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真题化学》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B卷试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155.669 KB
  • 2024-12-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中考真题化学》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B卷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中考真题化学》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B卷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中考真题化学》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B卷试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中考真题化学》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B卷试卷(含答案).docx,共(26)页,155.669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f89daaa61ca56b7eca8895b49eb0c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70分,与物理共用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

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

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B.C.D.3.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豆奶C.碘酒D.冰水4.蚕丝含有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下列物质灼烧时也会产生该气味的是()A.猪皮B.牛油C.青椒D.馒头5.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

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食盐作为咸味剂B

.食醋作为酸味剂C.甲醛作为防腐剂D.小苏打作为膨松剂7.烈性炸药TNT(化学式为C7H5N3O6)广泛用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等,下列关于TNT的说法错误的是()A.TNT是一种有机物B.TNT爆炸后会产生二氧化硫C.TNT由四种元素组成D.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8.实

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A.B.C.D.9.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A.KNO3B.NH4HCO3C.KClD.Ca3(PO4)210.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源:学科网ZXXK]11.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物质鉴别方法A白酒与矿

泉水闻气味BMnO2与碳粉分别加入双氧水C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分别加入BaCl2溶液DNaOH溶液与Ca(NO3)2溶液分别加入MgCl2溶液12.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C.空气中铁

比铝更容易被腐蚀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1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

的体液都呈碱性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液体都能导电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15.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A.H2O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

体16.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

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17.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1)其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最理性燃料的是,有毒气体是;(2)上述有毒气体在空

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18.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

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价(填序号)A.+3B.﹣3C.0D.+5.19.空气中的氧气在细菌的作用下将辉铜矿中的硫化亚铜(Cu2S)转化成硫化铜(CuS),再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

性的硫酸铜是“生物炼铜”的重要环节,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硫化铜在水中可以产生极少量的S2﹣,其结构示意图为,则一个硫原子中含有的电子;(2)反应①、②中,细菌均起作用;(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0.某品牌手机在经

历了Ⅰ代的塑料手机外壳、Ⅱ代的不锈钢外壳后,又迎来了第Ⅲ代硬度极大的纳米陶瓷外壳.(1)上述三种手机外壳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序号)产品A.Ⅰ代B.Ⅱ代C.Ⅲ代(2)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等使其不

易生锈;(3)科学家在152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下列有关该新型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它是一种超硬物质B.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C.它在常温下为气态D.构成它的基

本粒子是分子.21.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和硫酸铜,在配制和使用时有诸多注意事项:(1)配制时:先将生石灰、硫酸铜分别溶于水,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然后将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尔多液,若将石灰乳倒入

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2)波尔多液中硫酸铜比例过高易造成药害,有经验的果农常将磨光的铁制芽接刀浸泡在药液里,若产生药害,只需1﹣2分钟就有明显现象出现,该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三

、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22.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Ⅰ的名称是;(2)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的原理相同;(3)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用甲制取淡水可选

用装置(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3.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

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接着又向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

以下实验: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填化学式).(3)根

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填序号)A.样品中无NaCl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C.样品中无NaOH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7分)24.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

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计算:(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2016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B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A.金属冶炼B.高粱酿酒C.雕刻印章D.烧制陶器【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属冶炼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雕刻印章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

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A.B.C.D.【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专题】空气与水.【分析】根

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大约是,故选项正确.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大约是,而不是,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大约是,而不是,故选项错误.D、空气中氮气的

体积分数为78%,大约是,而不是,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口诀:“氮七八氧二一,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零点三,二氧化碳和杂气”)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3.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糖水B.豆奶C.碘酒D.冰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

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糖水中含有水、糖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B、豆奶中含有水、蛋白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C、碘酒中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4.蚕丝含有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下列物质灼烧时也会产生该气味的是()A.猪皮B.牛油C.青椒D.馒头【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题意,蚕丝含有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时也会产生该气味的物质应含

有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蚕丝含有的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灼烧时也会产生该气味的物质应含有蛋白质.A、猪皮中富含蛋白质,灼烧时也会产生该气味,故选项正确.B、牛油中富含油脂,灼烧时不会产生

该气味,故选项错误.C、青椒中富含维生素,灼烧时不会产生该气味,故选项错误.D、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灼烧时不会产生该气味,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蛋白质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见食品的营养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化学的

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间隔增大D.氧化汞受热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微观和宏观

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

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氧化汞受热分解,

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6.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食盐作为咸味剂B.食醋作为酸味剂C.甲醛作为防腐剂D.小苏打作为膨松剂【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化学知识生

