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卷03-【仿真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预测卷(全国卷)(解析版).docx,共(14)页,365.44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42637495fe30dbfefb8ab6c1009335f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仿真演练】备战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预测卷(全国卷)(满分90分,考试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完
成与细胞膜流动性密切相关B.某细胞能表达ATP合成酶基因,表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是通过细胞坏死完成的D.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核酸的含量和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答案】A【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
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
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与细胞膜流动性密切相关,A正确;B、ATP合成酶基因在每个细胞中均表达,不能说明该细胞已发生分化,B错误;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
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错误;D、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有相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的含量和种类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A。2、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向某一密闭环境通入14CO2,并改变其浓度,测定不同时间叶片中葡萄糖、C5和C3三种化合物中14C的变
化情况,实验结果如右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C5、C3、葡萄糖的含量变化B.在暗反应阶段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5→14C3→(14CH2O)C.0~20分钟内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维持动态平衡D.第15分钟时,14CO2浓度由0.003%变成1%,[H]和ATP都减少【答案】D【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等;2、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
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此时应考虑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关系。【详解】A、0-5分钟内,处于稳定,C3与C5含量保持稳定,葡萄糖含量增多
,故曲线c为葡萄糖的含量变化,5分钟时突然降低CO2浓度,C5与CO2固定生产C3速度减慢,故C3减少,C5增多,所以a应当是C3含量、b应当是C5含量,A错误;B、在暗反应阶段中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
4C3→(14CH2O),B错误;C、由曲线c可知,实验过程中葡萄糖的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实验过程中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葡萄糖积累,C错误;D、第15分钟时,14CO2浓度由0.003%变成1%,CO2升高,那么C3的含量就会升高,消耗的[H]和ATP将会增多,而产生
的[H]和ATP基本不变,因此[H]和ATP的含量都减少,D正确;故选D。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的主要有害物质是尼古丁,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结合后可能会使POMC神经元产生动
作电位B.戒烟前,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上升,食欲下降,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多C.吸烟时脂肪细胞产热增加,机体的散热量也会相应增加D.下丘脑神经元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属于分级调节【答案】D【分析】题图分析:尼古丁可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通过影响交感神经和肾上腺使脂肪细胞产
热增加,同时尼古丁还可以作用于POMC神经元的特异性受体使其产生兴奋,导致人食欲下降。【详解】A、结合图示可知,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结合后,引起POMC神经元的离子通透性改变,引起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A正确;B、结合图示可知,长期吸烟会导致尼古丁通过下丘脑-交感神
经-肾上腺调节通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脂肪细胞产热增加。有机物消耗增多,体重下降,同时也会表现出食欲下降,危害身体健康,戒烟前,POMC神经元的兴奋程度上升,食欲下降,B正确;C、图中显示吸烟时脂肪细胞产热增加,而机体体温处于相对稳定,
所以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散热量也会相应增加,C正确;D、下丘脑神经元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的过程为神经调节,该过程中没有垂体参与,不属于分级调节,D错误。故选D。4、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B.各种实验都必须单独设置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C.数据测量时不仅要认真记数,还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D.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不是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答案】B【分析】探究实验的原则是设置对照实验和单一
变量原则。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详解】A、实验的变量包括自变量、
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实验中的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都可能是实验的变量,A正确;B、实验设计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各种实验未必都必须单独设置对照组,可以设置自身对照,但必须确保单一变量,B错误;C、数据测量时不仅要认真记数,为减小实验误差,还需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正
确;D、探究实验中,实验结果不是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若一致说明假说正确,反之则假说不正确,D正确。故选B。5、科学家通过对化石资料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一共发生五次大灭绝。第六次大灭绝开始于三万年前,持续到现在。主要原因是地球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动物的
捕杀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境丧失。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总是使生物群落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群落结构简单的方向发展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C.人类活动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
失和碎片化D.生物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答案】A【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
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2、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
