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8讲-分数的意义(讲义)-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讲解版).docx,共(14)页,959.08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7680c0bdea64342db9f92ac3542cf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名运动员的身高2.12米,其中躯干部分约占身高的38,单位“1”是(),38表示()。答案:这名运动员的身高把运动员的身高2.12米平均分成8份,躯干部分约占其中的3份解析:一般把“是”“占”“比”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取出其中的3份
,用分数表示为38,据此解答。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分数的意义》精准讲练分析可知,单位“1”是这名运动员的身高,38表示把运动员的身高2.12米平均分成8份,躯干部分约占其中的3份。34杯纯牛奶,加满水后,喝掉了一半,此时喝掉
了12杯纯牛奶。()答案:×解析:34杯纯牛奶加满水是一杯,喝掉一半,这里既有水,又有牛奶。所以说喝掉的是12杯纯牛奶是错误的。由分析可知:34杯纯牛奶,加满水后,喝掉了一半,此时喝掉的不只是纯牛奶,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请问下列哪一种方法可把7条一样的面包平均分给12人?()
A.将其中的5条每条切为4等份,剩下的2条每条切为2等份。B.将其中的3条每条切为3等份,剩下的4条每条切为4等份。C.将其中的3条每条切为4等份,剩下的4条每条切为3等份。D.无法将7条一样的面包均分给12人。答案:C解析:把7条面包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
每人分得其中的1份,面包被平均分成的份数=面包的数量×每条面包被平均分成的份数,求出选项中每次面包被平均分成的份数,平均分成的份数是总人数的倍数时,面包刚好可以平均分配,平均分成的份数不是总人数的倍数时,不能平均分配,据此解答。A.将其中的5条每条切为4等份,此时把5条面包平均分成5
×4=20等份,20等份的面包不能平均分给12人;剩下的2条每条切为2等份,此时把2条面包平均分成2×2=4等份,4等份的面包不能平均分给12人;B.将其中的3条每条切为3等份,此时把3条面包平均分成3×3=9等份,9等份的面包不
能平均分给12人;剩下的4条每条切为4等份,此时把4条面包平均分成4×4=16等份,16等份的面包不能平均分给12人;C.将其中的3条每条切为4等份,此时把3条面包平均分成3×4=12等份,12等份的面包可以平均分给12人;剩下的4条每条切为3等份,此时4条面包平均分
成4×3=12等份,12等份的面包刚好可以平均分给12人;D.面包被平均分成的份数是12的倍数时,可以把7条一样的面包平均分给12人。故答案为:C(1)根据疫情防控指挥部对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要求,教师每
周两次,学生每天抽出15进行核酸检测。请你画图表示你对这个分数的理解。(2)小刚说:”你们两个肯定有一个人说错了,每天抽15应该人数相等”。你认为小刚说的对吗?写出你的理由。(冬冬和佳佳不在同一个班级)答案:(1)如图:(2)我认为小刚说的不对。理由:因为每个班级人数不是固定的,单位“
1”不相同,所对应的15也不一定相等。解析:(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结合题意,把学生人数看作单位“1”,可以画一个圆,平均分成5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表示这个圆的15;(2)不是同一个班级,两班各自总人数不确定,无法比较
,小刚说的不对。一、填空题1.整数13中的“3”表示3个一,小数0.13中的“3”表示3个(),分数35中的“3”表示3个()。答案:0.0115解析:小数0.13中的“3”在百分位上,表示3个0.01;分数35的分数单位是15,那么35中的“3”表示3个15。小数0.1
3中的“3”表示3个0.01,分数35中的“3”表示3个15。2.七巧板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智力玩具。下图是由一副七巧板拼出的正方形,①号三角形的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答案:18解析:先确定整个正方形相
当于平均分成多少个①号三角形大小的部分,再根据分数的意义,确定①号三角形的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如图,①号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将正方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1份的面积,①号三角形的面积占整个正方形面积的18。3.强强拿出一条长16cm的细
绳,先把绳子对折,然后再用剪刀从绳子的中间把这条绳子剪成三段,较短的一段占全长的(),较长的一段是()cm。答案:148解析:先把绳子对折,然后再用剪刀从绳子的中间把这条绳子剪成三段,剪成了如图中三段:,根据分数的意义,确定较短一段和较长一段分别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绳子长度÷较长
