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736 MB
  • 2024-12-2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3年高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3年高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3年高考生物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天津卷)(全解全析).docx,共(21)页,1.736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cb4c615535177bff3044ee509e43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生物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4至8页。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I卷选择题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生物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2.本卷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1.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和DNA分子的多样性都与它们的空间结构密切相关B.在细胞的不同生命活动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C.胆固醇能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

运输,又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D.在噬菌体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答案】C【分析】1、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其中麦芽糖和蔗糖属于植物特有的二糖,蔗糖属于非还原糖。2、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包括蛋白质和tRNA。3、脂质的种类及功能:

(1)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2)磷脂:构成生物膜结构的重要成分;(3)固醇:分为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4、细胞生物(包括原

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与空间结构密切相关,但DNA分子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多样

性与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有关,A错误;B、在蛋白质的合成的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B错误;C、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D、噬菌体是病毒,只含有DNA一种核酸,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

构成的核苷酸只有4种,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错误。故选C。2.对比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实验组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常应用于生物学的

实验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对比实验常应用于生物学的实验探究,每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一般都是未知的B.用同位素示踪法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还是CO2属于对比实验C.对比实验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D.探

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答案】D【分析】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

设对照组,均为实验组(或互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详解】A、对比实验常应用于生物学的实验探究,通过对实验组的比较分析,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每个实验组的实验结果一般都是未知的,A正确;B、探究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还是C

O2运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B正确;C、对比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变量原则,不同的实验组相互对照,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C正确;D、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为自身对照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D错误。故选D。3.在植物体内叶肉细胞中合成的蔗糖不断运出,再由筛

管转运到其他部位贮存、利用。如图表示蔗糖分子的跨膜运输及相关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保持较高的pH有利于蔗糖分子运出B.植物开花结果期,图中所示生理过程将加强C.图中蔗糖和K+的运输都属于主动运输,但两者运输的直接动力不同D.蔗糖载

体和ATP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答案】A【分析】据图分析,K+运输到筛管,动力是ATP,属于主动运输;蔗糖运输到筛管,需要蔗糖载体,动力是H+浓度差,也是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图示蔗糖运输时,蔗糖须与H+同向运输,因此,叶肉细

胞内H+多(pH低)更有利于蔗糖运出叶肉细胞,A错误;B、植物开花结果期,消耗能量多,需要消耗更多的蔗糖,所以图中所示生理过程将加强,B正确;C、图示蔗糖主动运输的动力是膜两侧H+浓度差,而K+的运输动力是AT

P,C正确;D、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蔗糖载体与ATP酶的功能不同,其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故蔗糖载体和ATP酶之间功能的差异与它们分子结构的差异直接相关,D正确。故选A。4.生物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

传递、生物催化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的内膜上具有催化ATP合成的酶B.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的水解C.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D.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答案】A【分析】

1、ATP的合成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2、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详解】A、光反应合成ATP,其场所为类囊体薄膜,故叶绿体催化ATP合成的酶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B、

参与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能催化ATP的水解,如参与Ca2+主动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称为Ca2+泵,B正确;C、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需要识别相关的受体,受体存在于膜上,故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需要膜上受体的参与,C正确;D、溶酶体中有很多水解酶,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

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D正确。故选A。5.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

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数量miR-16相对含量SERT相对含量对照组10只0.840.59模型组10只0.650.99注: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S

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A.抑郁症患者突触后膜的SERT表达量可能升高B.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C.miR-16可能与SERT基因的mRNA结合,引起mRNA的降解,抑制SERT合成D.抑郁症患

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答案】A【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详解】A、在兴奋的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可被回收,据题意可知,

SE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该转运蛋白应位于突触前膜上,A错误;B、根据题干“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下降所致”,因此抑制突触前膜5-HT的释放,会使得突触间隙中5-HT

的含量下降,可以获得抑郁症模型鼠,B正确;C、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miR-16的相对含量减少,SERT相对含量上升,说明miR-I6会抑制SERT的表达,推测原因是miR-I6与SERT的mRNA结合,引起mRNA降解,从而抑制

