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 —能力训练 含解析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140.232 KB
  • 2024-12-2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 —能力训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 —能力训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 —能力训练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版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A版训练: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 —能力训练 含解析.docx,共(14)页,140.23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c7cd032335981e818890a129dec5e7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专题十五名篇名句默写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必修(10篇)2.选择性必修(10篇)3.诗词曲(40首)理解并背诵相关古诗文1.识记能力。2.理解能力。3.在特定语

境正确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1.注重背诵和抄写相结合。2.对于写景的诗句,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理解和记忆。3.既要全面识记,又要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理解上下文语境,留心易错易混字的书写。【真题探秘】核心考点本题考查

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审题关键抓住情境提示内容来默写。解题方法(1)注意抓住“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北望故都”等提示,联想相关语句

。(2)注意全文(诗)上下搜索,找准默写语句。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解析(1)据题干关键信息“子路”“用三年时间治理”“千乘之国”,可定位到“比及三年”之后的两句。(2)题干信息“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与该词中的“此情

无计可消除”意思相同,再结合题干信息,便可定位名句。〗(3)题干信息“不仅能看到江水”对应词句“郁孤台下清江水”,再由题干信息“还能看到”可推知所填名句应是其后一句;由“北望故都”可知,应填“西北望长安”

后面一句,即“可怜无数山”。易错警示①不能把握题干语境的提示;②容易出现音同、音近或形似的错字;③容易把通假字写成所通的字。[教师用书专用]1.真题多维细目表年份卷别考查内容考查形式素养要求2020新高考Ⅰ《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理解型主动背诵古诗文,

积累经典诗文名句,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高雅的审美追求,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课标全国Ⅰ《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理解型课标全国Ⅱ《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理解型课标全国Ⅲ《论语·述而》《观刈麦》《

阿房宫赋》理解型2019课标全国Ⅰ《逍遥游》《蜀道难》《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理解型课标全国Ⅱ《邹忌讽齐王纳谏》《阿房宫赋》《赤壁赋》理解型课标全国Ⅲ《论语》《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理解型2018课标全国Ⅰ《论语》《师说》《念奴娇(大江东去)》理解型课标全国Ⅱ《鱼我所欲也》《

琵琶行》《赤壁赋》理解型课标全国Ⅲ《劝学》《出师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理解型2017课标全国Ⅰ《观沧海》《阿房宫赋》理解型课标全国Ⅱ《逍遥游》《陋室铭》理解型课标全国Ⅲ《劝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型2016课标全国Ⅰ《劝学》《出师表》《永遇乐(千古江山)》理解型课标全国Ⅱ《鱼我所

欲也》《蜀道难》《阿房宫赋》理解型课标全国Ⅲ《曹刿论战》《琵琶行》《赤壁赋》理解型2.命题规律与趋势考查内容考查的全为经典名篇,其中《论语》《劝学》《赤壁赋》《逍遥游》《阿房宫赋》《师说》等出现频率较高,李白、杜甫、白居易、苏

轼、辛弃疾的诗词经常考。命题规律命题形式以理解型为主,注重考查对名句名篇内容的理解。题目有以下考查点:①设置情境,要求默写出与提示内容中重点词语对应的句子;②设置情境,要求默写出与提示内容中重点词语对

应的句子的前一句或后一句;③在同音字、形似字等考生容易写错的字上设题。命题趋势从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角度,高考仍将延续对经典名篇的考查,题型应为理解型填空,考查识记的同时加强对内容的理解,分值将保持稳定或略有提高。备考策略(

1)名句的背诵与默写,要常抓不懈,不仅天天背,更要日日写,留心易错易混字的书写。(2)既要全面识记,又要突出重点,《论语》《孟子》《诗经》和几位伟大诗人的名篇仍是2021年备考的重点。(3)题干的迷惑

性增强,对诗文名句和题目语境的理解都要重视。必备知识【自测自查】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推荐背诵篇目(60篇)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的“,”两句,描写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

2)《五代史伶官传序》以感叹起笔,然后顺势提出兴盛和衰落的道理,即“,!”(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对屈原文章文平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进行了评价。答案(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3)其称文小

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国家,可以达到“,”的效果。(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慨叹自己只能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于国事无补,真是无聊而可悲。(3)《诗经》

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2)李煜《虞美人》中“,”两句,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表明屈原的文章主旨宏大、意义深远的两句是:,。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补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对比的手法写出阿房宫所用钉子之多的句子是“,”。(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水,“”写山,从总体上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两句不仅

