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真题历史》2012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pdf,共(9)页,556.62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acc83f6408793e206d683f52db7a24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
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
其它笔答题;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A.聚族而居B.原始农业C.贫富分化D.采集狩猎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A.察举制B.九品中正
制C.科举制D.内阁制3.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内有一幅巨大的电子屏幕,显示的是北宋画家的《清明上河图》。该屏幕内容利用高新技术使画中的景物动起来,再现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其作品的原作者是A.顾恺之B.
阎立本C.吴道子D.张择端4.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下图中的A.地B.B地C.C地D.D地5.某校历史兴趣
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其中不正确...的是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D.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6.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
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
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8.口号是供人们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特定时代气息。下列口号
中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是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9.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
后顺序排列应是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②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④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③②10.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1949〜1956年应该填时期主题词1894~1921年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年开天辟地,渐趋成熟1949~1956年1978~2001年改革开放,坚定不移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泽东)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后一个“
改变组织方式”指的是A.深入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2.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
突破口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兴建经济特区C.建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D.开发上海浦东13.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在万隆会议上赢得了尊重B.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14.在2007年10月纪念哥伦布首次抵达美洲的活动中,有人说“今天是种族日,是美洲发现日,是两个世界相遇日”。这
一说法所依据的正确史实应包括①早期殖民者大量屠杀印第安人②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③新航路架起沟通欧美的桥梁④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由此交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5.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
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B.宣告独
立,脱离殖民统治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16.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向全世界宣告: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近年来美国教育部把《共产党宣言》公布为“美国中学生的必读书目”,通过阅读该宣言,
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到①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②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17.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
长的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废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推行C.新经济政策实施D.斯大林模式推动18.在美国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苏联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古巴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
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柏林危机B.越南战争C.古巴导弹危机D.科索沃战争19.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上述评论最能反映当今世
界呈现的趋势是A.政治格局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经济区域集团化D.文化多元化20.下表是一份世界历史名人简历。据此判断,他的中文译名应是姓名AlbertEinstein国籍美籍德国身份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名言“不要试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成就相对论的提出者,原子和宇宙之谜的开启者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明朝统治者推行八股取士都是
为了强化思想控制。2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2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24.1921~1922
年的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25.1939年,德国进攻荷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莫斯科保卫战使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6.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复
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你判断以下表格设计名称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时代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主要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原子弹、电子计算机新的能源煤炭电力、石油核能、太阳能、生物能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1842年,英国侵略
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28.1953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目标,加快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29.14~16世纪,欧洲▲运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促使人们思想解放;18世纪,法国▲运动,宣传
“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四、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6分)2011年1月11日,在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矗立起一座孔子雕像。许多海内外华人在雕像前
虔诚地祭拜着:一代圣贤……孔子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三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
——梁启超《世界伟人》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材料三中梁启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其评价的主要依据。(
2分)31.(6分)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
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者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
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1981年10月9
日材料三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两岸人民同属于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
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台湾)马英九在“中华民国中枢暨各界庆祝100周年国庆大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该主张的提出有何意义?(2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十世纪上半期,国共两党为改变“二十世纪中国的
命运”,共同进行了哪些努力?(分)(3)材料三与材料二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角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海峡两岸共同纪念辛亥革命的原因是什么?(分)32.(6分)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
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全球化已成为当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趋势和潮流。阅读下列图文、表格材料: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选自《世界历史》(九•上)地图册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
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760年前后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
薯、西红神、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年份国家类别1970年1992年32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79美元21个发达国家3129美元22185美元——摘自《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请回答:(1)观察材料一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为新航路开辟作出贡献的著名航海家。(分)(2)据材料二,说明1500~1760年的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2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2分)2012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历史
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BCDABADB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CABADCAD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6分)21.A22.B
23.A24.A25.B26.A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27.《尼布楚条约》《南京条约》28.五年计划市场经济29.文艺复兴启蒙四、材料解析、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0.(1)主张:“仁”。(1分)原话:“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2)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1分)影响: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维护政治、国家的统一。(1分)(3)评价: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1分)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
想影响深远。(1分)31.(1)主张:三民主义。(1分)意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分)(2)共同努力: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发动国民大革命;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或实现两次国共合作)(2分)(3)角度:材料
二从祖国统一的角度,材料三从两岸和平的角度。(1分)原因: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帝制)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的统一)。(1分)32.(1)人物: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2分)(2)变化:世界市场不断
扩大;商品交换的种类增多。(1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1分)(3)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1分)对策: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与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趋利避害,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只要言
之成理即可)(1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