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6.3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练习)解析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练习(人教版).docx,共(18)页,491.10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21d7450a6474c92716d8c15224219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基础练习)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总计题数10505525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要求较准确地测出80cm3的酒精,下列四种规格的量筒中,最合适的是()A.量程0~50mL,分度值为2mL的量
筒B.量程0~50mL,分度值为1mL的量筒C.量程0~100mL,分度值为5mL的量筒D.量程0~100mL,分度值为2mL的量筒【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知,四个选项中,只有CD的量程超过了80mL,可以一次测出所需的酒精;在CD中,相比之下,D的最小刻度更
小,测量会更准确,因此D是最佳的选择。故选:D。2.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水面约在量筒中间C.能浸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D.能浸
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超过最小刻度线,不超过最大刻度线【答案】D【解析】解: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能浸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超过最小刻度线,不超过最大刻度线。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下
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液体后,直接放在天平左盘称量总质量B.没有零刻度的刻度尺无法测量物体长度C.量筒读数时,视线偏高,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D.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游码在称量标尺上对应的测量值应该读取游码右边缘对齐的刻度【答案】C【解析】解:A、量筒用来
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测量液体的质量,故A错误;B、测量物体的长度不一定从零刻度线处开始,只要记录起始刻度和末刻度即可确定物体的长度,故B错误;C、量筒读数时,视线偏高即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故C正确;D、天平测物体质量时,游码左侧对应的刻度值与砝码的质量之和
等于物体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4.测量一小石块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天平平衡后,测质量时若分度盘指针向右偏,应向左调平衡螺母B.石块放右盘,天平平衡时砝码示数如图甲,石块质量18.1gC.正确操
作应先乙后甲D.将石块放入装有10mL水的量筒中,示数如图乙,石块密度为2.6×103kg/m3【答案】D【解析】解;A、调节天平平衡后,测质量时若分度盘指针向右偏,应该取下最小砝码,然后移动游码使用天平平衡,而不能移动平衡螺母,故A错误;B、由图甲可知,天
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如果石块放在右盘,则物体的质量m=15g﹣3.2g=11.8g,故B错误;C、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石块密度时,如果先测量石块的体积,再测量石块的质量,则石块沾水会使质量偏大,由密度公式可知,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故C错误;D、由图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是1mL,量筒中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17mL,则石块的体积V=17mL﹣10mL=7mL=7cm3,石块的质量m=15g+3.2g=18.2g,石块密度:ρ=𝑚𝑉=18.2𝑔
7𝑐𝑚3=2.6g/cm3=2.6×103kg/m3,故D正确。故选:D。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甲是调节横梁时指针静止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正确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应将左边平衡螺母向左调,右边平衡螺母向
右调,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7gC.由丙图可知小石块的体积是80cm3D.根据图乙、丙数据可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答案】D【解析】解:A、指针
偏向分度盘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中央刻度线,故A错误;B、由图乙可知,天平的分度值为0.2g,砝码质量为7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1.4g,所以石块的质量m=71.4g,故B错误;C、由丙图可知,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
L=20cm3,故C错误;D、石块的密度ρ=𝑚𝑉=71.4𝑔20𝑐𝑚3=3.57g/cm3=3.57×103kg/m3,故D正确。故选:D。6.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必要的是()A