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以西诸峰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予山峰以人的形态,形象生动。答案(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3)绛皓驳色而皆若偻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荀子

在《劝学》中说“,”,《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王维《山居秋暝》中的“,”两句,描绘了翠竹、莲叶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映照下的色彩和形貌的两句是“,”。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3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自己归隐后,春天到来的时候,还要享受春耕之乐的句子是“,”。(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但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3)杜甫诗云:“浩浩终不息,乃知东极深。众流

归海意,万国奉君心。”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也。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与此意相近的两句是“,”。答案(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教师用书专用]【自测自查】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分。(6分)(1)《邶风·静女》中有“,”,朱熹对此评曰:“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2)在《游褒禅山记》中,“有志与力,,,亦不能至也”说明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3)《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说,“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这是告诫自己的侄子马严、马敦不要妄议别人的长短。答案(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2)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解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

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很有迷惑性,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可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匪”“贻”“怠”“昏惑”等。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主席有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两句

,也说明了这一道理。(2)《归去来兮辞》中“,”两句,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否定,对未来充满希望。(3)《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描写月光清澈无边,又暗含鱼雁不能传递音讯之意。答案(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

常之观常在于险远(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每空1分)解析注意易错字词:“瑰”“已”“谏”“鸿雁”“度”“文”等。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高》中的“”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都

是用猿猴的悲鸣声来烘托诗人悲凉的心境。(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在北固亭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想到曾在此建都的英雄早已无处寻得后,用“,”两句感慨岁月的无情。(3)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答案(1)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鹃啼血猿哀鸣(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每空1分)解析注意“啸”“榭”“喧豗”“砯崖”“壑”等易错字词,注意“雨打风吹”的语序。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两句写孔子点评子路,指出了其不谦虚的缺点。(2)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3)《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3)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2)《师说》中韩愈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从师学

习和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两句是“,”。答案(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每空1分)关键能力【能力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

的《劝学》中,作者认为见识高明、行为没有过错的前提是“”;作者认为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他们的才德之所以会超过一般人,就是因为“”。(2)李白的《蜀道难》中化用晋人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诗句是“,”。(3)苏轼既是大文豪,也非常注重生

活的情趣和品位,他的《赤壁赋》中用“,”两句描绘了与朋友乘坐小船举酒互劝的惬意场景。答案(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善假于物也(2)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洵在

《六国论》中以“,”两句回忆了六国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3)曹操《短歌行》中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

:“,”。答案(1)暴霜露斩荆棘(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木”与“流”两个形象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比喻,而后引出了自己要表达的“,”的真实意图。(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中指出,北伐抗金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若草率出兵,即使有“”的雄心壮志,也可能是“”的结局。(3)《诗经·氓》中女子嫁给“氓”后,她幻想着“”,过上好日子,却不曾想失去了青春美貌后“氓”“二

三其德”,甚至对她“”。答案(1)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3)及尔偕老至于暴矣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离骚》中“,”借“草木”“美人”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抱负难以实现的深沉感慨。(2)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两句,形象写出了夫妻相见,不知从何说起,只能任凭泪水涌流的梦境,让人感到无限凄凉。(3)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通过写初登山顶刹那间所见到的景色,赋予苍山以生命,形象地展现了山上积雪的光彩

。答案(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2)《琵琶行》中,白居易有感于琵琶女生活的不幸与自己宦途中所受到的打击,唱

出了“,”的悲声。(3)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比喻的形式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答案(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教师用书专用]【能力训

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敢于直谏,他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概括了君主能创业却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劝谏唐太宗治国应善始克终。(2)《短歌行》一诗中的“,”两句,是曹操化用古语,以山和海作比,表

明自己渴望延揽人才的深意。(3)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那么秦朝就不会灭亡。两种说法均切中肯綮,深刻总结了秦亡的历史教训。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3)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每句1

分,错1字该句不得分)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意犹未尽。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演奏音乐到达高潮时,戛然而止,展现了让人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诗人用“,”这样的诗句,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

空间。(2)阅读古诗词,我们不妨对其他语言现象展开联想,以便于我们语言学习和积累。比如,李煜《虞美人》中“,”诗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成语“物是人非”。(3)在社会交际中,我们引用古文表达思想情感,会显得特别文雅。比如参加某学术会议,与会人员既有知名的前辈,

