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含解析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59.973 KB
  • 2024-1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 《中庸》节选 含解析.docx,共(7)页,59.97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d05f723c3b152b53f762400f230a3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相关读物《中庸》节选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致.中和,天地位焉致:达到。B.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措:放下。C.小人反.中庸反:反对。D.子庶民,则百姓劝.劝:勉励,指受到勉励而勤奋努力。

解析C项,反,违背。答案C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喜怒哀乐之.未发A.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B.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C.填然鼓之.D.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指示代词。C项,音节

助词,无义。D项,助词,的。答案A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从容..中道,圣人也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C.好学..近乎知D.吾从而..师之解析A项,古义:指自然而然。今义:不慌不忙、镇定、沉着。B项,古义:指审慎地询问。今义:即审讯,公安机关、检察

机关或法院向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或刑事案件中的自诉人、被告人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D项,古义:是两个词,从,跟随;而,表动作的承接。今义:一个词,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答案C4.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修身也,尊

贤也,亲亲.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尊贤.,则不惑D.子.庶民也解析A、B、C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D项,意动用法。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1)中也者,;和也者,。(2)好学近乎知,,。(3),,,明辨之

,笃行之。(4)诚者,;诚之者,。答案(1)天下之大本也天下之达道也(2)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4)天之道也人之道也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6~9题。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

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率.性之谓道率:遵循。B.发而皆中.节中:适合,符合。C.万物育.焉育:繁育、生长。D.中庸其至.矣乎至:达到。解析D项,至,至道(最高的道德标准)。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

相同的一项是()A.{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其至矣乎B.{君子之中庸也小人之反中庸也C.{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德者,本也D.{莫见乎隐人莫不饮食也解析A项,前者为代词;后者为语气助词,表推测。B项,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C项,均为助词,表停顿。D项,均为无定代词,没有什么,没有谁。答案A8.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

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B.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C.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

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解析B项中“只有贤能的人才能做到”一说有误,原文强调“

贤者过之”,即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2)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参考答案(1)中,是天

下人最重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2)中庸的道理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常常做过了头,愚昧的人则常常达不到。(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

。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

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

、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

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

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

“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选自《魏书·列传第六十》)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

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B.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C.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D.其方圆高广/自依时

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解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

文)的关系,做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本题要注意句子结构的整齐对称。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释褐,旧

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

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解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D项,“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错误,过于绝对化。所以选D项。答案D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

。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D.贾思伯勤

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解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

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本题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D项,做官后勤奋钻研错误,原

文为“从官废业”。所以选D项。答案D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2)“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参考答案(1)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

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托,借口;失道,迷路;伐,夸耀;长者,有德行的人)(2)“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规)?”(宁,怎么,难道;衰,衰退,走下坡路;常,永恒、常规;宾语前置句)参考译文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他的伯父元

寿,是高祖时的中书侍郎,有学问和德行,被当时人所称颂。思伯脱去布衣任奉朝请,又任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调任中书侍郎。很受高祖的赏识,经常跟随皇上征战讨伐。世宗即位后,因为侍从的勤劳,改任辅国将军。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时,让思伯持节当他的军司。等到元澄作战失败,贾思伯带领军队在

后面护卫。元澄认为思伯是个儒士,必死无疑。等赶回会师后,大喜,说:“仁义的人必定勇敢,我常认为是空谈,今天在军司身上却真的看到了。”思伯借口迷失了道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当时舆论称赞他是个有德行的人。后来担任河内太守,不就任。接着任鸿胪少卿,因为母亲

守丧而免官。服丧期满后,起用他为荥阳太守,有政绩。于是升迁为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当初,思伯与弟弟思同师从北海人阴凤学习,无钱交纳拜师的费用,阴凤就抵押了他俩的衣物。思伯去南青州上任后,送上一百匹缣给阴凤,派车马接阴凤来,阴凤惭愧不前往。当时人们

很称道感叹这件事。不久因为父亲服丧而免官。后来授予征虏将军、光禄少卿,接着任命为左将军、兖州刺史。肃宗在位期间,征用他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求拜祭父母并给他们扫墓,回到了家乡。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传闻弹劾而免职。不久授予右将

军、凉州刺史。思伯嫌凉州偏远,不乐意外出就任,于是以儿女未婚嫁为理由来推辞。灵太后不允许,经舍人徐纥从中说话,得以改授太尉长史。又授予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认为自己是名儒士,不喜欢法律,很难胜任。不久调任卫尉卿。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

的。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学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学者们同意他的说法。又升任太常卿,兼任度支尚书,转为正都

官。当时太保崔光病危,上表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于是进宫给肃宗讲授《杜氏春秋》。思伯少年虽然明习经典,后来做官荒废了学业,到这时又延请一些儒士夜读日授。性情谦和,礼贤下士,即使在街头,也要停车下马,接待交谈很认真投入,毫无倦色。有来客对思伯

说:“先生现在已显贵位重,难道能不骄傲?”思伯说:“快要走下坡路才骄傲,哪有什么永恒(或常规)?”当时把此话作为雅谈。被元叉所宠信,舆论讽刺他趋炎附势。孝昌元年去世。追赠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文贞。三、表达能力提升1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字”是我们工作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那么,①?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对象,②。直到最近几十

年,我国考古学家才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安阳殷墟甲骨文”及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汉字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及人类社会早期在陶器上面刻画或彩绘出的符号,同时,还有少量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这些符号,最早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由此可见,③。解析本题

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本段文字介绍的是汉字的起源发展。①句由问号的提示以及后文关于汉字起源的解说,可知这里是在询问汉字的起源时间在哪里。②句由前后文提示可以判断出,我国学者虽然一直在研究,但还是没有明确的关于汉字起源的结果。③句为总结句,由前文6000多年

历史的提示,可以总结出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参考答案①汉字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呢②但一直没能确定汉字的起源时间③我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15.下图展现了人们在学习知识时的记忆规律,请把图片展现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解析考生解答此题,先要认真阅读此框架,读

懂框架关系,看懂箭头的指向。“输入的信息”可变为“短时的记忆”;“短时的记忆”有两种走向:“遗忘”和“长时的记忆”;变为“长时的记忆”要经过“复习”这个过程。理清逻辑关系后,将这些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答案示例输入的信息经过注意,便成了短时的记忆,但如果不及时复习,就会被遗忘

。如果经过及时复习,就会变成长时的记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