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

DOC
  • 阅读 3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182.489 KB
  • 2024-12-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docx,共(8)页,182.48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c481c9b4223c4c591501b0c0f7a1d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1页共8页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常考62条知识提纲第七章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N)。例如:F=10N。3、会举例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的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会画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例如:用500N的力水平向右推箱子5、物体间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如:划船、游泳。6、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7、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2)量程及分度值。(3)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4)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及读数。例如:8、重力: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重

力。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g=9.8N∕kg(表示质量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G=mg→m=—(注意:公式中的单位要统一用k

g、N∕kg、N)(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3)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会画力的示意图表示重力的三要素。例如: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2页共8页第八章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总结: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需要力,维持物体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力。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例如:汽车突然刹车(或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车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停下来,车

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汽车突然起动时乘客会向后倾倒。汽车突然向左转弯时乘客会向右倾倒。3、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几个力就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例如:放在地面上静止不

动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天花板上悬挂着静止不动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注意:画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以上时,作用点画在同一个点(物体的重心)上。5、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6、摩擦力的分类:(1)滑动摩擦力。(2)滚动摩擦力。(3)静摩擦力。7、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8、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拉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F摩=F拉9、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大小。(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0、会举

例说明增大摩擦力的方法:(1)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增大压力。11、会举例说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1)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离第九章压强1、复习面积的基本单

位:米2(m2)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3页共8页1m2=102dm2(1dm2=10-2m2)1m2=104cm2(1cm2=10-4m2)1m2=106mm2(1mm2=10-6m2)2、压力产生的原因:(1)物体由于受到重力而产生的。(2)物体由于受到其它形式力而产

生的。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支持面)上的力。例如: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两个因素有关。4、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5、压强的计算公式:p=F/S→F=pSS=F/P压强的单位:帕(Pa)1Pa=1N∕m2(表示1m2的面积上

受到的压力是1N)注意:(1)公式中的单位要统一用N、m2、Pa(2)受力面积S是指相互接触部分的面积。(3)此公式普遍适用于计算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6、会举例说明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7、会举例说明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

面积。8、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9、液体压强的特点:(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且会流动,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同一种液体(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4)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1

0、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ρ=—P/ghh=P/ρg注意:(1)公式中的单位要统一用kg∕m3、N∕kg、m、Pa(2)深度h—液体内某处到夜面的垂直距离,而不是到液体底部的距离。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4页共8页(3)液体的压强只与液

体的密度和深度两个因素有关系。与容器的形状、大小等其他因素无关系。(4)此公式只适用于计算液体压强。1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当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船闸等等。12、大气(空气)由于受到重力且会流动,大气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证明大气压强(大气压)存在的事例有:(1)用吸管吸起瓶里饮料。(2)用玻璃杯装满水,用硬纸片盖住倒过来水不会流出(3)把塑料吸盘挤压到墙壁上,吸盘就能紧贴在墙壁上。(4)马德保半球实验。等等。13、托里拆

利实验最早测出大气压的值相当于176m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标准大气压:p0=ρ水银gh水银=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如果用水做实验,1标准大气

压大约能支持水柱的高度为:h水=10.3m,应用:抽水机。14、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真空金属盒气压计)15、大气压会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小;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减小而增大。16、会举例说明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第十章浮力1、复习体积的基本单位:米3

(m3)1m3=103dm3(1dm3=10-3m3)1m3=106cm3(1cm3=10-6m3)1m3=109mm3(1mm3=10-9m3)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1)测出物体的重力G(2)测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3)∵F+F浮=G(

二力合成,二力平衡)∴F浮=G—FF=G—F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而产生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5页共8页的。F浮=F下—F上(F下>F上)(1)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2)特殊情况:4、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理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m排g=ρ液V排g∴F浮=ρ液gV排→ρ液=———V排=———注意:(1)单位要统一用kg/m3、N/k

g、m3、N。(2)ρ液—排开液体的密度而不是物体的密度。(3)V排—排开(浸入)液体的体积。部分浸入:V排=V浸﹤V物全部浸入(浸没):V排=V物(4)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形状等

其他因素无关。(5)当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浮力不变,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6)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5、从二力平衡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F浮>G物,上浮(浸没)。结果→漂浮:F浮=G物(部分浸入)。(2