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详解】A、人类活动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群落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A错误;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正确;C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在人类参与下,自
然环境越来越来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C正确;D生物多样性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在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D正确。故选A。6、蛋白D是某种小鼠正常发育所必需,缺乏时表现为侏儒鼠。小鼠体内的A
基因能控制该蛋白的合成,a基因则不能。A基因的表达受P序列(一段DNA序列)的调控,如图所示。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侏儒雌鼠
与侏儒雄鼠交配,子代小鼠不一定是侏儒鼠B.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A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本C.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D.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产生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条肽链【答案】C【分析】表观
遗传是指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其中DNA的甲基化是常见的表观遗传。由图可知基因A上游的P序列没有甲基化,则其可正常表达,一般P序列被甲基化则其无法表达。【详解】A、若侏儒雌鼠(aa)与侏儒雄鼠(Aa,其中A基因来自于母方)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
Aa的雌雌鼠生长发育均正常,A正确;B、P序列在精子中是非甲基化,传给子代能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是甲基化,传给子代不能正常表达,故基因型为Aa的侏儒鼠,A基因一定来自于母本,B正确;C、降低甲基化酶的活性,导致P序列甲基化程度降低,对A基因表达
的抑制作用降低,从而使得发育中的小鼠侏儒症状(基因型为Aa)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但基因型为aa的症状无法缓解,C错误;D、A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通常会结合多个核糖体,由于mRNA碱基序列相同,所以产生的多条肽链氨基
酸序列相同,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9分。29、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胞内脂肪的合成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
,机理如图1所示(1)据图1可知,蛋白A位于_____(细胞器)膜上,蛋白S与蛋白A结合,使Ca2+以_____方式进入该细胞器腔内,随后Ca2+进入线粒体,Ca2+在线粒体基质中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的_____阶段反应,进而影响脂肪合成。(2)脂肪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据此推测包裹脂肪
的脂滴膜最可能由_____(填“单”或“双”)层磷脂分子构成,原因是_____。(3)蛋白S基因突变后,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4)棕色脂肪组织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CP2蛋
白,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H+通过F0F1ATP合成酶流至线粒体基质,驱动ADP形成ATP,当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H+还可通过UCP2蛋白流至线粒体基质,此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_____,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_____所占比例明
显增大,利于御寒。(5)如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C.酒精是过程②产生的二
碳化合物之一D.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甘油【答案】(1)内质网主动运输第二(2)单磷脂分子“头部”(磷酸)亲水、“尾部”(脂肪酸)疏水,而脂肪细胞内的环境是水溶液,所以脂滴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头部”向外与细胞质基质接触、“尾部”向内与脂肪接触的单层排布(3)内质网吸收
钙离子减少,使得进入线粒体的钙离子减少,进而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脂肪合成减少(4)降低热能(5)C【分析】由图1可知,脂肪的合成过程:钙离子进入内质网,由内质网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内,丙酮酸形成柠檬酸,柠檬酸从线粒体进入细胞质基质,在细胞中基质中形成脂肪。【详解】(1)由图1可知,
蛋白质A位于内质网膜上;钙离子进入内质网需要消耗ATP,因此是主动运输过程;钙离子进入线粒体基质中发挥作用,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故其参与调控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2)磷脂分子具有疏水的尾
部和亲水的头部,而脂肪细胞内的环境是水溶液,所以脂滴膜中的磷脂分子呈“头部”向外与细胞质基质接触、“尾部”向内与脂肪接触,因此是单层磷脂分子。(3)钙离子进入内质网,需要S蛋白协助,蛋白S基因突变后,其主动运输受阻,钙离子吸收减少,丙酮酸生成柠檬酸受阻,柠檬酸减少,细胞中脂肪合成减少。(4)U
CP2不具有催化ADP和Pi形成ATP的功能,因此H+通过UCP2蛋白漏至线粒体基质时不能合成ATP,此时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速率将降低;根据能量守恒可知,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以热能形成散失的比例增大,有利于御寒。(
5)A、人体内葡萄糖可以转化成脂肪,故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图示过程会加强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A正确;B、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故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过程①(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B正确;C、人的呼吸过程中没有酒精生成,C错误;D、脂肪是
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故图中X代表甘油,D正确。故选C。30、为了探究有氧运动和高脂饮食对诱发高血糖的影响,研究者用小鼠按图1所示方案开展实验,最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的水平,计算相对含量,结果如图2(NC组各指标水平设置为1)。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由_____细胞分泌
,作用是_____,从而降低血糖。(2)设计实验时给NC组和HC组分别施加18周的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这体现出对照原则和_____原则。由实验结果可知,HC组与NC组对照是证明高脂饮食可诱发高血糖。HC组胰岛素含量高,血糖为什么还高?试根据胰岛素作用机理分析可能的原因
是_____。(3)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增设HE组,是为探究_____。(4)由图2的实验结果推测,_____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正常。【答案】(1)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2)单一变量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竞争受体,
或由胰岛素作用引起的葡萄糖载体减少、由胰岛素引起的葡萄糖在细胞里的利用转化和储存出现障碍等)(3)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发高血糖的影响(4)低脂饮食、有氧运动【分析】分析题图,本实验目的:探究有氧运动和高脂饮食对诱发高血糖的影响,NC组为空白对
照组,HC组为高脂饮食的实验组,HE组为高脂饮食+有氧运动的实验组,HC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NC组,HC组空腹血糖水平也高于NC组,说明产生了胰岛素抵抗,证明高脂饮食可诱发高血糖,对比HC组,HE组的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相对较低,但也高于NC组,说明有氧运动能缓解高脂饮食诱发高血糖
