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9)页,30.65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6ee0d765c45fb7ecd422366ae2885d5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距今约5400年的河北石
家庄南杨庄文化遗址,出土有石、陶、骨、蚌器等文物。其中,陶器大多为彩绘,纹饰为平行竖条纹、平行斜线纹和网状纹,也有勾状纹和用三角、平行曲线组成的几何纹。另外还出土了2件陶制家蚕蛹。据此可知,该文化遗址()①属于仰韶文
化类型②人们已经学会养蚕③数学知识应用广泛④生产技术取得突破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春秋战国时期,儒士游学活动较为普遍。孔子及其弟子的游学区域主要集中在周、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孟子、荀子等及其弟子,游历国家主要包括齐
、宋、魏、楚、秦等国。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B.环境宽松利于文化传播C.儒学受到统治阶级推崇D.游学是士人的主要活动3.张骞凿空西域之后,“西北国始通于汉矣”,西域各国的使者们相望于道、不绝于途。为此西汉政府“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
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据此推知,西汉()A.重视丝绸之路管理B.国家进入鼎盛时期C.统一局面得到巩固D.边疆治理更加有效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仿南朝在东宫设立“侍书”,令善书的兖州人沈法
会充任,并让其辅导太子学习书法。宣武帝元恪命人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卷,大体依许氏说文为本,上篆下隶”。这表明北魏统治者()A.注重吸收先进文化B.意欲促进民族交融C.尤为尊崇儒家学说D.全面进行文
字改革5.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唐朝政府想出了招安安禄山部将的策略,以节度使的职位承诺他们可以保留土地和军队,致使其“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唐代()A.北方经济衰退B.中央集权的弱化C.朝廷趋于腐败D.边防力量的加强6.宋代虽承
袭唐代三省,但三省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唐代,宰相亲自兼领尚书的一个司,如盐铁、度支,即宰相亲掌财政大权;而宋代,则由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专掌全国财权。这种变化反映出宋代()A.权力相互制约B.
君主专制加强C.文官地位提高D.中枢权力下移7.据《宋会要辑稿》记载,仁宗景祐三年(1036),太常少卿反映“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居第服玩,僭拟公侯”。南宋宁宗时情况更为严重,都城内外,衣服无常,那些仆役小吏也穿戴起高巾大袖,混杂于士流
。这表明两宋时期()A.等级观念受到冲击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C.科举扩大统治基础D.儒学社会影响弱化8.元朝在治理边疆问题时,以俗设“土官”,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检括户籍
、设立驿站、征调土军等职能,正如忽必烈对播州宣抚司的诏谕:“阅实户数,乃有司当知之事,诸郡皆然,非独尔播。”这反映出()A.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B.社会阶级矛盾缓和C.边疆内地一体化趋势D.地方行政效率提高9.下列所
示为郑和下西洋的相关记载。这可以用来佐证郑和下西洋(1)占城“对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纻丝绫绢烧珠等物甚爱之,则将淡金(一种含银量较高的自然金)交易”(2)自郑和下西洋后,旧港国(在今印度尼西亚)“市中交
易亦使中国铜钱,并用布帛之类”(3)暹罗国上水镇“有番人五六百家,诸色香货皆有卖者”,“中国宝船到暹罗,亦用小船去做买卖”A.坚持公平交易原则B.以宣扬国威为目的C.扭转政府经济困局D.促进中外贸易交流10.根据万历《明会典》
统计,洪武二十六年(1393),全国纳税土地8.5亿亩,税粮2944万余石,而苏州一府,就有田地985万亩,实征税粮281万余石。此外,苏州的丝绸、棉布及加工业和书籍刻印等大宗商品生产极为发达,木器制造加工业独步全国,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生产加工中心。这反映出明代()A.江
南经济地位重要B.苏州雇佣关系普遍C.弃农经商现象增多D.粮食产量不断提高11.1839年3月,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时,立即设馆编译西文书刊,探求西方的知识。他组织编译的《澳门月报》,有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用兵、论各国夷情等五辑。这()A
.体现出外交近代化趋势B.有助于禁烟运动的开展C.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D.配合了沿海的抗英斗争12.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时拥有轮船6艘,主要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1877年,又向社会集资
222万两银子买进美商旗昌洋行的旧轮船16艘,及其码头、洋楼等财产,招商局初具规模。由此可见,该局()A.辅助军事工业B.获得良好收益C.经营理念先进D.抵制外来侵略13.1898年7月10日,光绪帝发布上谕,令各省书院改为新式
学堂,改建或新创学堂的工作迅速铺开,京师、直隶、山西、陕西、两湖、江浙乃至边远的甘肃、贵州等省份都有新学堂的设立。第一批女子学校也在上海等地创设。这表明,维新变法()A.得到了各省督抚的支持B.建立了完整的新学制体系C.开近代妇女解放的先河D.推动了教育近代化
的发展14.1911年10月11日,《时报》发表时评指出:“湘粤不抗路而四川抗路,出人意料之外;成都不失守而武昌失守,尤出人意料之外;广州不失守而武昌失守,更出人意料之外。呜呼,自今以往,出人意料之事,岂第止此哉!”这折射出()A.清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B.各方力求避免局势失
控C.辛亥革命潜伏失败危机D.人们对新政仍寄予厚望15.1919年4月,《新青年》刊文指出当时社会的怪现象:他们用做过《圣谕广训直解》的办法,拿支离的白话来讲古怪的纲常名教。又或仍讲复辟,却叫做“皇帝回任”。这表明当时(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各阶层反对白话文运动C.坚持思想革命的必要性D.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16.李大钊在五四前夜先后发表《劳动教育问题》《青年与农民》《唐山煤矿的工人生活》《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等文章,提出:“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入到社会里面,非把
