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2单元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DOC
  • 阅读 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103.533 KB
  • 2024-12-2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准解析】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2单元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2单元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准解析】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2单元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8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准解析】2021届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 第2单元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docx,共(10)页,103.53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e6e704b2f06c99a3270d3d1a132aba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部分第2单元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河南九师联盟质检)在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后,中国电科11所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短波和中波单片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并进行了成像演示,效果良好,将广泛应用于预警探测、搜索跟踪、天文观测、遥感

、海上救援、医学等领域。材料表明()①科学实验活动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②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④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电科11所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短波和中波单片2.7K×2.7K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将广泛应用于预警探测等领域,这说明了科学实验活动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新的联系,①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实践,③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与题意不符;④体现的是真理与谬误的关系,与题意无关。故选A。2.(2020·江苏南通海安高级中学月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

年贺词中指出,中共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发展今后30多年的美好蓝图。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这是因为()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

物质活动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①正确。②强调主观决定客观实践活动,扩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③正确。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排除④。故选A。3.(2020·四川成都期中)在生活中,酒后饮茶的习惯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酒后饮茶可以解酒,有利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茶同样具有使心脏兴奋的作用,两

者合二为一,更会增强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危害很大。这表明()①既有的认识不具有正确性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③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④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既有的认识

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①观点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材料没有体现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③与题意不符。“很多人认为酒后饮茶可以解酒,有利身体健康,但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酒和茶两者合二为一,更会增强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危害很大”说

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实践能够检验和发展真理,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4.(2020·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围绕“笃行”这一主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下列古诗文与这一

主题相符合的是()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实践第一的观点。①③体现实践的观

点,正确。②强调事物的发展趋势,以及杰出人物的作用,排除;④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故选A。5.(2019·福建南平一模)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实验型先进超导托卡马克(EAST)反应堆创造了新的世

界记录,让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在高温下发生核聚变,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等离子体放电,为人类提供“人造太阳”,极大助力破解人类能源困局。这说明()①实践的需要是推进人类对

人造太阳研究的根本动力②对人造太阳的认识只有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③实践是检验人造太阳相关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④人造太阳的存在与否与人类探测工具水平密切相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正确;实践

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②中的“超越历史条件”说法错误;人造太阳的研制成功与否与人类探测工具水平密切相关,但人造太阳一旦研制成功后,其存在便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错误。故选A。6

.(2020·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与巴黎圣母院遭意外火灾被损毁不同,我国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则是毁于战火,往日绝世风姿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近年来希望重建圆明园的呼声不绝于耳。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承接了数字圆明园研究和应用项目,利用精准数字化复原景

区达全园总量的60%。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还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研活动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主体的需要是开展科研活动的根本动力③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社会性,单个

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④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中的“以获得真理性认识为最终目的”说法错误,排除;实践是认识的动力,②中的“主体的需要是……根本

动力”说法错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团队通过数字化复原技术将重现圆明园历代景观变更,使得现代人可以领略到圆明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风采和魅力。该团队的成功佐证了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能动性,能将观念中的存在转变为现实存在,也佐证了科学实验

活动具有社会性,纯粹单个人孤立的科研活动不可能存在,③④正确。7.(2019·闽粤赣三省十校联考)针对港珠澳大桥岛隧道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建设团队开展了百余项试验,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申报专利400余项,填补诸多“中国空

白”乃至“世界空白”。这表明()A.实践产生新问题和提出新要求推动认识发展B.人类追求认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C.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过程D.人类实践活动取决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答案A解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排除B;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排除C;实践决定认识,排

除D;大桥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促进认识和科技的发展,可见A正确。8.(2020·安徽蚌埠二中期中)传统观念认为,多吃辣椒对健康不利。但最新跟踪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显示,吃辛辣菜肴可以减少癌症、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造成的早亡风险。这一最新发现表明()①认识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

作用中得以发展②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传统观念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不可靠的④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都是正确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传统观念与最新的跟踪调查结果和科学研究的结论有所不同,说明认识在主体

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真理性认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②符合题意;传统观念的正确与否具有客观性,不能认为“没有经过实践证明都是不可靠的”,③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能认为“在实践中获得的新认识都是正确的”,④说法错误。故选A。9.