.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C.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答案】B【解析】解:测量小石块密度
基本方法是:天平用来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先倒入适量的水,示数为V1,再将小石块用细绳系着,轻放入量筒中,使之完全浸没,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V2﹣V1,后利用公式ρ=𝑚𝑉=𝑚𝑉2−𝑉1计算即可求得密度。选项
B中的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是多余的步骤。故选:B。7.某中学物理研学小组来到宁乡蓝天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携带的器材有天平、空玻璃瓶、几瓶纯净水、锤子、细绳、研学材料若干。研学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全长110米的桥用时2m
in,来到基地后,同学们捡到了一些漂亮的石子,为了测量小石子的密度,研学团队设计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得空玻璃瓶的质量m1=0.2kg,盛满水时测得总质量m2=1.2kg;②在空瓶里放入质量m3=0.5kg的石块,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m4=1.5kg;③通过计算即可测出小石块的密度。根
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ρ水=1×103kg/m3)A.研学队伍的长度是20mB.玻璃瓶的容积是2×10﹣3m3C.小石块的体积是0.2×10﹣3m3D.小石块的密度是2×103kg/m3【答案】C【解析】解:A.研学团队在老师的带领下以1m/s的速度匀速完全通过全长110米的桥用
时2min,则队伍的长度:l队=s﹣l桥=vt﹣l桥=1m/s×2×60s﹣110m=10m,故A错误;B.空玻璃瓶的质量m1=0.2kg,盛满水时测得总质量m2=1.2kg,装的水的质量:m水=m2﹣m1=1.2kg﹣0.2kg=1kg;则玻璃瓶的容积:V=V水=
𝑚水𝜌水=1𝑘𝑔1×103𝑘𝑔/𝑚3=1×10﹣3kg/m3,故B错误;C.在空瓶里放入质量m3=0.5kg的石块,再加满水,称得总质量为m4=1.5kg,则再加的水的质量为:m'水=m4
﹣m1﹣m3=1.5kg﹣0.2kg﹣0.5kg=0.8kg;则再加的水的体积:V'水=𝑚′水𝜌水=0.8𝑘𝑔1×103𝑘𝑔/𝑚3=0.8×10﹣3kg/m3;则小石块的体积:V石=V容﹣V'水=1×10﹣3m3﹣0.8×10﹣3kg/
m3=2×10﹣4m3;故C正确;D.小石块的密度:ρ=𝑚3𝑉石=0.5𝑘𝑔2×10−4𝑚3=2.5×103kg/m3;故D错误;故选:C。8.为了测出豆浆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取适量的豆浆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豆浆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倒掉豆浆以后烧杯的质量;⑤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豆浆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⑥B.⑤①②③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⑤①②④③⑥【答案】A【解析】解:先测空烧杯质量,将豆浆倒入烧杯测出液体烧杯总质量,再将豆浆倒入量筒测体积,这种做法因烧杯壁粘豆浆,测
出的体积偏小,算出的密度偏大,所以,为了减小误差,不用测量空烧杯的质量;因此测豆浆等液体密度的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①取适量的豆浆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③测出量筒中豆浆的体
积;④用天平测出倒掉豆浆以后烧杯的质量;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豆浆密度;故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顺序是①②③④⑥。故选:A。9.某实验小组利用天平、量筒和烧杯等器材测定某液体密度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
烧杯的质量m;②在烧中装一些水,用天测出总质量m1,再用记号笔在烧杯外壁和水面相平处作上记号:③倒掉烧杯中的水。擦干烧杯,再往烧杯中添加某种液体至记号处,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④将该液体倒一部分于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
3;⑤测出量筒中所盛液体的体积V;几位同学利用上述实验步骤中的部分数据,写出了计算这种液体密度的表达式,其中正确的是()A.𝑚2−𝑚3𝑉B.𝑚3−𝑚𝑉C.𝑚1−𝑚𝑚2−𝑚ρ水D.𝑚2𝑚1ρ水【答案】A【解析】解:(1)由③④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液=m
3﹣m2,由⑤知液体的体积为V,则液体的密度表达式:ρ液体=𝑚液体𝑉液体=𝑚3−𝑚2𝑉,故A正确,B错误;(2)由①②知水的质量为m水=m1﹣m,由①③液体的质量为:m液=m2﹣m,由ρ=𝑚𝑉得烧杯内液体的体积V液体=V水=𝑚1−𝑚𝜌水,则液体的密度表
达式:ρ液体=𝑚液体𝑉液体=𝑚2−𝑚𝑚1−𝑚𝜌水=𝑚2−𝑚𝑚1−𝑚•ρ水,故CD错误。故选:A。10.小明在实验室里面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实验中,小明同学不小心把量筒打碎了,但实验室里已没有量筒了,
老师就给他增加了一个溢水杯(如图)。他设计如下的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合金块的质量m1;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2;③溢水杯装满水,将合金块轻轻浸没在水中,并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④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若水的密度为ρ水,
