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卷)2022年中考化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docx,共(9)页,86.92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840c53076e7a8c1d5e5dc697f184f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上海卷)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BACDBABCADACCDADACAD1.B【解析】A、白色,是纸张的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A错误;B、可燃,需要通过燃烧这个化学
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正确;C、易撕碎,纸张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C错误;D、不溶于水,是纸张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选项D错误;
故选:B。2.A【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某药品商标标出锌的含量,这里的“锌”是指元素。故选A。3.C【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故选C。4.D【解析】A、冰属于化合物,铁、碳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生石灰、干冰属于氧化物,石墨是
碳单质,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C、矿泉水、石灰水属于溶液,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胆矾、氯化钠、硝酸钾都属于晶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5.B【解析】判断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
产生新物质。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固体形状改变,都不能说明产生了新物质;生成氧化镁,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B。6.A【解析】A、氯化钠中含钠离子和氯离子,不含原子团,故选项符合
题意;B、硝酸银中含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硫酸钡中含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钾中含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含原子团,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7.B【解析】A、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盐汽水不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盐汽水中含有氯化
钠、二氧化碳、白砂糖、柠檬酸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汽水不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汽水不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分析】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体积的1/3,
否则会沸腾时飞溅出来,所以图中操作错误;B、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
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9.A【解析】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表述正确;B、水变成冰后,水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度慢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C、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的体积没
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此选项表述不正确;D、水分子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水的物理性质,此选项表述不正确。故选A。10.D【解析】解: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导电
性比银强,故B说法正确;C、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故C说法正确。D、石墨与石墨烯是不同种物质,因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D不正确。故该题选D。11.A【解析】①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冷却热饱和溶液不一
定有晶体析出,说法正确;②在一定的条件下碳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说法正确;③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说法错误;④不通过分解反应,化合物中的某种元素也可以
转变为单质,例如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能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选:A。12.C【解析】【分析】1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1克/100克水,底部有Xg硝酸钾晶体,加入10g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2.1g。A、底部有
Xg硝酸钾晶体,加入10g水,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2.1g,当X>2.1g时,所得溶液定饱和,故A正确;B、加水后,硝酸钾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一定变大,故B正确;C、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变大,加水前溶液是饱和溶液,该温度下
溶质质量分数已经达到最大值,当X<2.1g时,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C不正确;D、10℃时硝酸钾溶解度是21g,即10g水中溶解2.1g硝酸钾恰好达到饱和,若X<2.1g,所得溶液不饱和,故D正确。故选C。【点睛】=100%100g+溶解度饱和溶液质量分数溶解度13.C【解析
】A、反应前溶液中就含有水,起点不应为0,不符合题意;B、燃烧前后瓶内气体压强变化,体积不变,不符合题意;C、刚开始水被无水硫酸铜吸收,一段时间内保持0不变,后来溶解五水硫酸铜,溶液质量受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影响,增加得快,五水硫酸铜全部溶解后,溶液质量受溶剂质量影响,增加的慢,符合题意;D
、前后都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恢复后溶质质量分数和原来一样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C.加热后
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15.A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治理汽车尾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
O=N2+2CO2,生成物有2种,以此来解答。A.表示二氧化碳,为氧化物,故A正确;B.是氮气,不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故B错误;C.该反应生成物有两种,不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由图示可看出,反应前2分子CO和2分子NO,反应后1分子N2和2分子CO2,所以分子总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故D正确;故选AD。【点睛】掌握图中发生的反应、物质的类别及反应的类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6.AC【解析】A、在Na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生成的NaCl从0开始增大,然后反应结束保持不变,故A正确;B、溶液的质量
应随着稀盐酸的质量增大而增大,且不从零开始,故B错误;C、由于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故反应发生后,溶液温度升高,当反应结束,溶液温度又下降,故C正确;D、溶液的pH变化,由于原溶液是NaOH溶液,pH大于7,随着盐酸的加入,NaOH不断
被消耗,pH不断减小,直至盐酸过量,pH小于7,故D错误,故选AC。【点睛】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17.AD【解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银的前边,可以和硝
