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PDF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1.690 M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pdf,共(16)页,1.690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52e5613c532e686dfd9e6d21a07e5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长沙市师大附中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次联考物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B.你的指甲宽度

约为1dmC.人正常步行10m需要1sD.脉搏正常跳动一次时间约为10s2.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精度很高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B.测量中的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C.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D.

测量中的误差是由未遵循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340m/sB.次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街头设置

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的响度和音色相同B.甲、丁的音调和响度相同C.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5.如图所示,是太阳下的小

狗和刚上岸的游泳者的情境,由图可知()A.小狗在太阳下吐舌头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B.蒸发现象必须在较高的温度下才会发生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D.图中游泳者双手抱胸是为了加快水分的蒸发6.“飞机拉烟”会在天

空中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所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了()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7.如图是塔式太阳能电站工作时的情景。塔式太阳能电站是把许多平面镜按照一定

的规律排列起来,就可以把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同一个位置,从而利用太阳能来发电。与塔式太阳能电站会聚光的工作原理不同的是()A.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B.自行车的尾灯C.有趣的倒影D.渔民瞄准鱼的下方叉鱼8.有关红外线、紫外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向外辐射的红

外线会增强B.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在医院常用紫外线来灭菌C.紫外线可用于验钞机,红外线可用于电视遥控器D.为了促进骨骼的生长,人体需要照射极大量的紫外线9.如图,烈日下,应避免将未喝完的矿泉水放在汽车挡风玻璃后,否则可能会导致火灾。这是因为未喝完的矿泉水()A.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

聚作用B.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C.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相当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10.下列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对应正确的是()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等效替代法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控制变量法C.探究“音调

的影响因素”时,用相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控制变量法D.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相同的另一支蜡烛与像比较——转换法二、多选题11.谚语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谚语中的分析正确的是()A.“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雪的形成是凝固

现象B.“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2.如图甲所示的碗中,起初看起来是空的;当慢慢往碗中倒水后,就会发现碗中还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

。则()A.前者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折射B.前者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C.后者能看到硬币是因为光的折射D.后者能看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三、填空题13.(1)如图测铅笔的长度,该铅笔的长度应为

cm。(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时需要多次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6.14cm、26.10cm、26.12cm、26.6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14.如图所示,这是甲、乙两辆车运动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两车的速度大小v甲v乙;若两车都向

东行驶,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行驶。15.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利用飞机在冷空气层中喷洒干冰(固态CO2),干冰会很快(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

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形成雨。冬天,小师洗完热水澡后,看到浴室也会偶尔滴下“雨滴”,小师抬头观察,发现如图相同材质的水管A上布满水珠,水管B上完全见不到水珠,小师认为,A管通的是热水,B管通的是冷水。你认为小师的判断是(选填“正确”或“错

误”)的,是因为水珠的形成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16.夜幕来临,当橘子洲大桥上的灯点亮时,湘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如图所示),映在平静湖水的大桥的“倒影”是桥的(选填“影子”“实像”

或“虚像”)。若橘子洲大桥下水深5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m;若湘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m。四、作图题17.请将所示光路补充完整。五、实验题18.小师用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停表、木块等器材探

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实验设计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tAB、tAC。(1)经测量,tAB=3.0s,tAC=5.0s,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2)实验

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19.小师和小附合作“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2)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某

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3)图丙是小师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小附利用原有器材,将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硬纸盖去掉,重新实验,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99℃(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0.为了探究光反

射时的规律,小师和小附利用平面镜、可绕ON折转的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让激光紧贴纸板射向平面镜,从各个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上看到光线,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反射;(2)让激光沿AO方向射到镜面

,观察到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小师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用量角器分别量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发现均为40°,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小附认为实验不合理,还需要;(3)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

让光束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到镜面,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选填“在”或“不在”)同平面内。2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外形

相同但是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1)实验中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将蜡烛A逐渐靠

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一块光屏,在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A的像。22.如图甲所示,大雪过后路面结冰,环卫工人会在公路上撒盐,使路面的冰及时融化,确保了行人和车辆的出行安全。为了弄清其中缘由,小附做了一组关于

冰熔化的实验。(1)小附按照乙图组装实验器材,应采取(选填“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2)正确组装器材后,加热一段时间,小附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丁图中绘制了A图像,结合图像和实验观察,可知冰在

