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章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能力提高卷(B卷)(全解全析版)-高二物理分层训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共(6)页,96.32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ec5ce4cfb4effb6ede21d2bd9093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电磁振荡和电磁波能力提高卷(B卷)高二物理·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CABDBABDACABBDAD1.C【解析】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首先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故A错误;B.密立根通过油膜法粗略测出了分子直径,故B错误;C
.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说明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D.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麦克斯韦,故D错误。故选C。2.A【解析】A.由图可知,电容右极板带正电,负极板带负电。由磁场方向可知电流方向为由负极
板流向正极板。故电容正在充电,电容器电压增大,自感线圈两端电压与电容器两端电压相等,线圈的自感电动势增大,磁场能减小,电场能增大,震荡电流正在减小,故A正确、BC错误;D.当储罐内的液面高度升高时,两板间充入的电介质增多,电容增
大,根据LC震荡周期2TLC=可知回路的振荡周期变大,故振荡频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及规律。3.B【解析】A.米波是无线电波,传波无需介质,故A错误;B.米波也是一种波,会发生反射现象,故B正确;C.真空中,米波的
传播速度也是光速,故C错误;D.无线电波也有粒子性,只是粒子性比较不明显,故D错误。故选B。4.D【解析】ABC.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大,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通过图示电流方向,电容器在充电,则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下极板带正电。ABC错误;D.由QCU=
得QCU=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正在增大。D正确。故选D。5.B【解析】A.图甲中,开关S断开前,电感线圈几乎将灯泡短路,灯泡不发光;开关S断开瞬间,电感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给灯泡供电,灯泡发光,随着电感线圈的磁场能减小,感应电流减小,灯泡熄灭,所以开关S
断开瞬间,灯泡一定会突然闪亮一下,A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FAST射电望远镜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短得多,B错误,符合题意;C.图丙中,农林喷灌装置能够一边喷水一边旋转是利用了反冲原理,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用一蹄形磁铁接近
正在旋转的铜盘,铜盘中产生感应电流,很快静止下来是利用了电磁阻尼,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6.A【解析】A.法拉第提出可以用电场线描绘电场的分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故A正确;B.麦克斯
韦依据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给予了证明,故B错误;C.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没有提出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故D错误。故选A。7.B【解
析】A.微波几乎没有热效应,微波炉加热食物是食物中的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热运动加剧,内能增加,从而温度升高,A错误;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正确;C.洛伦兹通过实验发现磁场对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C错误;D.麦克斯韦建立了经典电磁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D错误。故选B。8.D【解析】根据电磁波谱按照波长由长到短排序上述电磁波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故选D。9.AC【解析】AB.信息
载体为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约为83.010m/s,A正确,B错误;CD.光在传播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故选AC。10.AB【解析】A.图甲中导线环平行于纸面,当通有沿顺时针方向的电流时,由右手定则可知小磁针N极应垂直纸面向纸
内转动,故A正确;B.图乙所示“天宫课堂”第二课在我国空间站开讲,信息从空间站到地面的传输采用的是无线电波,故B正确;C.图丙中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电流表的指针将会偏转,拔出时线圈中磁通量也会发生变化,电流表的指针也会偏转,故C错误;D.图丁所示,库仑利用该扭秤装置发现真空中两个
