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474 M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4.0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7)页,1.474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516fc6f3a0cb89016cad36ed925594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历史试题2024.11说明:本试券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

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条形码粘贴在相应区域。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纸。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辛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如图),距今7300—6300年。1978年冬至1979年春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还发现了碳化粟粒和家猪型的头骨。北辛遗址可以实证()A.史前社会的先民生活B.区域间的

文化交流C.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距今7300—6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据题干“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还发现了碳化粟粒和家

猪型的头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有陶器等生活器物,还有农耕生活的粟米和饲养家禽,证明了北辛地区先民们生活的场景,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除北辛遗址外其他的文化遗存,无法得出早期区域间存在文化交流,

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出现了国家的初始形态,排除C项;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早期国家的特征,题干信息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D项。故选A项。2.春秋战国时期的滕州市大韩墓地考古发掘出土了铜箍口鼎(图1),通过

对比楚式鼎(图2),可推知当时()A.商品经济繁荣B.争霸战争频繁C.区域文化交融D.地方特色浓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两个青铜器

的比较可以看出,其样式大体相似,故可以推断出当时不同区域间文化存在交流,C项正确;商品经济繁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频繁,但通过材料无法看出,排除B项;通过比较看出铜箍

口鼎和楚式鼎样式大体相同,故不能看出其地方特色浓郁,排除D项。故选C项。3.如图为滕州汉画像石《泗水升鼎图》。记载秦始皇这次东巡派人入泗水打捞九鼎,并未得到的故事。该主题故事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墓以及其他的石质建材中普遍出现。据此可知()A.秦朝工商业发达B

.秦朝推崇纲常伦理C.汉朝宣扬君权神授D.汉朝重视史学研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大禹所铸的九鼎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而秦始皇这次东巡派人入泗水打捞九鼎,最终以失败告终,意

味着秦将失去国家,汉代普遍出现该故事,是在宣扬君权神授,说明汉朝的正统地位,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秦朝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得出秦朝推崇纲常伦理的结论,排除B项;依据材料无法推出汉朝重视史学研究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4.墨子反对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提倡“列德而尚贤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由此可见,墨子()A.彻底否认了儒家的主张B.代表了下层平民的利益C.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倡导中央集权政治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墨子主张“尚贤”,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论出身高低都应该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体现了对各阶层,特别是下层平民利益的关注和对社会公平的重视。他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为下层平民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和发展机会,因此,墨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下层平民

的利益,B项正确;墨子并未彻底否认儒家的所有主张,其也主张尊贤的理念,排除A项;题干并未直接体现辩证法思想,排除C项;题干中墨子的主张并不涉及中央集权政治理念,排除D项。故选B项。5.柳宗元《封建论》写到:“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

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秦朝这一制度()A.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瓦解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C.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D.创新了官员的选拔与任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

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题干“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信息可知,秦朝统一六国、统一全国后,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管理,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郡县制下,中央有效控制地方,与贵族政治结束无关,且“开始”瓦解

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秦朝境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无法得出推动了各民族的交流融合,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与官员选拔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汉初君臣提倡,君主治理天下,应“处无为之事”,“顺自然之性”。这一理念()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B.源于对儒家

思想的改造C.加速了国家统一的进程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的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朝初年,社会经济凋敝,为迎合休养生息的需要,统治

者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君主权威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排除B项;此时国家处于统一的状态,排除C项。故选D项。7.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其中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

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A.颁布“推恩令”B.确立儒学独尊地位C.设置“中外朝”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

时期(中国)。汉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是颁布“推恩令”,A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思想文化措施,排除B项;“中外朝”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重农抑商政策是经济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8.张仲景: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强调了顺应四时养生,预防疾病。他积累临床经验,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下列属于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肘后备急方》【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B项正确;《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蕴含着中国古代卓越的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

“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注重生产经验的总结B.推

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C.局限在农业生产领域D.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的“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

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等信息可知,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注重生产经验的总结,A项正确;我国古代科技与近代进化论无关,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涉及到多个领域,除农业外,还有手工业等领域,排除C项;中国古代的科技注重实用性,并未形成系统

的科学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0.南朝刘宋时期,“荆城跨有南楚之富裕,扬州拥有全吴之丰饶,鱼盐杞梓的收益,可以滋养四面八方,丝绵布帛之丰茂,可以供天下百姓穿戴”。这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C.民族

交融取得重要进展D.南朝刘宋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南朝时期,荆州、扬州物产丰富,纺织业发达,说明当时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有

所发展,B项正确;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是在南宋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交融取得重要进展的相关信息,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刘宋政权的统治是在南北朝对峙时期,百姓安居乐业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列方框内措施或内容反映了()※

