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黄金卷04-【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共(14)页,250.087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c620b155d53d837a87341e97a0b6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天津专用)黄金卷04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场考试,合计用时120分钟。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
题卡”一并交回。祝你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的信息点。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
的重要证据。观察下面一组石器图片,据此可知,当时的原始居民()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生C.过穴居野外生活D.会人工种植水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石
铲、石刀、石墨盘”可知,石铲用于翻土可以种植庄稼,石刀用于收割,石墨盘用于谷物加工,这些说明人类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捕鱼狩猎的工具,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人类国穴居生活,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种植水稻的工具,排除D项。
故选A项。2.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
A【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战国历史”“●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领域的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
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是唐朝,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关系,排除D项。故选
A项。3.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加强皇权。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A.“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答
案】A【详解】依据题干“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体现的是“君权神授”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实现大一统,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权;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大力推行儒家教育。A选项
符合题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为“民贵君轻”思想。B选项不符合题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
以引发出坏结果,为辩证法思想,C选项不符合题意;“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意思是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引申义为现实是虚伪的。这句话否定圣人之道,体现的是道家思想。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4.对比一下,《史记》与《宋书》中的描述说明了什么现象: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楼……无积聚而多贫。——《史记》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A.南北朝的分裂割据B.江南地区的开发C.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D.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楼……无积聚而多贫。——《史记》”可知描述的《史记》中描述的西汉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物产匮乏,农作耕作方式落后,商贸很不发达,题干“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
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可知《宋书》描述的江南物产丰饶,农业丰收之年能满足几个郡的生活需要,综上所述《史记》与《宋书》中的描述说明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项正确;《史记》与《宋书》中的描述没有涉及南北朝
的分裂割据、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的信息,排除AD项;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最后完后,排除C项。故选B项。5.《新唐书》中写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材料中的“朕”在位期间
,出现了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魏征是唐太宗时任用的贤才,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项正确;“文景之治”是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
,排除B项;“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6.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答案】C【详解】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
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7.历
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时间人物事迹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达赖喇嘛”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A.社会矛盾不断加剧B
.清王朝统治的日益腐败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得出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清王朝为加强东南地区管理的措施,册封“达赖喇嘛”、册封“班禅额尔德尼”是清王朝为加强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这些措
施都体现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清王朝统治的日益腐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8.据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近代我国文物大量
流失的原因是A.国家落后,列强侵略B.闭关锁国,文物走私C.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到位D.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近代我国文物大量流失”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参加抢劫的是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都是攻进北京城,大肆抢劫,造成我国文物大量流失,A符合题意;闭关锁国是中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鸦片战争的炮弹打开了天朝的大门,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社会,闭关锁国不是近代的政策,文物走私不是近代社会大量文物流失的原因,排除B;近代我国文物大量流
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落后,列强的侵略,与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到位无关,故排除C;近代我国文物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落后,列强的侵略,与全球化下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D。故选A。9.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
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完成了反帝任务C.实现了富国强兵D.促进了思想解放【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慈禧太后不顾--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
‘现代化的尝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代化尝试”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掌有实权,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最后,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失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D
正确;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他们的目的不是反帝,排除B;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C。故选D。10.下图是民国天津《益世报》所载上海海关1918年7月和1919年7月部分日货输入中国情况比较表,导致其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货名1918年7月1919年7月水泥4000担无煤39314吨15417吨黄铜3511担119担铁2162担24担家用器具51173打233打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断交通B.五四运动的影响深入呈现C
.民族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D.战后列强的重新卷土而来【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人民掀起了抑制日化运动,这使日本商品在中国市场减少,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一战结束后,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在战后有萎缩倾向,排除C项;战
后列强的重新卷土而来是重要原因而不是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1.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
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答案】C【详解】据“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
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事应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袭重点是正太铁路,
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37年8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项发生在1937年9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D