则合金块的密度表达式()A.ρ=𝑚1𝜌水𝑚3−𝑚2B.ρ=𝑚1𝜌水𝑚3−𝑚1C.ρ=𝑚3−𝑚1𝑚1ρ水D.ρ=𝑚3−𝑚2𝑚1ρ水【答案】A【解析】解:溢出的水的质量m水=m3﹣m2,合金块
的体积等于溢出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知:V合金=V水=𝑚水𝜌水=𝑚3−𝑚2𝜌水,合金块的密度ρ=𝑚1𝑉合金=𝑚1𝑚3−𝑚2𝜌水=𝑚1𝜌水𝑚3−𝑚2。故选:A。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用
排水法测量某个不吸水的固体,则水的体积是cm3,该固体的体积是cm3。【答案】60;20。【解析】解:从图中可直接看出液体的体积是V水=60mL=60cm3;固体和水的总体积是V总=80mL=80cm3;固体的体积V固=V总﹣V液=80cm3﹣60cm3=20cm3。故答案为:60
;20。12.如图所示,欣欣利用方铁块、细线和量筒测量不规则泡沫块的体积,则泡沫块的体积为cm3,若在完成②时,欣欣俯视读数,其余操作规范,这会使得泡沫块体积的测量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答案】20;偏小。【解析】解:已知铁块、泡沫块和水的
总体积是50mL,铁块和水的总体积是30mL,则泡沫块的体积为50mL﹣30mL=20mL=20cm3;在完成②时,欣欣俯视读数,会使测得水和铁块的体积偏大(即V1偏大),其余操作规范,而泡沫块的体积V泡沫=V2﹣V1,所以会使得泡沫块体积的测量值偏小。故答案为:20;偏小。13.小明
用天平和量筒测一石块的密度。调节好天平,如图甲是测石块质量时,将石块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情况和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则石块的质量为g,再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测量情况如图乙,读出石块体积为cm3,可算
出石块的密度是kg/m3。【答案】31.2;2.67×103。【解析】解:根据甲图知,石块的质量m=20g+10g+1.2g=31.2g;根据乙图知,水的体积是20mL=20cm3,石块浸没后总体积是
32mL=32cm3,所以石块体积V=32cm3﹣20cm3=12cm3;石块密度ρ=𝑚𝑉=32𝑔12𝑐𝑚3≈2.67g/cm3=2.67×103kg/m3。故答案为:31.2;2.67×103。14.石阡县大关酒具有
近百年的酿酒历史,形成了“无色透明、香气浓郁、柔和绵甜、入喉净爽”的独特风格。某同学测量大关酒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如图所示。(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g。(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液体
的体积为cm3。(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96g。(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g/cm3。(保留三位小数)【答案】(1)152;(2)64;(4)0.875。【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g+50g+2g=15
2g。(2)量筒一个大格代表10mL,一个小格代表2mL,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64mL=64cm3。(4)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m''=152g﹣96g=56g,液体的密度:ρ=𝑚′𝑉=56𝑔64𝑐𝑚3=0.875g/cm3。故答案为:(1)1
52;(2)64;(4)0.875。15.小明想测量妈妈的“蓝田玉吊坠”的密度,他在学校实验借来了实验器材。在实验过程中,测得蓝田玉吊坠的质量为m0。测体积时,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蓝田玉吊坠”的体积:①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的
总质量m1。②如图A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吊坠轻轻放入烧杯中,使吊坠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③将吊坠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吊坠”的
密度为(用字母m0、m1、m2、ρ水表示),这样测量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答案】①烧杯和水;③𝑚0𝑚2−𝑚1⋅𝜌水;准确。【解析】解:①、吊坠的质量是直接测量出
来的,体积的测量利用了等效替代法,吊坠浸没在水中到达标记,当吊坠取出,往烧杯内加水到达标记处,吊坠的体积和加入水的体积相等,所以①中的步骤应该是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③、加入水的质量为:m水=m2﹣m1,加入水的体
积为:V水=𝑚水𝜌水=𝑚2−𝑚1𝜌水,吊坠的体积为:V=V水=𝑚2−𝑚1𝜌水,吊坠的密度为:ρ=𝑚𝑉=𝑚0𝑚2−𝑚1𝜌水=𝑚0𝑚2−𝑚1⋅𝜌水;吊坠的质量是直接测量出来的,加入水的体积与吊坠的体积是相等的,不会影响吊坠体积的测量,所以测量出的密度值也
是比较准确的。故答案为:①烧杯和水;③𝑚0𝑚2−𝑚1⋅𝜌水;准确。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6.一位学生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她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A的质量。(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盘中央刻