的作用。(1)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进而降低血糖。(2)设计实验时给NC组和HC组分别施加18周的普通饲料
和高脂饲料,这体现出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两个组之间只有饲料的种类不同,其他完全相同。胰岛素的作用是降低血糖,HC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NC组,因此从胰岛素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高脂饮食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虽然胰岛素含量增高,但血糖仍然很高,也可能是由于高脂饮食导致胰岛素受体减少或自身抗体
与胰岛素竞争受体,导致胰岛素无法和受体结合,无法有效的调节血糖,也可能是由胰岛素作用引起的葡萄糖载体减少,或是由胰岛素引起的葡萄糖在细胞里的利用转化和储存出现障碍等,导致血糖难以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储存或转化,血糖含量高。(3)和HC组相比,HE组也是高
脂饮食的条件,但同时也进行了有氧运动,可知HE组的作用是,探究有氧运动对高脂饮食诱发的高血糖的影响。(4)由实验结果可知,正常饮食组的小鼠血糖水平较高脂饮食组的小鼠低,而有氧运动组的小鼠血糖水平较无有氧运
动组的小鼠低,可推测低脂饮食结合适量有氧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保持血糖水平正常。【点睛】本题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的能力。31、研究发现昆虫甲袭击昆虫乙后,将卵产在昆虫乙体内孵化
,成虫从昆虫乙体内钻出。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上分析,昆虫甲属于____________。昆虫甲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2)昆虫乙一旦察觉昆虫甲将要袭击自己时,昆虫乙会做出一定动作威吓
昆虫甲,使昆虫甲不受轻易袭击,昆虫乙向昆虫甲传递的信息属于______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3)昆虫甲袭击昆虫乙后,需将虫卵产在昆虫乙体内合适位置才能保证幼虫存活。欲探究昆虫甲产卵成功率是与
腹部前部微刚毛关系密切还是与股部后部微刚毛关系密切(注:微刚毛可以用相应工具去除),实验时应该设置________组实验。【答案】(1)消费者呼吸作用散失(2)行为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3【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
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
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1)昆虫甲袭击昆虫乙,将卵产在昆虫乙体内孵化,成虫从昆虫乙体内钻出,两者为寄生关系,故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昆虫甲同化的能量等于自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2)昆虫乙会做出一定动作威吓昆虫甲,动作属于行为信息;昆虫乙做出动作后,使昆虫甲不受轻易袭击,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欲探究昆虫甲产卵成功率是与腹部前部微刚毛关系密切还是与股部后部微刚毛关系密切,可设置3组实验:一组为昆虫甲+昆虫乙,一组为昆虫甲+去除
腹部前部微刚毛的昆虫乙,一组为昆虫甲+去除股部后部微刚毛的昆虫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种关系及信息传递,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32、小鼠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和C/c控制,其中基因B/b与色素的形成有关,基因B控制黑色色素的合成,基
因b控制褐色色素的合成;基因A使色素分布不均匀,基因a使色素分布均匀;只有存在基因C时才能合成色素,否则小鼠毛色为白色。小鼠体内不同的色素种类以及分布情况会使小鼠形成不同的毛色,具体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色素种类及分布情况黑色素分布不均匀黑色素分布均匀褐色素分布不均匀褐色素分布均匀无色素毛色野生色黑色肉桂色巧克力色白色(1)在小鼠的自然种群中,肉桂色小鼠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黑色小鼠和巧克力色小鼠交配,产生的子代不可能出现的毛色是__
________。(2)现让某野生色小鼠和肉桂色小鼠交配,生育多只小鼠(F1),F1有野生色、黑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①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F1中野生色小鼠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②从F1中任选一只黑色雄性小
鼠,从亲代或F1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判该黑色小鼠的基因型,要求写出杂交方案及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野生色、肉桂色##肉桂色、野生色
(2)AaBBCc×AabbCc9/16杂交方案:让该黑色雄性小鼠和多只F1中的白色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子代的毛色。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不出现白色小鼠,则该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若子代出现白色小鼠,则该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分析】根据题意,野生色小鼠的基因型为
A_B_C_,黑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B_C_,肉桂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_bbC_,巧克力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_,白色小鼠的基因型为____cc。(1)在小鼠的自然种群中,肉桂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_bbC_,有AAbbCC、A
AbbCc、AabbCC和AabbCc共4种基因型。黑色小鼠(aaB_C_)和巧克力色小鼠(aabbC_)交配,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为aa____,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A_B_C_、A_bbC_的子代小鼠,故产生的子代
不可能出现的毛色是野生色、肉桂色。(2)①现让某野生色小鼠(A_B_C_)和肉桂色小鼠(A_bbC_)交配,生育多只小鼠(F1),F1有野生色(A_B_C_)、黑色(aaB_C_)和白色(____cc)三种表现型,F1黑色小鼠的
aa基因分别来自双亲,F1白色小鼠的cc基因分别来自双亲,推测亲本野生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B_Cc和肉桂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根据F1没有巧克力色小鼠(aabbC_),说明亲本野生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
BBCc。F1中野生色小鼠(A_B_C_)所占的比例为3/4×1×3/4=9/16。②从F1中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欲确定该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可让该黑色雄性小鼠和多只F1中的白色雌性小鼠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后代不出现白色小鼠,
则该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若后代出现白色小鼠,则该黑色雄性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C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准确判断不同小鼠的基因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7.[生物—选修1:生物
技术实践](15分)Ⅰ.无花果果肉绵软、不易长期贮藏,因此将无花果加工成果酒,无疑为无花果的深加工提供条新的途径。用无花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的简要流程如下:(1)利用无花果制作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提高出汁率。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2)无氧
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酿制成功的无花果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并检测到了醋酸菌,由此可知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Ⅱ.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