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咸味剂进行分析;B.根据食醋具有酸味能用作酸味剂进行分析;C.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D.根据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能用作疏松剂进行分析;【解答】解:A.食盐具有咸味可用作咸味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故A正确;B.食醋具有酸性,具有

酸味,能用作酸味剂,具有调味的作用,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故B正确;C.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可保存生物标本,而不能作为食品防腐剂,故C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食品变得疏松,能用作疏松,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可以依据物

质的性质进行解答,题目难度不大.7.烈性炸药TNT(化学式为C7H5N3O6)广泛用于开矿、修路、兴修水利等,下列关于TNT的说法错误的是()A.TNT是一种有机物B.TNT爆炸后会产生二氧化硫C.TNT由四种元素组成D.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

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TNT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每

个TNT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TNT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TNT中不含硫元素,爆炸后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C、TNT由碳、氢、氮、氧四

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每个TNT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TNT分子含有21个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机物的特征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实验室制取

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A.B.C.D.【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的干燥(除水).【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

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来干燥二氧化碳.【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

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关键是明确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9.草木灰是一种碱性农家肥,下列肥料不能

与草木灰混合使用的是()A.KNO3B.NH4HCO3C.KClD.Ca3(PO4)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根据铵态氮肥的性质

分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用会释放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解答】解: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碳铵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A、硝酸钾(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B、碳铵(NH4

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C、氯化钾(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D、磷酸钙[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氮肥、钾肥、磷肥的使用以及铵态氮肥施用的注意事项等,难度稍大.10.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

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

理和方法.【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解答;B、根据灭火的条件解答;C、根据着火点市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解答;D、根据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解答.【解答】解: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故正确;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故正确;C、酒精

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达到木炭的着火点,机制炭的着火点不能改变,故错误;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故正确.答案:C【点评】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燃烧需

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只要采取一种灭火方法,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要注意理解.11.用下列方法鉴别物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序号物质鉴别方法A白酒与矿泉水闻气味BMnO2与碳粉分别加入双氧水CNa2SO4溶液与AgNO3溶液分别加入BaCl2溶液DNaOH溶液与

Ca(NO3)2溶液分别加入MgCl2溶液A.AB.BC.CD.D【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

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白酒具有酒的芳香气味,矿泉水无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B、分别加入双氧水,能使双氧水分解产生大量气泡的是二氧化锰,无明显

变化的是炭粉,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BaCl2溶液均能与AgNO3溶液、Na2SO4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硫酸钡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D、MgCl2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Ca(NO3)2溶液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错

误.故选: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在解决鉴别物质题时,判断的依据是:所选试剂需要与待鉴别的物质反应并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12.下列事实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或铜强的是()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D.铝丝

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铜树”【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铝在地壳中含量比铁高,与

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B、铝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铁比铝更容易被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不能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选项错误.D、铝丝在硫酸铜溶液中能形成“

铜树”,是因为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3.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B.二氧化碳通

入烧碱溶液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元素与化合物;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

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

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

,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的体液都呈碱性B.NaCl溶液能够导电,则所有液体都能导电C.KNO3溶液无色透明,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考点】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溶液

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人的体液有的呈酸性解答;B、根据质溶于水只有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溶液才具有导电性解答;C、根据溶液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外一种物质

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D、根据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解答.【解答】解:A、人的血液呈碱性,则人的体液有的呈酸性,如胃酸,故错误;B、物质溶于水只有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溶液才具有导电性,如酒精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就不能导电,故错误;C、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

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错误;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故正确.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溶液是特征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

断.15.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其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Z物质是()A.H2OB.AgNO3固体C.浓盐酸D.KOH固体【考点】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专题】元素与化合物;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图示可

知,向稀盐酸中加入Z物质,pH小于7,且其pH不变,据此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变弱,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

银沉淀和硝酸,反应前后酸性强弱程度不变,pH不变,故选项正确.C、向稀盐酸中加入浓盐酸,酸性增强,pH越小,酸性越强,则pH应逐渐变小,故选项错误.D、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钾固体,生成氯化钾和水,完全反应时显中性,

继续加入氢氧化钾,显碱性,pH逐渐变大,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将质量均为30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

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gC.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溶液析出5g固体D.a,b,c三点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

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但是,本题的曲线图是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逆向思维,剩余越多溶解的就越少。【解答】解:A、通过分析曲线可知,甲剩余物

质的质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得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错误;B、t1℃时,甲、乙剩余物质的质量均为10g,则在t1℃时50g水中都溶解了20g,溶解度指的是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所以溶解度均为40g。故B错误;C、由于充分