又有后起之秀,我们应该用《兰亭集序》中“,”两句来赞美会议的盛况。答案(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每空1分)解析易错字词:“舫”“砌”“毕至”“咸集”。3.补写出下列句

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姚鼐《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初登泰山刹那间感受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泰山之美。(2)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运用四个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展现了起伏多变、优美动听的音乐之美。(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

,”两句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答案(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每句1分,共6分)解析注意“苍、泣露、涕泗”等字词的书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

箜篌和瑟都是古代的弹奏乐器,在诗歌中也时有描述。如《李凭箜篌引》中写箜篌弦数的一句是“”,而《锦瑟》中点明瑟弦数的一句是“”。(2)贾谊《过秦论》中认为秦国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原因是“”,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认为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强盛,而相反“”,这都表明

强弱的变化归根结底是人造成的。(3)李白《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诗句是“,”。答案(1)二十三丝动紫皇锦瑟无端五十弦(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逸豫可以亡身(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

连(每句1分,共6分)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不能厚积道德仁义。(2)杜甫《蜀相》中“,”两句,色彩鲜明,静动相衬,生动地描绘出

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3)《赤壁赋》中苏轼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曹操率领军队在攻破荆州后志得意满的形象。答案(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3)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每句1分,有错则该句不得分)解析此题中需注

意“伐根”“茂”“塞源”“映阶”“叶”“黄鹂”“酾酒”“横槊”等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和正确书写。复习纲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备考策略考点内容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高中课标推荐背诵篇目14篇2.初中课标推荐背

诵篇目50篇理解并背诵相关古诗文1.识记能力。2.理解能力。3.在特定语境正确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1.注重背诵和抄写相结合。2.对于写景的诗句,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理解和记忆。3.既要全面识记,又要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理解上下文语境,留心易错易混字的书写。【真题探秘】核心考点本题考查默写

名篇名句的能力。审题关键抓住情境提示内容来默写。解题方法①注意抓住“上衣下裳制”“《青衫泪》”“想要重返天上,但又有所顾虑”的提示,联想相关语句;②注意全〗文(诗)上下搜索,找准默写语句。答案(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3)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解析易错字:芰、集、座、琼等。易错警示①不能把握题干语境的提示;②容易出现音同、音近或形似的错字;③容易把通假字写成所通的字。必备知识【自测自查】课程标准(实验版)推荐背诵篇目(64篇)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引用《齐谐》中的句子,表现大鹏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悲苦之情。(3)白居易《观刈麦》中,“,”两句描写出妇女、儿童积极支援农

忙劳动的场景。答案(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陷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2)

《醉翁亭记》中的“,”两句将琅琊山有明有晦、交替变化的朝暮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3)屈原在《离骚》中常用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其中用以荷叶、荷花作衣裳来表明自己要修养美好品行的句子是“,”。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刿论战》中,追逐败逃的齐国军队之前,曹刿没有贸然行事,他为分析敌情而采取的两项行动是“,”。(2)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当时

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受到了魏晋六朝门阀制度观念的影响。(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一句先写出阿房宫的地理走向,再点出它一直通到了咸阳;然后以“”一句描绘出飞檐的状态。答案(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骊山北构而西折檐牙高啄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指出了一个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2)李白《蜀道难》“,”两句,突出开辟蜀道的艰难,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大无畏英雄气概。(3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表现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的英雄气概,激励无数仁人志士献身于保家卫国的壮伟事业中。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5.补写出下列

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道,齐王接受邹忌的劝告,悬赏求谏,对“,”,给予下等奖赏。(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秦统治者“,”,批判其贪婪与挥霍。(3)《爱莲说》中,周敦颐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如此气韵来源

于其形态“,”。答案(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常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

子·劝学》中则说:“,。”(2)《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3)《逍遥游》中写列子御风而行,泠然而善,十五天后回来,对于招福之事也没有拼命追求,但庄子对此的评价是:,。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3)(此)

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教师用书专用]【自测自查】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里仁》中“,”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2)《离骚》中的“,”两句,意思是说,保持清白,献身正道,正是古代圣贤所

推崇的。(3)《赤壁赋》中“”一句写了要与动物为伴侣,作朋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还有一句“”,也是以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答案(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侣鱼虾而友麋鹿寄蜉蝣于天地解析注意“伏”“麋”

“蜉蝣”等字词的书写。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表明了宋荣子已经达到了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

