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历史(附答案).docx,共(8)页,58.688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6dacc33aa86bc7f65a32ec8abdcbb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衡阳市八中2019级高三第5次月考试题历史命题人:龙国安审题人:蒋平请注意: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
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2.春秋时期,有些诸侯以“尊王攘
夷”为旗号,结为联盟,抵抗夷狄(包括秦楚);楚国国君一直称王。公元前344年,齐魏“会徐州相王”;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韩、赵、魏、燕、中山“五国相王”。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周王仍被尊为天下共主B.传统政
治秩序走向瓦解C.列国纷争推动社会转型D.华夏夷狄对垒由来已久3.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铸造情况。这一变化表1时间货币铸造地点春秋时期晋国和东周王畿所在的“三河”之地战国中期三河地区原生区城基础上,向东延伸到滨海的故齐境内,向南达江淮间的荆楚,向北更达燕
赵长城以南A.反映了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B.体现货币走向统一的趋势C.促进了賦役制度的日益完善D.导致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4.西汉时,从高祖到景帝,地方长吏主要以军功、事功、中央官外调、酷吏充任;武帝时期开
始任用儒生,但以积功而担任地方长吏的仍占多数,酷吏也极为活跃;元帝时期,经学之士已在地方长吏中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汉代A.儒学地位不断上升B.法家思想不符合统治需要C.选官方式日趋完善D.地方官员生
要出身于太学5.《宋会要辑稿・食货四二》记载,“国家建都河汴,仰给江淮,岁漕资粮,溢于汉唐。一经制之素定,有常守而不渝。六路所供之租,各输于真楚;度支所用之数,悉集于京师。”这说明北宋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A.开封发达的水陆交通B.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C.推动南北的民族融合D.躲避北方少数民
族侵扰6.在宋代,“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代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而到了清代,地主阶级对佃农往往以夺佃、退佃等手段相威胁,趁机抬高租额并巧立名目额外盘剥。佃农地位的这一变化()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间接反映B.与满洲贵族不重视农耕相关C.是农民起义频繁爆发的结果D.间接反映清代人口膨胀现实7.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傅山痛斥理学家是“伪君子”,另一个思想家颜元嘲笑理学家“全不谋2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还把理学家一贯奉行的“正其谋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
信条改为“正其谋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他们的做法A.继承并发展了孔孟儒学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D.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8.1864年,清政府急欲恢复江南驻防旧制,欲添造兵房1万余间,公廨官署200余所,并要求两江总督李鸿章设法筹款。后经几任两江
总督拨款,直至1879年,累计建造官署、兵房5400间。这说明A.地方与朝廷分庭抗礼B.农民运动摧垮江南经济C.清政府财政制度崩溃D.中央对地方的依赖加深9.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
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
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10.1926年12月,毛泽东在湖南全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说:“农民问题只有经济意义。我们只想减租,不想夺取地主土地。”后来,中共土地委员会决定“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触动小地主和军人的土地。”这些做法()A.助长了国民大革命中的右倾错误B.壮大了反抗国
民党政府的力量C.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要求D.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需要11.1941年5月《解放日报》发表《略谈妇女工作作风》一文,批评延安妇女工作“不从社会经济基础上去探究妇女被压迫的根源,而把妇安被压迫受痛苦归咎于男子”,认为这势必造成妇女解放与根深蒂固的男
权观念的激烈洲突,影响乡村社会的稳定。这旨在A.服务全民抗战大局B.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C.批评妇女工作失误D.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12.下表是关于1950—1960年中国主要进口商品金额比重的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年份成套设备和技术机械仪器五金矿产化工粮油食品土产畜产19
500.1%11.6%13.8%24.1%————195543.3%13.9%9.4%13.5%2.1%0.3%196033.2%16.2%18.9%19.2%1.7%1.9%A.压缩基本建设的投资规模B.促进农轻重协调发展C.着力提升企业的制造能力D.融入了世界经济
体系13.公元前403年,在经历“三十僭主”的短暂统治后,雅典内战结束。全体雅典人聚集在神庙前举行和解仪式,公民依次宣誓“不再记起旧日的伤害”,曾参与僭主政权的人被赦免。时人视这次大赦为“成功的典范”。这
反映了当时雅典A.僭主统治影响力大B.城邦利益高于一切C.贵族政治地位提高D.人文主义思想兴起14.下面是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政府议案被议会修正的数据变化情况。出现这3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立宪制形成B.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C.内阁权力的扩大D.议会
