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 练案 测试) 》练案25.docx,共(5)页,18.99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308b990e3d10dcc25237e2180f9e24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25论述类文本阅读本练案共2页,满分18分,时间30分钟。一、(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
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
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
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
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
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
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
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
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刻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
一项是(3分)(B)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
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解析】A项,由文本第二段“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选项中,“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就能做到
以人民为中心”属于强加因果;C项,“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错,由文章第四段“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可知,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相反;D项,“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错,由第五段“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知,“无须考虑”过
于绝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解析】D项,“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错,属于对观点分析不当,结合第五段
内容,可知文章末段阐释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而非“塑造正面人物”,且根据文段中“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可见,选项中“正面人物的塑造”缩小了语义的范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
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解析】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错,由第五段“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
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可知,前句判断正确,而由“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可知,“艺术家的
创作也应少而精”属于无中生有,于文无据。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习近平同志在全
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什么今天还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许多思想是古今一脉的。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比如“怀天心”“抱天心”“顺天心”“承天心”“度天心”等。什么是“天心”?天心就
是民心,天之所想所欲即民之所想所欲。《郭店楚简·缁衣》引子思的话说“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好则体安之,君好则民欲之”,形象地阐述了君民之间的紧密关系,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习近平同志在一些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中国古代对官吏的重要要求包括“廉洁正直”。《睡虎地秦简·语书》记载,“良吏”的表现是“明法律令,事无不能
也,又廉洁敦愨而好佐上”;“恶吏”的表现则是“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写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认为吏有“五善”“五失”,“五善”之二为“清廉毋谤”,“五失”之三为“居官善取”。这些都清楚
地表明中国古代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可以看出,古今社会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具有一贯性和延续性,古代的优秀传统和合理规范可以为今天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
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理念。在古代,山林水泽皆有专人管理,采获捕捞也要求有节制。《荀子·王制》中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鳢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再进一步看,古
人认为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小宇宙的运行要与大宇宙的运行相合,否则就会“悖乱”,此即“天人合一”。出土文献中也有很多古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资料,如《睡虎地秦简·田律》律文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燕草为灰……”这与《荀子》的记载相互印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思想上的古今一脉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这也对优
秀传统文化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比如,研究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既要做好扎实的文本复原、字词考释、义理推阐等工作,又要与现实联系起来,提炼其当代价值。(选自刘钊《从古今一脉看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郭店楚简·缁衣》引子思的话
,形象地阐述了君民之间的紧密关系,表现出鲜明的民本思想。B.《睡虎地秦简》一书清楚地表明中国古代对官吏在清廉方面的要求,可以视作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准则。C.《荀子·王制》中阐明了古代山林水泽皆有专人管理,采获捕捞也要求有节制这一思想理念。D.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
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与古代保护环境思想理念是相通的。【解析】B项,曲解文意,“可以视作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准则”错误,文中说的是“古代的优秀传统和合理规范可以为今天反腐倡廉建设提供借鉴和参照”。5.下列对原文
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文章开头从为什么要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进行思考,阐明了全文的论证方向。B.文章主体部分通过对古今思想观念的分析,充分论证了很多思想“古今一脉”这一中心论点。C.文章最后一段指出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同时对研究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新要求。D.文
章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组织论证过程,主体部分则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论证观点。【解析】D项,论证方式错误,“以层层深入的方式论证观点”错误,本文采用的是并列式结构。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文章开头引用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中的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B.古代的民本思想与我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是一致的,应该发扬。C.“廉洁正直”是我国古代对官吏的重要要求,是古代区别“良吏”和“恶吏”的首要标准。D.《睡虎地秦简·田律》的思想反映出古代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解析】B项“应该发扬”与原文“我们党坚持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不符。C项,错解文意,“是古代区别‘良吏’和‘恶吏’的首要标准”说法错误,“廉洁正直”只是区别“良吏”和“恶吏”的标准之一。D项,曲解文意,
“进一步发展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原文不符,原文是“再进一步看,古人认为天地为大宇宙,人体为小宇宙,小宇宙的运行要与大宇宙的运行相合,否则就会‘悖乱’,此即‘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