静止点电荷之间的作用规律,故D错误。故选AB。11.BD【解析】LC振荡电路的周期为2TLC=当增大LC振荡电路的固有频率,可减小周期大小。A.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大电容器的电容,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大了LC振荡电路的周期,则LC振荡电路的频率减小,A错误;B.其他条件不变,仅减小电容
器的电容,由以上分析可知,减小了LC振荡电路的周期,则LC振荡电路的频率增大,B正确;C.其他条件不变,仅增大线圈的电感,由以上分析可知,增大了LC振荡电路的周期,则LC振荡电路的频率减小,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仅减小线圈的电感,由以上分析可知,减小了LC振荡电路的周期,则LC振荡电路的
频率增大,D正确。故选BD。12.AD【解析】A.梳子带电后,摇动梳子,电荷发生移动形成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故A正确;B.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电磁波产生后,可以沿任意方向传播,故C错误;D.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
光速,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8310m/s,故D正确。故选AD。13.发射(1分)C(1分)8(1分)64(1分)21600PR=(1分)18.6(1分)15(1分)仪器体积过大,对人体有伤害、传输距离太短等(1分)【解析】(1[1]无线传输能量主要涉及能量
的发射、传播和接收。(2)[2]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向各个方向传输的能量是均等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C正确。(3)[3]由表格中所提供数据可以判断出P和R之间的数值关系为21600PR=当25P=时1600825R==即表中8x=[4]由表格中所提供数据可以判断出P和R之间的数值关系为
21600PR=所以当5R=时,求得64P=,因此表中64y=[5]由表格中所提供数据可以判断出P和R之间的数值关系为21600PR=(4)[6]设输入甲线圈的功率为P甲,乙线圈中用电器获得的功率为P乙,由题意35%PP=乙甲则损失的功率1001301W18.6W357PPPP=−=
−=甲乙乙[7]由PIU=可知,甲线圈的电功率PIU=甲乙线圈中用电器获得的功率35%PP=乙甲因此灯泡的功率35%0.1952200.35W15WPIU==乙(5)[8]因为在无线传输过程中,
电磁波向各个方向的传播是均等的,无法有效地控制方向,为了更多地接收到电磁波,就需要接收仪器和发射点相距不能太远,且接收器要有很大的体积。同时,向空间辐射较多的电磁波对人体有伤害。14.电磁波(1分)相同(2分)发光
(1分)电磁波(2分)【解析】[1]由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可知,接通感应圈电源,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并由近向远传播形成电磁波;[2][3]当A和B的滑动杆位置相同时,两电路中的电流
相同,即两路中电流的频率相同,B电路中可接收A中的能量,可观察到氖灯发光,实验表明,尽管A和B这两个电路之间没有导线相连,但B的能量显然可由A通过电磁波传播过来。15.21m【解析】根据题意,由公式cf=可得,该载波的波长为cf=(4分)
代入数据解得21m(4分)16.(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1)收音机是用调谐LC电路,改变调谐电容,就可以对不同的射频实现共振(谐振)原理接收电磁波信号,通过一个金属体或线圈(也就是天线)将感应到的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电路的变换和放
大,送到扬声器即可发出声音。(4分)(2)进入电梯后电磁波信号被屏蔽了,声音会变得断断续续。(4分)(3)当发生闪电时,由于电流的迅速变化在空间激起了电磁波,从而干扰收音机接收信号,即会听到嘈杂声。(4分)17.(1)见解析;(2)远离雷达方向,02TcvTT=+【解析】(1)电磁
波在传播时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导体可用来接收电磁波,这就是雷达接收电磁波的原理。(2分)(2)由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飞机离信号源的距离越来越
远,飞机向远离雷达方向运动;从雷达发出第一个电磁波起开始计时,经2T被飞机接收,故飞机第一次接收电磁波时与雷达距离12Txc=(1分)第二个电磁波从发出至返回,经T+ΔT时间,飞机第二次接收电磁波时与雷达距离22TTxc+=(1分)飞机从接收第一个电磁波到接收第二个电磁波内前进了21xx
−,接收第一个电磁波时刻为12Tt=,接收第二个电磁波时刻为20++2TTtT=(2分)所以接收第一个和第二个电磁波的时间间隔为2102TtttT=−=+(2分)故飞机速度为21xxvt−=(2分)解得02TcvTT=+(2分)18.(1)6.28×10-
4s(2)减小充电过程【解析】(1)由LC振荡电路的周期公式可得T=2πLC=2×3.14×2.5×10-3×4×10-6s=6.28×10-4s(3分)(2)因为t=9.0×10-3s≈14.33T,(3分)而T4<0.33T<T
2,由电磁振荡的周期性知,当t=9.0×10-3s时,LC电路中的电磁振荡正在第二个T4的变化过程中.t=0时,电容器上电压最大,极板上电荷量最大,电路中电流为零,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第一个T4内,电容器放电,电流由零增至最大;第二个T4内,电容器被
反向充电,电流由最大减小至零.(4分)显然,在t=9.0×10-3s时,即在第二个T4内,线圈中的电流在减小,电容器正处在反向充电过程中.(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