搅拌后物质还有剩余,说明此物质在此温度下达到了饱和状态,温度由t2℃降低到t1℃时,甲物质剩余的质量由15g到剩10g,溶剂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越低溶解得越多,所以降温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错误;D、由于充分搅拌后物质还有剩余,说

明此物质在此温度下达到了饱和状态,溶剂水的质量都是50g,添加的物质质量都是30g,a,b,c三点中溶质剩余质量b>a>c,则溶解的溶质质量c>a>b,所以溶质质量分数c>a>b,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

的问题,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不能从图中逆向推出溶解度曲线。考察了溶解度曲线的真正含义,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0分)17.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1)其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可以作为未来发展最理性燃料的是氢气,有毒气体是

一氧化碳;(2)上述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考点】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一氧化碳的毒性;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化学与能源;性质

决定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常见燃料的分类进行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一氧化碳、氢气、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其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可以作为未来发展

最理性燃料的是氢气,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故答案为:(1)天然气;氢气;一氧化碳;(2)2CO+O22CO2.【点评】本题难度不

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8.我国曾发生多次将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1)食盐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NaCl;(2)亚硝酸钠和食

盐中都含有的离子的化学符号是Na+;(3)亚硝酸钠与氯化铵共热能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X↑+2H2O,则X的化学式为N2,该化学方程式里的含氮物质中,氮元素未表现出的化合价为D价(填序号)A.+3B.﹣3C.0D.+5.【考点】化

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写出其化学式即可.(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是钠

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解答】解:(1)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2)亚硝酸钠和食盐中都含有的离子是钠离子,其离

子符号为:Na+.(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NO2+NH4ClNaCl+X↑+2H2O,反应前钠、氮、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2、4、1,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氮、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0、2、4、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

每个X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2.亚硝酸钠(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

=0,则x=+3价.氯化铵(NH4Cl)中铵根显+1价,氢元素显+1价,设铵根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y,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y+(+1)×4=+1,则y=﹣3价.氮气(N2)为单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故

答案为:(1)NaCl;(2)Na+;(3)N2;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与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化合价的有关计算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空气中的氧气在细菌的作用下将辉铜矿中的硫化亚铜(Cu2S)转化成硫化铜(CuS),再把不溶性的硫化铜转化为可溶性的硫酸铜是

“生物炼铜”的重要环节,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1)硫化铜在水中可以产生极少量的S2﹣,其结构示意图为,则一个硫原子中含有16个的电子;(2)反应①、②中,细菌均起催化作用;(3)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

4+CuO═CuSO4+H2O.【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1)由S2﹣的结构示意图为,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

得到的,进行分析解答.(2)由题意,反应①、②是在细菌的作用下进行的,进行分析判断.(3)反应②是硫化铜与氧气在细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硫酸铜,进行分析解答.(4)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铜,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铜,反应③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即可.【解答】解:(1)由S2﹣的结构示意图为,是原子得到2个电子得到的,则一个硫原子中含有2+8+8﹣2=16个电子.(2)反应①、②是在细菌的作用下进行的,反应①、②中,细菌均起催化作用.(3)反应②是硫化铜与氧气在细菌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硫酸铜,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4)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硫化铜,由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黑色固体为氧化铜,反应③是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CuO═CuSO4+H2O.故答案为:(1)16个;(2)催化;(3)化合反应;(4)H2SO4

+CuO═CuSO4+H2O.【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生物炼铜”的流程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催化作用、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某品牌手机在经历了Ⅰ代的塑料手机外壳、Ⅱ代的不锈钢外壳后,又迎来了第Ⅲ代硬度极大的纳米陶瓷外壳.(1

)上述三种手机外壳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A(填序号)产品A.Ⅰ代B.Ⅱ代C.Ⅲ代(2)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水等使其不易生锈;(3)科学家在152

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下列有关该新型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B(填序号)A.它是一种超硬物质B.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C.它在常温下为气态D.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分子.【考点

】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化学知识生活化;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1)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

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2)根据题意,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题意,科学家在152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据此结合金刚石的性质与结构等,进行分析判断.【解答】

解:(1)三大合成材料为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Ⅰ代的塑料手机外壳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Ⅱ代的不锈钢外壳,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Ⅲ代硬度极大的纳米陶瓷外壳,属于纳米材料.(2)不锈钢中的铬含量超过12%时,能在不锈钢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能隔绝空气中的氧气、水等使其不易生锈.(3)A.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的硬很大,则它是一种超硬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是碳原子构成的,则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科学家在1527℃的高温下用激光器合成了一种新型

