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届高考语文【统考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 鉴赏诗歌的语言 含解析.docx,共(8)页,78.52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b72d22564047d0884d640f26aecd3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时作业7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南定楼遇急雨陆游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①逢峒獠②,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注】①朱离:形
容异地语音难辨。②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简要赏析。答:2.[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
有秋山。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答:3.[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重阳日再到共城①百源故居邵雍故国逢佳节,登临但可悲。山川一梦外,风月十年期。白发飘新鬓,黄花绕旧篱
。乡人应笑我,昼锦②是男儿。【注】①共城:今河南辉县。邵雍曾在共城居住,故称故居。②昼锦:衣锦还乡。据《汉书·项籍传》载,秦末项羽入关屠城,有人劝其留居关中。项羽见秦宫已毁,思归江东,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遂称富贵还乡为“衣锦昼行”,省作“昼锦”。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4.[炼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丘为落第归江东王维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
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辩才,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答:5.[语言风格]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双调]大德歌·夏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简析本曲的语言特色。答:6.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1)[炼字]“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答:(2)[炼句]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3)[炼字]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答:二、综合练7.阅读下面这首宋
词,完成(1)~(2)题。减字木兰花【注】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山长水远,遮住行人东望眼。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注】本词作者姓名不详,据记载,南宋嘉定末年,金兵南犯,掳走大批淮上妇女,其中一女子
在被掳北去的途中写下这首词。(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隐隐”“悠悠”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淮山、淮水的特点,也极为巧妙地表达了词人此刻的心情。B.词的下片,开头两句既是对上片的总结,又是进一步的具体描写,表现了词人对山
高路远的不满情绪。C.“有泪无言”四个字,刻画了一个哀怨至极而又沉默无语的女性形象,她的一腔悲愤无处倾诉,只能默默饮泣。D.“对晚春”三个字透露出词人的伤春悲己之情,春光流逝与个人的悲苦命运相交织,更显得哀婉沉
痛。(2)[炼字]本词上片连用几个数词“千”“万”,极富特色,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①曹彦约②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③。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穷年终是客
,至日始题诗。【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
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B.诗歌第三、四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
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D.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2)[诗眼]诗眼指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本诗第一联中哪个字是诗眼?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榆
河①晓发谢榛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忽忆弃者②,空惭旅鬓斑。【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而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
安宁的向往之情。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2)[炼句]诗歌的颔联历来受人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答:10.阅读下面这首
金诗,然后回答(1)~(2)题。横波亭(为青口帅赋)①元好问孤亭突兀插飞流,气压元龙百尺楼②。万里风涛接瀛海,千年豪杰壮山丘。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倚剑长歌一杯酒,浮云西北是神州。【注】①本诗是为镇守金国青口要塞的老朋友所作,写于元灭金
之前。②元龙百尺楼:元龙指三国时的陈登,刘备赞他有文才武略。后用“元龙百尺楼”来指高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笔不凡,辞采雄壮,又巧借典故,既写出了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也暗指了亭名之由来。B.颔联写眼前的景色引发了诗人对“千
年豪杰”的追忆,这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表达的情感一致。C.颈联中疏星、澹月、老木、清霜加之“秋”与“夜”,描绘出一派清寒江景,而鱼龙潜江,雁掠长空,更添清寥之感。D.这首诗融情于景,借咏横波亭及周围山川形势,勉励青口帅勇往
直前,收复失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2)[语言风格]有人称元好问的诗“有豪放迈往之气”。请结合相关诗句,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加以分析。答:课时作业71.答案:“争”和“乱”。“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江山重重叠叠地争相奔
涌进入眼帘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山河的赞美之情;“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也表达了羁旅奔波之苦。2.答案:“浮云”“流水”两词都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出别后像浮云一样漂泊不定,十年的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返,表达了诗人对别后多年漂泊、岁月
流逝、年华易老的人生感喟(感慨)。3.答案:诗眼是首联中的“悲”字。“悲”字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诗歌首联直言登临之悲,后三联具体写悲的内容:颔联写多年漂泊,故乡的山川风月只能在梦中相见,是身世飘零之悲;颈联写故乡风物依旧而自己华发早生,是人生短暂之悲;尾联写自己落魄还乡,徒
惹嘲笑,是老大无成之悲。4.答案: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切合标题中的“送归”。②情感内涵丰富:“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
怜惜。(意思相近即可)5.答案: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等语通俗自然,较口语化。“偏”“羞”等字精练传神,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6.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
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2)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3)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闲境之美、闲适之情。
7.(1)解析:B项,“表现了词人对山高路远的不满情绪”错误,这里是词人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答案:B(2)答案:①采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突出了淮山之高、淮水之广和词人愁恨之多。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愁”与“恨”
用“千里”“万顷”来形容,具体可感。8.(1)解析:B项,“回忆去年在吴门时”错误,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留滞舒州”的景象,诗人担心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答案:B(2)答案:第一联中的“惊”是诗眼
。诗人为冬至的到来、春节为期不远了感到惊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伤感之情,以及因留滞在舒州,担心不能及时赶回家与母亲春节团聚的忧虑之情。9.(1)解析:B项“借喻战争”错误,此处为借代。答案:B(2)解析:内容上:颔联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
远;语言上:动词“出”“生”两个字的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艺术手法: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边境变幻不定的战争风云,暗含了诗人对边患的隐忧。(手法答远近结合也可。分析要结合诗句进行。)答案:①写景远近结合,层次分明:上句描写云从天边升起,为远
景;下句写大草原上万马奔腾如同刮风,为近景。②善于炼字:“出”“生”二字运用生动传神,使整个画面充满动感。③描绘出居庸关一带辽远空阔的地形,气势雄浑,格调高远。10.(1)解析:B项,诗人表达对千年豪杰的赞美,将青口帅归入豪杰之列,赞美、
希冀;而辛弃疾表达的是对英雄难觅的无奈哀伤。答案:B(2)答案:(示例一)从内容上看,全诗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比如首联和颔联作者以横波亭的孤高之势、周围山川的雄壮暗喻青口帅之豪情;尾联写倚剑高歌,慷慨
豪饮,遥想浮云下的西北神州,都表现出勇往直前,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示例二)从语言上看,本诗遣词用字不同凡响,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像首联中的“插”“压”等字把横波亭下临飞流的孤高之势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再如颔联中的“万里”“千年”分别从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久远来表现
景之壮观与人之英武,字里行间表现出一种磅礴于胸的豪迈之情。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