度线的右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端移动;(2)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A的质量为g;(3)她将金属块A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
,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A的体积为cm3;由此可计算出金属块A的密度为kg/m3。【答案】(1)左;(2)27;(3)10;2.7×103。【解析】解:(1)由题知,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所以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金属块A的质量为:20g+5g+2g=27g;(3)由图丙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量筒内盐水的读体积60mL,所以金属块A的体积为:60mL﹣50mL=10mL=10cm3;金属块的密度为ρ=𝑚𝑉=27𝑔10𝑐𝑚3=2
.7g/cm3=2.7×103kg/m3。故答案为:(1)左;(2)27;(3)10;2.7×103。17.在疫情期间,人们都很恐慌,常在网上看新闻,找一些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方法。小明听说盐水浸泡水果可以杀菌,为了测定盐水的密度,小明用天
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他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1.4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g;(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盐水的密度为kg/m3;(3)小明发现用这种
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误差较大,小明仔细思考了一下,想到了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请排列甲、乙、丙三幅图的正确顺序);(4)接下来小明利用18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了一个密度计,他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
0.8cm,再将该密度计放入另一杯盐水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6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kg/m3(ρ水=1.0×103kg/m3)。【答案】(1)40.6;(2)1.015×103;(3)乙丙甲;(4)1.2×103。【解析】解:(1)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河水的
质量是m=50g+10g+2g=62g;故河水的质量是:62g﹣21.4g=40.6g;(2)由图乙知量筒中河水的体积为:V=40mL=40cm3,河水的密度为:ρ盐水=𝑚𝑉=40.6𝑔40𝑐𝑚3=1.015g/cm3
;=1.015×103kg/m3;(3)为减小误差,可以先测量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倒入量筒中适量的液体测量液体的体积,最后测量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故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乙、丙、甲;(4)因为密度计不管在水中还是盐水中都是漂浮的状态,所以F水浮=F盐水浮=
G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18cm﹣10.8cm=7.2cm浸入盐水的深度为6cm,设密度计的横截面积为S,则ρ水gsh水=ρ盐水gsh盐水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ℎ水ℎ盐水×ρ水=7.2𝑐𝑚6𝑐𝑚×1.0×103kg/m3=1.2×103kg/m3。故答案为:(1)40.6;(2)1.015×
103;(3)乙丙甲;(4)1.2×103。18.实验小组的同学做测量某物体密度的实验。(1)天平调平衡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测量质量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用量筒量出物体的体积如图丙,则被测物体的密度为kg/m3;(2)若按图丙中先测出物体的体积,再将物体取出直接用天
平测量质量,则所测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大”或“小”);(3)老师说不用天平和量筒也能测出物体的密度,于是他们用圆柱形玻璃杯、塑料盒(满足实验需求)、刻度尺以及足量的水等器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玻璃杯中装入适量水,使空塑料盒漂浮在玻
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h1;②将物体放入塑料盒中,使塑料盒仍漂浮在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h2;③,空塑料盒漂浮在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杯底的高度h3;④用上述步骤中的测
量量表示物体密度的表达式为:ρ物=(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1)左;1.1×103;(2)偏大;(3)③将物体从塑料盒中取出,直接放入玻璃杯且物体沉底后;④ℎ2−ℎ1ℎ3−ℎ1ρ水。【解析】解:(1)调节天平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
,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由图乙可知,物体质量m=20g+2g=22g;与图丙可知,物体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物体的密度ρ=𝑚𝑉=22𝑔20𝑐𝑚3=1.1g/cm3=1.