一段占全长几分之几的分母×分子=较长一段的长度,据此分析。16÷2×1=8(cm)较短的一段占全长的14,较长的一段是8cm。4.下列各数中“5”表示的含义分别是:52中表示()、56中表示()、21.05中表示()、53
20中表示()。答案:5个十5个165个0.015个千解析:52中的5在十位,所以表示5个十;56中的5是分子,所以表示5个16;21.05中的5在百分位,所以表示5个0.01;5320中的5在千位,所以表示5个千。下列各数中“5”表示的含义分别是:52中表示5个十、5
6中表示5个16、21.05中表示5个0.01、5320中表示5个千。5.“按联合国新标准,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人数量达到总人口数量的7100,这个地区就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这里的“7100”是把()看
作单位“1”,表示()数量占()的7100。答案:地区的总人口65岁以上老人地区的总人口解析: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由分析可得:这里的“7100”是把地区的总人口看作单位“1
”,表示65岁以上老人数量占地区的总人口的7100。二、判断题1.“噪音降低了18”这句话中的单位“1”是原来的噪音。()答案:√解析:“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或“的”前面的通常看作单位“1”,据此
解答。“噪音降低了18”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噪音比原来降低了18”,所以这里的单位“1”是原来的噪音。故答案为:√2.淘淘把课外书的34送给了好朋友,他还剩14本。()答案:×解析:把课外书的总数看作单
位“1”,淘淘把课外书的34送给了好朋友,他还剩课外书的(1-34),据此解答。淘淘把课外书的34送给了好朋友,他还剩下课外书的:1-34=14。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3.今天快递小哥送出了他所有订单的5
4。()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是将所有的订单看作单位“1”,全部送完为1,不能超过1,据此解答即可。根据题意是将所有的订单看作单位“1”,54>1,所以不可能送出所有的订单的54,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4.明明和红红行走的速度相同,明明从家到学校要走20分钟,红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5
小时,红红家离学校更近些。()答案:√解析:根据15小时=12分钟,由于速度相同,直接比较两人用时的多少即可判断。15小时=12分钟12分钟<20分钟所以红红离学校更近,原题表述正确;故答案为:√5.聪聪说:“昨天妈
妈给了我一块巧克力,我吃了它的25”,明明说:“昨天我也吃了一块巧克力的25”,淘气说:“你们两人吃的巧克力一样多”。()答案:×解析:主要考虑两个量之间单位“1”的确定:聪聪吃了一块巧克力的25,把这块巧克力看作单位“1”,明明也吃了一块巧克力的25,把这块巧克力看作单位“
1”,如果前后的单位“1”是同一个或者一样大,那么两人吃的巧克力一样多,据此判断。根据分析得,妈妈给聪聪和明明的巧克力不一定是同样大小的巧克力,即两者的单位“1”不一样,那么两人吃的巧克力就不一定一样多。所以原题的说法是
错误的。故答案为:×三、选择题1.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下图是用七巧板拼成的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2.5B.30C.50D.60
答案:C解析:在正方形上添加辅助线,把每一块七巧板都转变成是由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组成的(如图),一共有16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阴影占正方形的216。先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最后求2个三角形的面积。20×20=400(平方
厘米)400÷16×2=25×2=50(平方厘米)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故答案为:C2.李老师乘坐D6671次列车从福清站上车前往厦门北站,已经行驶了这段路程的34,这时李老师大约到()。
A.厦门北站B.莆田站C.晋江站D.泉州站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已经行驶了这段路程的34,意思是:把“福清站至厦门北站”这段路程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已经行驶的路程占这段路程的3份;据此解答。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李老师乘坐D6671次列车从福清
站上车前往厦门北站,已经行驶了这段路程的34,这时李老师大约到晋江站。故答案为:C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分数中,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B.一堆沙重5吨,运走了35,还剩下25吨。C.
