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48.842 KB
  • 2024-12-3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云南省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docx,共(8)页,48.84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3dbf84a4304aea6fc797c2194b8be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秘密★考试结束前丽江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语文试卷(全卷四个大题,共23个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

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①美国学者贾雷

德·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从环境差异的角度,解释了文明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过程,而其中“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早期的关键。大规模种植,令支持社会发展的“粮食中心”得以诞生;而人类对某些特定味道的追求,最终产生“蝴蝶效应”,成为人类文明重大转折

的起点。②从“人猿相揖别”开始,植物的角色就已经举足轻重。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在《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一书中描述了红毛猩猩的习性,用以解释人类的祖先当年为什么选择直立行走:“更多时候,它们会用上肢抓住头顶的枝条,下肢在

树干上,方便快速采摘那些‘手臂’可以触及的成熟果实。”③部分人类祖先通过“解放双手”,发现了一个更高效率地获得食物能量的途径。猿猴类动物以素食为主,主要从树叶中吸取热量,可谓事倍功半。而学会运用上肢的种群,可以摘取果实,在其“

菜谱”中增加能量更高的“菜式”。④高能量食物让人类祖先既获得更多支持大脑发育的营养,从而提升种群的智力,驱动其日后进化成人类,同时又减少摄入食物的时长,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繁衍、养育后代,抢夺地盘等,提升种群在其生存环境中的竞争优势。除了带来高能量食物的种种好处外,直立行走

还促成了人类祖先掌握更多的衍生技能。尤其重要的是奔跑和投掷,这些技能使人类祖先找到了狩猎动物的方式,增加了食物源和营养源。狩猎动物又成为驯化动物的前提,为人类实现大规模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⑤上述一切影响人类种群

命运的变化,只不过起源于“摘果实”这个如今看来轻而易举的动作。⑥继直立行走和狩猎之后,人类收集食物的方式日渐先进。他们学会了用火,通过加热食物来消灭食物中的细菌,降低进食时感染疾病的风险;他们发展出农业,通过种植、养殖来实现稳定的粮食供应……于是,植物成为驱动人类历史车轮前进的“燃料”。⑦在文

明演进中,食用型植物的影响力也以不同形式发挥。新月沃地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因为公元前8500年这里就率先栽培“二粒小麦”。而欧美文明的霸主地位,则起源于贪图某些“味道”。胡椒是原产于亚洲的作物,曾经因为其美妙的异香令欧洲人痴迷。但作为“中间经销商”的阿拉伯人非常狡猾,不愿

意告诉欧洲人香料的来源,以便长期赚取差价。为了寻找宝贵的神秘香味的来源,15世纪时,欧洲的船队出发了。1492年,西班牙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了美洲大陆,从而使西班牙人在美洲开辟了殖民地;1498年,葡萄牙

人达·伽马准确找到从欧洲通往印度洋的海上航线,从而来到胡椒的故乡——印度喀拉拉邦;还有英国、荷兰、比利时等继续纵横于各个大洋的船队,最终缔造了“大航海时代”。之后的历史为大众所熟悉:欧洲人通过航海殖民掠夺资源、大规模积累资本;欧洲本土消费市场日渐繁荣

,资本主义开始萌芽;资本家更高效地占有剩余价值的需求,被各种技术创新满足;科技革命的成果开始涌现,最终全面推动欧美经济文化实力的提升。这是人类走向现代化的过程。而这一切,从一颗小小的胡椒开始。⑧人类社会进入全面现代化的今天,对味道的追求也越来越极端。然而,过

度追求美味对于不断勾勒人类发展蓝图的植物来说,意味着灾难的到来。⑨美国人热爱吃牛肉,然而生产牛肉所消耗的谷物显著高于生产其他肉类的消耗。这意味着越多的人想吃牛肉,就需要越多的耕地,最终导致耕地对林地的占用。食用牛肉还会间接影响植物的生存状态。牛是反刍动物,

其消化过程产生大量甲烷。同为温室气体,甲烷对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同体积二氧化碳的25倍。大规模养殖牛,即意味着温室气体的高强排放,这会加快气候变暖,而气候变暖又将导致很多温带植物失去熟悉的成长环境。⑩近年来,控制碳排放、节约粮食的倡导力度日益加大,就是不希望人类的生存

环境被人类日益变大的胃口破坏。正如现代人遇到的多种“富贵病”,如痛风、胰腺炎等,是饮食更精细、更大量所致,放在人类文明的框架来看,吃得好也是人类文明“富贵病”危机的源头。极端天气增加、生态多样性遭破坏、能源危机……种种挑战因人类过分消耗、破坏植物的生存状态而出现。⑪这也许是植物的被动“报

复”。处理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人类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处理得当,植物就是人类进步的隐藏驱动者;处理不得当,植物凋零时,也会拉着人类“同归于尽”。(摘编自Freelee《植物塑造了人类历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贾雷德·戴蒙德认为人类早期“获取食物的效率”是文明能在某些地区诞生、某些特定文明成为支配性文明的关键性因素。B.猿猴类动物主要从树叶中获得生存所需的热量,效率较低,因此它们学会运用上肢,以便摘取能量更高的食物。C