项发生在1938年6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抗美援朝战争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加速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C.冲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干涉和封锁D.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D项正确;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时,我国还没有进行工业化建设,加速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一场战争的胜利无法冲破美国对中国的干涉和封锁,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政策是一贯的,排除C项。故选D项。1
3.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B.修改了“一
五”计划的部分指标C.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1956年,……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
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旨在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
标、纠正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的信息,排除BD项。故选C项。14.“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A.“四个全面”战略B.“实现共产主义”C.“两个
一百年”D.“三步走”战略【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分别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ABD项不是其目标,排除ABD项。故选C项。15.“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国在1979年所持的这一立场,促使()A.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在1979年所持的这一立场,促使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A项正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是1971年,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1972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邓小平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两弹一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标志。“两弹一星”指的是A.核弹、导弹、实用通讯卫星B.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C.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D.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答案】D【详解】“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卫星,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项。17.一
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地说:“假如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A.疆域辽阔,称霸地中海B.商品经济最繁荣C.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随之发展到高峰。C项正确;疆域辽阔,与雅典不符,排除A项;商品经济最繁荣,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B项;对外战争屡获胜利,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8.据统计,仅1500——1650年的15
0年间,西班牙就在美洲搜刮1.6万吨白银和180吨黄金:15——19世纪的近400年间,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人口。这主要反映了()A.三角贸易的互利性B.经济往来的重要性C.商品贸易的普遍性D.殖
民活动的原始性【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早期殖民活动给西班牙带来了大量的原始财富积累,但是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的劳动力,体现了这些殖民活动的血腥性和残酷性,体现了殖民者们的贪婪和罪恶,D项正确;本题没有体
现出互利性,我们只能看到欧洲获利,非洲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排除A项;经济往来的重要性和商品贸易的普遍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C项;故选D项。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
宪。上述规定体现了A.中央集权原则B.自由平等原则C.联邦至上原则D.三权分立原则【答案】D【详解】依据“国会与总统可以影响司法部的组成,而最高法院可以宣布总统和国会的行为违宪”和所学知识,上述规定体现了美国
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彼此独立又彼此制约,D正确;美国并非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A排除;自由平等是就公民的权利而言,不符合题意,B排除;联邦至上原则对应的是美国实行联邦制,强调联邦政府的权威,C排除。故选D
。20.伟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四位著名人物进行比较,你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A.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B.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C.共产主义运动的引路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者【答案】C【详解】据所学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是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引路人,为工产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故C符合题意;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项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是指列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是指邓小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
选C。21.19世纪中期日本遭到西方国家的侵略,面对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爆发了倒幕运动。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促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德川锁国C.明治维新D.建立法西斯专政【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19世纪中期日本遭到西方国家
的侵略,面对民族危亡和社会危机,爆发了倒幕运动。后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日本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中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C项正确;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排除A项;“德川锁国”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是1936年,排除D项。故选C项。22.“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
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答
案】A【详解】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
落后状态,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选A。2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英法对德宣战B.苏美对德宣战C.《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美国
对日宣战【答案】C【详解】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所以选C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4.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
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毫不犹豫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法德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再可能。这表明()A.法德之间的矛盾完
全消除B.标志着欧共体的正式形成C.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D.欧洲逐渐走向联合【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欧洲的联合。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毫不犹豫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二战后,西欧国家为谋求发展,摆脱美国的控制,选择走向联合,D项正确;法德之间的矛盾完全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1967年欧共体成立,排除B项;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5.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指出:“50年代以
来的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但今天看来,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该学者对“这些军事联盟”的评价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人们改变了对超级大国的认识B.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C.“
冷战”对峙局面推动世界和平D.“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改变【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对‘这些50年代以来的军事联盟’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
的趋势。由于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的这一变化,学者对“这些军事联盟”的评价发生了变化。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本卷共3大题,共50分。26.鉴于往事,资于治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
分)【地方管理】材料一①郡县制度②刺史制度③三省六部制④八股取士⑤行省制度⑥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⑦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⑧设军机处【人才选拔】材料二根据儒家“征召有才能的人才能更好地解决国家种种问题"的基本信
条,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治国之道】材料三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安邦之策】材料四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