)F浮=G物,悬浮(浸没)。(3)F浮<G物,下沉(浸没)。6、从密度角度来分析物体的浮沉情况:证明:∵F浮=ρ液gV排G物=m物g=ρ物V物g浸没:V排=V物∴(1)当ρ液>ρ物,F浮>G物,上浮。结果→漂浮。在液体里上浮和漂浮在液面的实心物体,物体的密度一定小于液体的密度。例如:浸没在水中的

木块会上浮;铁球浸没在水银中会上浮。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6页共8页(2)当ρ液=ρ物,F浮=G物,悬浮。例如:浓盐水能使鸡蛋悬浮;用塑料薄膜袋装水扎紧袋口浸没在水中会悬浮。(3)当ρ液<ρ物,F浮<G物,下沉。例如:浸没在水中的铁块、石块会下沉。7、轮船

的原理:用钢铁做成空心的轮船,增大了排开水的体积,由F浮=ρ液gV排可知增大了浮力。排水量m排: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证明:∵F浮=G排=m排gG船总=m船总g漂浮:F浮=G船总∴G排=G船总;m排=m船总(

例如:三国时期“曹冲称象”的故事)8、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浮沉的。9、氢(氦、热)气球、飞艇、孔明灯:ρ空气>ρ内,F浮>G球,上浮。→ρ空气=ρ内,F浮=G球,悬浮。→F浮<G球,下落。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

)(始终)作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2、功的计算:功=力×距离W=Fs→F=W/ss=W/F功的单位:焦(J)单位统一用:N、m、J。1J=1Nm重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W=Gh3、用P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4、功率:功与

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5、功率的计算:P=W/t→W=Ptt=W/P功率的单位:瓦(W)单位统一用:J、s、W。1W=1J/s(表示1s做的功是1J)常用单位:1kW=103W;1匹=735W6、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具有能量(能)。能量的单位:焦(J)。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

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7、机械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2】势能: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7页共8页(1)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程度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8、机械能的转化:(1)会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蹦床、弓箭、滚摆、单摆、水电站、人

造地球卫星等等。(2)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和是不变的(机械能是相互转化的)。第十二章简单机械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O转动的硬棒。2、会画图表示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O: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2)动力F1:使杠杆

转动的力。(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例如:撬棒3、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杠杆处于静止或平衡转动

状态。4、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使杠杆保持在O位置平衡,力臂与杠杆重合,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的长度。5、杠杆平衡条件(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6、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1)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s1=阻力移动的距离s2)。例如:天平、自行车手把等等。(2)省力杠杆:l1>l2,F1<F2,省了力,却费了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s1>阻

力移动的距离s2)。例如:撬棒、钳子(铁钳)、剪铁用的剪刀、修剪树枝用的剪刀、自行车手闸、杆秤、案秤、扳手、指甲剪的上半部等等。电子版关注公众号:好学熊资料库第8页共8页(3)费力杠杆:l1<l2,F1>F2,费了力,却省了距

离(动力移动的距离s1<阻力移动的距离s2)。例如:赛艇的船桨、剪纸用的剪刀、理发用的剪刀、镊子、用餐的筷子、夹头发的夹子、指甲剪的下半部等等。7、定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F=G(不考虑摩擦),s=h。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例如:旗杆顶部的滑轮。8、动

滑轮:滑轮(的轴)可以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F=1/2G(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s=2h。省了力,却费了距离,不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例如:起重机吊钩上的滑轮。9、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的。F=1/nG(不考虑滑轮重和摩擦),s=nh,省了力却费了距离,

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n为承担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当n为偶数时,从定滑轮开始绕绳;当n为奇数时,从动滑轮开始绕绳。滑轮实质是杠杆的变形。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10、轮轴:F

1R轮=F2R轴(不考虑摩擦),R轮>R轴,F1<F2,省了力费了距离。例如:汽车方向盘、门手把、螺丝刀、水龙头。轮轴实质是杠杆的变形。11、机械功的原理:使用机械做的功等于不使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Fs=Gh(不考虑机械本身重及摩擦)12、

斜面:根据机械功的原理Fs=Gh(不考虑摩擦),s>h,F<G,省了力费了距离。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7189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