.直立行走不仅给人类祖先带来高能量食物,还促成他们掌握奔跑和投掷技能,进而学会狩猎动物,增加了食物源和营养源。D.今天的现代人类对味道的追求越来越极端,而这种过度追求意味着大量植物被人为破坏,进而给人类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人类祖先一个小小的“摘果实”动作最终影响了人类种群命运的变化,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蝴蝶效应”。B.“人猿相揖别”的标志和关键是人类祖先通过直立行走而“解放双手”,双手的解放让人类一步步走上文明之路。C.大规模养牛不仅导致耕地侵占林地,还意味着温室气体甲烷的高强排放,加快气候变暖,

最终导致大量植物灭绝。D.控制现代人日益变大的胃口意味必须控制碳排放和节约粮食,否则不仅“富贵病”越来越多,还会导致影响人类生存的多种环境挑战。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

司A.古代埃及在肥沃的尼罗河河谷区发展出农业,使之成为古代非洲著名的粮仓,进而孕育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B.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人类最早驯养牛,并建立了世上最早的牛、羊、猪等家畜养殖中心,促进了古代两河文明的兴盛。C.距今约

7000前的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制作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生产、生活用具,创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中华文明。D.约公元前四千年,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古巴比伦人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而其建筑艺术更堪称一

绝。4.简要概述文章第七段的论述结构。(4分)5.请根据文本说说“植物”是怎样“塑造了人类历史”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

说:“我外甥女,小卿。”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

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家里给她画一张像。”“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

挑一张。”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我娘

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

,半天没有说话。“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我问。“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我开始做准备。师傅坐

在那里,闭目养神。我在素描纸上打着方格,偶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枪炮声。师傅缓缓睁开眼,目光在纸上扫视一遍。阳光正好照在方方正正的格子上,那格子犹如一个个开着天窗的房间,敞亮而温暖。师傅起身,净手,擦干,然后端坐在桌子前,拿起铅笔开始画头像的轮

廓。他画得很慢,比平时要慢许多。师傅每一次作画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

,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

有,从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

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

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师傅说:“我重新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又过了五天,小卿母

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

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

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

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我央求父亲,替我盘下了那家小店。我继

续着师傅未完成的事业,渐渐地成了城里一个有名的炭精画画师。我想一边画像,一边等待师傅回来,就像小卿等待她的母亲一样。我相信有一天,师傅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一定会为我的炭精画而骄傲。又过了一年,遥远的枪炮声终于来到了城外

,清晰而响亮。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

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

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

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

师傅原名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小卿自作主张地把母亲的所有照片全都付之一炬,这种极端之举反映出她内心深处不愿意

接受母亲的离去。B.师傅每次画像都是先画眼睛,而这次却从鼻子画起,说明小卿的舅妈提供的照片太陈旧模糊,看不清照片上人的眼睛。。C.“我”坚信师傅第一次画的画像是小卿拿走的,所以为了防止画像再次丢失,师傅重画后,“我”拿

画夹把画像带回店里。D.我潸然泪下的原因是知道师傅的真实身份太晚,以致于过去长时间的找寻白费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

发情感,这与茹志鹃《百合花》中“我”的作用是相似的。B.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故事情节有了突转。C.小说中两次写到枪炮声,看似闲笔,实则与“1944”和“1951”两个年份自然呼应,既点出了时代背景,又暗示了历史的进程,让

情节发展更为合理。D.小说中多次提到“画像”,但全文并没有直接正面刻画革命者的形象,都是通过次要人物的言行来侧面反映人物形象的,这种留白艺术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8.小说标题“无法完成的画像”意思丰富,对其中的“无法完成”应怎样理解?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围绕“无法完成的画像”这一核心事件,小说作者巧妙地使用明、暗两条线索展开叙事,两条线索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故事?(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

4题。材料一:晁错者,颍川人也。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后吴楚七国

反,以诛错为名。上与错议出军事,错欲令上自将兵,而身居守。及窦婴、袁盎进说,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

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默然良久。(节选自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材料二:汉之贤君,皆曰文、景。文帝宽仁大度,有高帝之风。景帝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其实非文帝比也。帝之为太子也,吴王濞世子来朝,与帝博而争道,帝怒以博局提杀之。濞之叛逆,势激于此,晁错始与帝谋削诸侯,帝违众而用之,及七国反

,袁盎一说,斩之东市,曾不之恤。梁王武,母弟也,骄而从之,几致其死。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其于君臣、父子、兄弟之际,背理而伤道者,一至于此。原.其所以能全身保国,与文帝俱称贤君者,惟不改

其恭俭故耳。(节选自苏辙《历代论》)材料三: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已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节选自苏轼《晁错论》)10.材料一画

