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中考真题化学》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208.082 K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中考真题化学》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中考真题化学》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中考真题化学》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化学试题(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中考真题化学》2018年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中考化学试题(解析).docx,共(11)页,208.08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3209c80cffcd552ff72b4b5737924d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贵州省(黔东南,黔南,黔西南)2018年中考理综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1-35.5Fe-56Cu-64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侯氏

制碱C.蚕丝纺织D.制造火药【答案】C【解析】【详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蚕丝纺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制造火药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2.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B.振荡试管C.尾气处理D.稀释浓硫酸【答案

】A【解析】【详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进行尾气处理,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3.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

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认识或做法不正确的是A.倡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SO2和NO2等气体的排放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D.为使粮食增产,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答案】D【解析】【详解】A、倡

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此说法正确;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SO2和NO2等气体的排放,此说法正确;C、分类回收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此说法正确;D、为使粮食增产,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此说法错误;故选D。4.2018年5月18日,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封面文章介绍了来自中国的重要成果:新型催化剂可把CO2这一溫室气体高效转化为清洁液体燃料——甲醇(CH3OH)。下列关于甲醇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醇属于有机物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37.5%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gD.甲醇分子中C、

H、O原子个数比为1:4:1【答案】C【解析】【详解】A、甲醇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121416++×100%=37.5%,故选项说法正确;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甲醇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甲醇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4: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5.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过量)操作方法AFeCl2溶液(CuCl2)铁粉过滤BNa2CO3(

NaCl)盐酸蒸发、结晶CAlCl3溶液(MgSO4)Ba(OH)2溶液过滤、蒸发DCO2(CO)O2点燃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过量的铁粉能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2

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等,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后,过量的Ba(OH)2溶液继续与Al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能除去杂质,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

法错误;D、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能被点燃,不能把杂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

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6.下列各种溶质的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的一组是A.HCl、Na2CO3、K2SO4B.KNO3、Ba(OH)2、NaClC.KCl、AgNO3、HNO3D.Na

OH、FeCl3、(NH4)2SO4【答案】B【解析】【详解】A、HCl、Na2CO3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混合后有气体生成,故选项错误;B、三种物质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故选项正确;C、KCl、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故选项错误;D、NaOH、Fe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NaOH、(NH4)2SO4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溶液混合后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故选B。二、

非选择题部分7.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汞原子_______(2)3个铁离子________;(3)4个氨分子________(4)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5)核电荷数分别为8、12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________;(6)绿

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________。【答案】①.2Hg②.3Fe3+③.4NH3④.53KIO+⑤.MgO⑥.O2【解析】【详解】(1)2个汞原子可以表示为2Hg;(2)3个铁离子可以表示为3Fe3+;(3)4个氨分子可以

表示为4NH3;(4)加碘盐KIO3中I元素的化合价是+5,可以表示为53KIO+;(5)核电荷数分别为8、12的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可以表示为MgO;(6)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单质是氧气,每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可以表示为O2。8.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

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随意丟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属于_____(填选项);A.有机物B.合成材料C.纯净物(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A.加入明矾B.加入活性炭C.煮沸(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

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________接触;(4)碳酸氢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它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5)医用生理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氯离子,请面出Cl-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答案】①.C②.C③.空气和水(或氧气和水)④.Na

HCO3+HCl=NaCl+CO2↑+H2O⑤.【解析】【详解】(1)随意丢弃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塑料属于有机物,属于合成材料,不是纯净物;(2)能使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3)铁制品表面涂一层油漆能防锈蚀,其原理是阻止了铁与空气和水接触;

(4)胃液中的盐酸能与碳酸氢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5)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9.请根据图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________;(2)温度为______(填“t1℃”或“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3)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答案】①.B②.t1℃③.20%【解析】【详解】(1)由A、B两种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是B;(2)由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t1℃时,A、B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t2℃时,A的溶解度是20g,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100g+溶解度溶解度×100%可知:饱和溶液中溶质A的质量分数为25g125g×100%=20%;10.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毒气体可在“催化转化器”中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下图为微观反应示意图,请回答:(1)该微观反应过程中出现了_______种氧化物;(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3)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________(选填“减少”、“不变”或“增加”)。【答案】①.3(或三)②.2NO+2CO2CO2+N2③.不变【解析】【详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2CO2+N2

;从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可知:NO、CO、CO2三种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11.A~H内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己知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E是赤铁矿石的主

