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1 写作一(学生版)(初高区别及衔接)-2021-2022学年语文初升高衔接大串讲(部编版).docx,共(14)页,38.45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6f8266ed294e97bcc681fbdd336001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写作一知识回顾与再现,温故知新学无忧!回顾中考作文中考作文以记叙文写作为主,考查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1.命题作文一般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主要有
直接命题、提示命题、材料命题。2.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是命题人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先由考生按照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它兼具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主要有四种形式:补后半题,补前半题,补中间,补首尾。3.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它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提供给考生了。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分为寓言型、联想型、评论型、图画型。4.话题作文“话题”就是谈话的中
心。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的中心下,叙述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上的观点和见解等,甚至可以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分为四类:命题式,提示式,范围式,材料式。1.(2021北京,23<题目一>,40分)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共和国
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袁隆平以及他的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将“做一粒的种子”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要求: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
或师生姓名。本题目引用袁老的话,引导学生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思考自己将要作为什么样的种子为社会做贡献。这个题目可以将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与学生的实际体验联系起来。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作文题目,作文时首先要想自己要做一粒什么样的种子,思考种子的特点
和功能,从种子生根、发芽、长大的特性选择事件来表现自己的思考。可以从种子的性质、作用、成长途径等不同维度进行思考。“种子”的特点:可以繁衍,具有生长能力。做一粒种子,便具有萌发的希望,可以开花、结果,未来有无限可能。种子是用来播种的,成长后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可以从自身思考,期望自己
将来为社会做出怎样的贡献。种子要扎根泥土,吸收阳光。可以成长于石缝,可以飞翔于天空……无论在什么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种子都要不断地吸收营养,而所需的这种“营养”正是破题的关键。要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表达自己的真情
实感。例如:做一粒善良的种子、做一粒诚信的种子、做一粒豁达的种子等。做一粒奋斗的种子此时骄阳刚好,风过林梢,即使刚受暴雨侵袭,我也依然亭亭而立,无忧亦无惧,勇往直前。——题记我是一粒深埋泥土中的种子,不知何时才能冲
破泥土,生根发芽。听,一阵紧似一阵的金属碰撞声,从远方传来。这是匈奴又在侵犯西汉边境吧?可真是民不聊生呢。我在泥土中想。忽然有一天,战争的声音停止了,取代它的是百姓们的喧闹之声,这是因为一位名叫张骞的人来到这里,和匈奴谈讲和的事情。即使被匈
奴两次俘获,关押长达十多年之久,即使被威逼利诱,也打消不了他为祖国安定而奋斗的心。最终他用贸易交换,换来了和匈奴人的和平往来。我也要像他一样,做一粒奋斗的种子,我终于破土而出。看,他“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
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是法庭上的李大钊。他留学归来,学到了新思想和新文化,想用新思想拯救中国。可是这样一小部分人怎么能够救得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呢?“那又如何?我就是要做播火人,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我听到了他内心的回
答,我也不甘只是幼苗,于是我努力向上生长,张开饱满的叶子,纵遇风雨也不低头。摸,袁隆平爷爷那微弓的身影在稻浪中穿梭,终于他注意到了我。他一手将我轻微捻起,另一手从上衣口袋中拿出放大镜,对我仔细观察。他面容严肃,眉头拧起,这一摸就是数十
年。这数十年间,我号召同伴们一起奋斗,顽强拼搏。即使有人蓄意破坏我们;即使受到暴雨侵袭,把我们压弯了腰。我们也依然在暴雨过后,亭亭而立,向上生长,不断奋斗。终于我们的产量增长了,全球更多人因我们摆脱了饥饿,袁隆平爷爷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张
骞为了祖国的安定而奋斗,李大钊为了中国的富强而奋斗,袁隆平为了全球人民摆脱饥饿而奋斗。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做一粒奋斗的种子,做一棵奋斗的幼苗,做一株奋斗的稻穗,无惧困难,勇往直前。点评作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做一粒奋斗的种子的无惧困难、勇往直前的
情感表达出来,构思还是非常精妙的。“听、看、摸”的结构安排,值得称道。1.(2021新高考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
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
至于强,未可知也”。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先
交代了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的时间和刊物,意在提醒考生作为当代青年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努力奋斗,争做时代“新青年”。再引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论述人的身体是每天变化着的
,以“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强调“体育之效”。(2)强与弱是相对而言的,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由强转弱,原因在于“滥用其强”,意在提醒我们强大时要内敛节制,谨小慎微。弱者“勤自锻炼”,自强不息,后天努力奋斗,也能“增益其所不能”。(3)“因此”之后的结论“
不必自喜”“不必自悲”才是毛泽东同志强调的重点,也是材料的核心所在。强者无须骄傲自恃、得意忘形,反而要保持警醒;弱者也不必气馁,要积极奋斗,自强不息,坚信“天之诱我以至于强”。作文材料由表及里,暗藏人生哲理
