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广西中考真题生物》广西贵港市2018年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pdf,共(16)页,388.79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fb0d6ebe189e4787bbcc1022cfaab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8年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生物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生物圈D.森林生态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
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既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
系统等等,故生物圈是地球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狮子捕杀斑马是生物之间最为普遍的关系,这种关系是A.捕食关系B.共生关系C.合作关系D.寄生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
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狮子捕杀斑马”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狮子捕杀斑马属于捕食
关系,体现了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的捕食关系。A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3.以下显微镜的镜头组合中,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是A.目镜15×和物镜40×B.目镜1
0×和物镜40×C.目镜10×和物镜10×D.目镜15×和物镜10×【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细胞数目就越多。【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要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只要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A组合放大倍数是15×40=600(倍);B组合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C组合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D组合放大倍数是15×
10=150(倍)。所以观察到细胞的数目最多C组合。C正确。【点睛】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4.下列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A.根B.茎C.叶D.花【答案】D【解析】【分析】根、茎、叶
是植物的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它们各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和无机盐,通过茎运到叶等其他部分,供其他部分利用,主要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根
、茎、叶属于营养器官。一朵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进而形成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D符合题意。【点睛】植物的六大器官的内容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这部分知识要理解、掌握并会灵活运用。5.心脏四个腔中,心脏壁最厚的是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答案】B【解析】【分析】心脏的结构如下:。【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
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
心室的壁厚。即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左心室。B正确。【点睛】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是与其输送血液的距离相适应的,左心室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最厚。6.以下流动着静脉血的血管是A.肺动脉B.主动脉C.肾动脉D.肺静脉【答案】A【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
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肾动脉、主动脉都流动脉血。【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血液循环模式图来分析解答。7.眼球结构中能形成倒立的物像的是A.视网膜B.角膜C.巩膜D.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
分析】眼球的结构是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能形成倒立的物像的部位是视网
膜。A正确。【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8.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L,原因是肾脏哪一个结构的重吸收作用?A.肾小球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体【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
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详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吸收,这些被重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剩
下的水、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尿液。因此,一个人一天可以形成150L原尿,可排出的尿却只有1.5L左右,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点睛】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意义重大:它可以使许多有用的物质重新送回血液。9.躯体运动有骨、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其中能作为运动的支点的是A.
骨B.关节C.肱二头肌D.肱三头肌【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
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群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如人在屈肘运动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肌肉处于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状态;而以肱三头肌
为主的肌肉处于舒张状态。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所以在运动中作为杠杆的支点的是关节。B正确。【点睛】明确骨骼肌的组成、屈肘动作、伸肘动作的产生和骨骼肌在运动中
的协作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判断,“乌贼喷出墨汁”属于A.取食行为B.攻击行为C.防御行为D.领域行为【答案】C【解析】【分析】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详解】防御行为:为了保
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乌贼在遇到危险时会喷出“墨汁”,是为了掩护自己逃跑,属于防御行为。C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动物防御行为概念、特点。11.下列属于我国珍稀的爬行动物的是A.大熊猫B.扬子鳄C.褐马鸡D.扭
角羚【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详解】大熊猫、扭角羚,属于哺乳动物,褐马鸡属于鸟类,ACD不符合题意;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
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B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平时注
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12.细菌与真菌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有无成形的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详解】细菌的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未成形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一些附属结构如鞭
毛和荚膜等;真菌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霉菌和蘑菇等,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所以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细菌细胞于真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细
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点睛】知道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13.以下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细菌B.病毒C.真菌D.动物【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
的遗传物质组成。【详解】细菌是单细胞原核生物,A不符合题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符合题意;真菌有单细胞,如酵母菌,也有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等,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
: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结构为: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14.在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
布最广的植物类群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D【解析】【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
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详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15.下列生物分类单位中,数
量最少、共同特征最多的是A.门B.纲C.目D.科【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
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
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在题干中D科是最小
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可见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16.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类群的是A.哺乳动物B.鱼类C.两栖动物D.爬行动物【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为恒温动物。【详解】哺乳动物,它
们的体表大都被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A正确;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BCD错误。【点睛】恒温动物比
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17.人类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答案】B【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又分分解者、生产者和
消费者。【详解】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人是
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点睛】本题考查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8.在“草→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A.草B.鼠C.蛇D.鹰【答案】A【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
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详解】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因此在“草→鼠→
蛇→鹰”这条食物链中,生物数量最多的草。A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和能量流动的特点。19.酸奶主要是利用下列哪种微生物发酵制作的?A.酵母菌B.曲霉C.毛霉D.乳酸菌【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如: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蒸馒头要用
到酵母菌。【详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其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D正确。【点睛】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注意掌握,并能
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20.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A.超级鼠一一转基因技术B.高产水稻——杂交育种C.快速繁殖无病毒植株一一嫁接技术D.“多莉”羊的诞生一一克隆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