SERT的合成,C正确;D、结合题意“miR-16是一种非编码RNA,可与靶基因mRNA结合,导致mRNA降解”可知,miR-16含量下降会导致SERT的mRNA降解降低,SERT蛋白表达量上升,而SE

RT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的转运蛋白,故推测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miR-16含量下降导致SERT表达量上升,增加了突触间隙中5-HT的回收,D正确。故选A。6.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

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被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稳定不变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

比例就越大C.为防止农田鼠害,可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种群的同化量有三个去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答案】C【分析】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

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每一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②自身呼吸消耗,③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详解】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

况甲,低竞争低捕食,所以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A错误;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导致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错误;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使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较少,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

,C正确;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未被利用,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D错误。故选C。7.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

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B.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每组中心体的两

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C.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D.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强有关【答案】A【分析】1、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

、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从其周围发出微管形成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纺锤体微管和动力微管

在细胞分裂时牵引染色体到细胞两极,使每一子代细胞都具有完整的染色体,因此动物细胞如果中心体功能发生障碍,细胞将不可能进行正常有丝分裂,A正确;B、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B错误;C、白细胞分解病原体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白细胞的运

动与中心体有关,C错误;D、中心体异常会造成纤毛运动能力过弱,会使气管的病原体不易被清除,从而易患慢性支气管炎,D错误。故选A。【点睛】8.20世纪70年代重组DNA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加速了癌症的研究,其中原癌基因是具有转变为癌基因潜力的正常基因,它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参与细

胞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生化过程。如果在某些外界因素作用会使其表达产物的量和质发生改变,从而使原癌基因在肿瘤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图为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途径,以下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a显示,原癌基因的突变产生了一个表达超活性蛋白的基因B.b显示

,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错误造成该基因的多拷贝C.c中原癌基因从它的正确位置移动到细胞DNA的另一位置D.推测原癌基因编码的是阻止细胞失去控制的分裂的蛋白质【答案】D【分析】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

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易扩散转移。原癌基因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加强,就可能

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详解】A、a显示,原癌基因发生基因内突变表达出常量的超活性蛋白,进而引起细胞癌变,即超活性蛋白的基因出现是癌变的根本原因之一,A正确;B、b显示,

DNA复制过程中的一个错误造成该基因的多拷贝,因而产生了过量的正常蛋白,进而引发癌变产生,B正确;C、c中原癌基因从它的正确位置移动到细胞DNA的另一位置,同样过量表达出更多的正常蛋白引发癌变,C正确;D、根据图中癌变的机理可推测原癌基因编码的是细胞正常的

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蛋白质,该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加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D错误。故选D。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第9题和第10题。材料1: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女科学家

。这项技术的问世源自于人们在本世纪初对细菌抵御噬菌体的机理研究:不少的细菌第一次被特定的噬菌体感染后,由细菌Cas2基因表达的Cas2核酸内切酶(蛋白质)便会随机低效切断入侵的噬菌体DNA双链,并将切下的DNA片段插入CRISPR

位点,形成“免疫记忆”。当细菌再次遭遇同种噬菌体时,由CRISPR位点转录产生的向导RNA(crRNA)便会将另一种核酸内切酶(如Cas9)准确带到入侵者DNA处,并将之切断,即“免疫杀灭”。过程如图所示。材料2: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切除猕猴受精卵中的生物节律核心基

因BMAL1,获得基因敲除猴;再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这是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出了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的猕猴模型。同时也是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华华”诞生后,体细胞克隆猴技术的首次应用。(9)关于CRIS

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②过程,Cas9蛋白借助向导RNA对目标分子进行定位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B.对不同目标基因进行编辑时可能使用相同的Cas9蛋白和向导RNAC.核酸内切酶Cas2和Cas9均作用于磷酸二酯键,但

只有前者有序列特异性D.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碱基的敲除和加入会引起基因突变(10)关于材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克隆猴的产生体现了体细胞的全能性B.CRISPR/Cas9技术的优势是能定点改造目的基因C.核

供体猴与基因敲除克隆猴的培育过程中繁殖方式相同D.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的培养瓶,需95%的氧气和5%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环境。【答案】(9)C(10)B【分析】动物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