迁都洛阳※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统一说汉话※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A.秦国商鞅变法B.北宋王安石变法C.东汉光武中兴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

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方框内的措施“迁都洛阳”“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拓跋族的北魏孝文帝在统一北方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推行汉化政策的改革,D项正确。秦国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排除A项;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了扭转北宋的三冗问题,排除B项;东汉光的

武中兴是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C项。故选D项。12.唐朝时,汉人吃胡饼、戴胡帽,周边各族习汉礼、穿汉袍的情景都很常见。这主要体现了当时()A.阶层分化显著B.战争连绵不断C.政局动荡不安D.民族日趋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日趋交

融,故出现材料中的现象,D项正确;材料强调民族日趋交融,与阶层分化显著、战争连绵不断、政局动荡不安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3.“它‘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它”指的是()A.租调制B.租庸调制C.两

税法D.摊丁入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正向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唐中期以来实行的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C项

正确;租调制和租庸调制仍是以人身为征收标准的税收制度,排除AB项;摊丁入亩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该诗()A.赞颂隋朝统一国家功绩B.描绘“开元盛世”景象C.肯定大运河的积极作用D.期

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隋唐(中国)。依据材料《汴河怀古》“至今千里赖通波”、“共禹论功不教多”可知,诗人肯定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C

项正确;依据材料,本首诗是评论隋朝大运河而不是隋朝统一国家功绩,排除A项;本材料内容属于隋朝历史,“开元盛世”发生于唐朝,排除B项;依据材料,并未反映出诗人期望各民族间友好相处,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5.下表是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据表可知,这些方式体

现了唐代()方式举措战争唐初与突厥开战,大败突厥,俘获其首领。设置机构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册封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和亲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A.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B.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C.

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D.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的民族政策采用武力、设置机构、册封、和亲等多种形式,恩威并施,实行灵活务实的政策,B项正确;唐朝并未实现各民族平等,排除A项;“消除了民族分裂隐患”表述过

于绝对,排除C项;唐朝并未照搬汉代的民族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16.如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全国户、口数。据此可知,当时()天宝十四年(755)乾元三年(760)户管户总数约891万约193万课户约535万约76万不课户约356万约117万口管口总

数约5291万约1699万课口约821万约237万不课口约4470万约1462万A.人口下降社会阶级矛盾缓和B.藩镇割据导致均田制度崩溃C.政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社会动荡国家赋税收入减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唐代天宝十四年朝廷所掌握的课户口数、课户、课口数比乾元三年多,不课户、不课口比乾元三年少,课户课口的大量锐减,据此推知,安史之乱造成朝廷财政收入的大幅减少,满

足不了国家日常开支的需求,说明社会动荡国家赋税收入减少,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课税和不课税的户数和口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的这种现象主要与土地兼并加剧有关,社会矛盾并未缓和,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期间,藩镇割据还未形成,排除B项;780年唐德宗

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了两税法,政府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7.景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宗教派,如图是洛阳出土的一座唐代景教经幢。该景教经幢可以用来说明唐代()注:经文中采用了大量中国

佛教色彩的语汇;作为墓幢,洛阳景教经幢也采用佛教经幢的八面柱体形制,其作用与佛教经幢刻经的度亡祈福一样;图像构图以镶珠十字架为中心,以莲花、祥云为装饰符号。A.基督教中心转移到中国B.佛教的社会影响力提升C.社会三教合流趋势显现D.中外交流促进儒学发展【答案】

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景教是基督宗教派,但在其经幢中的经文却采用了大量中国佛教色彩的语汇;同时作为墓幢的经幢也采用佛教经幢的八面柱体形制;图像构图以镶珠十字架为中心,以莲花、祥

云为装饰符号。由此可见,佛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影响力是很大的,B项正确;基督宗教派传入中国不足以说明基督教中心转移到中国,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三教合流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信息只涉及了基督教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并未涉及儒学的发展状况,排除D

项。故选B项。18.据司马光记载:“(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一。”这一规定()A.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B.表明经济法规臻于完

善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市易司法,听人赊贷县官货财,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无抵当者,三人

相保则给之。皆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可知,允许人们以田宅或金帛为抵押,向政府赊贷,并且规定了具体的利息标准和罚款标准,这有利于规范市场金融秩序,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市易法,不能说明经济法规臻于完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仅从材

料,无法得出对劳动人民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9.下面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部分举措及其简介。这些举措()举措简介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农民可自愿向政府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均输法根据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

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物资。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等市场短缺时再抛售。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B.利于推动农产品的商品化发展C.强化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D.凸

