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放入水中的物体,若ρ物<ρ水

,物体将上浮至漂浮;若ρ物=ρ水,物体将悬浮;若ρ物>ρ水,物体将下沉至水底.特别注意对“ρ(材料密度)>ρ球”的理解.5.(2005•厦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研究开发出不少新奇的发电方式,其中一项是雨滴发电,据测定,直径为0.01mm的雨滴,降落速度为0

.5m/s;直径达1mm的雨滴,降落速度为4m/s,因而,可利用下落的雨滴的能量来驱动发电机发电,这个过程中()A.雨滴的内能转化为电能B.雨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雨滴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雨滴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FY: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的转化.【难度】中等.【分析】分析雨

滴在降落时驱动发电机发电的过程中,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小了,即减小的那种能量就转化成了电能.【解答】解:雨滴原来处于高空且是运动的,其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即具有机械能,当雨滴下落到发电机上推动发电机转动时,其本身所具有的机械能减小了,故该过程中是雨滴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选B.【点评】分析能

量转化时,关键是要看清哪种形式的能量减小了,哪种形式的能量增加了,进而可判断出其能量的转化过程.6.(2004•烟台)如图是使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门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

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其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FG: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难度】中等【分析】此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浮力不变,F=G﹣F浮,所以拉力

不变,根据P=Fv可知:汽车在此阶段的功率不变;第二个阶段,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而且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所受浮力也越来越小,F=G﹣F浮,所以拉力增大,根据P=Fv可知:汽车在此阶段的功率增大;第三个阶段,物体离开水面了,此时物体只在拉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匀速运动,所以F=

G,拉力不变,根据P=Fv可知:汽车在此阶段的功率不变.【解答】解:汽车匀速运动,重物也匀速运动,在重物露出水面前,浮力不变,F=G﹣F浮,所以拉力不变,根据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不变;在物体露出水面而没完全露出时,浮力减小,F=G﹣F浮,所以拉力增

大,根据P=FV可知:汽车的功率增大;在物体完全露出液面时,F=G,拉力不变,根据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不变;综上所述,汽车的功率先不变,再增大,最后又不变,故选C.【点评】此题的关键要知道功率的公式P=FV,通过浮力的变化来判断功率的变化.7.(2003•烟台)中国跳水队被人们称为“梦之队”

.如图是跳水运动员跳水时的情景.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在离开跳板到落入水的过程中()A.运动员的动能一直增大,机械能不变B.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机械能减小C.运动员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D.运动

员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增大【考点】FN: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FV:机械能守恒条件.【难度】中等.【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

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物体克服摩擦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不计摩擦时,机械能守恒.【解答】解:(1)运动员离开跳板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增大.(2)运动员在最高点下降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增大,高度

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减小.(3)运动员上升和下降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所以,运动员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动能先变小后变大,重力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机械能不变.故选C.【点评】(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能

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2)此处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时,判断物体是否克服摩擦做功是关键.8.(2008•钦州)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杠杆上每格均匀等距,每个都相同.下列四项操作中,会使杠杆右

端下倾的是()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考点】7U: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难度】中等.【分析】掌握杠

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判断杠杆向哪端倾斜,要判断哪端力和力臂的乘积较大.【解答】解: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一个小格的长度为L.①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外移动一小格,则左端=2G×

4L=8GL;右端=3G×3L=9GL,8GL<9GL,所以杠杆右端下倾.②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小格,则左端=2G×2L=4GL;右端=3G×L=GL,4GL>3GL,所以杠杆左端下倾.③在杠杆的两侧同时各减掉一个钩码,则左端=G×3L=3G

L;右端2G×2L=4GL,3GL<4GL,所以杠杆右端下倾.④在杠杆的两侧钩码下同时各加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端=3G×3L=9GL;右端4G×2L=8GL,9GL>8GL,所以杠杆左端下倾.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根据情况计算出两端力和力臂的

乘积比较大小.9.(2008•自贡)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70%,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60NB.126NC.180ND.257.1N【考点】F4: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7!: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难度】中等【分析】沿水平方向使用滑轮组拉动物体时,克服摩擦做的功是有用功,拉力做的功是总功;首先确定滑轮组由三段绳子与动滑轮相连,那么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三倍;然后将上面的条件代入机械效率公式,适当变形后即可

求得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η===;∴f=3Fη=3×60×70%N=126N.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10.(2007•黄冈)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法

