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第5课 离骚.docx,共(15)页,59.43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8d09d48dcbd9e08849b4c5c8bbd8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5离骚第一课时基础巩固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D)A.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B.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C.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D.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解析:A项,
“错”通“措”;B项,“邑”通“悒”;C项,“离”通“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B)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B.谣诼..谓余以善淫谣诼:造谣、诽谤C.忍尤.而攘诟尤:厉害D.岂余
心之可惩.惩:惩罚解析:A项,替:废弃、贬斥。C项,尤:责骂。D项,惩:受创而改变。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①既替.余以蕙兮(废弃)②余虽好.修姱以羁兮(爱好)③延.伫乎吾将反(延长)④回朕.车以复路
兮(皇帝的谦称)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⑥忍尤而攘.诟(排斥)⑦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忽然)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⑤⑦⑧C.②③④⑥⑧D.①③④⑥⑦解析:②好:爱慕、崇尚
;③延:久久;④朕: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⑥攘:忍受;⑧苟:只要。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A.①长太息以.掩涕兮②又申之以.揽茝B.①怨灵修之.浩荡兮②鸷鸟之.不群兮C.①屈心而.抑志兮②忍尤而.攘诟D.①虽.九死
其犹未悔②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解析:A项,①连词,表顺承;②介词,因为。B项,“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而”都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虽”都是连词,“即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①偭规矩..而
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④⑤⑧D.③⑤⑦⑧解析:①规矩,古今同义,均为“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的意思。②穷困,古
义:(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经济上困难。③方圜,古义:形容词用作名词,方枘和圆凿。今义:比较广,泛指事物的形体、形状;指面积;指周围的长度。④反顾,古今同义,均为“回头看”的意思。⑤缤纷,古今同义,均为“繁多而杂乱的样子”。⑥固然,古义:本来这
样。今义:连词,一是表示承认某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二是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⑦流亡,古义:随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⑧清白,古今同义,均为“品行纯洁,没有污点”。6.下列对加点词活用的情况的分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D)①鸷鸟之不群.兮②屈.心而抑志
兮③步.余马于兰皋兮④固前圣之所厚.⑤高.余冠之岌岌兮⑥回.朕车以复路兮⑦謇朝.谇而夕替⑧哀.民生之多艰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B.①/②③⑥/④⑤/⑦⑧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D.①/②③⑥/④/⑤/⑦/⑧解析:依次为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
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有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朕”,古代第一人称代词,自汉武帝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B.“进”,即“进身”,到朝中做官;“退”,即“隐退”,拒绝或辞去官职。C.“衣”与“裳”,古代有明显区分
,上身穿的为衣,遮蔽下体的裙为“裳”。D.“四荒”即“四方”,指辽阔大地。“荒”,边远的地方。解析:A项,自秦始皇起,“朕”专用作皇帝的自称。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诗人善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冠之岌岌”“佩之陆离”,有力地突出了诗人高洁的品质。B.该诗不仅有揭
露,有谴责,有决不向恶势力屈服和不变志从俗的决心,还有忧国忧民的深厚情感。C.“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D.诗人忧国忧民,但其政治理想遭受打击后,下定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不再有所作为。解析:D项,“决心自己隐退独善,远离世事
,不再有所作为”错,从诗人“忽反顾以游目”来看,诗人仍眷恋故国,希望有所作为的决心仍然不泯。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A.与《诗经》用写实精神来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相比较,《离骚》抒写理想,抒发
爱国热情,富有浪漫气息,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浪漫主义优秀传统。B.《离骚》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C.文学史上常用“风”“骚”并称,“风”是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骚”是指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D.《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
治叙事诗,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解析:D项,“政治叙事诗”错,应为“政治抒情诗”。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
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固时俗..之工巧兮时俗:世俗B.竞周容..以为度周容:苟合取容C.忳郁邑余侘傺..兮侘傺:失意的样子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贫穷,困苦解析:穷困:(路)阻塞不通
,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11.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C)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解析: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
理解诗人。12.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解析:诗中表明的不是“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而是诗人对世俗的理解,突出世俗违背准绳,歪曲事实,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13.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选段中提及了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答:①灵修浩荡;②众
女谣诼;③时俗工巧。三、语言表达14.将下列几句话重组为一个长单句,要求以“后世仁人志士”开头,可适当增删词语。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②《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不朽诗篇。③“求索”精神源于《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④“求索”精神成为后
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一种精神。答:后世仁人志士所信奉和追求的“求索”精神源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创作的不朽诗篇《离骚》中的诗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15.端午节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
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
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16.阅读下面一段话,请用四个字的短语概括楚人的三种精神。(不得摘录原文短语)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他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
,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最终位列“战国七雄”。楚人的民族政策为“抚有蛮夷,以属华夏”,比当时管子“戎狄豺狼”“诸夏亲昵”和孔子“裔不谋夏,夷不乱华”的思想进步,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楚人发明了“楚式鬲”(一种陶器),后
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使自己的矿冶水平居于领先地位,并创立了介乎夷夏之间的楚制和楚俗。答: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开放融合(交流融合)、兼容并包、革故鼎新(技术创新)。解析:根据“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扩大疆域”,可以概括出
“艰苦创业”之类的词语;根据“楚人兼采夷夏之长,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可以概括出“开放融合”“兼容并包”等词语;根据“后来还吸取吴越和华夏的青铜冶炼技术精华”可以概括出“革故鼎新”或“技术创新”等内容。第二课时能力拓展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通过对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________,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作者以写“义”为核心,
