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模拟历史演练卷(解析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794.591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模拟历史演练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模拟历史演练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模拟历史演练卷(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南省2022届新高考高三模拟历史演练卷(解析版).docx,共(16)页,794.591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3c8eec815e64f791bb9a7903f4cdd8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022届新高考历史模拟演练卷(湖南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历史学者认为:总观周初立国分封大势,镐与曲阜为-椭圆之两极,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由南北两面向东张开,如两

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由此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疆域B.拱卫王畿安全C.笼络先代贵族D.传播礼乐文明【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洛邑与宋则是两个支点”“如两臂合抱殷宋于肘腋之间”,可知分封

制的主观目的在地理位置上呈现出通过镐与曲阜、洛邑与宋之间的平衡局面,以巩固王畿的特点,同时还借此加强对宋国的监督和控制,B项正确;扩大通知区域是分封制的客观影响,排除A项;宋国是殷商贵族后代,加强对宋国的监督,体现了分封制不仅笼络先代贵

族,同时还加强了控制和监督,排除C项;传播礼乐文明主要是在部分王族封国,排除D项。故选B项。2.据《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至中央后,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然后方得授官;但所授又非职事官,而是入三署宿卫为郎,"以观大臣之能",熟悉朝廷行政过程。此后再经一次选拔

,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这说明汉代察举制A.选才程序逐渐实现平等公正B.注重对官员实践能力的考察培养C.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各级官员D.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2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郡国每岁贡士’,至中央后,有经术、笺奏之试加以检验

,然后方得授官”、“入三署宿卫为郎官学习政务”可知汉代的察举制注重对官员政务实践能力的考察与培养,B项正确;仅仅依据材料内容无法得出察举制是否平等公正,排除A项;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始于隋唐科举制,排除C项;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排除D项。

故选B项。3.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论及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时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据此可知,该制度的实行A.凸显贵族政治色彩B.维护了社会秩序C.深受血缘因素影响D.固化了社会结构2

【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赵翼在论及九品中正制的时候,持反对的观点,从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可知其固化了社会结构,不利于各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凸显贵族政治色彩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维护社会秩序,排除B项;九

品中正制受到门第、血缘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时期经常出现“朝议”与“廷争”。仁宗时宰相吕夷简曾对摄政的刘太后说:“臣位宰相,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张方平也在奏疏中指出:“中书奏事,争辩御前,连日纷哗,中外喧骇。其于事理,必有曲

直。”这说明北宋的中央决策方式A.重视发挥防错纠错机制作用B.因循旧例鼓励官员各抒己见C.改变了传统的朝廷决策模式D.不断激化内廷与外朝的矛盾【4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朝廷大事,理当廷争。”“其于事理,必有曲直。”可分析出宋代重视防错、纠错,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因循旧例,排除B项;宋代的传统决策模式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不断激化,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是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地的地权情况表(据当地鱼鳞图册统计)。对象亩数分级户数户数百分比(%)田地亩数田地亩数百分比(%

)地主30亩以上20.28107.8212.44富裕农民10—30亩50.7270.718.16自耕农和其他小土地者10亩以下68799688.2779.4据上表可以推知当地A.土地的所有权相对稳定B.地权分布利于赋税征

收C.重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D.隐瞒土地的现象较严重【5题答案】【答案】B3【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某地的地权情况表”可知自耕农和其他小土地者户数最多,占有的田亩数量也最多,这表明小农经济

发展稳定,有利于封建王朝赋税的征收,B项正确;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普遍存在使得土地的所有权随着买卖而发生变化,土地的所有权是否稳定材料并不能体现,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当地的地权情况,无法体现农民的收支情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地

主、富农、自耕农和其他小土地者所占土地的比重,仅从材料不能推断出是否存在瞒报土地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天下之士多出于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在当时的很多历史文献中,“绅商”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一些地方出现“儒商”,读书人将儒家