和治事理念。材料立足体育之“体”,何尝不是谈强国之体?青年应该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立大志,“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提高修养,掌握本领,以一个奋斗者的姿态去开拓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综上所述,考生若能结合自身体验,联系当下的时代背景,
思考“体育之效”“强弱之变”带来的“启示意义”,基本就完成了任务指令,立意时也能很好地切合题旨。写作要求方面,“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是一个明确指令,“选准”不是“选取”,是选最准确、最佳的立意。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
言综合表达的能力,重点考查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涉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主题,以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引导青年把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紧密关联起来,
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材料紧扣“体育之效”,说明体育与身体强弱的关系,赞扬体育精神;引导社会重视体育,关注青少年身体健康;引导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但体育是话题之引,材料核心在于强弱之辩证关系,深层次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突出试题
的选拔功能。立意角度(1)强者不可傲,弱者不必悲。(2)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生不强者亦可强。(3)敢于挑战,我命由我不由天。(4)强弱非天定,自强转乾坤。(5)体魄强弱可变,精神强弱更可变。例文1强弱可变,不骄亦不躁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强者滥用其强,终转为弱;弱者勤自锻炼
,增益为强。因此,是强是弱,不依赖先天,全凭自己后天的努力,唯无悲无喜,不骄不躁,方乘长风,破万里浪。弱而不躁,勤能补拙。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诚哉斯言!勤奋永远是治疗愚笨的良药。明代张溥不擅记忆,于是他选择了“好记
性不如烂笔头”的“笨”方法,经刻苦努力,他变得文思敏捷,出口成章,《五人墓碑记》名扬天下。勤奋使他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为成功打下了良好基础。但良药苦口,勤奋并不简单。笨鸟先飞,往何处飞?如何飞?能否坚持飞?不想努力很
可怕,不会努力更可怕。定下梦想,找到方向,学会方法,坚持不懈,万里长空,任你翱翔。强而不骄,慎终如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弱者夙兴夜寐,焚膏继晷,方成强者;强者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君不见,天才仲永不思进
取,终“泯然众人矣”;君不见,枭雄曹操急于求成,终兵败华容道;君不见,法兰西雄狮拿破仑志得意满,终滑铁卢溃败。从底层向上攀爬很艰难,从高处跌落后再向上更苦涩,中国女排斩获“五连冠”后走的那一段挫折衰落的历程是那般辛酸和艰难。所以,要慎之又慎。慎终如始,不是原地踏
步,而是利用最初的优势,保持最初的冷静,不忘最初的梦想,懂得内敛节制,居安思危。如王献之依缸习字,强当恒强,永无止境。因此,强弱,形也。强者不恒为尊,弱者能顺势逆转。强者不必逞异夸能,弱者只需蓄势而动。天恒有常,人如此
,国亦如此。《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就是这个道理。现代中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它和平崛起,稳扎稳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的狂风到来时,也能不骄不躁,有条不紊,筑抵“疫”之城。弱不畏弱,完善自我,等待时机;强不恃强,谨慎谦虚,抓住时机。勤能
补拙,弱亦强也;骄兵必败,强亦弱也。天赐良机,不骄不躁,由弱变强,强亦更强。故强者不必自喜,弱者不必自悲。世间百变,唯心如止水,戒骄戒躁,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例文分析本文切合题意,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首段从材料入手,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三段以“弱而不躁,勤能补拙”和“强而不骄,慎终如始”两个分论点依次论证了强弱可变的原因和方法,从而支持了中心论点。第四段从个人到国家,层次性更强,思维面更广。第
五段总结强弱可变的方法,可操作性强。最后再次点题,升华主旨。全文首尾呼应,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是难得一见的考场佳作。评分参考该文属一类文上,可评56分以上。问题思考中考和高考都有写作。中考作文以记叙文写作为主,高中对写作考查有何不同呢?从初、高中课程标准来看,对写作的要求不同具体表
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作文题材要求的不同。初中:感情真挚,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高中: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二是作文范围的要求不同。初中:侧重个人成长及家庭、校园生活等。高中:侧重社会、人文、历史、自然等。三是作文体裁和表达方式要求的不同。初中:以
记叙文为主,可以写简单的议论文和简单的说明文。要求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高中:除了把记叙文写好外,还应熟练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四是作文命题形式的不同。初中:以命题作文、话题作文为主。高中:以新材料作文为主。这种作文试题的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等。尽可能地找出材料的含义,通过比较鉴别,选出你认为最佳,
感触最深、最有话可说的一条来作为文章的主旨。五是作文字数要求不同。初中:600字以上。高中:800字以上。可以看出,初中阶段是量的积累过程,高中阶段是质的飞跃。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作文上有很难适应的感觉,所以要预先做好衔接工作。初、
高中作文的衔接,一般来说就是各种文体形式由一般的、较为简单的,到更符合文体要求的、较为复杂的写法上的衔接。第一讲作文的审题立意知识拓展,深度衔接新知一命题、半命题作文如何审题1.审题目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在审题时都要“咬文嚼字”,找出题目的关键词,同时要理解每个词
的含义及关系,因为某些词限定了写作的内容和写作重点。(1)审清题眼。题眼,就是文题中揭示意义、体现中心、表明感情色彩的词语。一般来说,题眼往往是由动词或修饰的形容词来充当。如:“我追上了成功”的题眼是“追上”。“温暖的旅程”的题眼是“温暖”(2)理清关系。这
类文题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中“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缺一不可。《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中“你”是原因,“亮丽”是结果。文题1:让心开花题眼:“开花”一一快乐起来、开朗起来、