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上令公卿A列侯宗室B集议C莫敢难D独窦婴E争之F由此G与错有郤。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衣,动词,穿上。与《寡人之于国也》中“七十者衣

帛食肉”的“衣”的用法和意义相同。B.罢,停止。与《琵琶行》中“曲罢曾教善才服”的“罢”意思不相同。C.原,本源。与《伶官传序》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意思不相同。D.骤,突然,一下子。与《赤壁赋》中“知不可乎骤得”的“骤”

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备受景帝宠爱,恩宠甚至超过九卿。他经常请求同皇帝单独议政,景帝也时常采纳他的意见。晁错任御史大夫后,陈述诸侯的罪过,要求削减他们的封地。B.吴、楚七国以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动叛乱,在窦

婴、袁盎的进言下,景帝就派中尉前去逮捕晁错,先在街市示众,后在东市斩杀。C.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世子来到京城,二人在下棋时发生争执,景帝发怒用棋盘击杀了世子,苏辙认为这也是吴王叛乱的一个诱因。D.苏轼认为

大禹在治水成功前预料到可能会发生决堤、漫堤等祸患,但他“事至不惧”“徐为之图”,最终成功。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临江王荣,太子也,以母失爱,至使酷吏杀之。(4分)(2)己欲居守,

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4分)14.李贽评价晁错“不善谋身”,请你谈谈这样评价的理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

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③。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④?【注】①胡逸老:作者友人,生平不详,致虚庵是胡逸老的书房。②籯(yínɡ):竹箱。③《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裴松之注

引孔融写给韦端的书信:“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④灵台:此处指心。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首联叙议结合,褒贬分明,在对比中凸显了胡逸老不同

凡俗的淳厚家风和高雅品格。B.颔联运用典故,赞美庵主有救济穷人的仁心,必有优秀子弟出于门庭,如同蚌胎滋养出明珠一样。C.颈联化虚为实,激发读者的想像,宴坐的闲适,听雨的从容,都在不言之中。D.尾联说山水的妙境能让心澄清无滓,一尘不染。这里既说的是

友人,也披露了诗人自己的胸襟。16.《孟子》中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寒假里,李明和好友一

同去登泰山,途中大雾弥漫,一步一滑,让他真切感受到姚鼐《登泰山记》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登山艰难。(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相异。对荆轲刺秦这一历史事件,司马迁肯定了荆轲的英勇无畏,而苏洵在《六国论》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不同见解。(3)古代诗词中,方位词常常与季节相关,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东风”指

“春风”,而一些诗词中的“西风”指秋风,“南风”指夏风,“北风”则指冬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枸杞到处都有。开花后结长圆形的小浆果,即枸杞子。我们叫它“狗奶子”,形状颇像。本地产

的枸杞子没有入药的,大概不如宁夏产的好。枸杞是多年生植物。春天,冒出嫩叶,即枸杞头。枸杞头是容易采到的。偶尔也有近城的乡村的女孩子采了,放在竹篮里叫卖:“枸杞头来!……”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春天吃枸杞头,云可以清火

,如北方人吃苣荬菜一样。“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北京也偶有荠菜卖。菜市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的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

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18.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很丰富,分别使用了分号,逗号和顿号,说说这些标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19.请分析文章第二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

份有限公司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能量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造成超重或肥胖;A,甚至体重过轻。体重过重和过轻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①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②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高达50.7%。③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也不断增长。④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⑤还能增强体质,⑥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

生;⑦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⑧缓解抑郁和焦虑,⑨提高生活质量。因此,B。建议大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成年人可以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至少6000步。鼓励大家适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减少

久坐时间,每小时应主动起身动一动。根据自身特点,保证基本能量摄入的同时,重视身体活动,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做一个“慧.”动“慧.”吃的健康人。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字。(4分)21.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2.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的“慧”动“慧”吃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号称“世界屋脊

”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B.后者则需要摆脱消费社会的功利诱惑,不要为一时的“利”与“名”而迷失自我。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D.塞住耳朵去偷院子里的

钟,这个法子太“巧妙”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甲同学和乙同学利用国庆节假期到丽江旅游。甲同学游览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黑龙潭公园,白沙古镇、虎跳峡以及老君山风景区等众

多热门景点。他说,游览这么多景点真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爽快之感,遗憾的是,自己对什么景点都没有深刻的印象!乙同学整个假期都待在丽江这座小城。她在错综复杂的古城小巷中悠然穿行,在万鼓楼上悠闲地喝一壶茶,听了悠扬的纳西古乐,亲手

制作一张东巴纸;她在玉龙雪山上伫立,欣赏日出时的浪漫;她在蓝月谷湾边坐了很久,用心倾听山谷中风的呢喃;她在泸沽湖畔欣赏星空,感受宁静与浪漫,前往摩梭族村寨,体验摩梭族的民俗文化;她还在茶马古道上重温了厚重的历史足迹……她说,她现在对丽江这个城市非常熟悉,相当于半个丽江人了

。甲、乙两位同学的游览方式让你产生了哪些联想?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启示?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