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其意在()A.推动国民大革命开展B.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C.促进劳苦大众的觉醒D.建立工农联盟的国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2分)材料宋代契约关系有了新发展。农业中,土地买卖契约和租佃契约关系空前发展。手工业中,官府与纺织者之间含有雇佣契约关系,如汴京绫锦院女工,“每人月粮二石,米豆又六斗”。矿冶业生产中,召募制和私人承买制日益盛行,募集工匠有时达“十余万人”。商业契约关系也空前发达,类
型进一步增多。宋代信用契约大量使用。宋代京城中的服务业相当发达,其制度性基础是雇佣契约关系。在宋代日常生活中,契约关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无论是田宅买卖、商品交易、雇用人力、房屋租赁、典当、借
贷,还是寄托、承揽等,都需要订立书面契约,并由保人担保,以确保各方权益。宋代民间订立契约后必须到官府缴税印契,经过缴税印契手续,契约才算合法有效。——摘编自《论宋代契约关系和契约法》(1)根据材料,归纳宋代契约关系的新发展。(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简析宋代契约关系发展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下表是晚清翻译、出版西书的概况。时间主体代表作品19世纪60年代之前传教士及其他来华人士和相关机构《数学启蒙》《重学浅说》《地理
全志》《大英国志》《植物学》《西医略论》等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官办机构《万国公法》《法国律例》《格物入门》《微积溯源》《化学鉴源》《列国岁计政要》《富国养民策》《列国陆军志》《防海新论》等甲午战争后民间知识分子及民办机构《西政丛书
》《政治原论》《社会改良论》《万国政治丛考》等——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围绕“晚清西学的传播”,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
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十三条规定:“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其国会之组织及选举法,由参议院定之。”据此,临时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
,为民国首届国会做好了选举准备。1913年4月8日,经过政党之间激烈的选战,首届国会在北京开幕,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据绝对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会第一大党。此次选举虽然出现了许多弊病,如对选举权的限制、选举准备工作不周、选举乱象等。但也取得了许多实践成果。
如全国登记选民达到了创纪录的4000万人,是清末新政时期谘议局选民人数的20倍,占当时总人口的1/10,国民对民主第一次有了切实的认识,近代中国第一届国会也得以组建。——摘编自《民国议会制崩盘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首次国会选举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首次国会选举的意义。(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明清时期河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小麦为代表面向市场的商品性粮食作物大量种植。由此河南地区的粮食种植结构从唐代粟、麦、
稻为主体,转变成明清时期的小麦、稻、豆等为主,高粱、玉米、粟等为补充的更加商品化的种植模式,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注重小麦等商品性粮食作物种植的推动下,明清时期河南地区以粮食交易和运输为重要业务的集镇经济迅速繁荣。——摘编自《明清河南区域粮食种植结构商品化与集镇城镇化研究》材料二清
末新政前,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下,河南的自然经济初步解体。河南人民大部分还是生活在封建经济方式之下,遭到沉重的封建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部分豫北人民还受到资本主义雇佣劳动方式的压榨。地权关系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地主阶级依然占有相当数量的土地。吏治的腐败,既加重了河南人民的负担,又造成了农业经
济的衰退。——摘编自《论清末河南新政与河南社会经济》材料三清末民初,河南经济有所发展,建立了一些近代工业。但是整体上河南轻工业水平特别低下,近代工业仍是寥寥无几,钢铁工业、化学工业都是空白,机器制造业几乎为零。由于河南近代工业
力量极其微弱,农业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工业化冲击的影响,生产方式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形式上。——摘编自《近代河南经济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河南经济的新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晚清时期河南经济衰落的原因。(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明清至民国初期河南经济发展变化中所得到的启示。(4分)2027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青桐鸣大联考(高一)历史参考答案1.A【解析】根据材料
可知,该文化遗址距今约5400年,且陶器大多为彩绘,这符合仰韶文化的时间和特点,①正确。出土了陶制家蚕蛹,可见当时人们已经学会养蚕,②正确。故A项正确。仅凭彩陶图案中出现几何纹,不能认为该文化遗址数学知识应用广泛,③错误。材料中未见生产技术的突破,④错误。故选A项。2.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
孔子及其弟子游学区域主要集中在周、齐、卫、宋、郑、陈、蔡、楚等国;孟子、荀子等及其弟子,游历国家主要包括齐、宋、魏、楚、秦等国,这说明当时各诸侯国对“士”给予了宽容的氛围,允许其自由地著书立说和四处奔走,宣传各自的思想及主张,故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儒士游学活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儒士游学活动较为普遍并不意味着儒学受到统治阶级推崇,排除C项。材料显示的仅是儒士游学活动较为普遍,并不意味着游学是士人的主要活动,排除D项。故选B项。3.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各国的使者不绝于途,为
此西汉政府“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便利使者往来。由此可见西汉重视对丝绸之路的管理,故A项正确。仅凭“置使者校尉领护”不能得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统一局面得到巩固、边疆治理更加有效的结论,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