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

的改变。(9)A、图中②过程,Cas9蛋白借助向导RNA对目标分子进行定位应该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因为碱基互补配对能实现对相应DNA识别,A正确;B、不同目标基因可能含有相同碱基序列的部分,对不同目标基因进行编辑时可

能使用相同的Cas9蛋白和向导RNA,B正确;C、核酸内切酶Cas2和Cas9均没有有序列特异性,依赖向导RNA将其准确带到入侵者DNA处,C错误;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改变引起的碱基序列的改变,据此可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基因进行碱基的敲除和加入

属于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C。(10)A、克隆猴的产生过程经过了核移植形成重组细胞的过程,因此克隆猴的产生体现了体细胞核的全能性,A错误;B、CRISPR/Cas9技术的优势是能定点改造目的基因,从而能够根据需要设计基因使性

状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核供体猴是通过受精卵培育而成,属于有性生殖,克隆猴属于无性生殖,因此繁殖方式不同,C错误;D、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的培养瓶,需95%的空气和5%的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环境,其中二氧化碳起到维持培养液pH的作用,D错误。故选B。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1、12题。丙肝病毒(HC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其基因组可编码至少10种蛋白质,包括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非结构蛋

白NS3和NS4A可形成蛋白酶复合物,对HCV复制过程中的多聚蛋白进行加工;NS5A参与病毒的复制和组装,NS5B则是一种RNA聚合酶。编码这几种非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在HCV中相对稳定。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

成,组装成新的病毒后释放,会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迄今为止,HCV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如何防止HCV传播及持续感染并最终消灭HCV是世界各国科学家面临的共同研究课题。11.在HCV感染的急性期,会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大约有15%~35%的HCV感染者在急性期可自发清除病毒。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毒性T细胞在自发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B.在未免疫的群体中,若在受检者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CV抗体,则可作为其感染HCV的诊断

依据C.HCV在肝细胞内复制、组装并释放大量子代病毒引起了肝细胞的凋亡,对肝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D.胞吞作用的发生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12.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系列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都属于病毒蛋白抑制剂,使丙肝治愈率高达90%以上。下列病毒蛋白中不

适合作为DAAs药物靶点的是()A.蛋白NS3B.蛋白E2C.蛋白NS5AD.蛋白NS5B【答案】11.C12.B【分析】1、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

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

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参与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后,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可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

胞吞噬、消灭;此后,活化的免疫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机体将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记忆细胞可以在体内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如果没有机会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它们就会逐渐死亡。如果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它们会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

产生免疫反应。11.A、细胞免疫中,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所以细胞毒性T细胞在自发清除病毒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A正确;B、在未免疫的群体中,若在受检者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CV抗体,说明该受检者已经感染了HCV,所以在未免疫的群体中,若在受检者的血液中检测到了H

CV抗体,则可作为其感染HCV的诊断依据,B正确;C、由题意“HCV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细胞内进行R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可知,HCV在肝细胞内复制、组装并释放大量子代病毒,但引起细胞凋亡的不是HCV病毒,病毒引起细胞死亡,C错误;D、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

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所以胞吞作用的发生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正确。故选C。12.ABCD、由题意“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使HCV容易逃脱机体的

免疫防御而难以被清除”可知,编码E1、E2包膜蛋白的基因突变型很高,而编码非结构蛋白NS3、NS5A和NS5B的基因序列相对稳定,所以蛋白E2不适合作为DAAs药物靶点,ACD错误,B正确。故选B。第II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

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5题,共52分13.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是中国向全世界的郑重承诺,彰显了大国责任。回

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_____。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_____。(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_____,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将碳元素以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_____和增加_____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答案】

(1)碳平衡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含碳有机物(3)碳释放碳存储【分析】碳循环的过程: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固定为含碳有机物,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是通

过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而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CO2的释放,主要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作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替代化石能源;增加CO2的吸收量,主要是保

护好森林和草原,大力提供植树造林。(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若植物等从大气中摄取碳的速率与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即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二氧化碳的数量等于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对有机物的消耗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此时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碳

平衡的自我维持。自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持续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生态后果主要是极地冰雪和高山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陆地面积减少等。(2)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和化