思想运用于商业经营中。以上现象说明()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B.社会阶层比较混乱C.重农抑商政策瓦解D.商业发展日益繁荣【6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士商相混”、“绅商、儒商”表明士大夫、读书人大量经商,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商人地位有所提高,A项正确;当时社会阶层总体上还是士农工商四民

阶层,读书人、士大夫等投身商业代表不了社会阶层混乱,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一直到清末,抑商政策才瓦解,而重农政策一直在贯彻,排除C项;“士商相混”从逻辑上不能直接证明商业发展日益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影响

是4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B.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7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行军路线示意图可知,此次行军兵分两路,一路从扬州出发,经怀庆、平阳、临洺关等地,到达静海,最后在冯官屯结束;另一路从天京出发,先后到

达安庆、九江、武昌、岳州、长沙等地。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行军路线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的北伐和西征路线示意图,其影响是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B项正确;清政府没有向太平天国割让大片领土,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排除C项;此时中国还没有出现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8.民国元年,孙中山提出了以“万国公制(即米制)”为中华民国的权度通制,民国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以米突制为权度

的标准制。标准制长度以1公尺为标准尺,容量以1公升为标准升,重量以1公斤为标准斤。”民国政府上述规定A.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B.丰富了近代税收体系C.建立了国内统一市场D.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8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提出的“万国

公制”和国民政府公布的《度量衡法》体现了对度量衡标准的统一,这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统一度量衡标准,没有涉及税收体系,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标准有利于国内市场的统一,但是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国内统一市场

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政府统一度量衡的举措,并不能说明其立足于关切民生幸福,排除D项。9.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

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9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5【详解】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

学,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二人意在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束缚,促进新思想以及民主科学发展,ACD项不是“文学革命”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10.如

图为1953年发行的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背景是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B.工业化建设全面展开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进【10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农民把粮食卖给国家

,是支援国有的工业化建设,结合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当时一五计划已经开展,故B项正确;A项是在1956年,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调整的信息,排除C;D项是在1958年,排除D。11.有文章指出,按可比价格计

算,我国1979-1990年三种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分别为: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2%,第二产业年均增长9.4%,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2.3%。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A.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B.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步伐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运用对国民经济影响巨大D.改革开放之后计划和市场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1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我国的第二、第三产业年均增幅大6大超过了第一产业,即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加快了国民经济发展步伐,B项正确;农村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农业年均增长的大幅度提高,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市场

的调节作用是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才更多地发挥出来,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12.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这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

()A.丰富了各地人民的生活B.给土著居民带来了巨大灾难C.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12题答案】【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使各地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是各地人民生活得以丰富的表现,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对土著居民的危害性,排除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C项;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16—18世纪前期,欧洲各级学校中,宗教神学占主导地位,学校与生活脱节。18世纪后期,许多学者积极倡导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以神学为主的教学内容。这一改革()A.表明欧洲

教育已摆脱宗教影响B.奠定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理论C.沉重打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13题答案】【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学者要求减少神学教育的内容,倡导由民族国家所控制的世俗教育体制,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且

与史实不符,直到现在,宗教团体依然是欧洲重要的办学力量,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启蒙运动的核心理论是理性主义,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这一改革的斗争矛头是宗教神学,不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4.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

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他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如果美国拥有足够的武力,并清楚地表明它准备使用武力,这就几乎用不着真的动武,就可以迫使苏联退却。这表明A.战略猜忌加剧国际

局势动荡B.美苏盟友关系逐渐走向破裂C.妖魔化对手是冷战主体方式D.意识形态深刻影响政府政策7【14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企图通过实力对苏联进行遏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逐渐走向“冷战”,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整个国际局势,A项排

除;材料主要是美国对苏联政策做出的反应,C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主要表明美苏关系逐渐破裂,没有涉及意识形态的内容,D项排除。故选B项。15.下表是19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对图中反映出的信息,评价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是各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动力B.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国家经济发展快C.海外市场广阔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15题答案】【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读取表格中的数据,美国和德国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经济