令善书的兖州人沈法会辅导太子学习书法,以及宣武帝元恪命人撰集字书,这说明北魏统治者重视吸收汉族先进文化,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未见儒学,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文字改革,排除D项。故选A项。5.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政府采
取招安的平叛策略,致使安史降将“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可见中央集权的弱化,故B项正确。材料未见北方经济衰退、朝廷趋于腐败,排除A、C两项。材料主旨是藩镇割据而不是唐朝边防力量的加强,排除D项。故选B项。6.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三省主要职权转移至其他机构,且唐代宰相亲掌财政大权,而宋代则由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专掌全国财权,可见相权进一步被削弱,皇权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未见权力相互制约、文官地位提高、中枢权力下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7.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士庶之家和仆役小吏
对服饰的穿扮无等级之分,表现出当时等级观念受到冲击,故A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发展”是等级观念受到冲击的原因,而非表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科举扩大统治基础,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儒学复兴,理学形成,儒学社会影响力
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8.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朝在治理边疆问题时,以俗设“土官”,通过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长官司等机构,实行强制检括户籍等职能,这加强了对边疆的治理,反映出边疆内地一体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
现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排除A项。材料和“社会阶级矛盾缓和”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后,占城人热衷于中国瓷器等物品,甚至愿意用“淡金”来交换中国商品,而旧港国的市中交易也
使用中国铜钱,在暹罗国时,更有中国小船去做买卖的现象,这说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贸易交流,故D项正确。材料未见郑和下西洋坚持公平交易、宣扬国威,排除A、B两项。郑和下西洋不以盈利为目的,厚往薄来,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材料无法体现是否实现盈利、扭转政府经济困局,排除C项。故
选D项。10.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代苏州是全国的赋税钱粮重地,且是闻名全国的手工业中心,这反映出明代江南经济地位的重要,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苏州雇佣关系普遍、弃农经商现象增多,故排除B、C两项。材料未显示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11.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设馆编译西文书刊探求西方的知识,组织编译《澳门月报》等,这些有助于禁烟运动开展,故B项正确。材料未见晚清外交近代化,排除A项。“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夸大了林则徐这些措施的作用,排除C项。当时鸦片战争尚未爆发,
排除D项。故选B项。12.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采用先进的社会集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并购买先进的机器装备,表明其经营理念先进,故C项正确。材料未见辅助军事工业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巨额银两是社会集资所得,而不是营利所得,
排除B项。抵制外来侵略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式学堂在各地迅速建立且涉及地域广泛,由此可知,维新变法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发展,故D项正确。各省督抚是旧式官僚的代表,他们对变法大多采取消极观望的态度。维新变法中各省新式学堂的建立,不等于各省督抚支持
维新变法,排除A项。依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建立了完整的新学制体系,排除B项。材料中虽然涉及了女子学校的创立,但这并非是开妇女解放的先河,排除C项。故选D项。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湘粤和四川的保路运动危机尚未解除,清政府苦心经营多年的武汉三镇又发生了起义
,这折射出当时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各方力求避免局势失控”,排除B项。“辛亥革命潜伏失败危机”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与清末新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发展,白话文也被封建遗老遗少宣传利用
,当时社会上有人用白话文来宣传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这反映出坚持思想革命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各阶层反对白话文运动,排除B项。“反思辛亥革命失败原因”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认为要想
将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里输入到社会里面,就需要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这旨在促进劳苦大众的觉醒,故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非是建立工农联盟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7.【答案】(1)契约关系涉及领域增多;契约类型多样化;国家加强了对契约关系的管理与规范。(每点2分,共6分)(2)商品经济的活跃;土地买卖频繁;租佃关系发展的推动;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农业中,土地买卖契约和租
佃契约关系空前发展”“手工业中,官府与纺织者之间含有雇佣契约关系”“商业契约关系也空前发达,类型进一步增多”“在宋代日常生活中,契约关系几乎涵盖了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无论是田宅买卖、商品交易……都需要订立书面契约,