正确的是()A.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B.乙种方法更省力C.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D.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不等【考点】F2: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EB:功的大小比较;EE:功的原理.【难度】中等.【分析】根据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要么省力,要么省距离.而且,使用机械

之后,不仅不能省功,反倒要多做功,也就是多做一部分额外功,这就导致用了机械比不用机械时,机械效率更低.而甲图中的斜面就是一种可以省力的机械.【解答】解:A、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就是W=Gh,也就是重力乘以重物被举高的高度,所以不管哪种方法,克服重力做的功都是一样的.故

此项与题意不符.B、乙图是直接搬重物,所以人用的力就等于重物的重力;甲图是利用斜面来搬运重物,而斜面是省力费距离的一种机械.故甲是更省力,此项与题意不符.C、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占总功的比率.而使用机械(甲图的斜面就是一种机械)与不使用机械(乙图)相比,多了机

械带来的额外功,所以甲图的机械效率是更低的.此项与题意不符.D、由C项的分析可知,甲的机械效率比乙低.此项与题意相符.故选D.【点评】本题的核心在于对功的原理理解的考查.甲图是使用机械,乙图是不用机械,然后在做功、省力、机械效率等几个方面对两图进行比较,核心还是在于使用机械不省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11.(2009•荆州)空心金属球重12N,体积为1.0dm3.若把它轻轻放入足够大且装满了水的容器里,则金属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10N.从容器中溢出的水的质量为1kg.(g=10N/Kg)【考点】8P:浮力大小的计算;8O:阿基米德原理;

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先根据公式计算出空心金属球的密度,与水的密度比较,如果金属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金属球下沉;小于水的密度上浮,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等于水的密度悬浮,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金属球重力,下沉时再根据公式计算浮力大小.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解答】解:空

心金属球的密度1.0×103kg/m3,所以金属球下沉,完全浸没后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00kg/m3×10N/kg×0.001m3=10N.因为F浮=G排=m排g,所以.故答案为:10;1.【点评】本题考查浮力和排开水的质量的计算,关

键是分析金属球在水中的状态,是漂浮、悬浮或下沉,漂浮或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根据浮力公式计算浮力.12.(2009•乐山)一质量为6kg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处于静止状态,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木块体积的1/4,则物块受到的浮力是60N,木块的密度是0.75×103kg/

m3.(取g=10N/kg)【考点】8P:浮力大小的计算;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难度】中等【分析】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F浮=G即可求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结合联立求解即可.【解答】解:已知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则F浮=G=mg=6

kg×10N/kg=60N;设木块的体积为v,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1﹣)V=V,则:ρ水gV=ρ木gV,即:ρ木=ρ水=×1×103kg/m3=0.75×103kg/m3.故答案为:60,0.75

×103.【点评】解决此类题目主要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G=F浮,联立求解.13.(2009•恩施州)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和石块做“探究浮力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实验中的几个情景如图所示.据此可

以得出:(1)石块所受的浮力:1N;(2)石块排开的水的重力:1N;(3)本探究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g=10N/kg)【考点】8R: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2D:量筒的使用;7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8O:阿基米德原理.【难度】中等.【

分析】(1)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石块重),读出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浮力;(2)根据放入石块前后的量筒内的示数,求出排开水的体积,利用重力公式和密度公式求石块排开水的重力;(3)根据(1)(2)数据得出结论.【解答】

解:(1)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石块重:G石=3N;读出石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N.F浮=G石﹣F=3N﹣2N=1N(2)由量筒读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300ml﹣200ml=100ml=1×10﹣4m3,排开水的重力:G排=m排g=ρ水gV排=

1×103kg/m3×10N/kg×1×10﹣4m3=1N;(3)由①②得出:F浮=G排,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故答案为:(1)1;(2)1;(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的重力【点评】本题

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称重法求浮力,密度公式的应用、重力的计算,虽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属于常见的中考实验探究题.14.(2009•潍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如果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鸡蛋会上浮,这一现象说明: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与液

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考点】8S: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8O:阿基米德原理.【难度】中等【分析】鸡蛋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自重不变;向水中加盐,增大了水的密度,由阿基米德原理知道增大了鸡蛋受到的浮力,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判断.【解

答】解:向水中加盐,使水的密度增大,∵F浮=ρ液v排g,鸡蛋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水的浮力增大,当鸡蛋受到的水的浮力大于自重时,鸡蛋将上浮;这说明: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故答案为:上浮;鸡蛋排开水的体积不变,鸡蛋受到的浮力与