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以上两则材料均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1)从材料一的
表中,找出下列各朝代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4分)朝代秦朝汉朝元朝明朝制度或措施(2)材料二中的“选官制度”是什么?该制度的创立有何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2
分)(4)材料四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4分)(5)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有哪些经验值得吸收借鉴。(4分)【答案】(1)秦朝①;汉朝②;元朝⑤;明朝④⑥⑦。(4分)(2)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
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4分)(3)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2分)(4)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4
分)(5)善于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4分)【详解】(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度;②汉朝设立刺史制度;③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
制;④明朝推行八股取士;⑤元朝创立行省制度;⑥明朝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⑦明代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⑧清朝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因此序号填入表格,秦朝①;汉朝②;元朝⑤;明朝④⑥⑦。(2)根据材料二“隋唐时期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才打开了入仕的大门”,可
知与科举制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因此“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该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
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3)根据材料三,由“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可知任用贤才、发展生产、注重改革;由“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可知重用贤能、实行改革、发展经济。因此“盛世”和“鼎盛"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在于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善于改革、关注民生等。(4)根据材料四“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
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该政策扭转
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值
得吸收借鉴的经验,善于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
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李鸿章等人为解决“独火器不能及”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前期提出了什么口号?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了什么作用?(4分)材料二19世纪末,“状元办厂”的故事流传一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
,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的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了较大发展。然而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实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摘自中华书局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根据材料四和所
学知识,说明“状元办厂”的目的是什么?分别指出一战期间和20世纪20年代后企业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原因?(5分)材料三“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
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摘自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3)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什么?在这个规划中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3分)(4)一百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强国之梦”历经艰辛与坎坷,今天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你对此有何认识?(4分)【答案】(1)运动:洋务运动。口号:自强。首先措施:办军事工业。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4分)(2)“实业救国”或发展实业。一战期间发展迅
速,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0年代后走向衰落,因为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5分)(3)党和政府编制的建设规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这个规划中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3分)(4)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
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从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工业化强国之梦一定能够实现。(答出两点。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详解】试题分析:(1)此问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属于基础题。理解材料一
的意思:李鸿章等人认为中国的制度“远出西人之上”,但是“火器”即军事武器比不上西方人,所以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根据课本所以就可以确定学习西方军事运动是洋务运动。知道洋务运动了,根据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其他问
题都可以回答了。(2)此问考查的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马关条约》的签订,外国人加剧了对中国经济剥削,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所以提出了实业救国。根据课本所学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因为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3)此问的是一五计划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三的出自:1953年的《人民日报》,根据问题“60年前为实现全国人民的工业化梦想”,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可确定是1953年我
国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梦想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4)此问是综合性题,考查学生总结能力,分析理解及其表达能力,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这种类型的题,可提示学生按照前面材料、问题和答案逐一分析
来确定答案。根据材料一二,中国的情形得出认识国家要强盛,必须发展工业;中国的工业化发展之路艰难曲折民族独立是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根据材料三一五计划的制度得到的认识是从国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的工业化强国之梦
一定能够实现。28.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6分)材料一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
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
析》(1)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说说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材料二所列展品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4分)材料三(3)依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
期间出现的新能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8分)【答案】(1)生产和经营方式:从庄园主变成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基本的生产单位:由农户变为资本主义农场.。(4分)(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时代特征:蒸汽时代、大机器生产。(4分)(3)新
能源:石油、天然气、电力。(写出2个即可)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写出2个即可)(8分)【详解】(1)由材料一“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
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可以看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的变化是从庄园主变成了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根据“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可归纳出基本的生产单位由农户变为资本主义农场。(2)据材料“建于英国伦敦
的水晶宫是一个以钢铁为骨架、玻璃为主要建材的建筑,是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中最成功的作品和展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根据“在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展览品中影响世界变革的包括高效的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大功率蒸汽机、蒸
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等”材料三所列展品体现了的时代特征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出现大机器生产。(3)仔细观察材料四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出现的新能源是石油、天然气、电力。根据材料四的两则图片信息并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变化;根据“……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可归纳出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根据“并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可归纳出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