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专题14 区域与区域发展-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共(8)页,2.065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f05b9aced46590a4ee4f166302d162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北京专用)专题14区域与区域发展(2022·北京·高考真题)苏里南人口约60万,人口构成中有来自中国广东省等地的华裔,中国农历新年是全国性节日之一。该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千美元(2020年),工业以铝土矿开采
和加工为主,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2014年已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与中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A.天然植被开发程度更高B.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C.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D.迎来中国农历新
年较晚2.苏里南()A.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B.铝土矿开采过程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保护区地形以平原为主D.北部沿岸地区受寒流的影响形成沼泽【答案】1.D2.A【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苏里南“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因此与中国广东省相比,苏里南天然植被开发程度
不高,A错;据图可知,苏里南地处南美北部赤道附近,原始森林覆盖率超过90%,据此可知,该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B错;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而苏里南“工业以铝土矿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基础相对薄弱,C错;由图中苏里南所处的经度位置可知,苏里南应属
于西4区,理论上比中国广东省(东8区)晚12小时,因此,苏里南迎来中国农历新年较晚,D正确。故选D。2.读图可知,苏里南首都、城镇、机场、公路等主要分布在该国北部,而南部多为河流上游,多沼泽,自然保护
区等。说明苏里南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A正确;铝土矿开采过程需要消耗能源,是二氧化碳排放源,不利于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C错;由图可知,自然保护区多位于河流源头,海拔较高,以山地为主,C错;北部沿岸地区有圭亚那暖流(大西洋南赤道暖流的一个分
支)流经,D错。故选A。一、单选题(2021·北京西城·二模)下图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左图)和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旧居景观图(右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景观反映出两地()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②建筑风格相似③生态环境问题相同④地域文化差异A.①
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两地民居所在省区分别是()A.甘、黔B.粤、冀C.沪、陕D.台、宁【答案】1.B2.C【分析】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图中建筑风格为上海典型石库门式样建筑,建筑成本较高,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右图毛泽东旧居为典型的窑洞建筑,传统民居依山开凿窑洞,建筑成本低,反映当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两地建筑风格相差较大,也反映了两地地域文化的差异,因此①、④正确;两地建筑风格有明显的不同,两地生态环境问题也不相同(上海主要是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
污染排放等问题,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上海,上海简称为沪;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旧居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北部,陕西简称为陕
或秦,C符合题意;甘是甘肃省的简称,黔是贵州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台是台湾省的简称,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这些省区都不是图中民居所在省区,排除ABD。故选C。(2022·北京海淀·高
三期末)苏陕协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助力陕西省56个贫困县实现脱贫。下图为苏陕两省简图,图中甲、乙示意两省间的要素流动。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A.两省分别位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B.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差异大C.江苏省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明显D.两
省属于同一流域范围,便于协作4.苏陕协作间的要素流动()A.甲-特色农产品B.甲-技术和资本C.乙-多种矿产资源D.乙-大量劳动力【答案】3.B4.A【分析】3.图中秦岭位于陕西南部,淮河经过江苏北部,秦
岭、淮河作为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故图中两省均地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A错;陕西省受秦岭阻隔,南北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大,受自然条件影响,社会、经济等也存在较大差异,B正确;江苏省地形以平原为主,内部各区域垂直分异不明显,C错;秦岭以北的陕西属于黄河
流域,江苏地跨淮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两省不属于同一流域范围,D错。故本题选B。4.陕西的植物资源十分的资源丰富,多样性也很突出,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产品丰富多样,所以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
A正确;与江苏相比,陕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具备技术和资本的优势,所以技术和资本不是苏陕协作间陕西省的输出要素,B错;与陕西相比,江苏经济发达,苏陕协作间江苏是多种矿产资源和劳动力的输入省,CD错。故本题选A。(2022·北京顺义·二模)张家口市距首都北京市180公里是我国“东数西
算”(即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重大工程,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数据中心集群地,张家口地区的绿色能源助力,北京冬奥会场馆实现奥运史上首次100%清洁能源供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张家口市可重点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①太阳能②沼气③
风能④地热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与北京市相比张家口市布局数据中心集群的生态环境优势有()①夏季气候凉爽能耗降低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③环境承载力高空气清新④可再生能源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北京与张家口对接“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A.缓解张家口资源紧张状况B.
