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PDF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477.387 K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pdf,共(17)页,477.38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a20f54c20df80d95905bcb206aab3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四川乐山化学中考真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Cl-35.5Fe-56Zn-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个小题,每题2.5分,共3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目前我国防控“新冠”疫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下列防疫相

关措施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B.合成抗病毒药物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裁切无纺布制作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B、合成抗病

毒药物,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C、对消毒液加水稀释,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D、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答案:B。2.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指出:中国力争到2060年针对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采取各种方式实现全部吸收,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

有利于“碳中和”的是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C.积极开展植树造林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答案】C【解析】【详解】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导致化石燃料燃烧增大,不利于碳中和,错误;B、就地焚烧农作物秸秆,会生成二氧化碳,错误;C、积极开

展植树造林,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正确;D、尽量选择私家车出行,会导致化石燃料燃烧增大,错误。故选C。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硬水B.KMnO4C.足球烯(C60)D.Fe2O3【答案】A【解析】【详解】A、硬水含有可溶性钙镁矿

物质,属于混合物,A正确。B、KMnO4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B错误。C、足球烯(C60)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C错误。D、Fe2O3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D错误。故选:A。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垃圾分类有利于

资源再利用B.铁、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C.米饭、面包主要为人体提供蛋白质D.我国新疆优质棉花的纤维是天然纤维【答案】C【解析】【详解】A、垃圾分类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节约资源,利于资源再利用,不符合题意;B、铁、锌、硒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

合题意;C、米饭、面包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符合题意;D、棉纤维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故选C。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B.二氧化碳的验满C.溶解固体D.把橡皮塞塞入试管【答案】B【解析】【详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

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B、检测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即可,故B正确;C、量筒不能用于溶解固体,故C错误;D、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

不可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故D错误;故选B。6.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不匹配的是A.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B.不锈钢耐腐蚀——制造医疗器械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用作保护气D.石墨有导电性——生产铅笔芯【答案】D【解析】【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

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不符合题意;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不符合题意;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不符合题意;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符合题意。故选D。7.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制作而成的试纸,可用于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保证食品安全。下列有关萘胺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萘胺分子的质量为143gB.一个萘胺分子由20个原子构成C.萘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萘胺在氧气中燃烧产物

只有CO2和H2O【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分子的质量很小,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且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A说法错误;B、根据萘胺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萘胺分子由10个碳原子、9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共20个原子构成,故B说法正确;C、萘胺中碳、氢、氮三种

元素的质量比=(12×10):9:14=120:9:14,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C说法错误;D、萘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有CO2和H2O及氮的氧化物NO2,故D说法错误。故选B。8.建构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

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A.空气组成(按体积分数)B.溶解性与溶解度关系C.pH与溶液酸碱性D.原子核结构【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体积分数的含量: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成分占0.03%,模型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10克时为易溶,当物质的溶解度在10克至1克时为可溶,当物质的溶解度在1克至0.01克微溶,小于0.01克为难溶,模型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C、pH=7为中性,pH小于7的为酸性,pH大于7的为碱性,模型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D、原子核在原子内,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电子绕着原子核

作高速运动,模型不正确,故D符合题意;故选D。9.近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在液态锡催化作用下的高效制氢设备,该设备发生反应的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烷是由碳原子和氢分

子构成B.反应前后液态锡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C.甲烷中碳元素转化成碳单质,用于制造高级炭黑D.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液态锡C+2H2【答案】A【解析】【详解】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甲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符合题意;B、液态锡

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C、在该反应中,甲烷中的碳元素转化为碳单质,可用于制造高级炭黑,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在液态锡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CHC+2H液态锡,不符合题意。故选A。10.已知20℃

时CuSO4的溶解度为32g。20℃时,取一定质量某CuSO4溶液于烧杯中,按下图进行实验(整个过程中忽略溶剂损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B.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8:25C.丁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

答案】C【解析】【详解】A、20℃时,向甲溶液中加入2g硫酸铜,完全溶解得到乙溶液,溶质质量增加,故溶质质量分数:乙>甲,该温度下,向乙溶液中,加入2g硫酸铜,得到丙溶液,有部分溶质未溶解,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大于乙,也可能等于乙,

加热到50℃,得到丁溶液,溶质完全溶解,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大于丙,溶剂质量相等,故溶质质量分数:丁大于丙,故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丁>丙>甲,不符合题意;B、丙中有溶质未溶解,是20℃时的饱和溶液,故丙中溶液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2g:100g=8:25,不符合