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当铁加入量较少时,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生成物中滤渣为Ag,滤液为AgNO3、Fe(NO3)2;当铁恰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物中滤渣为Ag,滤液为Fe(NO3)2;当铁过量时,生成物中滤渣为Ag、Fe,滤液为Fe(NO3)2。故选AD。18.A
l(0.5分)化合(0.5分)黄(0.5分)3(0.5分)<(0.5分)241.20410(0.5分)32(0.5分)(0.5分)碳、氢、氧原子(1分)422CHCO2H+2CO+催化剂(1分)【解析】【分析】①地壳中含量最
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元素符合为Al;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存在;②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剂氯化钠在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③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醋酸(CH3COOH)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醋酸是一种酸,其水溶液的pH<7;每个醋酸分子中含有2
个碳原子,1mol醋酸中约有236.0210个醋酸分子,则1mol醋酸中约有232426.02101.20410=碳原子;1mol醋酸的质量为60g,1mol醋酸中含氧元素的质量=16260g100
%32g60=;④由微观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C处应有4个氢原子,每2个氢原子构成1个氢分子,即C处补充2个氢气分子,如图:;在化学反应中甲烷分子分成碳原子和氢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凤城碳原子和氧原子,碳原子、氢
原子和氧原子再重新组合;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CHCO2H+2CO+催化剂。19.电极处有气泡产生,体积约为a管体积的2倍(0.5分)打开a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1分)氢元素和氧元素(0.5分)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1分)2.5mL或10mL(1分)8∶1(1分)V(2O):2V(H)=1:2,则22n(O):n(H)=1:2,那么m(O2):m(H2)=(1×32):(2×2)=8:1(1分)小于(0.5分)氧气
在水中达到饱和(0.5分)水减少,导致产生的氧气减少(0.5分)吸附杂质(0.5分)杀菌消毒(0.5分)CD(0.5分)【解析】(1)图1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b管处产生氢气,现象是:电极处有气泡产生,体积约为a管体积的2倍。a试管
产生氧气,检验a管处产生的气体方法是:打开a处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尖嘴处,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该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根据图2,可以了解有关该变化过程的一个微观信息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理论上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个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或10mL,该实验所得正极氧气与负极氢气的质量比是32:4=8:1,说说你求出两种气体质量比的依据是V(2O):2V(H)=1:2,则22n(O):n(H)=1:2,那么m(O2):m(H2)=(1×32):(2×2)=8:1;(4)
由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略大,所以电解刚开始时,正极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与负极气体之比略小于1∶2,但是随着反应进行,收集到的正极气体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越来越接近1∶2,可能是原因是:氧气在水中达到饱和;水减少,导致产生的氧气减少。(
5)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生活生产关系密切,生活中常用的直饮水,生产中采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以及杂质,紫外线相当于自来水生产中氯气或二氧化氯的作用,其作用是:杀菌、消毒;(6)下列物质中,即不是溶液,也不是乳浊液是
:C石灰乳是白色氢氧化钙固体,D纯净水中没有溶质,不属于溶液;更不属于乳浊液;故选CD。20.铁架台(0.5分)322MnO2KClΔ2KClO+3O(1分)AC(1分)E(0.5分)CO2或O2等(1分)D(1分)10g17%H2O2溶液中H2O2物质的
量为10g17%=0.05mol34g/mol,设可生成氧气物质的量为x,则22222M2HO2HOO210.05mnOolx+20.05mol1x=x=0.025mol。(2分)【解析】【分析】①分析图
示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②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2MnO2KClΔ2KClO+3O,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为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
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为C;分析图二仪器的连接方法可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正确的方式为E,F会把试管压碎;③分析B、C装置的特点可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气
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则能用B、C装置制取的气体是氧气、二氧化碳;④分析图示可知,将17%的H2O2溶液滴入水中,稀释成3%的H2O2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获得平稳的氧气流的装置为D,该装置不仅能稀释过氧化氢溶液,而
且能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滴加液体药品的速率控制反应速率;⑤见答案。21.(1)NaCl、Na2CO3(1分)2233BaCl+NaCO=BaCO+2NaCl(1分)NaCl、BaCl2(1分)(2)沉淀
部分溶解、产生气泡(2分)Ba(NO3)2、Mg(NO3)2、NaNO3(3分)【解析】(1)试管I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故此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试管Ⅱ中氯化钡和
硫酸钠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钠,将试管I和试管Ⅱ中物质混合,过滤,得到沉淀M和滤液A,滤液A与试管Ⅲ中的物质混合,溶液B变红色,说明试管Ⅲ中碳酸钠过量,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不能共存,故试管Ⅱ中氯化钡已经完全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
氧化碳和水,故试管Ⅲ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Na2CO3;向溶液B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溶液B中含碳酸钠,故步骤①中一定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BaCl+NaCO=BaCO+2NaCl;
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氯化钡过量,试管I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试管Ⅱ中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硫酸钡和氯化钠,故滤液C的溶质一定有:NaCl、BaCl2。(2)沉淀M是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镁和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N是碳酸
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氢氧化镁与硝酸反应生成可溶的硝酸镁和水,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和碳酸钡能溶于稀硝酸,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祺祺把沉淀M、N混合后加入AgNO3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束,祺祺把反应后的混合物与滤液C全部倒入废液缸中,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硝酸钡、硝酸镁、硝酸、硝酸银,滤液C中含氯化钠、氯化钡,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氯化钡能与硝酸银反应
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故废液缸内上层清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Ba(NO3)2、Mg(NO3)2、NaNO3、HNO3。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