物质(化学式为CO2),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二氧化碳在常温下为固态,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物质与金刚石结构相似,金刚石是碳原子构成的,则构成它的基本粒子是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1)A;(2)水;(3)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特征、防

止锈蚀的原理与措施、金刚石的结构与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配制波尔多液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和硫酸铜,在配制和使用时有诸多注意事项:(1)配制时:先将生石灰、硫酸铜分别

溶于水,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然后将所得的硫酸铜溶液缓慢倒入石灰乳中,即得到波尔多液,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Cu(OH)2;(2)波尔多液中

硫酸铜比例过高易造成药害,有经验的果农常将磨光的铁制芽接刀浸泡在药液里,若产生药害,只需1﹣2分钟就有明显现象出现,该现象是铁刀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Fe═Cu+FeSO4.【考点】盐的化学性质;金

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进行分析;(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解答】解:(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所以将石灰乳倒入硫酸铜溶液中,易产生蓝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是Cu(OH)2;(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实验现象是铁刀表面有红色

物质析出,化学方程式是:CuSO4+Fe═Cu+FeSO4.故答案为:(1)CaO+H2O=Ca(OH)2,Cu(OH)2;(2)铁刀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CuSO4+Fe═Cu+FeSO4.【点评】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

考考查的热点之一,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1分)22.工业上用海水获取粗盐以及实验室用粗盐制得精盐都包含许多化学实验知识,分析以下过程后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Ⅰ的名称是溶解;(2)海水晒盐与上述操作中A的原理相同;(3

)上述操作可能用到下列装置,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漏斗,用甲制取淡水可选用装置C(填序号),装置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海水晒盐的原理

和过程.【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粗盐中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结合海水晒盐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甲是溶解之后得到的食盐水,结合蒸发操作

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粗盐中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故操作Ⅰ是溶解操作.(2)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从食盐溶液中获得食盐主要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

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利用了蒸发结晶的原理,与上述操作中A的原理相同.(3)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漏斗;甲是溶解之后得到的食盐水,用甲制取淡水可进行蒸馏,可选用装置C.装置A是蒸发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

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答案为:(1)溶解;(2)A;(3)漏斗;C;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蒸发与蒸馏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工业上常用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久置的工业烧碱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接着又向

烧杯中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甲同学立刻得出结论:样品中还含有氯化钠,乙同学对该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不一定含有氯化钠,理由是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法判断氯离子是来自于盐酸还是原样品;(2)丙同学认为除了需要确

认是否含有氯化钠外,还需要确认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于是,大家又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另取少量样品溶解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过滤、洗涤;②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由此判断,滤渣中的物质是碳酸钙(填化学式).(3)根据以上经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D(填序号)A.样品中无NaClB.样品中只有NaOH和Na2CO3C.样品中无NaOHD.样品中有Na2CO3、NaOH和NaCl.【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

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根据碳酸盐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分析;盐酸含有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2)(3)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

】解:(1)由于部分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引入了氯离子,继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无法判断氯离子是来自于盐酸还是原样品.(2)由

(1)可知样品中有碳酸钠,碳酸钠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所以滤渣中的物质是碳酸钙;(3)①加入过量硝酸钙溶液,将碳酸钠除尽,②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③向滤渣中加少量水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样品中含有氢

氧化钠.故答案为:(1)碳酸钠;Na2CO3+2HCl═2NaCl+H2O+CO2↑;由于事先“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无法判断氯离子是来自于盐酸还是原样品;(2)碳酸钙;(3)D.【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

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要明确酸碱中和的化学方程式,学会检验酸碱的方法,并注意方法的可行性.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7分)24.某同学用自制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可在水中加少许硫

酸钠增强其导电性,当他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上产生3.2g氧气,计算:(1)负极上产生氢气的质量;(2)通电后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3)该同学认为电解速率较慢,又继续向通电后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钠,若要使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则需要加入

硫酸钠固体的质量是多少?【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结合氧气的质量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反应的水的质量,以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1)设生

成氢气的质量为x,反应的水的质量为y,2H2O2H2↑+O2↑36432yx3.2g==x=0.4gy=3.6g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2)电解后溶质硫酸钠的质量为:93.6g×5%=4.68g,溶液的质量为:93.6g﹣3.6g=90g,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

%=5.2%;(3)设需要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yy+4.68g=(y+90g)×10%y=4.8g故答案为:(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2)电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3)需要加入硫酸钠的质量为4.8g.【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

,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2728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