1×103kg/m3;(2)先测的体积,则将物体从量筒的水中取出会沾水,再测的质量会偏大,由ρ=𝑚𝑉可知,测出物体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3)①玻璃杯中装入适量水,使塑料盒直立漂浮在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玻璃杯底的高度h1;②在塑料盒中装入物体,使其仍直立漂浮在
玻璃杯中,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玻璃杯底的高度h2;设玻璃杯的底面积为S,物体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S(h2﹣h1),③将物体从塑料盒中取出,直接放入玻璃杯且物体沉底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面到玻璃瓶底的高度h3;则物体的体积为:V=S(h3﹣h1),④物体
漂浮时,浮力等于中,G=F浮=ρ水gV排=ρ水gS(h2﹣h1),物体的密度为:ρ物=𝑚′𝑉𝐺𝑔𝑉=𝜌水𝑔𝑆(ℎ2−ℎ1)𝑔𝑆(ℎ3−ℎ1)=ℎ2−ℎ1ℎ3−ℎ1ρ水。故答案为:(1)左;1.1×103;(2)偏大;(3)③将物体从塑料盒中取出
,直接放入玻璃杯且物体沉底后;④ℎ2−ℎ1ℎ3−ℎ1ρ水。19.某中学环保小组在黄河边取了适量的河水样品,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对河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1)小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向烧杯中倒入适
量的河水样品,测出烧杯和河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烧杯中河水的质量为g。②将烧杯中的河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测得上述河水样品的密度为g/m3。③小梦用上述方法测出的河水密度比真实值(选填“偏大”或“偏小”)。(2)小亮把样品带回家,用家里的一台电子秤(如图丙所示)和没喝完的半瓶纯净
水,做了如下实验: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质量为m1,并用记号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并将瓶内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和河水的总质量
m3。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纯净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答案】(1)①39.6;②1.1;③偏大;(2)标记A;𝑚3−𝑚2𝑚1−𝑚2•ρ水。【解析】解:(1)①在甲图中,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烧杯和河水的质量是m=50g+10g+5g+4.6g=69.6g;故河
水的质量是:69.6g﹣30g=39.6g;②由图乙知量筒中河水的体积为:V=36mL=36cm3,河水的密度为:ρ河水=𝑚𝑉=39.6𝑔36𝑐𝑚3=1.1g/cm3;③小丽用这种方法测量时,河水的质量是准确的,
但是测量河水的体积时,由于烧杯中的水不能全部倒出,所以测得河水的体积偏小,故据ρ=𝑚𝑉可知,测得密度偏大;(2)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此题是通过计算水的体积而得出河水的体积,即①用电子秤测出半瓶纯净水的总
质量为m1,并用笔在瓶身水面位置标记为A;②把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并将瓶内吹干,用电子秤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2;故此时的水的质量是:m=m1﹣m2;故水的体积是:V=𝑚𝜌水=𝑚1−𝑚2𝜌水,③把河水慢慢倒入空瓶中,直至液面与标记A处相平,再用电子秤测出瓶的总质量为m3;故此时河水的质量是:
m′=m3﹣m2④则河水的密度表达式ρ=𝑚𝑉=𝑚3−𝑚2𝑚1−𝑚2𝜌水=𝑚3−𝑚2𝑚1−𝑚2•ρ水。故答案为:(1)①39.6;②1.1;③偏大;(2)标记A;𝑚3−𝑚2𝑚1−𝑚2•ρ水。20.小
强同学在家中自主学习,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欲测一小石块的密度,他可用的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细线、水和小石块:(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