能合成作用获取碳元素,消费者通过食物网(链)取食利用,将碳元素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加快了碳循环的速度(3)全球变暖是当今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从全球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来看,减少碳释放(化石燃料燃烧)和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的重要举措,而增加碳存储的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点睛】熟知碳循环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关注全球环境问题是生物学科素养的体现。14.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开展了不同化学形态氮素长期输入的实验,利用13C示踪方法量化氮

素添加处理下光合碳在土壤(植物根部)呼吸中CO2释放速率的情况。研究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除了氮元素以外,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还有______。(2)经过13C标记的CO2供给植物光合作用并追踪13C的去向,请写出13C在细胞中生成糖类的转移途径:__________(

用箭头和物质名称表示)。(3)在第14d之后,________________处理后的植物土壤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最快。但是增加空气中的氮气浓度,呼吸速率反而会降低,请你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图中数据,

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施肥时,提出你的合理建议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答案】(1)C、H、O(碳、氢、氧)(2)13CO2→13C3→糖类(3)添加硝态氮空气中氮气浓度增加,氧气浓度相应减少,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因此呼吸作用速率减弱(4)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施肥时,选择铵

态氮进行施肥比选择硝态氮更好;因为添加铵态氮能降低呼吸速率,进而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①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O2,以及ATP的形成;②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CO2被C5

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为:C、H、O、N(碳、氢、氧、氮)。(2)用13CO2作为光合作用原料,首先通过二氧化碳

的固定,13C会进入C3中,再经过C3的还原,13C会进入含碳有机物中,故其转移途径为:13CO2→13C3→糖类。(3)由曲线图可知,添加硝态氮处理组,在第14天以后,土壤呼吸消耗有机物速率最快。空气中N2浓度增加,则O2浓度相应减少,而

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因此呼吸速率降低。(4)由于添加铵态氮能减低呼吸速率,进而提高净光合速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故对青藏高原草地施肥时,选择铵态氛更好,选择铵态氮进行施肥比选择硝态氮更好。15.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叶片细胞中的P蛋

白是一种水通道蛋白,由P基因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科研人员成功培育出超量表达P蛋白的转基因玉米,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PCR技术以图1中的DNA片段为模板扩增P基因,需要的引物有____________(从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择)。

(2)培育超量表达P蛋白的转基因玉米过程中所用DNA片段和Ti质粒的酶切位点如图2所示。强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_____________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为使P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超量表达,应优先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酶组合

,将片段和Ti质粒切开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T-DN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农杆菌浸泡过的玉米愈伤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进行筛选,筛选出的愈伤组织________

______形成丛芽,最终获得多个转基因玉米株系。(4)P蛋白在玉米株系的表达量如图3所示,不能选择a4玉米株系作为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实验材料,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2)RNA聚合酶BamHI和SacI将强启

动子和P基因带入玉米细胞并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3)潮霉素再分化##分化(4)a4玉米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玉米差异不显著【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

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已知D

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由图1可知,5'端对应的引物分别是B和C。(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能驱动基因的转录;为使P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超量表达,则需要强启动子,因此应优先选用BamHI和SacI酶组合,将Ti质粒切开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农杆菌中的Ti质

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因此T-DNA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将强启动子和P基因带入玉米细胞并整合到玉米细胞染色体DNA上。(3)由图可知,标记基因是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将农杆菌浸泡过

的玉米愈伤组织去菌后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中需加入潮霉素进行筛选。愈伤组织是一种相对没有分化的薄壁细胞团,经液体悬浮培养可以分散成胚性单细胞,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这种单细胞可以发育成丛芽,再继续发育成转基因玉米株系。(4)a4玉米株系的P蛋白表达量与野生型玉米差异不显著,

所以不能选择a4玉米株系作为超量表达P蛋白转基因玉米的生理特性研究的实验材料。【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能正确分析题图;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

的知识准确答题。16.如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相关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激素,⑤~⑦代表相关的过程或生理效应,A、B、C代表相关的器官或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

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_____________(填器官或腺体的名称)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激素①_____________,进而促进_______

______。(3)该同学运动后会及时补充食物,补充食物半小时后,⑤→⑥→⑦的活动会增强,该过程的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图中葡萄糖与Ca2+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4)除I型糖尿病人外,尿液中出现葡萄糖的原因可能还有_______________。A.低血糖患者B.一次性摄糖过多C.存在胰岛素受体抗体的患者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答案】(1)特异性受体##受体神经(2)下丘脑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3)神经—体液协助