(2020·江苏苏州张家港高级中学月考)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研究,将填补100KHz~10MHz射电天文观测空白,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等方面原创性成果。由此可见()A.经过实践验

证的认识具有真理性B.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C.已知认识会限制未知认识的探求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答案D解析要想获得真理性的认识需要不断经过实践的检验,排除A;B在题目中没有体现;已有认识是未知认识探究的前提,排除C;只有在月球背面独特的电磁环境条件下,开展低频

射电观测研究,才有可能填补100KHz~10MHz射电天文观测空白,有望取得行星际激波、日冕物质抛射等方面原创性成果。由此可见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D正确。10.(2020·江苏南通开学考)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的争论

,这体现的哲理有()A.认识的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B.对同一事物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内容是主观的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不下水,怎能学会游泳”和“不会游泳,怎能下水”的争论,这体现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认识的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

性,A符合题意。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真理只有一个,B错误。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C错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错误。11.(2019·安徽江南十

校联考)关于日常生活中该不该让孩子使用手机,家长们意见不太统一。有家长支持:身处互联网发达的当代社会,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对电子产品有所了解。有家长反对:担心孩子自控力不足,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损伤视力。对手机使用问题上形成的不同观点,原因是()①不同观点的形成受各自主观世界的影响②人们对手机使用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③在手机使用问题上,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④在手机使用这个问题上有多个真理性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对手机使用问题上形成的不同观点,主要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①②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由于人们

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④错误。故选A。12.(2020·山东邹城一中月考)黑洞是爱因斯坦首先推论出来的天体,但爱因

斯坦自己也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天体,2019年4月10日,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距离地球53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经过2年的观察与数据分析才

让我们一睹黑洞的真容。这说明()①让人们认识黑洞的真容是天文学家科研的目的②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黑洞的能力与水平③人类认识黑洞经历了从认识到实践的漫长过程④人类对黑洞认识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为了得到这张黑洞照片,

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经过2年的观察与数据分析才让我们一睹黑洞的真容,这说明实践的发展提高了人类认识黑洞的能力与水平,人类对黑洞认识是螺旋式上升与波浪式前进的,②④符合题意。天

文学家科研的目的是发现科学规律,指导实践活动,①错误;人类认识黑洞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的漫长过程,③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3.(2020·安徽师大附中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实现我国“十三五”既定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

理论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

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变化,必然要求“理念”给予解答,进而对“理念”进行检验、修正与完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不仅科学地

说明了“理念”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关知识,说明发展理念与发展实践的关系。(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提出三条建议。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发展大势的基

础上形成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变化,必然要求“理念”给予解答;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对“理念”进行检验、修正与完善;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理论能够推动实践的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社

会发展和变革,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治理。(2)创新——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参与到万众创新的行列;协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绿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绿色消费;开放——积极学习吸收借鉴不同领域、不同民族的优

秀文明成果;共享——通过大众传媒等手段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成功经验等。解析第(1)问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总结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中面临新问题,新问题的不断解决促进发展

理念的变化,可见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得到验证和完善,可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发展理念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可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2)问根据问题的要求及自己的感悟提出三条建设即可。14.

(2020·山东邹城一中月考)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新中国70年法治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与时俱进、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向前进,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时

期法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再到后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及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涵提升,我们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治国理

政须臾离不开法治。进入新时代,中国法治的使命艰巨、重任在前,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开创中国法治的新征程与新境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的原因。

答案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真理随之丰富发展完善。我国能够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是随新中国70年来社会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

上升性,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推向前进,不断为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与时代内涵,是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实践经验,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

成果的基础上,适应新的发展要求,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了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解析本题考查追求真理的过程。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给社会主义法治注入中国元素,强调认识的发展,体现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以及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8675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