25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D.长方体的侧面积是底面周长乘高。答案:B解析:A.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再根据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反而大;B.把沙子的重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运走了其中的3份,还剩其中的2份,据此计算即可。C.
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D.根据长方体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判断即可。A.如23和45,23的分数单位是13,45的分数单位是15,13>15
,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B.5÷5×(5-3)=1×2=2(吨)则运走了35,还剩下2吨。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C.255的个位数字是5,所以是5的倍数,2+5+5=12,12是3的倍数,所以255是3的倍数。原题干
说法正确;D.因为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所以原题干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4.当x的值为()时,36x−没有意义。A.0B.3C.5D.6答案:D解析:一个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据此解答即可。由分析可知:当6-x≠0,即x≠6时,分数有意义,也就是当x=6时,分数没有意义。故答案为:D四、
作图题1.按要求涂一涂。转盘的底色是白色,请按要求用铅笔在上面涂黑色,转动转盘停下后:(1)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十拿九稳”。(2)使指针指向黑色和白色的可能性“平分秋色”。(3)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百发百中”。(4)使指针指向
黑色的可能性为“九死一生”。答案:作图如下:解析:(1)“十拿九稳”表示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是910,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9份涂上黑色,即可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十拿九稳”。(2)“平分秋色”表示指针指向
黑色的可能性是510,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涂上黑色,即可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平分秋色”。(3)“百发百中”表示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是1,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所以把整个圆全部涂上黑色,即可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百发百中”。(4)“九死一生”表示指针指向
黑色的可能性是110,把整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涂上黑色,即可使指针指向黑色的可能性为“九死一生”。五、解答题1.(1)在上图中圈出的总数的25。(2)再添上()个,的总数就等于的总数的23。答案:由分析圈出如下图:(2)15的23
是10。10-2=8(个)解析:(1)把15支玫瑰花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三支,2份(6支)占总数的25,据此圈出;(2)把15支玫瑰花的23是10支,现在已有2个,还需添上10-2=8(个)。2.如图,三个好朋友合吃一张饼。
(1)请用涂色的方法将豆豆吃的饼在图中表示出来。(2)还剩下这张饼的几分之几?(3)果果吃了其中的2块,其余的皮皮都吃了。皮皮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答案:(1)如图:(2)10-3=7(份);7份表示710;答:还剩下这张饼的710;(3)7-2=5(份);5份是这张饼的510;答
:皮皮吃了这张饼的510。解析:(1)把这张饼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110,豆豆吃了310,表示其中3份;(2)豆豆吃了其中3份,还剩下10-3=7(份),是这张饼的710;(3)果果吃了其中2份,则皮皮吃
了其中7-2=5(份),是这张饼的510。3.聪聪和明明为抗疫献爱心,都捐了各自零花钱的25,他们捐的钱一样多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答案:结合单位“1”的含义可知:不能确定他们捐的钱是否一样多,因为题目中没有告知聪聪和明
明各自的零花钱是否一样多,如果聪聪和明明各自的零花钱一样多,那么他们捐的钱也一样多。如果聪聪和明明各自的零花钱不一样多,那么他们捐的钱也不一样多。解析:可把聪聪和明明各自的零花钱看作单位“1”,如果单位“1”相同,则捐的钱一样多,反之就不一样
多。4.(1)请在下面每个图中表示34。(2)它们为什么都能表示34?答案:(1)第一个图形中和共有12个苹果,将它平均分为4份,每份有3个,占其中的三份,就是9个;(红色部分表示34);第二个图形中一条线段将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三份,就表示34;(红色部分表示34);第三个图形是
一个长方形,将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三份。(红色部分表示34)。(2)它们都是将图形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三份,故能表示为34。解析:(1)可将图分为4份,画出其中的3份,即可表示为34。(2)可从分数的意义角度入手进行分析。5.(1)如图,长方形表示
2dm2,请在图中用阴影表示出23dm2。(2)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答案:(1)如图:(2)可以把长方体看作单位“1”,23dm2表示2dm2的13,所以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涂其中一份。21233=解析:(1)23dm2是2dm2的13;(2)根据分数的意义,把长方形
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的1份涂成阴影由此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