发展最快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因此B项符合题意;这一时期,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排除A项;当时海外市场最为广阔的是英国,C项错误;表格中,中国不属于资本主义国家,D项对材料的概括不够全面。1

6.下面是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贸易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比重表(部分)(单位:%),据此可知年份国别1985年1990年1992年出口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的8法国53.759.462.764.963.165.7德国49.753.154.354.354.154.7欧共体12国54.953

.461.058.861.359.3A.欧共体对区域外奉行贸易保护政策B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C.法德加强国家干预减少了贸易逆差D.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16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法德等欧共体成员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占

其全部对外贸易比重超过50%,并有所增长,说明西欧经济联系增强,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共体对区域外奉行贸易保护政策,排除A项;欧共体成员国内部贸易的增多不能说明贸易逆差有所减少,排除C项;欧共体的国际影响力无法通过材料体现出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

分。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

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

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依照

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9——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

个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例子,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17题答案】【答案】(1)变化:从依据宗族血缘进行选拔到依据个人的才学和能力进行任免;从贵族的家臣到国家的官吏;从不参与国家事务到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原因:生产力的进步,旧体制

如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诸侯的兼并战争促使宗族政治的瓦解;卿大夫的崛起,成为新的官僚政治的代表;各国的变法运动促进了官僚队伍的壮大和制度的确立。(2)郡县制的实施。按地域划分、中央依据才能进行任免,不世

袭。(如学生答出君主专制加强也可给分,但要表述清晰事实准确。)【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关于变化:根据材料“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

国家的转变。”“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选官条件、官员地位、官员管理职责方面回答变化即可。关于原因,根据

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生产力进步、旧制度瓦解、卿大夫的崛起、各国变法运动等方面思考作答。【小问2详解】关于例子,结合问题要求和所学知识可从郡县制的实施方面回答。关于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按地域划分、中央依据才能进

行任免,不世袭等方面分析作答。【点睛】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20年国家已掌握了全部大、中、小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统一由全国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管理,并分行业建立了水泥、煤炭、糖果、烟草等71个总管局,分别管理所辖企业的供、产、销计划。失去工厂的

资本家勾结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分子来破坏本企业的生产,如顿巴斯煤矿主就彻底破坏了顿巴斯大煤矿的生产。小企业主也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故意缩减生产,甚至关闭企业。10——摘编自周福绵《试论苏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材

料二苏共二十七大上,戈尔巴乔夫提出经济要“加速发展戈尔巴乔夫指出:“工厂、农场、农庄实行自筹资金,取消对本企业生产食品的副业的限制,扩大合作社的活动,鼓励小生产和小商品的个体劳动,关闭不赢利的工厂。”这

些措施实施后,苏联1984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仅为2.6%,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增长速度的最低点。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苏联人民对政权的极度不满。——摘编自李晓辉《苏联爱国主义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时共产主

义在工业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举措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加速发展”战略的内容,指出戈尔巴乔夫为应对“加速发展”战略的失败而采取的策略及结果。【19题答案】【答案】(1)举措: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

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反国有化斗争,激化了国内矛盾。(任答3点即可)(2)内容: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策略: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

结果:经济状况恶化,人民不满;国内局势失控;苏联解体。(任意答出两点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到1920年国家已掌握了全部大、中、小工业企业。这些工业企业统一由全国国民经济最高委

员会管理”可得出企业一律收归国有;根据材料信息“分行业建立了水泥、煤炭、糖果、烟草等71个总管局,分别管理所辖企业的供、产、销计划”可得出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失去工厂的资本家勾结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分子来破坏本企业的

生产”“小企业主也担心自己未来的命运,故意缩减生产,甚至关闭企业”可得出不利于工业生产的发展,导致反国有化斗争,激化了国内矛盾;根据所学还可从适应战时需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取消对本企业生产食品的副业的限制,扩大合作社的活动,鼓励小生产和小商品的个体劳动,

关闭不赢利的工厂”等可得出试图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结合所学还可得出,该战略还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将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第三小问,根据材料“经济状况的恶化引起苏联人民对政权