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总质量m1;(3)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4)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5)上述实验过程可简化为图,小石块的质量m石=;(6)设水的密度为ρ水,则小石块体积的表达式:V石=(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7)如步骤(3
)中取出小石块时带走了一些水,小强所测的小石块质量(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答案】(5)m1﹣m2;(6)𝑚3−𝑚2𝜌水;𝑚1−𝑚2𝑚3−𝑚2ρ水。(7)大于。【解析】解:(5)小石块的质量为m石=m1﹣m2;(
6)根据等效替代法,加入水的体积即为石块的体积V=𝑚加𝜌水=𝑚3−𝑚2𝜌水;石块的密度为ρ石=𝑚石𝑉=𝑚1−𝑚2𝑚3−𝑚2𝜌水=𝑚1−𝑚2𝑚3−𝑚2ρ水。(7)若步骤(3)中取出石块
时会带走一些水,使得m2偏小,根据m石=m1﹣m2可知从测出石块的质量偏大,即所测的小石块质量大于小石块的真实质量。故答案为:(5)m1﹣m2;(6)𝑚3−𝑚2𝜌水;𝑚1−𝑚2𝑚3−𝑚2ρ水。(7)大于。四、计算题(共5小题):21.为了得知某种石料的密度,小悟采用如下的测
量方法:a.用调好的天平测一石块的质量,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b.如图乙所示,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c.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80.0g;d.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95.8g。求:
(1)石块的质量;(2)石块的体积;(3)石块的密度。【答案】(1)石块的质量为47.4g;(2)石块的体积为15.8cm3;(3)石块的密度3g/cm3。【解析】解:(1)标尺的分度值是0.2g,因此石
块的质量m=20g+20g+5g+2.4g=47.4g;(2)往烧杯中加入水的质量为m=95.8g﹣80.0g=15.8g,所以石块的体积V=V水=15.8𝑔1𝑔/𝑐𝑚3=15.8cm3;(3)小石块的密度ρ=𝑚𝑉=47.4𝑔15.8𝑐𝑚3
=3g/cm3。答:(1)石块的质量为47.4g;(2)石块的体积为15.8cm3;(3)石块的密度3g/cm3。22.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烧杯和电子秤等器材测量鸭蛋的密度。测量鸭蛋密度的步骤如图甲、乙、丙、丁所示。(已知水的密度
为1g/cm3)(1)图甲的数据加上图丙的数据为什么不等于图乙的数据?。(2)求补充的水的体积?(3)求鸭蛋的密度?【答案】(1)取出鸭蛋后,鸭蛋上会沾有一部分水,导致丙中剩余的水偏少,故图甲的数据加上图丙的数据不等于图乙的数据;
(2)补充的水的体积为71cm3;(3)鸭蛋的密度为1.15g/cm3。【解析】解:(1)取出鸭蛋后,鸭蛋上会沾有一部分水,导致丙中剩余的水偏少,故图甲的数据加上图丙的数据不等于图乙的数据;(2)补充的水
的质量m补=m丁﹣m丙=202.0g﹣131.0g=71g,补充的水的体积V补=𝑚补𝜌补=71𝑔1𝑔/𝑐𝑚3=71cm3;(3)鸭蛋的质量m蛋=80.5g,排开水的质量为:m排=m丁+m甲﹣m乙=202.0g+80.5g﹣212.5g=70g,鸭蛋的体积为:V蛋=V排=𝑚排𝜌水
=70𝑔1𝑔/𝑐𝑚3=70cm3,鸭蛋的密度为:ρ蛋=𝑚蛋𝑉蛋=80.5𝑔70𝑐𝑚3=1.15g/cm3。答:(1)取出鸭蛋后,鸭蛋上会沾有一部分水,导致丙中剩余的水偏少,故图甲的数据加上图丙的数据不等于图乙的数据;(2
)补充的水的体积为71cm3;(3)鸭蛋的密度为1.15g/cm3。23.小明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干燥软木塞(具有吸水性)的密度时,进行了下列操作: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软木塞的质量6g;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对应的示
数50cm3;③用细铁丝将软木塞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过段时间后,读出水面对应的示数70cm3;④将软木塞从量筒中取出,直接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16g。通过讨论得出,干燥软木塞的体积等于软木塞在水中占有的体积和软木塞在空气中吸水占有的体积之和,且软木塞吸水前后
体积不发生变化。(1)软木塞吸收水分的质量;(2)干燥软木塞的体积;(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答案】(1)软木塞吸收水分的质量是10g;(2)干燥软木塞的体积是30cm3;(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是0.2g/cm3。【解析】解:(1)浸水软木塞的质量:m总=16g,软木塞中水的质