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3)完成上述实验后,小附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再次加热,得到丙图中B图像。再次取适量浓度更大一些的盐水制成的碎冰,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得到丙图中C图像。根据以上实验和图像

,请解释环卫工人在结冰的公路上撒盐的原因。六、综合题23.4月19日,由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道路交通安全产品博览会在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展会上有一款无人驾驶自动派送车,其最高行驶速度为20km/h,能以最高速度连续行驶180km。在某次派送任务中,

该派送车出发5min后到达距离出发地0.9km的派送点,在该派送点停留3min等待取货人将快递取走,之后以18km/h的速度运行2min后到达下一派送点,求:(1)无人驾驶自动派送车以最高速度行驶,可以连续行驶多长时间;(2)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

速度;(3)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二个派送点全程的平均速度。七、计算题24.为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我国很多地方都装有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带动风扇叶片转动发电,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是一辆半挂车运载着由湖南龙头企业三一重能韶山叶片工

厂生产的风扇叶片在一段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为20m/s,车身(含风扇叶)总长60m,运输途中需经过一条长900m的隧道,司机在距前方隧道口一定距离处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高山反射的回声。半

挂车鸣笛时,一辆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A小车的车头恰好出对向隧道口,另一辆B小车在超车道上以25m/s的速度匀速跟随在半挂车后方一段距离,如图丙所示。当A小车的车头与半挂车的车尾齐平时,B小车车头也刚好与半挂车的车尾齐平,车辆在该过程中一直在车道中间沿直线匀速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求:(1)半挂车的车身(含风扇叶)从进入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所需的时间;(2)半挂车鸣笛时它的车头至隧道口的距离;(3)半挂车鸣笛时A、B两小车车头之间的距离。参考答案:1.A【详解】A.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

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A符合题意;B.指甲宽度约为1cm,故B不符合题意;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所以10m约需要10s,故C不符合题意;D.人的脉搏1min正常跳动约70次,一次时间约为1s,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

C【详解】A.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消除,选用精度很高的仪器也不可以消除误差,故A错误;B.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故B错误;C.改进试验方法、选用精密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D.测量中的误差即使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也会出现误差,而错误是由于未遵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C。3.C【详解】A.超声波也是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次声波

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所以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可以检测噪声的等级,但不可以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4.C【分析】音

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详解】A.乙和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音色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B.甲和丁的振动

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B错误;C.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正确;D.丙和丁的振幅不相同,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小狗在太阳下吐舌头,

加快空气流速和增大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加快散热,故A不符合题意;B.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人体温度下降,故游泳者上岸后感到冷,故C符合题意;D.游泳后,从水中上岸的人觉得冷,这是因

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将胳膊抱在胸前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可减慢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飞机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到高温冷空气,使暖湿气体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色雾气,属于液

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7.D【详解】A.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平面镜成像,应用了光的反射知识,故A不合题意;B.自行车尾灯是垂直的平面镜利用光的反射作用,应用了光的反射知识,故B不合题意;C.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不合题

意;D.渔民瞄准鱼的下方叉鱼是利用光的折射,故D符合题意。故选D。8.D【详解】A.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越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化学作用很强,可以杀灭细菌,所以可以用在医院

消毒杀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来验钞,遥控器发出的是红外线,可以用来远程遥控电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是有害的,容易发生癌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9.

A【详解】未喝完的矿泉水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如果可燃物刚好位于透镜的焦点位置,容易引起火灾,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A。10.C【详解】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将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是通过溅起的水花判断声音的产生条件,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

错误;B.探究“真空能否传声”时,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少;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采用的是推理法,故B错误;C.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用相同的力量拨动钢尺,控制响度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C正确;D.探究“平面镜成

像特点”时,用另一根相同的蜡烛与像比较,观察是否与像重合,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D错误。故选C。11.CD【详解】A.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冰是液态的水遇冷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

C正确;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故选CD。12.BC【详解】AB.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不透明的碗会挡住光线,硬币的光线无法进入人眼,前者看不到硬币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D.光从水中斜射

入空气中时,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偏折进入人眼,眼睛就看到了来自硬币的光线,后者能看到硬币是因为光的折射,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BC。13.3.4026.12【详解】[1]由图可知,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该铅笔

的长度为3.40cm。[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数据26.62cm为错误的数据,所以该课本的长度应为26.14cm+26.10cm+26.12cm26.12cm3L14.>西【详解】[1][2]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都是一条过