的极度不满”并联系所学可得出,经济状况恶化,人民不满,国内局势失控等。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教师价值观11公元前5世纪中叶追求个人主义、理论知识至上、师生关系平等中世纪认为俗世事务和科学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关于灵

魂拯救的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个人主义、重视古典知识、强调关注儿童、尊重儿童18世纪到19世纪末追求国家主义、理性主义、科学知识、强调尊重儿童、顺应儿童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重新提出了“整个的儿童”的概念,关注儿童各方面的发展20世纪8

0年代开始至今重视公民教育、课程设置将科学和人文并重、强调师生平等——摘编自邬春芹《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21题答案】【答案】

示例一:古希腊特定的历史条件影响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教师价值观呈现出追求个人主义、理论知识至上、师生关系平等的特点。这与古希腊独特的历史条件有很大关系。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既为个体发展

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也保证了个人利益的实现。经济上,古希腊城邦工商业发达,航海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繁荣,有利于开拓进取、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因此,在教育观上强调平等。思想上,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滥觞,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善行依赖知识,知识是善行的来源。因此古希腊的教育家认为道德具有普

遍的理性基础,推崇理论知识。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度肯定了个人价值。虽然古希腊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公民,但教师们是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的过程的。综上所述,古希腊民主政治、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影响了古希腊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对西方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

要影响。示例二:时代精神影响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西方教师价值观从古希腊至近现代经历了由追求个人主义、重视古典知识、追求理性主义到重视公民教育、追求师生平等演变过程,这与不同时期西方的时代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滥觞,

受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教师价值观呈现追求个人主义、理论知识至上等特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核心,受时代精神的影响,这个时期教师的价值观也表现出个人主义的特点。18世纪中后期,浪漫主义运动开

始兴起,以康德为代表的的思想家重视理性,关注情感。从20世纪初到的1220世纪70年代,个人主义主导着西方社会。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导向的价值观开始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个人取向和社会取向的人生价值观开始融通,西方教师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影响,呈现出重视公民教育、课程设置将科

学和人文并重、强调师生平等的特点。综上所述,时代精神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探讨西方教师价值观的演进及其传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当代的教育实践。【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根据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

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依据材料“公元前5世纪中叶”、“追求个人主义、理论知识至上、师生关系平等”并结合所学可从古希腊特定的历史条件影响教师价值观的形成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

等角度进行阐述。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影响了古希腊教师价值观的形成,对西方的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可从时代精神影响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角度提取论题,然后结合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

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和影响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是时代精神深刻地影响着西方教师价值观的形成,探讨西方教师价值观的演进及其传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当代的教育实践。(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2.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具体规定是:一夫一妇每年缴纳帛一匹,粟二石。15岁以上未结

婚的男子四人,奴婢八人,耕牛20头,也分别出一夫一妇的租调。出产麻布的地区,可以布代帛缴纳。以丁夫计征的租调制具有一定的均赋意义。虽然奴婢和耕牛的租调大大低于一般丁男丁女,但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

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摘编自张守军《魏晋南北朝的租调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2

2题答案】【答案】(1)变化:由以户计征转变为(/到)以丁计征。原因:①以户计征导致赋税分摊不均;②大地主家族荫占人户减少政府财政收入;③均田制的实行。(2)意义:①缓和了社会矛盾;②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③巩固了北魏政权/北方

统一;④打击了门阀13士族地主;⑤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问根据材料“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中赋税制度的变化是由以户计征转变为

(/到)以丁计征。第二问根据材料“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可知原因是传统的以户计征导致赋税分摊不均,大地主家族荫占人户减少政府财政收入;根据材料“北魏孝文帝须布均田令,基本解