量:m水=m总﹣m=16g﹣6g=10g,(2)根据排水法可知,软木塞在水中占有的体积:V=V2﹣V1=70cm3﹣50cm3=20cm3,软木塞吸走水的体积:V水吸=𝑚水𝜌水=10𝑔1𝑔/𝑐𝑚3=10cm3,根据题意可知,干燥软木塞的体积:
V木=V+V水吸=20cm3+10cm3=30cm3,(3)已知软木塞的质量6g,软木塞的密度:ρ=𝑚𝑉木=6𝑔30𝑐𝑚3=0.2g/cm3。答:(1)软木塞吸收水分的质量是10g;(2)干燥软木塞的体积是30cm3;(3)干燥软木塞的密度是0.2g/cm3
。24.某同学想测一条小鱼的密度,他用电子秤、杯子、记号笔等做了如下实验。如图甲,测出杯子和水的质量m1;接着将小鱼放入水中,示数稳定时如图乙,且在水面位置作标记A;然后捞出小鱼,示数如图丙;再往杯中加适量的水,使水面仍在A处,示数如图丁
。求:(1)小鱼的质量多大?(2)小鱼的密度多大?(3)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这对计算小鱼的密度有没有影响?【答案】(1)小鱼的质量150g;(2)小鱼的密度1.02g/cm3;(3)由甲丁两图知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不影响体积
的测量,根据ρ=𝑚𝑉知,测量的鱼的密度不变。【解析】解:(1)小鱼的质量:m=m乙﹣m甲=1250g﹣1100g=150g;(2)小鱼排开水的质量:m排水=m丁﹣m甲=1247g﹣1100g=147g,小鱼排开水的体积就是小鱼的体积:V鱼=V水=𝑚排水𝜌
水=147𝑔1𝑔/𝑐𝑚3=147cm3;小鱼的密度:ρ鱼=𝑚𝑉鱼=150𝑔147𝑐𝑚3≈1.02g/cm3。(3)由甲丁两图知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不影响体积的测量,根据ρ=𝑚𝑉知,测量的鱼的密度不变。答:(1)小鱼的质量150g;(2)小鱼的密度1.02
g/cm3;(3)由甲丁两图知捞出小鱼时会带出部分水,不影响体积的测量,根据ρ=𝑚𝑉知,测量的鱼的密度不变。25.家用鱼缸和盆景中的装饰假山由吸水石组成,如图所示,吸水石结构多孔、具有吸水性,吸水石在放入鱼缸前需用盐水清洗消毒,清洗用盐水密度需在1.05g/cm3~1.15g
/cm3才符合清洗要求。小田同学想知道吸水石的密度,同时想判断配制好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于是将盐水和一小块吸水石带到实验室进行如下操作:(1)他把一个实心铁块放入盛满清水的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5g;若把该铁块浸没于盛满盐水的杯中
,溢出的盐水的质量为5.5g,判断该盐水的密度是否清洗要求。(2)小田在量筒内装入200ml配好的盐水,称出干燥吸水石的质量是80g,将吸水石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的盐水中一段时间后,量筒中液面对应的刻度为230ml,小田将吸水石从量筒中取出直
接放入空烧杯中,测出烧杯和吸水石的总质量为121g,已知空烧杯质量为30g,求干燥吸水石的密度。(3)小田在装有潮湿吸水石的烧杯中倒入90g清水并将吸水石浸没,清水与吸水石中的盐水充分搅拌混合,求烧杯中新盐水的平均密度(盐水与吸水石不发生化学反应)。【答案】(1)符合清洗要求;(2)吸
水石的密度为2g/cm3;(3)新盐水的密度为1.01g/cm3。【解析】解:(1)把一个实心铁块放入盛满清水的杯中,溢出水的质量m=5g,则溢出水的体积:V水=𝑚𝜌水=5𝑔1𝑔/𝑐𝑚3=5cm3,把该铁块浸没于盛满盐水的杯中,
则溢出盐水的体积V=V水=5cm3,此时溢出的盐水的质量m′=5.5g,溢出盐水的密度:ρ=𝑚′𝑉=5.5𝑔5𝑐𝑚3=1.1g/cm3,因为1.05g/cm3<1.1g/cm3<1.15g/cm
3,所以该盐水符合清洗要求;(2)吸水石排开盐水的体积:V排=V总﹣V盐水=230ml﹣200ml=30ml=30cm3,由题知,吸水石吸入盐水的质量:m吸=m总﹣m石﹣m杯=121g﹣80g﹣30g=11g,吸
入盐水的体积:V吸=𝑚吸𝜌盐水=11𝑔1.1𝑔/𝑐𝑚3=10cm3,吸水石的体积:V石=V排+V吸=30cm3+10cm3=40cm3,吸水石的密度:ρ石=𝑚石𝑉石=80𝑔40𝑐𝑚3=2g/cm3;(3)90g清水的体积:V清水=�
�水𝜌水=90𝑔1𝑔/𝑐𝑚3=90cm3,在装有潮湿吸水石的烧杯中倒入90g清水并将吸水石浸没,清水与吸水石中的盐水充分搅拌混合,则新盐水的质量:m新=m清水+m吸=90g+11g=101g,新盐水的体积
:V新=V清水+V吸=90cm3+10cm3=100cm3,新盐水的密度:ρ新=𝑚新𝑉新=101𝑔100𝑐𝑚3=1.01g/cm3。答:(1)符合清洗要求;(2)吸水石的密度为2g/cm3;(3)新盐水的密度为1.01g/c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