原点的倾斜直线,这表示两辆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所以甲乙vv;由于甲乙vv,两车都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西运动的。15.升华错

误放热【详解】[1]干冰在常温常压下,极易由固态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2][3]冰粒在下落过程,遇到温度较高的空气,吸热熔化成液态的水滴,形成降雨,是熔化吸热现象;而水管A上布满的水珠,是由于空气中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后形成的,是液化现象,

所以A管通的是冷水,故小师的判断是错误的。16.虚像1223【详解】[1]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2][3]因为彩灯距水面12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2m,若江水再上涨0.5m,则彩灯距水面的距离为12m﹣0

.5m=11.5m那么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11.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1.5m+11.5m=23m17.【详解】如图所示,图中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当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入,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必

过透镜焦点的位置;当光直接射向凸透镜的光心,则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补充完整的凸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18.0.2大【详解】(1)[1]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C间的距离sBC=40.0cmB

C段所用时间tBC=tAC-tAB=5.0s-3.0s=2.0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0.4m0.2m/s2.0sBCBCBCsvt(2)[2]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而路程的测量值是准确的,据svt知,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19.温度计玻璃泡碰

到容器底95低于【详解】(1)[1]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是错误的。(2)[2]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读出数据为95℃,则此时的水温是95

℃。(3)[3]将装置中烧杯上方的硬纸盖去掉,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测得水的沸点低于99℃。20.漫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出多组反射角和入射角/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在【详解】(1)[1]纸板表面粗糙,人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光线,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

射,反射光射向四面八方,故人在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光线的路径。(2)[2]只进行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应该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测出多组反射角和入射角,以得到普遍规律。(3)[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因此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只是反射光线与法线不在纸板这一平面上,故不能看到反射光线。2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不变不能【详解】(1)[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通过玻璃板能直

接观察到成像情况,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2]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A的大小不变,其像的大小也不变。(3)[3]在蜡烛B的位置竖立一块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因为A的像是光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22.由下到上不变撒盐可降低冰的熔点,使冰能在更低的温度下熔

化【详解】(1)[1]如图乙,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则应先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

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2]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时,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3)[3]由图像可知,冰的熔化图像是图像A,熔点是0℃,加入淡盐水制成碎冰后得到熔化的图像B,熔点为-2℃,再加入

浓度更大盐水制成碎冰,得到图像C,熔点为-4℃,由此可知加入食盐后冰的熔点将降低,所以给结冰的路面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加快熔化。23.(1)9h;(2)3m/s;(3)2.5m/s【详解】解:(1)无人驾驶自动派送车以最高速度行驶,可

以连续行驶的时间为1809h20/hminmaxskmtvkm(2)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31110.910m3m/s560ssvt(3)该派送车从第一个派送点到下一个派送点的路程为21218m/s260s600m3.6s

vt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二个派送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12120.910m600m2.5m/s53260ssssvtttt停答:(1)无人驾驶自动派送车以最高速度行驶,

可以连续行驶9h;(2)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一个派送点的平均速度为3m/s;(3)该派送车从出发地到第二个派送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5m/s。24.(1)48s;(2)360m;(3)462m【详解】解:(1)半挂车完全通过隧道经过的距离s0=L隧道+L车=900m+60m=96

0m所需时间000960m48s20m/sstv(2)声音在2s内传播的路程s声=v声t声=340m/s×2s=680m半挂车在2s内行驶的路程s挂=v0t声=20m/s×2s=40m半挂车鸣笛时车头至隧

道口距离为1680m40m360m22sss声挂(3)设半挂车鸣笛到A小车与半挂车车尾齐平的时间为t,这段时间内,A小车行驶的路程为sA=vAt=30m/s×t半挂车行驶的路程为s挂1=v0t=20m/s×

tA小车和半挂车行驶的总路程为s总=sA+s挂1=s1+L挂=360m+60m=420m即30m/s×t+20m/s×t=420m解得,t=8.4s。8.4s内,A小车通过的路程sA=30m/s×8.4s=252mB小车通过

的路sB=vBt=25m/s×8.4s=210m半挂车鸣笛时A、B两小车车头之间的距离s2=sA+sB=252m+210m=462m答:(1)半挂车的车身(含风扇叶)从进入隧道到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48s;(2)半挂车鸣笛时它的车头至隧道口

的距离为360m;(3)半挂车鸣笛时A、B两小车车头之间的距离为462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4071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