决了土地兼并所造成的土地和劳动者之间的分离,保证了每个劳动者都拥有了运用其劳动力所必需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北魏变旧的以户计征的租调制为新的以丁计征的租调制”可知原因是均田制实行的推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据“大地主占有大量奴婢和耕牛毕竟必须承担纳税义务,那些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的大地主家族前占的大批劳动力也必须承担赋税,从而比较有效地解决了户调制的弊端”可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门阀士族地主;再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赋税制度改革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因此从政治上来

讲,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从经济上来讲,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和平解决争端。1982,年7月,安理会敦促交战双方停火撤军,并派遣观察团进行监督。1

983年5月,联合国派特派团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1984年3月,又派出调查团前往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1987年7月20日,安理

会通过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撤军、交换战俘及和平解决冲突,并决定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40条的规定,即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在各方压力下,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接受598号决

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24题答案】【答案】(1)此前多次调解无效;交

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2)解决两伊争端,积极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调停作用有限,缺乏足够约束力。【解析】14【详解】(1)由材料“联合国安理会呼吁停战……再次呼吁停火;6月,安理会谴责

了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此前多次调解无效;由材料“访问两伊境内遭受军事攻击的平民区……调查是否使用化学武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在598号决议通过前,两伊战争的交战双方损耗巨大,伤亡惨重;由材料“谴责了

对来往科威特和沙特各港口商船的攻击”可知,其背景为战争影响到非交战国,造成地区局势动荡;由材料“在战争期间,美苏等国向两伊提供了大量武器,插手地区事务”可归纳为美苏介入使战争形势更为复杂。(2)由材料“次日,伊拉克宣布予以接受……双方

正式停火,长达8年两伊战争结束”可知,联合国在解决两伊争端,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由材料中联合国多次呼吁停战失败的经历可知,联合国的调停作用是有限的,缺乏足够约束力。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为人饶胆智,善骑射。万历二十七年,统卒

五百,“裹粮自随”参与平播(播州土司杨应龙因私欲膨胀对抗中央政府)之役,贼平,良玉不言功。明泰昌、天启“援辽”,秦氏与兄弟子侄率军北上勤王。崇祯十三年,汝才(农民义军首领)犯夔州,良玉师至乃去。夺汝才大纛,贼势渐衰。十七年春,良玉慷慨语众曰:“

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无敢至石砫者。——摘编自【清】张廷玉《明史:卷二百七十秦良玉》等材料二卸了罗襦缚袴褶,提兵累赴疆场急。战袍裂尽锦袍存,犹带当年泪痕湿。召对平台拜赐时,力旌健妇胜须眉。

——摘编自周建华、谭宏永、马世凡等《石柱文史资料:第9辑》材料三学习秦良玉忠贞爱国的精神,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国民自信、促进青年一代的爱国教育工作等都极具现实意义。——摘编自韦美兵《试论明代秦良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良玉的

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弘扬秦良玉形象的作用。【25题答案】【答案】(1)功绩:平叛播州土司,维护国家统一;参与援辽战事,捍卫华夏;镇压农民起义,延续王朝统治;保境安民,确保一方平安。(2)作用:有助于改变人们

对我国古代传统女性固有印象;有助于增强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传播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万历二十七年,统卒五百,‘裹粮自随’参与平播(播州土司杨应

龙因私欲膨胀对的的15抗中央政府)之役”得出平叛播州土司,维护国家统一;根据材料“明泰昌、天启‘援辽’,秦氏与兄弟子侄率军北上勤王”得出参与援辽战事,捍卫华夏;根据材料“崇祯十三年,汝才(农民义军首领)犯夔州,良玉师至乃去。夺汝才大纛,贼势渐衰

”得出镇压农民起义,延续王朝统治;根据材料“十七年春,良玉慷慨语众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无敢至石硅者”可以得出保境安民,确保一方平安。(2)根据材料二“力旌健妇胜须眉”可知秦良玉为巾帼英雄形象,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我国古代传统女性

的固有印象;根据材料三“学习秦良玉忠贞爱国的精神,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国民自信、促进青年一代的爱国教育工作等都极具现实意义”可以得出有助于增强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助于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有助于传播民

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作用。16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