并由保人担保,以确保各方权益”“民间订立契约后必须到官府缴税印契,经过缴税印契手续,契约才算合法有效”等,由此推出:契约关系涉及领域增多;契约类型多样化;国家加强了对契约关系的管理与规范。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农业中,土地买卖契约和租佃契约关系空前发展”“商业契约关系也空前
发达”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商品经济、土地买卖、租佃关系、政府管理等多角度分析。18.【答案】示例1:论题: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西学的传播蕴含着“中体西用”的思想。(2分)阐述: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为了挽
救国家的颓势,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中的洋务派开始了长达几十年“中体西用”的实践。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西方兵工文化、科学技术和国际法,成为中国引入西学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前期,为了适应被动开放的形势,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清政府的官办机构介绍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著作,如《格物入门》《微积溯源
》《化学鉴源》等,以及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法国律例》等。洋务运动后期,出于自强求富的需要,西方政治经济学读物《列国岁计政要》《富国养民策》和军事著作《列国陆军志》《防海新论》等受到重视。但是,清政府官办机构对西学的介绍与引进,更多的是单门、单科的引进,是难以窥测西学全貌、难得其精粹的。(8分
)总之,19世纪6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官办机构对西学的介绍与引进,仅停留在器物层次,未曾深入到制度层面,也并未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2分)示例2:论题:甲午战争前后,西学的传播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分)阐述: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吸收、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军事制度,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洋务运动时期,清朝官办机构翻译、出版的《万国公法》《微积溯源》《防海新论》等,体现了当时清政府中的先进人士要求了解世
界、学习西方的实践。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了更加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日本和西方列强,更加深入地反思和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政治舞台,民间知识分子及民间机构成为翻译、出版西书的主体,对西学的介绍与引进逐渐从器物领域向
西方政治等领域扩展,如《西政丛书》《政治原论》《社会改良论》《万国政治丛考》。(8分)总之,甲午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学习从重视器物层面转变为重视制度层面,开启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2分)评分说明:“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
依据。考生若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读设问,看清设问要求。然后,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阶段,并围绕“晚清西学的传播”,自拟论题。最后,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多角度论证,并进行阐述。论证时,务必注意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史实准确合理。19.【答
案】(1)依法进行议会选举;为选举工作做了一定准备;政党之间竞争激烈;弊病与成果并存。(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积极尝试与探索;提升了国民对民主的认识;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中国民主的发展。(每点2分,任答3点得
6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中可找到“临时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为民国首届国会做好了选举准备”“经过政党之间激烈的选战”“出现了许多弊病”“取得了许多实践成果”,由此推出:依法进行议会选举;为
选举工作做了一定准备;政党之间竞争激烈;弊病与成果并存。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尝试、提升了国民的民主意识、传播了共和观念、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了中国民主的发展等几个角度分析。20.【答案】(1)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
较大改变;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集镇经济繁荣。(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2)列强的经济侵略;生产方式落后;封建剥削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吏治腐败;近代工业力量微弱。(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3)及时改进生产方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创新。(每点2分,任答2
点得4分。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可找到“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以小麦为代表面向市场的商品性粮食作物大量种植”“集镇经济迅速繁荣”等,由此推出: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集镇经济繁荣。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列强经济侵略、生产方式、封建剥削、土地兼并、地方吏治、近代工业力量等几个角度分析。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从及时改进生产方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创新等方面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