显了复古以革新的政治策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青苗法强调政府通过向农民提供贷款以帮助农民暂渡难关,维持农

业生产;均输法强调政府根据实际进行调运、购买物资;市易法则强调政府通过低买高卖维护市场稳定。这三项改革均强调了政府增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强化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C项正确;材料中青苗法、市易法的举措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排除A项;材料中政策未能体现对农产品向市场销售的推动作用,排除B项;材

料未体现王安石的这些政策是借鉴了古人,排除D项。故选C项。20.在宋代,除皇室以外,其他官户均不能享受世袭官职和财产的特权,在经济上享有的免税和免役的特权也比前代大为减少。这说明宋代()A.门阀士族趋于消亡B.官员法律地位相对平等C.等级名分制度逐步瓦解D.法律制度健全成熟【答

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在宋代,除皇室以外,其他官户均不能享受世袭官职和财产的特权,在经济上享有的免税和免役的特权也比前

代大为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减少了官户在经济上享有的免税和免役的特权,并且官户不能享受世袭官职和财产的特权,这说明传统门阀士族势力消退,平民社会因素显现,A项正确;宋代官员法律地位相对平等是指上级官员不能随便对下级官员动用刑罚,下级官员也不需要对上级官员行跪拜之礼

,这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传统门阀士族势力的消退,但社会等级制度仍然存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宋代法律法规的类型和内容等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21.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人的本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

应万事”,“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基于此,他主张()A.个性自由B.存天理,灭人欲C.格物致知D.发明本心,致良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朱熹认为,人

的本心中是存在“理”的,但是被“人欲”所遮蔽,所以会“昏”,因此就要存天理,灭人欲,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自由,排除A项;材料只讨论了理与欲的关系,没有讨论如何获得“知”,排除C项;发明本心,致良知是陆王心学,排除D项。故选B项。22.辽代设置南、北面

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辽政权意在()A.加强区域自治B.缓和民族矛盾C.削弱汉人势力D.限制南北交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辽政权对于汉人和契丹族的管理方法进行区分,说明辽政权因俗而治,缓和民族矛盾,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因俗而治,不是因地制宜,加

强区域自治,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了因俗而治,没有削弱汉人势力的措施,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南北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23.王祯在《农书》中兼论了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并指出各自的优缺点。同

时指出“今并载之(指南北农具),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这些内容()A.意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体现了元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反映了蒙古族完成了封建化进程D.表明国家统一有助于农技整理推广【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自北至南,习俗不同,曰垦曰耕,作事亦异。”“今并载之,使南北通知,随宜而用,无使偏废。”可得出把南北的

技术进行总结,并积极推广,促进了南北农业技术交流,表明在元朝国家统一的背景下,有助于农技整理推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整体经济发展情况,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没有关于元朝抑制商业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知识,元朝时期蒙古族封建化速度加快,但没有完成封建化进

程,排除C项。故选D项。24.《元史・地理志》“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地方治理的突出特点是()A国内市场趋于统一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因俗而

治多元包容【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唐羁縻之州,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反映了元朝.的地方治理一

大特色是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材料强调边疆治理,出发点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政治目的为主,与统一国内市场无关,排除A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掌握决策权,一般通过削弱相权加强君权,与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不

同,排除C项;因俗而治多元包容符合唐朝羁縻政策,与元朝一体化相反,排除D项。故选B项。25.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

A.商品经济提升女性地位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闽粤社会影响力大【答案】B【解析】【详解】信奉四海龙王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期盼风调雨顺;信奉妈祖是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期盼出海平安,由此说明宋元时

期航海事业得到发展,B正确;题干内容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A;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地位提升,但是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通过题干中妈祖的职能无法证实闽粤地区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排除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

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宋初年,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赵普答日:“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摘编自司马光《涑水纪闻》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

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摘编自《史学集

刊》(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答案】(1)特点: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相分离;相权三分,加强君权;三

省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运转具有程序性。(2)措施:行政上:削弱节度使职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县长官;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件,彼此制约。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编入禁军,由皇帝直

接控制;设枢密院,掌管调兵权,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财政上:在诸路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影响: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国省制

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解析】【小问1详解】时空是唐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中书省与门下省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可知,唐朝中央机构决策机构与执行机构相分离;相权三分,加强君权;由材料一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中书省负责草拟

、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可知,唐朝中央机构三省分工明确;三省相互制约和监督;运转具有程序性。【小问2详解】时空宋代(中国)。措施:根据材料二“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

其钱谷,收其精兵”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初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行政上:削弱节度使职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县长官;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件,彼此制约。财政上:在诸路设转运司,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军事上:杯酒释兵权;将地方精兵调入中央,编入禁军,由皇帝直