富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________。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
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________,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
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________的
。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
全都恰当的一项是(D)A.远见卓识相辅相成小肚鸡肠自成一家B.远见卓识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自成一家C.真知灼见相辅相成小肚鸡肠与众不同D.真知灼见相得益彰睚眦必报与众不同解析: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远见卓识: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结合“体现了丰富复
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分析,选用“真知灼见”。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合“做到互为启发”分析,选用“相得益彰”。睚眦必报:连瞪了他一眼的小怨小忿都要报复;形容气量极其狭小。小肚鸡肠:比喻气量狭小
,只计较小事,不顾大局。结合“《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分析,选用“睚眦必报”。自成一家:在某种学问或技术上有独创的见解或独特的做法,能自成体系。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结合“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的人生道路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分析,选用“与众不
同”。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B)A.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B.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C.挣脱狭隘的民
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有没有具备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D.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是考察作品具备有没有现代精神、现代思想的一个标志。解析:A项、C项,都犯了一面对两面的错误,C项,还有“具备”与“有没有”语意
重复的问题;D项,“具备”与“有没有”语意重复。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A.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体现着他们的人生理想B.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也不是他们的人生理想C.人生理想也不是体现威福、子女、玉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D.也不是威福、子女、玉
帛这类封建价值观念的人生理想解析:从前后语境分析得知,所补写的句子与上一分句结构基本一致,与下一分句构成“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故选C。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文
艺与时代的关系,往往体现为①它与这一时代现实生活的关系。每个时代都意味着一定时空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其中包含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政治、文化、生态文明的变化,人们社会关系、思想情感的变化等。②这些变化都会在这一时代
的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子夜》反映的是作家对“五四”时期社会问题的有力回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乐曲《黄河大合唱》则是高扬爱国精神、动员全民抗战的嘹亮号角;蒋子龙小说《乔厂长上任记》等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
文学”对于新时期改革的认识……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强调的便是③文艺必须要扎根于一定的历史时代,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必然与一定时代的特点及其历史趋势紧密联系。5.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传统观点认
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
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答: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二、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即被贬黜的句子是“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3)屈原《离骚》中“余独好修以为常”一句,写的是自己喜好修身养性并习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一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了即使牺牲生命也不会改变内心追求的坚定志向。三、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屈原列传司马迁屈原者,名平,
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
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B.屈平疾/王听之不
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解析
:“疾”有“痛恨”之意,后面是宾语,不断开,排除A、B两项;“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是一体,不能断,排除C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楚之同姓”意思是楚国王室的同姓。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邑,子
孙以屈为氏,屈原是屈瑕的后人。B.“上官大夫”,上官,即上等官阶,大夫,官阶之一,战国时,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个官阶。C.“帝喾”,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D.“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是当时的五霸之一。解析:“上
官”不是上等官阶,而是复姓。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B)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述近古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当世没有贤
君。C.屈原文笔简练,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基础。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恨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解析:不是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而是在《离骚》中。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译文: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译文: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芳草香花作比;他
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参考译文:屈原名平,与楚国王族同姓。他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见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白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辞令。在朝廷内与国君商量国家大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同,想争得国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干。怀王让屈原起草国家的重要法令,这个法令还未定稿时,被上官大夫看见了,上官大夫想拿过来修改,屈原不给。于是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说:“大
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认为‘除了我,没有人能起草这种法令’。”怀王听了很恼怒,从此疏远屈原。屈原痛心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被谗言媚语蒙蔽了眼睛,以致让邪恶的人陷害公正的人,使端方正直的君子为朝廷所不容,所以屈
原忧愁郁闷,写下了长诗《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开端,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困苦穷尽时就会追念本原,所以到了极度劳苦困倦的时候,没有不喊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呼父母的。屈原
坚守道义、品行正直,用自己全部的忠诚和智慧,侍奉他的国君,却被小人挑拨离间,可以说是处在了困难穷尽的境地。他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怎么能没有怨恨呢?屈原创作《离骚》正是由这种怨恨所引起的。他称赞远古的帝喾,称述近世的齐桓公,称道中古的商汤和周武王,用他
们的史事来讽刺当时的政事。《离骚》对崇高的道德,国家治乱的描绘,无不生动鲜明。他的文笔简练,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向高洁,他的行为清廉。他的作品描写的事物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大;写的内容虽然浅显,但含义极其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
用芳草香花作比;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愿苟且取容。他虽出自污泥之中,但就像蝉蜕壳一样,浮游于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污垢,清清白白,出淤泥而不染。可以断言,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光,也是可以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
.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