扩散协助扩散(4)BCD【分析】1、神经—体液调节严格来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神经调节,另一部分是体液调节。神经调节指的是通过神经进行调节生命活动的方式,调节过程是反射弧。体液调节指的是激素、二氧化碳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而神经—体液调节指上述两种调节方式

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在整个调节过程中双方都参与,一般在调节过程中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中的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

和集合管,增强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重吸收的水分进入周围的毛细血管,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另→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喝水,也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1)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

血压升高,相应的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到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过程只有神经系统参与,故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丢失大量水

分,血浆渗透压升高,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并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即会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从而促进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也增多,进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3)该同学运动后会及时补充食物,补充食物半小时后,通过消化吸收的过程,使血糖上升,血糖

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同时血糖升高也会通过神经传导,使下丘脑中的血糖调节中枢兴奋,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这个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所以通过⑤→⑥→①调节血糖的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负反馈)调节;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是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载体蛋白)

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Ca2+进入细胞需要转运蛋白(载体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4)A、低血糖患者的血糖偏低,不会出现尿糖,A错误;B、一次性摄糖过多,使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会导致糖尿,B正确;C、自身免疫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持

续杀伤胰岛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含量过高,会导致糖尿,C正确;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会导致糖尿,D正确。故选BCD。17.研究人员培育了体细胞含有两个外源抗虫基因(T)的某转基因

植物。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如图1所示(p、q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知体细胞中含两个及两个以上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强抗虫,含一个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弱抗虫,没有抗虫基因的植株表现为不抗虫,且1/2弱抗虫幼苗和3/4不抗虫幼苗会死亡。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转基因植物雌株的一个原始生

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p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基因T的片段与染色体q上的相应同源区段发生互换,则该过程发生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不含T基因则用T0表

示,含有1个T基因则用T1表示,含有2个T基因则用T2表示)。(2)若一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普通植株杂交,产生的足量子代成熟个体中,不抗虫植株:弱抗虫植株:强抗虫植株=1:196:4,则该转基因植株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该植物

红花对白花为显性(相关基因用R、r表示)。若培育的该转基因植物中,有一雄株的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2所示,且该植株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①由一棵普通植株得到该变异植株,涉及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____________。②该变异植株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中,最多可以

含有____________个T基因。③取该变异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成熟红花植株中,弱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T0或T1或T2(2)T0:T1:T2:T1T24:196:196:4(3)染色体(结构)变异

42/3【分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两个T插入了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图2中两个T基因插入了非同源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强抗虫含有两个T基因;弱抗虫含有一个T基因,且幼苗有一半会死亡;不抗虫不含T基因,且幼苗3/4会死亡。(1)根据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同源染色

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由于染色体p的一条染色单体上含有基因T的片段与染色体q上的相应同源区域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的配子可能含有0、1或2个T基因,因此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组成为

T0或T1或T2。(2)若一转基因植株(基因型为T1T2)与非转基因(T0T0)普通植株杂交,正常情况下子代应该是T1T0和T2T0,只有弱抗虫植株,而由题意可知,实际上出现了三种表现型,说明亲本T1T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出现了四种配子:T0、T1、T2、T1T2(

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同时1/2弱抗虫幼苗和3/4不抗虫幼苗会死亡,才会出现不抗虫植株:弱抗虫植株:强抗虫植株=1:196:4,所以可知T0T0:(T0T1+T0T2):T0T1T2=1:196:4,若子代没有死亡个体,T0T0:(T0T1+T0T2):T

0T1T2=4:392:4,所以可知亲本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T0:T1:T2:T1T2=4:196:196:4。(3)①据图分析,图2中插入了两个T基因,属于基因重组;q染色体一部分片段丢失,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②图2中插入了两个T基因,若在减

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T基因的染色体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则该变异植株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最多可以含有4个T基因。③取该变异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成熟红花植株中,RTT:RT=1:1

,由于RT有一半会死亡,因此弱抗虫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点睛】本题结合图解主要考查减数分裂及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