乐观起来、自信起来、坚强起来、勇敢起来等。核心要素:“让”字体现了应有一个变化过程。由“不开花”—“开花”的变化过程,要将这个过程写清楚,而不能只写成自己明白了要“让心开花”。要有具体的行为—一怎样让心“开花”。文题2:平凡中的美丽瞬间题眼:“美丽瞬间”—一应写生活中一个短暂场景,扣住“瞬间”
;这一场景展现了人或物的真善美,或能给人带来深刻启示,扣住“美丽”。核心要素:不要忽略文题中的限定语:“平凡中的”,要从小处入手,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文题3:她始终微笑着题眼:“微笑”一开朗快乐、乐观自信、坚强勇敢……核心要素:“始终”一自始至终、不管什么时候。在整个事
件过程中,她(他)一直……“不管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仅仅写一件事。2.审导语认真阅读提示性文字,从中寻找提示性信息,找出写作的方向和内容,帮自己打开写作思路。如“门其实开着”下面有这样的提示:“门可以是生活中真实的门,也可以是想象中的门,如心灵的门、父母感情的门、文学殿堂的门
。”3.审要求要求一般包括:书写要求、字数限定、文体类别、写作禁忌等。新知二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1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
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
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思路点拨: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
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有真才实学,不能徒有虚名。2.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
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
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思路点拨:通过分析这则材料,
可以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可以立意为一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3.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
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
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思路点拨: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国为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4.由物及人法写材料
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竞被老
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猎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
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思路点拨:分析类似的材料时,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
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5分析关
系法【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
、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的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至连一两句问候语也没有。这说明儿子与父亲之间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理解。因此,以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
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吃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6.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倾向,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
角度。【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发现黄油的分量竟然不足。从此,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
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思路点拨: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
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巨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7.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
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
“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思路点拨:这则材料,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顺着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
虑。参考立意: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反向立意:就是把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从相反的角度对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
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延伸立意:就是在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材料做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参考立意:“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
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如办企业、做生意,要考虑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考虑需求与可能性。8.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
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
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然后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
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思路点拨:这则材料
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审题时,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会因此放弃忠诚。(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被误解后该怎么办