题意;C、丁中溶质完全溶解,丁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符合题意;D、升温后,丙中未溶解的溶质完全溶解,说明升温后,溶解度增加,CuSO450℃时的溶解度比20℃时的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11.证据推理是化

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B.燃烧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只有温度低于着火点才能灭火C.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

杀菌消毒,因此净水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就是杀菌消毒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一定是硫【答案】A【解析】【详解】A、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

行即有七个周期,故A正确;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隔绝氧气或移走可燃物均可以灭火,故B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去除异味和色素,故C错误;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也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不一定是硫,故D错误;故选A。12.古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蕴含了如图所示三种物

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一种氧化物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反应①的变化C.反应②发生时,会放出热量D.反应③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答案】D【解析】【详解】A、CaO俗名叫生石灰,是由钙氧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正确;B、“烈火焚烧若等闲”描述的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也就是反应①的变化,正确;C、反应②发生时,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正确;D、反应③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或可溶性碳酸盐

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反应,不是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错误。故选D。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验证铜、银、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用铜丝、AgNO3和FeSO4溶液进行实验B鉴别H2SO4、Ba(OH)2、CuCl2三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即可鉴别C除去CO2中的CO杂

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称取5g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ρ水=1g/cm3)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铜

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可以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B、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钡,剩余的是硫酸,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C、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与氢氧

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除去了原物质,符合题意;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所需水的质量为50g-5g=45g,即45mL,故称取5gNaCl加入45mL水中完全溶解,可达到实验目

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①加入V1mL稀盐酸时,剩余固体中不含锌②加入V2mL稀盐酸时,溶液

中的溶质为FeCl3和ZnCl2③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均为置换反应④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m28g⑤剩余固体质量m、n与稀盐酸的体积V1、V2的数量关系为211v-vn=m-nv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

】【详解】①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稀盐酸先和锌粉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再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V1mL稀盐酸时,表示锌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剩余固体中

不含锌,正确。②加入V2mL稀盐酸时,表示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稀盐酸先和锌粉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再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中的溶质为FeCl2和ZnCl2,选项错误。③稀盐酸先和锌粉反应生成氯化锌

和氢气,再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单质和化合物,整个过程中发生反应均为置换反应,正确。④混合物全是锌粉生成氢气22Zn+2HCl=ZnCl+H652m2m65,全

是铁粉生成氢气22Fe+2HCl=FeCl+H562mm28,烧杯中盛有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g,反应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小于m28g,大于2mg65,正确。⑤剩余固体质量m-n表示反应锌的质量,n表示铁的质量,V1表示锌生成氢气质量,V2-V1表示铁生成氢

气质量,22Zn+2HCl=ZnCl+H652m-n2m-2n6522Fe+2HCl=FeCl+H562nn28,故211V-VV=n282m-2n65=65n56m-n,选项错误。故①③④正确,故选:B。六、填空题(本大题共包括4个小题,每空

1分,共计16分)15.自来水厂净水时常使用明矾做絮凝剂。明矾是硫酸铝钾(一种盐)的结晶水合物,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明矾结构中含有的下列微粒:①两个硫原子______②十二个水分子____(2)明矾溶于水可以电离出钾离子,钾离子的符号为_____。(

3)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氢氧化铝吸附悬浮杂质,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答案】(1).2S(2).12H2O(3).K+(4).Al(OH)3【解析】【详解】(1)①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

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硫原子表示为:2S;②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十二个水分子表示为:12H2O;(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

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钾离子为:K+;(3)氢氧化铝是由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铝离子显+3价,氢氧根离子显-1价,故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OH)3。16.2020年11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开启了我国航天

探索的新征程。回答下列问题:(1)钛合金广泛用于航天领域,钛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钛原子的核电核数为______。(2)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燃

料的氧化剂,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用于搭载探测器。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将氢气和氧气压缩成液态时体积变小,是因为______(用分子的性质进行解释)。【答案】(1).金属(2).22(3).+7(4)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解析】【详解】(1)钛合金属于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22;(2)高氯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

和为零,可得:(+1)+x+(-2)×4=0,x=+7;(3)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发动机,将氢气和氧气压缩成液态时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17.A~E五种初中常见物质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与C的组

成元素相同,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黑色固体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①属于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_反应。(2)在D与丙的反应中,D表现出__

_________性。(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答案】(1).MnO2(2).分解(3).还原(4).2g2C+HOCO+H()高温【解析】【分析】B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B是氧气;氧气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氧