要成分,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H的溶液呈浅绿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完全棕标出)。(1)写出A的化学式、F的名称:A_________,F________;(2)写出反应②、④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②_____________,反应④____________,其中反应④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反应;(3)比较D与G的活动性强弱关系:D______G(填“>”或“<”);(4)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_

________。【答案】①.CaCO3②.氢氧化钙③.Fe2O3+3CO高温2Fe+3CO2④.Fe+CuSO4=FeSO4+Cu⑤.置换⑥.>⑦.CO2+Ca(OH)2=CaCO3↓+H2O【解析】【详解】A属于盐,常用作建筑材料,能高温分解,故A是碳酸钙,生成的BC为氧化

钙和二氧化碳中的一种,E是赤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故E是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D和B,故B是二氧化碳,D是铁;F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骨骼F是氢氧化钙,C是氧化钙,H的溶液呈浅绿色,故H是硫酸亚铁,G是铜,带入题干,推断合理;(1)A的化学式为CaCO3,F

的名称为氢氧化钙;(2)反应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高温2Fe+3CO2;④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

e+CuSO4=FeSO4+Cu;(3)D是铁,G是铜,铁的活动性强于铜;(4)少量气体B通入F的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常用的装置,請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__,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应选_____(填编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结束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氯化钾,现有以下步骤:①蒸发结晶②过滤③洗涤、烘干④溶解,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

(填序号);(3)用盛满水的G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通入;(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选用的装置依次是_____(填编号);(5)二氧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

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编号)。【答案】①.锥形瓶②.漏斗(或普通漏斗)③.A④.2KClO32MnO=2KC1+3O2↑⑤.④②①⑥.b⑦.BFC⑧.H【解析】【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仪器①是锥形瓶,仪器②是漏斗;(2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故气体发生装置应选A,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MnO=2KC1+3O2↑;反应结束后,欲从剩余残渣中回收氯化钾,需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故正确的

操作顺序是④②①;(3)用盛满水的G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的密度小于水,故气体应从b通入;(4)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是固液常温型反应,选择B为发生装置,要干燥二氧化碳,需要使用F装置,然后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5)二氧

化硫气体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实验室制取SO2气体时需进行尾气处理,应选择H装置。【点评】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探究。I.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甲同学向盛有少量K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成

无色。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请写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II.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乙同学对探究I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

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提出猜想】(1)K2SO4;(2)K2SO4和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实验结论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碳酸钠,然后加入过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可观察到溶液中有_______产生,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_____猜想(2)方案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______________。成立方案3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发现__________

。【发散思维】为了验证猜想(2)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物质是_____(填选项)。A.Ba(NO3)2B.锌粒C.CuD.盐酸【答案】①.红②.2KOH+H2SO4=K2SO4+2H2O③.H2SO4(或稀硫酸)④.气泡⑤.Na2

CO3+H2SO4=Na2SO4+CO2↑+H2O⑥.pH<7⑦.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⑧.B【解析】【详解】I.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继续加入稀硫酸,硫酸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当加入的硫酸将氢氧化钾完全中和后,溶液变成无色;硫酸与

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OH+H2SO4=K2SO4+2H2O;II.【提出猜想】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所以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钾;若氢氧化钾有剩余,则还含有氢氧化钾(但是溶液是无色,说明一定不含氢氧化钾);若硫酸有剩余,则还含有硫酸,则溶液中的

溶质是硫酸钾和硫酸;【设计实验】方案1:若猜想(2)成立,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钾和硫酸,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CO2↑+H2O;方案2:若猜想(2)成立,即

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钾和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因为有硫酸,溶液显酸性,测得溶液的pH<7;方案3:若猜想(2)成立,即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硫酸钾和硫酸,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

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慢慢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氢氧化钾将其中的硫酸中和,继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发散思维】若证明有硫酸的存在,加入Ba(NO3)2溶液不可行,因为硫酸钾也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不可行;锌

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会有气泡冒出,可行;铜与硫酸不反应,不可行;盐酸与硫酸、硫酸钾都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不可行。14.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12.8g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

酸中充分反应,测得产生的气体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铁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杂质)。(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__g;(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3)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0.4;(2)14.6

%;(3)12.5%【解析】【详解】解:(1)由图中信息可知,当稀盐酸的质量为115.0g,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4g;(2)设生成0.4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所用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Fe+2HCl═FeCl2+H2↑567

32xy0.4g560.42xg=x=11.2g,730.42yg=y=14.6g,与铁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115.0g-15g=100g,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4.6g100g×100%=14.6%,铁锈的质量为:12.8g-11.2g=1.6g,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612.

8gg×100%=12.5%,答:(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3)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2.5%。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4071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