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时注意用好控制变量法.15.(2010•德阳)小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N的物体A在15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

m,若物体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N,小强所用拉力F=25N,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360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30W.【考点】EC:功的计算;FF:功率的计算.【难度】中等【分析】(1)当滑轮组水平使用时,克服的

就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故此时克服摩擦力拉动物体所做的功为有用功,可利用公式W有用=fS物计算,而人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可利用公式W总=FS拉计算;(2)知道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移动距离,根据滑轮组的结构(n=3),

求出绳子末端(拉力F)移动的距离,利用功的公式(W总=FS拉)和功率的公式(P=)求拉力的功率.【解答】解:(1)当滑轮组水平使用时,克服摩擦力拉动物体所做的功为有用功:∵f=60N,∴有用功为:W有用=fS物=60

N×6m=360J;(2)从图中可知,有三段绳子在拉重物,故绳端拉力移动距离为物体移动距离的三倍,即S拉=3S物=3×6m=18m,∵F=25N,总功为:W总=FS拉=25N×18m=450J,∵P=∴拉

力做功的功率:P===30W.故答案为:360;30.【点评】本题考查水平使用滑轮组拉力的计算,有两处关键的地方,一是滑轮组水平使用克服的是摩擦力,故题目已知物体重力是个干扰条件;二是对动滑轮上绳子段数n的判断.16.(20

10•镇江)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纸,将皮球表面涂黑,使皮球分别从不同高度处自由下落,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球从较高处下落形成的圆斑是图中B(选填“A”或“B”),由此可知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有关.【考点】FR:探究影响物体势能大小的因素.【难度】

中等【分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下落高度有关,下落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时,下落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皮球下落过程中,具有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与地面碰撞接触时又转化为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解答】解:从图中A、B的印迹看出,B球的形变大,说明它原有的重力势能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故答案为:B;高度.【点评】解答本题注意所用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掌握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的影响

因素以及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的转化情况.17.(2010•西宁)在“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小明和同学们利用脚踩自行车发电开了一场低碳音乐会.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脚踩自行车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

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考点】FW:能量转化的现象;92:声音的传播条件.【难度】中等【分析】(1)知道发电机的制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在发电的过程中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2)音调跟频

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脚踩自行车发电,即通过自行车的转动带动发电机内的线圈转动,使其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即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

原理制成的,该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由于物体振动的频率的大小与物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调有关,故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其所发出的音调;我们在台下能听到琴声,这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

朵的.故答案为:机械能;电;音调;空气.【点评】理解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并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对应特征的影响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8.(2012•烟台)如图所示,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行走,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母亲向下按扶把,若把婴儿车视为杠杆,这时杠杆的支点是后轮;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

母亲向上抬起扶把,这时婴儿车可视为省力杠杆(填“省力”或“费力”).【考点】7O:杠杆的分类.【难度】中等【分析】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支点;判断婴儿车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只要知道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即可.【解答】解: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向下按扶把时,婴儿车绕后轮转动,所以后轮是支

点;当后轮遇到障碍物时向上抬起扶把,婴儿车绕前轮转动,所以前轮是支点,这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答案为:后轮;省力.【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杠杆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19

.(2012•郴州)如图所示,杠杆AC(刻度均匀,不计杠杆重)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在B点挂一120N的重物.为使杠杆平衡,应在杠杆上的A点施加一个作用力F,才能使作用力最小,该最小作用力F=30N.【考点】7Q: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难度】中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知识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对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的理解与运用: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

越小.【解答】解: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由图可知,在杠杆上的A点施加一个力,当力的方向跟杠杆OA垂直向上时动力臂最长,动力最小;F1===30N故答案为:A;30.【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通过杠杆

的平衡条件得出: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的结论.三、解答题(每题7分,共28分)19.(2017•毕节市)某物理社团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实验中将同一物体分别按如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实验:(1)物体所受重力为4N.(2)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1N.(3)通过比

较B、C、D三幅图,物理社团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在液体中深度有关的结论,对此结论你认为是错误(”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浮力与深度的关系.(4)根据已有条件,请你求出E图中弹簧秤的示数是3.2N(g取10N/kg,ρ酒精=0.8×103kg/m3)【考点】8R