接控制;设枢密院,掌管调兵权,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小问3详解】时空是元代的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三“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是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影响深远。2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性学习,如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一组(汉代)海昏侯墓有着丰厚陪葬品,光出土的汉代五铢钱就有200万枚,重达10吨。而用错金银工艺装饰的精美车马器有3000多件。此外,还有成套的青铜器

、大量的黄金制品以及其他珍贵文物。(注:海昏侯即汉废帝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二组(唐代)据《封氏闻见记》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唐代南北经济文化

交流加强三组(宋代)南宋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统计: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耕地面积税收商业城市人口1271年6000万亩200万两白银20个1200万人1300年8000万亩400万两白银30个2000万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任意选取两个小组,判断其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多角度简述宋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表现。【答案】(1)选取二组:成立,理由:唐代饮茶风俗从南方传到北方,并在北方得到传

播,体现了南北生活差异缩小,进而表明唐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选取三组:成立,理由:宋元时期的经济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耕作制度出现多熟制,出现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户口显著增长。手工业进步:制瓷业出现五

大名窑,煤开采量大并用作燃料,印刷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商品市场涌现,边界贸易活跃,出现纸币“交子”,城市兴盛,海外贸易兴盛。社会发展的表现: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综合题之情景活动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小

组展示的材料可以选取二组:成立,理由:根据材料“唐玄宗开元年间饮茶风俗逐渐从南方蔓延至北方黄河流域。‘京邑城市多开店铺……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可知,唐代饮茶风俗从南方传到北方,并在北方得到传播,体

现了南北生活差异缩小,进而表明唐代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强;根据小组展示的材料可以选取三组:成立,理由:根据表格中1271年与1300年的相关数据对比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的经济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小问2详解】本题是综合题之开放创新题。时空是宋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宋代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主要表现在农业领域出现了耕作制度上的多熟制,有了固定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棉花开始在内地种植,户口也显著增长。手工业进步领域制瓷业出现五大名窑,煤炭大

量开采并用作燃料,印刷业发展迅速。商业繁荣领域中商品市场涌现,边界贸易活跃,出现纸币“交子”,城市兴盛,海外贸易兴盛。社会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文化的繁荣是在隋代文

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隋代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几年,但是在几个方面开创了新的局面,并给唐朝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是隋朝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可以说大运河是维系唐朝统治的生命线。据统

计,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二十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二百五十万石。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运河的重要性越发显示出来。其次是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唐承隋制有所变革,《新唐书·选

举志》:“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遂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从而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同时,这些庶族士人也就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为唐代文化带来新的面貌。——《中华文明史第三卷》(1)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材料二宋词以其高度的繁荣与唐诗并称。据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家,词作19900多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有词的创作,例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是词作之大

家。还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本不以文学著称的却有很好的词作,如范仲淹。当然还有更多主要以词名世的,如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宋代城市的规模和城市中的手工业、商业活动迅速发展,市民活跃。唐代城市中互相隔离的里坊,代之以便于交通和商业的街市。街市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其中有不少

娱乐场所。词的演唱便适应城市的娱乐需要而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宋代的士大夫生活优越,他们既有经济条件也有余暇,可以经常在一起宴饮,宴饮中常有歌使歌唱,所唱就是词。——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指出宋词繁荣的原因及表现。【答案】(1)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奠基作用;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科举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庶族士人的崛起;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对外交流频繁;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2)原因:宋代城市的繁荣

和商业的发展;士大夫阶层的壮大;市民阶层的壮大。表现:创作的宋词数量多;创作群体丰富多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原因:据材料“唐代文化的繁荣是在隋代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结果”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奠基作用;据材料“隋朝

开通的大运河,将长江南北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结起来”可知,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据材料“遂使大批出身庶族的才俊之士得以进入仕途,从而扩大了统治的基础”可知,科举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庶族士人的崛起;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和对外交流几个角度去分析

可知,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民族交融;对外交流频繁;统治者重视文化教育。【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原因:据材料“宋代城市的规模和城市中的手工业、商业活动迅速发展,市民活跃”可知,宋代城市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据材料“宋代的士大

夫生活优越,他们既有经济条件也有余暇,可以经常在一起宴饮,宴饮中常有歌使歌唱,所唱就是词”可知,士大夫阶层的壮大。表现:据材料“据唐圭璋所编《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家,词作19900多首”可知,创作的宋词数量多;据材料“许多

著名的诗人都有词的创作,例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都是词作之大家。还有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本不以文学著称的却有很好的词作”可知,创作群体丰富多样。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