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15.1910年,英国对美国的赤字是5000万英镑,对欧洲的赤字是4500多万英镑;英国对中国的贸易盈余达到1300万英镑,对印度的贸易盈余高达6000万英镑。由此可知A.资本全球扩
张日益加剧B.英国缺乏运用新技术的动力C.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D.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6.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指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上述变化A
.源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B.说明应建立国际新秩序C.要求调整世界统治秩序D.更有利于发达国家发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0分,共52分。17.(15分)阅读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国农民创造精耕细作农业的过程,也是改变和完善自身的过程。精耕细作使一夫一妻家庭变成了生产的基本单位,这个小家庭成为了同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物质分配紧密联系的全能的社会
实体。有了家庭经营,如管子所说:“民乃知时日之早宴(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一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农民从事精耕细作农业必须具备天文历法知识和土壤物候知识,必须具备相当复杂的耕、种、中耕、收
获以及积肥、施肥的知识和技能。——摘编自孙达人《中国农民史论纲》等材料二中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中国人从野生植物中驯化培育了大量的栽培植物,并进一步把它们传播到世界各地,如原产于中国的大豆,至今已遍及世界50多
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受到世界农业的恩惠,如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至今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继续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1741年至1840年,中国人口从1.4亿增至4.1亿,而人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此而急剧下降。这
种现象被经济史学家称为“中国奇迹”。——摘编自王渝生《中国农业与世界的对话》等(1)结合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民在精耕细作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7分)4(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8分)【答案】(1
)追求家庭和谐/重视家庭伦理;勤于劳作/节俭;具有经验理性/重视技术更新;注重自我完善。(7分)(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作用/技术的改进/生产工具的革新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提
高了粮食产量/物种交流;长期统有利于社会稳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政府重视农业/赋税改革/政策支持等;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8分)1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治兵然后可言息兵,讲武而后可言惬武”“有各则制人,无各则
制于人”早已成为古人的思想共识并成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地缘安全环境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中原农业文明高度发达,掌握的经济、文化资源比周边地方雄厚,对边疆游牧、渔猎民族产生强大吸引力,从而增强了“中华一体”的
国家安全目标观,也导致了安全的威胁主要体现政治领域,尤其体现在军事斗争中,这也使中国古代战略学家与历代王朝均认识到治国安邦、抵御外侮的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中华民族生存圈边缘的山脉、大漠和海洋,形成中国古代中原王朝的天然国家安全防御屏障
,农耕文明的生存条件相对优越,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实行自给自足的经济原则,较难产生强烈的扩张动机。中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防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防御性工程,这体现了古代中国安全战略文化本质上是防御性的;中国传统“和合”地缘文化特别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秉承“协和万邦”的文化理念,重视国家关系的和谐,主张对外关系要行“王道”,对战争,在“和合”地缘文化的影响下,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尹朝晖《中国古代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借鉴价值》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我国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历代领导人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新时代总体安全观。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
切依靠人民,真正务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打造命运共同体,推动各方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