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详解】超级鼠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A正确;培育水稻新品种时应该选择具
有优良性状的符合人们需要的品种,如高产水稻等,选育水稻新品种,比较合理的是高产水稻与低产水稻杂交,B正确;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C错误;“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D正确。【点睛
】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21.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横切面图,请结合实验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实验中,用到的刀片至少是____________片作为一组。(2)用毛笔从水中
选取最__________的叶片切片,制作成临时切片,放到__________倍显微镜下观察。(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绿色部分[②]____________是进行____________作用的主要部位。(4
)图中[⑤]除了可完成以上的生理作用外,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进行气体交换和________作用散失水分;而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地下根毛的____________作用向上运输到叶。【答案】(1).两(2).薄(3).低倍(4).叶肉(5).光合作用
(6).呼吸(7).蒸腾(8).吸收【解析】【分析】图示为叶片的横切面示意图,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④是下表皮,③是叶脉,⑤是气孔。【详解】(1)(2)徒手制作叶片的横切片,要把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用两个并排的刀片沿横向迅速切割;每切割一次都
要在清水中蘸一下,最后用毛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再用低倍镜视野下观察。(3)②叶肉细胞中含丰富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⑤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
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根吸收的水分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到叶,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能够促进水分的运输,使水分由根部上升到叶。【点睛】叶片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主要由叶肉细胞完成,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气孔进行的。22.某校生物实验小
组在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的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A装置与B装置形成一组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答案】(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2).光照(3).对照【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
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
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详解】(2)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假设或猜想,根据提出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所以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光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进行;该探究的
变量是光照,要以光照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实验设置中就要以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形成对照实验。(4)A装置见光与B装置不见光,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可以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点睛】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
关键问题。23.听说能力均正常的表哥张平与表妹王丽结婚后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孩子。(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请分析回答:(1)张平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他们再生一个患先天性聋哑孩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2)
遗传病基因能够通过____________传递给后代。(3)王丽的好朋友李芳因小时候生病吃错药导致聋哑,这种性状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递给后代。【答案】(1).Aa(2).25%(3).生殖细胞(4).不能【解析】【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当控制某
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疾病。【详解】(1)先天性聋哑患者的一
对致病基因中,一个是父方传给的,另一个是母方传给的,即先天性聋哑患者都携带有一对致病基因aa;张平与表妹王丽是一对表兄妹,听、说能力均正常,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说明他们都携带一个隐性致病基因,即其基因组成都
是Aa;其子女就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先天性聋哑患者。如果夫妇双方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其子女就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先天性聋哑患者。如图所示:(2)DNA是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病基因随同染色体通过生殖细胞遗
传给子代。(3)生物的变异有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两种情况: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叫做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由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叫做不遗传的变异;王明的邻
居小李因小时候生病注射链霉素导致聋哑,这种性状是有环境因素引起的,其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点睛】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的主要措施。24.请根据你所学的人体各系统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平时喝的牛奶中营养成分蛋白质最初在____________内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消化吸收,进入血液经____________系统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____________
系统排出体外。(2)外界的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通过____________渗透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结合并输送到全身各处。(3)以上各个系
统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使人体正常生活,而人体的生命活动在受到____________系统调节的同时还受到____________调节。【答案】(1).胃(2).循环(3).泌尿(4).肺(5).气体扩散作用
(6).血红蛋白(7).神经系统(8).激素【解析】【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肺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详解】(1)我们平时喝的牛奶中营养成分蛋白质最初在胃内被消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消化吸收,
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同时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2)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由于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它们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根据气体扩散的原理,气体由浓度高的地
方扩散到浓度低的地方,当你吸气时,许许多多肺泡都像小气球似地鼓起来,空气中的氧气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所以外界的气体通过
呼吸道进入肺(填器官名称)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渗透到肺泡外的毛细血管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并输送到全身各处。(3)人的调节方式主要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
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点睛】此题的知识点较多仔细审题是解题的关键。25.观察图各类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回答下列
问题:(1)观察A、B和C的发育过程可以看出它们在由________________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都经过变态发育。(2)D和E的生殖方式分别是卵生和____________,尤其是后者大大提高了后代的
成活率。(3)F与A、B、C、D、E五种生物的生殖方式进行对比,F属于____________生殖。【答案】(1).受精卵(2).胎生(3).无性【解析】【分析】(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2)有性生殖是指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3)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菜粉蝶等。(4)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
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蝗虫等。【详解】(1)图A是蝗虫发育过程,B是家蚕发育过程,C是青蛙发育过程,它们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
。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属于变态发育。A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
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2)图D是鸟卵,E是胎儿发育过程。D、E所示受精作用都是在体内。E图中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取各种养料和氧气,并排出废物,从而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3)F嫁接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26.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肝区隐痛,全身乏力,皮肤发黄,恶心呕吐。甲肝的预防措施主要有①早发现,早治疗;②甲肝患者用过的碗筷和茶杯等都
要同家人分开,并且经过严格消毒;③接种甲肝疫苗。根据以上的材料,结合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看,甲肝患者属于____________。(2)在以上的预防措施中,②属于____________。(3)健
康人接种甲肝疫苗后,疫苗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____________,这种蛋白质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艾滋病起作用。【答案】(1).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抗体(4).不能【解析】【分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注射疫苗能使人体内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发病的甲肝患者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
媒介传播等。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等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或把甲肝患者用的碗筷要同家人分开,这样做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3)接种用的疫苗是由减毒的、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疫苗注射到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该病的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抗体只
能消灭特定的病原体,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可见其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所以该疫苗不能对狂犬病病毒起作用。【点睛】传染病的知识往往与免疫的知识相关联,所以最好把这两部分知识结合起
来学习。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