: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难度】中等【分析】(1)根据指针位置即可读数;(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去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B、C、D三幅图,深度变化的同时,排开液体

的体积也在变化.应用控制变量法.(4)结合在水中所受浮力可求得浸没时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体积,再利用F浮=ρgV排.可求得物体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浸没在酒精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减去物体在酒精中受

到的浮力.【解答】解:(1)由A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4N;(2)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4N,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4N﹣3N=1N

;(3)通过比较B、C、D三幅图,物理社团得出的结论是不对的;物体没有浸没时,深度变化的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也在变化,浮力发生变化;实验过程不完整,还应该将物体完全浸没后,再探究浮力与深度是否有关.(4

)由F浮=ρgV排可得,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水===1×10﹣4m3,E图中物体浸没在酒精中,所以V排酒精=V排水=1×10﹣4m3,物体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F浮酒精=ρ酒精gV排酒精=0.8×103kg/m3×10N/kg×1×10﹣4m

3=0.8N,则E图中弹簧秤的示数:F示=G﹣F浮酒精=4N﹣0.8N=3.2N.故答案为:(1)4;(2)1;(3)错误;过程不完整,没有探究物体浸没后受到浮力与深度的关系;(4)3.2.【点评】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

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在液体中浸没的深度无关,本题考查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考查全面,应用性强.20.(2015•日照)一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物体的动能和那些因

素有关”的过程如下.a.如图甲,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b.如图乙,比质里相同的钢球分别从冋一轨道、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左端的物块B,比较物块B滑行距离的远近.c.分析实验结果,形成结论.d.实验

反思.该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反思:(1)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轨道上同一位置处的物块B,强调三个“同一”是为了保证钢球撞击物块B时具有相同的速度(2)如果影响一个物理量的因素存在两个或两个

以上,当研究这个物理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时,常采取类似本实验的做法,这种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水平面是光滑的更有助于完成本实验,小明不同意这一观点,小明认为如果水平面是光滑的,物块B将一直运

动下去,无法比较其滑行距离的远近.小明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第一定律(填写定律名称)(4)如果水平面光滑,小明同学提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在水平轨道右侧固定一轻弹簧(如图丙),利用弹簧被压缩的长度反映小球动能的大小.在小球向右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考点】FQ: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难度】中等【分析】(1)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要利用控制变量法去研究.研究与速度关系时要保证质量相同,速度不同.研究与质量关系时,要保证速度相同,质量不同.(2)根据实验的典型

特征判断这种方法名称.(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4)在动、势能的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这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解答】解:(1)起始点的高度是用来体现它

们的速度,高度即速度相同.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控制小球到达斜面的低端时的速度相同.(2)控制变量法就是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变量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变量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本实验的做法属于控制变量法.(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4)小球的重力势能一定,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不变,即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故答案为:(1)速度;(

2)控制变量法;(3)牛顿第一定律;(4)不变.【点评】(1)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时,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理解是关键.(2)牛顿第一定律的掌握是理解力和运动之间关系的基础.21.(2013•十堰)如图甲是果农修剪树枝的情景,图乙是图甲明亮部分的简化图

,F1是剪刀受到的动力,B是阻力的作用点.请在图乙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并作出阻力F2和动力臂L1.【考点】7P:力臂的画法.【难度】中等【分析】支点为点O,动力力臂为支点O到F1的作用线的距离;阻力和动力同时使杠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出动力的方向.【解答】解:确定支点O,从支点向

动力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动力使杠杆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所以阻力应使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阻力臂比动力臂短,所以阻力大于动力,F2的线段要长一些.如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示意图和力臂的画法.作力臂关键是要画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2

2.(2013•本溪)一个新型的气压杆床,被掀开的床板在气压杆的作用下,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质地均匀的床板可视为如图乙所示的一个简化杠杆,其中O为支点,A为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点.两气压杆对床板的支撑力等效

为动力F1,请在图乙中画出动力臂L1,阻力F2和阻力臂L2.【考点】7P:力臂的画法.【难度】中等【分析】(1)掌握力臂的画法: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2)床板受到的阻力是本身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做出重力的示意图,根据力臂的概念做出动力和阻力

的力臂.【解答】解:床板受到的阻力是床板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从支点O分别向F1和F2的作用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点评】此题考查了重力示意图的画法及力臂的画法,注意重力的

作用点和方向;在画力臂时关键是确定支点和两个力.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