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代国家安全观与我国古代传统安全观相比较所呈现的变化(2分),并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观形
成的历史背景。(4分)【答案】(1)特点:把居安思危作为寻求国家长治久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华一体”的国家安全目标取向;以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对外安全为主要内容,将军事安全5置于首要地位;国家安全的
基石是增强国家实力;崇尚和平、注重防御、刚柔并济。(9分,任意三点即可)(2)变化:由片面的安全观到全面系统的安全观的转变;由注重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到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转变;由注重国家安全到更加注重人的安全;由注重自身安全到更加注重共同安全。(2分,任意一点即可)历史背景:世
界多极化和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形势总体和平稳定,但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融引发国际政治局势动荡;冷战格局虽已结束但思维依然存在;新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各种社会利益和矛盾相互交织影响国内安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中国
历代领导人国家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分,任意两点即可)19.(12分)“体”“育”二字,我国古语皆有之,“体育”一词寓强健体魄之意则是近代以来形成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2分)近代体育观念观念表现强兵御侮1862年,湘军、淮军等新式军队最早引进西洋兵操,主要是英国兵操,包括列队、刺杀、战阵与战术等。1881年,天津水师学堂首先引进了体育课,内容有击剑、足球、跳栏、跳远、跳
高、爬桅等项。强种强国1891年,万木草堂规定学生的课外活动要有固定时间,课以体操。20世纪初,清政府明确了各学堂一律练习兵式体操的规定。1908年,上海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女子体育专门人才的学校,其他女子学校也纷纷增设体操课。科学体育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体育的概
念、作用、目的以及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1922年,李大钊呼吁政府在工人们聚居的生活场所组织建设公园、运动场、俱乐部等设施,为工人业余文化体育提供条件。国粹主义1919年,北京政府将“中华新武术”定为学界必学之“中国式体操”,意在抵制西方现代体育,这遭到鲁迅等学者强烈反对。1932年,中国在洛杉
矶奥6运会失利,《大公报》的文章指出“西式运动,中国既不暇学,亦不必学”。民族体育20世纪30年代,以程登科为代表的体育界人士深受当时德国政治影响,他们倡导将政治、军事、体育三者有机结合,要“全民皆兵”,人人拥有战斗技能和卫国的能力,要利用军警权力来辅助民众实行全民
体育。——摘编自崔乐泉《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近代体有观变迁研究》等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近代体育观念。(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近代体育观念的一种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答案
】示例一:从整体看,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体育观念。强兵御侮的体育观念,形成于洋务运动时期,主张中体西用,以西式体操训练军队,创办军事学堂,挽救清朝。强种强国体育观念,形成于维新运动时期,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培养,关注到国民身体素质对国家的重要。国粹主义体育观念,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张摒弃西式体育。无论是主张学习西式体育救国的体育观念还是主张弃西式体育的国义体育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过于绝对化的问题。示例二:民
族体育观念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特征。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国难当头,学者提出将体育作为救国手段,期待通过体育增强国防力量。民族体育观念适应了国贫民弱和抗日救亡的需要。不
过,这一思潮受当时德国政治体制影响,主张借助军警力量发展体育;带有法西斯专制色彩。民族体育观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但是不可能成为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流意识。20.(10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唐代养老政策在继承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
发展。唐代老人与残疾人均可受田且免除赋役负担。唐律规定:“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针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政府制定了给侍制度,给侍对象有富户,也有贫户。唐开元二十五年户令:“诸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九十二人,百岁五人。”充侍者须是成丁之男,故称之为侍丁,“侍丁
依《令》免役,唯输调及租”。充侍者有亲侍和外侍之分,所谓亲侍,即侍丁与侍老有亲属关系,外侍则无亲属关系。亲侍属法定充侍人员,人子不侍其亲为违法,官员也不例外。唐后期,“人户减耗,徭役繁多”,给侍制度渐趋消亡。唐代的养老措施在五代基本延续。——摘编自
盛会莲《试析唐五代时期政府的养老政策》等(1)概括唐代养老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2)简析唐代养老政策获得新发展的原因。(6分)20.(1)授予老人土地且免除赋役;对高龄老人宽免刑罚;制定针对高龄老人的给侍制度。(67分)(2)儒家“
孝道”思想的传承/继承前代经验;政府的重视/社会稳定;以法律形式规定养老责任;经济繁荣奠定物质基础/国力强盛/均田制推行。(4分)8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