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9.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材料】(1)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获得普遍的赞
赏。(2)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思路点拨: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
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10.寻互补法【材料】①佛
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思路点拨: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说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
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又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这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
。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大家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综合探究题型:演讲稿的写作技巧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它的特点是:(1内容上的现实性。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泰度的体是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
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间服:2情感上的说服性。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演讲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3)特定情景性。演讲稿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
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景,演讲稿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景相适应。(4)口语化。演讲稿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人耳”。例
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人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人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
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人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
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随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老字号,是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中国城市文明发展的图腾。老字号品牌蕴涵着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散发着久远的独特味道,是沉
甸甸的“金字招牌”,不仅是对其顶尖技艺、祖传秘方、独特风味、卓越品质的肯定与保留,也是对传统的商业文化、诚实守信的经营思想和信誉口碑的保护和延续。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老字号优势渐褪去,有的甚至处在生死存亡的
边缘。全国现存10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只有10%运营健康,约20%长期亏损面临破产。吉林省2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效益情况也各不相同。老字号曾经是市场上耀眼的明星,为何部分老字号衰落?作为年轻人,对老字号有着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选取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老字号的兴衰,部分老字号逐渐淡出市场或者日落西山,令人感叹。当今世界,品牌
竞争日趋激烈,曾经风光的老字号是继续固守传统安于现状,还是破釜沉舟重续辉煌呢?这是一个大到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小到日常生活柴米油盐的内涵十分丰富的问题,既抽象又具体,有足够的开放性。考生审读时要在准确把握材料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心,理清命题人的意图。写作时要紧扣材料内
容,严格界定材料选取的范畴,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写作时价值观必须明确,通过材料对老字号历史文化地位的高度评价,对其丰富内涵和品牌价值的高度赞美,以及概述其没落时的淡淡忧伤可以看出,命题人旨在引导年轻人认识老字号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思考如何在坚守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让老字号复兴。考生必须在这样的价值判断下进行认知、思考和写作。参考立意:(1)创新谋发展,重振老字号;(2)为老字号注入“新”能量;(3)坚守本真,成就复兴;(4)与时俱进,发展之道。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从美食中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在我国,食育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应的饮食风俗,又有“孔融让梨”等做人应该懂
得礼让的经典故事,还有“饮食贵有节,做事贵有恒”的人生智慧……有人认为食育既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
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写作指导材料围绕“食”这一关键词展开,并引入“食育”的概念,着重将“食”这一平凡的生活话题与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内核相联系,要求考生正确理解“教育回归生活,生活回归教育”的内涵
,在理顺生活、教育两者的关系的同时,充分挖掘“食”在其间的重要作用。要求能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多个角度,并结合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展现“食育”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恰当解释“回归”之义。参考立意:(1)食育既是一种回归
生活的教育,也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2)美食能让人感受人文情怀的温度;(3)美食能让人领略中华文化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