缓解京张高铁的运输压力C.带动张家口产业向外转移D.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8.北京冬奥会延庆高山滑雪等赛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青山绿水可能使该地区()A.降水量减少B.下渗量减少C.地表径流减少D.蒸发量减少【答案】5.A6.B7.D8.C【解析】5.读图可
知,张家口市地势较高,降水少,晴天多,纬度较高,夏季阳光照射时间长,太阳能资源丰富,①正确;张家口市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张家口市沼气开发较少,②错误;张家口市所处纬度较高,距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较近,冬季风力强盛;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③正确;张家口地热能的开发目前只处于勘探阶段,不可作为重点开发利用的能源,④错误。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张家口市所处纬度比北京市高,海拔较高,夏季气候凉爽,数据中心能耗降低,①正确;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低不属于生态环境优势,②错误;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北京市比张家口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都大,因此张家口市没有北京市环境承载力高,③错误;数据中心耗能多,张家口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④正确。①④正
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7.“东数西算”是将东部地区所产生的数据传输到西部地区进行存储和计算,不能缓解张家口资源紧张状况,也不能缓解京张高铁的运输压力和带动张家口产业向外转移,ABC错误。张家口属于河北省,北京与张家口对接“东数西算”工程有助于推动京津冀区域协调发
展,D正确。故选D。8.生态修复工程恢复青山绿水,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蒸发和蒸腾作用增强,降水增多;AD错误。植被增加,有利于地表水下渗,下渗量增多,地表径流减少,B错误,C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
9.(2021·北京西城·一模)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年,闽、宁两省区对口扶贫协作,在此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名移民,历时20多年的闽宁协作由此展开。闽宁
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这种扶贫协作方式被称为“闽宁模式”。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气候、水文和植被等要素,概括闽宁的自然特征。(2)阐述闽宁镇的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从区
域关联的角度,说明“闽宁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的启示。【答案】(1)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少,植被稀疏等。(2)完善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等。(3)与发达地区加强区域协作,承接产业转移等。【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西北地区的自
然环境特征和人口迁移的意义的有关知识。产业经济是助推闽宁镇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移民实现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是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1)自然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地表径流量少,戈壁广布、植被稀疏、
土地荒漠化严重等。(2)建设移民镇,人口集中,基础设施完善,成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等。(3)与发达地区加强对口扶贫协作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等。10.(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末)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东非铁路多为百年前殖民地修建的“米轨”铁路(轨距1米)。2017至2019年,中国
帮助肯尼亚修建了蒙内铁路(蒙巴萨-内罗毕)和内马铁路(内罗毕-马拉巴),取代了原来的“米轨”铁路,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1)与“米轨”铁路相比,说出中国援建的蒙内铁路的运输特点。乌干达位于东非中心,工业基础薄弱
。姆巴莱是乌干达第三大城市,拥有百万人口。2017年,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在姆巴莱正式成立。园区规划以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电力电子和医药化工等乌方亟待发展的产业为主导,立足面向2亿人口的东非市场,辐射整个欧美地区。(2)分析中国选择在姆巴莱建设工业园区的原因。(3)简述中乌
合作对乌干达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1)运量大、速度快。(2)“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边境,可借助肯尼亚铁路直通港口,实现海陆联运,便于物资输入和产品输出,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地价较低,市场广阔。(3)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促进文化交流。【
分析】本题以东非部分地区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主要涉及铁路运输特点,工业区位,中乌合作对乌干达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根据材料,蒙内铁路取代了原来的“米轨”铁路,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大幅下降,运输时间大大缩短
。说明蒙内铁路速度快,运量大。(2)根据材料,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有政策支持;乌干达,位于东非中心,经济落后,姆巴莱是乌干达第三大城市,拥有百万人口,说明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地
价较低;面向2亿人口的东非市场,辐射整个欧美地区,说明市场广阔;由图中信息可知,姆巴莱建设工业园区有铁路与肯尼亚铁路相连并通往蒙巴萨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临近边境,,可实现海陆联运,便于物资输入和产品输出,(3)根据材料,乌干达工业基础薄弱,园区规划以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电力电子
和医药化工等乌方亟待发展的产业为主导,所以经济方面,可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意义方面,可增加就业,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中乌文化交流。11.(2022·北京·中关村中学三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希巴姆古城位于哈德拉毛河河谷旁的山丘上。古城建筑紧密,屋顶为白色,墙体厚。(2)说明希巴姆古城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在中沙贸易中,我国从沙特阿拉伯
主要进口石油、橡胶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等,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等。(3)概述中沙贸易合作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答案】(2)古城所在地气温高,光照强,风沙大。建筑排列紧密能遮挡强光,缓解高温,挡风,减少
风沙的影响。屋顶为白色,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建筑温度;建筑位于山丘上,可以更有效地抵御洪水。(3)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丰富,通过石油贸易可以缓解我国石油紧张,出口机电等产品利于我国拓展国际市场;有助于建设我国对外商业贸易网络;实现各国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分析】(2)
本题要求分析希巴姆古城建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即分析古城建筑紧密,屋顶为白色,墙体厚等房屋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即可。阿拉伯半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光照强,风沙大,古城建筑排列紧密,可以彼此之间遮挡强光,减少强光的照射,缓解高温,紧密可
以减少风力作用,起到挡风,减少风沙作用;楼房墙厚有利于隔热;屋顶为白色,是由于白色对太阳光的反射强,所以白色屋顶可以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降低建筑温度;由于该地区6-9月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建筑位于山丘上,可以
更有效地抵御洪水。(3)考查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我国从沙特阿拉伯主要进口石油、橡胶及其制品、化学产品等,通过进口石油贸易,可以缓解我国石油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我国石油类经济的发展;主要出口
机电产品、纺织原料和纺织制品等,可以拓展中国的市场,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对外商业贸易网络的建设;发展双边贸易合作,可以实现两国国家的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