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3)本实验中用到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二者成分上的区别是_______,培养基需要用_______的方
法进行灭菌。(4)用记号笔在培养皿的底部画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培养皿分为4个区域,分别标记为①~④,取少量大肠杆菌的培养液﹐用_______法均匀接种在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的镊子先夹取1张不含抗生素的纸片放在①号区域的中央,再
分别夹取1张含一定浓度的抗生素纸片放在②~④号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倒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12~16h。(5)实验结果如图,测量并记录每个实验区域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_________。(6)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
养基中培养,然后按照上述步骤操作并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的原因是_________。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_________,这说明抗生素对细菌产生了选择作用。【答案】(1)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多聚半糖
醛酸酶(2)6126252CHO2CHOH+2CO+→酶能量(异养)需氧型缺少(3)前者不含琼脂高压蒸气灭菌(4)稀释涂布平板(5)平均值(6)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小【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
组成成分之一,它是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不溶于水。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2、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
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
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果胶酯酶、果胶分解酶、多聚半糖醛酸酶。(2)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其反应式是C6H12O6→酶2C2H5OH+2CO2+能量: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
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说明醋酸菌是需氧型;结合分析可知,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中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与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相比,主要区别是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配
方中添加了琼脂,琼脂是凝固剂使培养基成固态;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4)据图可知,图中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上均匀分布,故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5)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应测量并记录每个实验区域中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6)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故需要从抑
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由于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因此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点睛】本题考查酶的应用和果酒的制作、微生物培养等知识,考查知识点较多,但都是教材中的识记类知识点,
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8.[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我国绒山羊所产的羊绒因品质优秀被誉为“软黄金”而畅销全球。胸腺素β4(Tβ4)是动物体内一种分布广泛的多肽,可促进动物毛发生长。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Tβ4基因定点整合
到绒山羊基因组中,获得新型绒山羊,部分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获取的Tβ4基因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则该基因是从_______文库中获取的,获取后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时,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四种dNTP
、_______(写3种物质)等物质。(2)扩增后的Tβ4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通过培养整合有Tβ4基因的受体细胞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单克隆细胞群,该过程需要在_____气体环境中培养,且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__。(3)图中X为______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重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至_________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从而获得T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但该技术的成功率非常低,获得的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数量较
少,若要快速、大量繁育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可以使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组Tβ4基因(或目的基因)、引物、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2)限制酶、DNA
连接酶5%CO2和95%空气防止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细胞增殖(或补充营养物质、创造无菌、无毒环境)(3)去核的(MII)卵母桑椹胚##囊胚体外受精、超数排卵、胚胎分割(移植)【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
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
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若获取的Tβ4基因含有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则该基因是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的
,获取后利用PCR技术对其进行扩增时,需要向反应体系中加入四种dNTP、T34基因(或目的基因)、引物、Taq酶(热稳定DNA聚合酶)等物质。(2)扩增后的Tβ4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限制酶、DNA连接酶,通过培养整合有Tβ
4基因的受体细胞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单克隆细胞群,该过程需要在5%CO2和95%空气的气体环境中培养,且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其目的是防止细胞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影响细胞增殖(或补充营养物质、创造无菌、无毒环境)。(
3)图中X为去核的(MII期)次级卵母细胞,获得的重构胚(重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使之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再将其移植到受体母羊体内,从而获得Tβ4基因定点整合的羔羊。若要快速、大量繁育T34基因定点整合的绒山羊,可以使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有体外受精、超数排卵、胚胎分割(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