化铜,丙是氧化铜;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A在黑色固体甲作用下生成C和氧气,说明A是过氧化氢,C是水,甲是二氧化锰;D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是一氧化碳;加热时D、E均能与黑色固体丙氧化铜反应,推测E也有还原性,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测E是氢气,则黑色固体乙是碳,代入验证即可

。【详解】(1)根据分析知,黑色固体甲是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反应①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两种,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分解反应。(2)在D与丙的反应中,D一氧化

碳与丙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D表现出还原性。(3)反应②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g2C+HOCO+H()高温。18.纳米碳酸钡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某工厂用含SiO2杂质的BaCO3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SiO2难溶于水,且

不与常见的酸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SiO2性质稳定,但常温下易与氢氟酸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4HF=X+2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2)流程中加入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3)写出副产品的用途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答案】(1).过滤(2).SiF4(3).BaCO3+2HCl=BaCl2+CO2↑+H2O(4).氮肥【解析】【分析】【详解】(1)固液分离操作是过滤,SiO2+4HF=X

+2H2O,反应前Si、4H、4F、2O反应后4H、2O、X,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X含有4H、Si为SiF4,故填:过滤;SiF4。(2)流程中加入盐酸时,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水,故填:BaCO3+2HCl=BaCl2+CO2↑+H2O。(3)氯

化钡和碳酸铵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铵,副产品是氯化铵可作氮肥,故填:氮肥。七.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包括2个小题,每空1分,共计11分)19.氨气(NH3)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

某兴趣小组用加热NH4Cl和Ca(OH)2固体的方法制备、收集干燥的NH3,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已知:2NH4Cl+Ca(OH)2ΔCaCl2+2NH3↑+2H2O,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_________(选

填“H2”、“O2”或“CO2”)。(2)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3)丙装置用于收集NH3,则乙中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__________端相连。(4)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____________装置。。【答案

】(1).试管(2).O2(3).干燥作用(4).c(5).尾气处理装置【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甲装置可加热,氢气和二氧化碳制取不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可以制取氧气,甲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备O2,故填:试管;O2。(2)碱石灰具有吸

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乙装置的作用是去除水蒸气,干燥作用,故填:干燥作用。(3)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气体短进长出,导管口a应与丙中导管c端相连,故填:c。(4)尾气由刺激性气味,从保护环境角度,该实验在丙装置后还应接一个尾

气处理装置,故填:尾气处理装置。20.实验桌上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呢?【猜想与假设】猜想I:没有变质。猜想II:___________。猜想III:部分变质。【实验探究】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

成相关内容(1)小军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猜想III成立②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有__________产生(2)小慧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

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III成立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________。溶液变成蓝色【反思与评价】(3)同学们讨论认为,小军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

____。【拓展实验】(4)小慧实验②中所加的试剂替换为下列________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a.测溶液的pHb.滴加MgSO4溶液c.通入CO2d.滴加稀盐酸(5)若要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__。【答案】(1).完全变质(2).气泡(3).紫色石蕊试液(4).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5).ac(6).2233Ca(OH)+

NaCO=CaCO+2NaOH【解析】【详解】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可能没有变质,可能部分变质,也可能完全变质,故猜想II:完全变质;实验探究:(1)结论为

:猜想III成立,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为有气泡产生;(2)结论为:猜想III成立,说明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①取一定量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

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过量的氯化钡能将碳酸钠除尽;②实验①结束后进行过滤,向得到的滤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反思与评价:(3)如果氢氧化钠完全变质,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也能产生气泡,小军的

实验无法证明猜想III成立;拓展实验:(4)a、测定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说明溶液显碱性,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b、滴加硫酸镁溶液,硫酸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是硫酸镁也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

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c、通入二氧化碳,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氢氧化钠,符合题意;d、滴加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不能说明含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故选ac;(5)碳酸钠能与氢氧化

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除去混有的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Ca(OH)+NaCO=CaCO+2NaOH。八.计算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21.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

的Na2SO4,既可增强溶液导电性,Na2SO4又不参与反应。如图水槽中有86.8g水,某兴趣小组把4.0gNa2SO4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在试管A中收集到1.2g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g。(3)电解后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18(2)9.6(3)解:设反应消耗水的质量为x2222HO2H+O3641.2gx通电3641.2gxx=10.8g故电解后溶液中Na2SO4的质

量分数是:4g100%5%4g86.8g10.8g【解析】【详解】(1)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6=18;(2)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B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即:2222HO2H+O通电,生成氢气和氧

气的质量比为:4:32=1:8,A管中收集到1.2g气体,则B管中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是:9.6g;(3)见答案。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