往来打扰的原因是“”;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意,却“”。(3)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两句讽劝当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的覆辙。答案(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心远地自偏欲辨已

忘言(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注意“沮”“鉴”“哀”等字的书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崇智尚学、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师说》中古之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却“”;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

中写自己向老师请教时“”,态度异常谦恭。(2)《蜀道难》中,借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故事,表现蜀道险峻特点的两句是:“,”。(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一句表现了将士们手持宝剑视死如归的英勇;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

部队装备精良。答案(1)犹且从师而问焉俯身倾耳以请(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提携玉龙为君死金戈铁马解析注意关键字“崩”“摧”“栈”“携”“戈”的书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墨子·尚同

下》中“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赏罚分明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中同样得到很好体现的句子是:,。(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写琵琶女先后弹奏《霓裳》《六幺》的过程,其中用“”“”两句描写了弹奏的神态与动作。(3)苏轼在《赤壁赋》熔情景理于一

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是:,。答案(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2)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解析注意“陟”“捻”“蜉蝣”“渺”等字词的书写。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杜甫的《春望》中,作者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

达忧国思乡的句是:,。(2)荀子在《劝学》中,为了证明“学不可以已”的道理,运用了“,”两个喻证,从而论证了人必须经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的境界。答案(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知明而行无过解析易错字:搔、簪、砺、知。关键能力【能

力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岳阳楼记》中,“进亦忧”在文中指的是“”,“退亦忧”在文中指的是“”。(2)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3)“从

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答案(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

不通声暂歇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唯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中“,”两句

,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3)杜牧《阿房宫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一句写的是建筑物占地之广,“”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答案(1)犹有所待者也以游无穷者(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覆压三百余里矗不知其几千万落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乐趣,而他只愿追求美政的句子

是“,”。(3)《赤壁赋》中“,”两句写了苏轼与友人乘舟、举杯共饮的场景。答案(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自古以来,为大众牺牲自我是中华民族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共有的精神特质。杜甫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两句,就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特质。(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3)荀子在《劝学》中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喻,得出了“,”的结论。答案(1)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两句描写了女主人公想象回到娘家时的情景,其间包含着无尽的凄婉和哀怨。(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中的“,”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描摹出了塞外的严寒。(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一句,是感叹时无英雄;“”一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答案(1)兄弟不知咥其

笑矣(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片神鸦社鼓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国君并没有真正地与百姓共享生活物质,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的看法。(2)《劝学》

中,荀子以一种动物为喻从反面论述学习需要专一的观点,其中写这种动物生活习性的句子是“,”。(3)《锦瑟》中,诗人在“”一句中借禽鸟托写恨怀,表达殷切的思念。又在“”一句中借美玉抒发了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答案(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

之穴无可寄托者(3)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教师用书专用]【能力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据《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奉行终身的,孔子告诉他就是“恕”字。孔子又对“恕”做

了进一步的解释,即“,”。(2)范仲淹《岳阳楼记》以“进亦忧”照应“”,“退亦忧”照应“”,表达了古仁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境界。(3)杜甫《登高》诗“,”,以叠字入诗,写登高所见秋景。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解析易错字词:欲、庙堂、萧萧。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醉翁亭记》中用“,”表现了山间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情景。(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

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3)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表现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答案(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2)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

而非之而不加沮解析易错字词:佛狸、沮。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蒹葭》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心情的句子是:,。(2)李白在《行路难(其一)》里以“,”两句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

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3)《逍遥游》里庄子认为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负载一个巨大的翅膀也就没有力量了,这个意思在文中表述为:,。答案(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解析(1)中的提示

语是“起兴”,注意“蒹葭”二字;(2)中的提示语是“高昂乐观”“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会实现”,注意“沧”字的书写;(3)中的提示语是“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么”,注意“翼”字的书写。4.补写出下

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的“,”,点明了学会学习和做事的三层境界,其中快乐是学习和做事的最高境界。(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飞鸟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3)苏轼《赤壁赋》中的“,”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

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答案(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易错字词:暖、啄、幽壑、嫠妇。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两句指出了圣明的思想应该自然具备的条件。(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用“”的句子写出了谪居浔阳所听山歌的特点及感受,又用“”的句子表达了对所听琵琶曲的赞赏。(3)苏轼《江城

子·密州出猎》中的“,”,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答案(1)积善成德神明自得(2)呕哑嘲哳难为听如听仙乐耳暂明(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解析易错字词:呕哑、遣。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