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同步(课件 练案 测试) 》练案17.docx,共(4)页,17.27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967bb17a9317dceae13d70c2544186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练案17赤壁赋(1)本练案共2页,满分51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6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B)例:鱼肉..百姓A.扣舷而歌.之B.越国以鄙.远C.泣.孤舟之嫠妇D.哀.吾生之须臾【解析】
例句中的“鱼肉”与B项中的“鄙”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项,名词用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的为动用法。2.下列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D)A.白露..横江,水光接天B.望美人..兮天一方C.凌万顷之茫然..D.肴核既尽,
杯盘狼籍..【解析】A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B项,古义:所思慕的人,今义:美女;C项,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①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②形容因失意而神情恍惚的样子;D项,古今义都指凌乱。
3.下列各项句式特点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B)例句:而今安在哉A.客有吹洞箫者B.何为其然也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解析】A项,定语后置句。B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C项,判断句。D项,状语后
置句。4.下列各项中引用或化用的句子对应关系不当的是(3分)(B)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诗经》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孟子》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庄子》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短歌行》【解析】B项,语出《论语》。5.下列各句中表日期的加点词按一月中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C)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②十月朔.③戊申晦.④八月之望.A.④①②③B.②③④①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解析】②中的“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④中的“
望”指农历每月的十五。①中的“既望”指过了望日之后,即农历十六日。③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6.“读其文,想见其为人。”请从以下几位课文作者中,任选一位,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开头,结合自己对他的了解,写一段话。要求:
①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80字。(5分)屈原司马迁苏轼曹雪芹朱自清_____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示例:苏轼,我想对你说:你的多情造就了你的豪放,你的豪放造
就了你的豁达,你的豁达造就了你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你是我的榜样,也是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因为有你,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因为有你,我们的文学源远流长。7.下面是一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为《赤壁赋》写的两个上联,让你对出下联。(6分)上联:清风万顷托遗响上联:横槊中流,不识变幻风云,英雄扼腕
曹公恨下联:__明月一江映残觥__下联:__泛舟赤壁,能悟盈虚水月,迁客折腰苏子文__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解决了思想问题,于是同苏轼“__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纵一苇之所如__,__凌万顷之茫然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3)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变的角度来看,“__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__”;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则物与我皆无尽也__”,而又羡慕什么呢?三、提高阅读能力(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
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不绝如缕.缕:细丝B.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危险地C.知不可乎骤.得骤:屡次D.目遇之而成色.色:美景【解析】危:端正地。10.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3分)(C)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⑤【解析】排除②③两句即可选出答案,②是曹操的诗句,不能表现客之悲,③是赤壁的景色,引
出客人对赤壁之战的联想。11.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B.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
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解析】“目的是赞扬曹操”不合
原文意图,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12.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本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