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涟源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docx,共(7)页,436.755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76a42974523ea459dd71d819ee5e7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湖南省涟源市2025届部分学校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李国富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
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和革命动力。在此基础上,中共二大()A.明确了推翻资产阶级的奋斗目标B.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通过了关
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D.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2.下列大事年表中空白处应填写A.三国鼎立B.南朝建立C.东晋建立D.前秦统一北方3.周平王死后,桓王与郑国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说明()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破坏C.土地
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的瓦解4.“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对于国营经济实行直接计划、指令性计划;对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实行间接计划;对于集体经济则是指导性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国家在财力上尽可能支持农业合作化。这反映了我国“一五”计划()A.效仿了苏联模式B.从
本国国情出发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协调发展5.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在位时间长达64年。女王在位期间,若想到英国各地巡视,那么她可以选择乘坐①轮船②火车③飞机④汽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1948年前八个月国
民政府的纸币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有民谣形容为“马路才过两三条,米价已经跳三跳”。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民政府实行独裁专制B.国统区严重缺乏经济人才C.战争必然导致经济危机D.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7.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容易混
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A.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B.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C.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D.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8.卢梭强调“在国家
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A.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B.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C.体现了自然权利学说D.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9.启蒙运动中,与“君权神授”相对立的关于君权来源的主张A.三权分立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民主法制10.下面是西方报刊于19世纪90年代刊登的一幅名为《文明的胜利》的漫画。该漫画描绘了张牙舞爪的小龙手拿来复枪、尾巴卷着鱼雷正与手持双管火枪的巨龙缠斗;而头戴
橄榄枝的西方女神则背靠机关枪和大炮,“优雅地”隔岸观火。该漫画描绘的战争()A.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B.使清廷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D.标志清朝宗藩体制开始瓦解11.阅读下列描绘雅典民主
政治状况的图片,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公民大会是司法机关②古代希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③雅典民主不是全社会所有成年人的民主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12.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20
个部门《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引导企业充分利用自贸协定优惠安排扩大进口。”这体现了当前我国A.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B.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D.正在开辟新的经济特区13.《剑
桥战争史》中写道,“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他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似乎为了对拿破仑进行阐述,上帝还是站在了较大工业的这边”。作者的核心观点是A.一战摧毁了德国的工业经济B.拿破仑对外战争有非正义性C.一战中德
国的军事装备落后D.经济是战争胜败决定性因素14.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指出:“在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的工作中,违背当地群众愿望,强制推行一种形式,
禁止其他形式的做法是错误的。”这表明A.国家希望逐步推进生产责任制B.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C.党内对实行包产到户形成共识D.该文件旨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15.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
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6.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
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材料中共和国的建立()A.是双重革命取得胜利的产物B.标志着广大美洲地区的解放C.是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开端D.是君主立宪政体构想的实践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17题20分,18题16分,共36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曾
经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
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2)材料二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近代哪一派的观点?怎样理解他们这一观点?(3)较之材料一、二,材料三的内容又有何进步之处?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270年,忽必烈设置司农司,并“遍求古今所有农家之书,披阅参考,删其繁重,遮其切要”,编成《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所编行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第一部全面性大农书。1332年,这本书就印刷了万部,
时人称“用之则力省而功倍,刊行四方,灼有明效”。——摘编自熊帝兵《中国古代农家文化研究》材料二《农桑辑要》之中专门列出了一个章节来介绍棉花种植的技术,这些技术基本由“色目人”从西域传播而来的。元朝在全国大规模推广棉花的种植,让棉花种植的
范围得到了快速的突破。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成为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元世祖设立了“木棉提举司”,专门督课棉植,并征收棉布。1289年,元朝在江南共设置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六个木棉提举司,并“令百姓岁输木棉十
万匹”。——摘编自安晓东《中国历代农林文献集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编辑《农桑辑要》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桑辑要》的史料价值。三、论述题(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历
史整体发展进程中始终伴随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一方面战争使国际社会走向无序状态,世界历史整体发展趋势受阻;另一方面战争对文明的摧毁又促使人们寻求和平作出努力,国际社会因此走向有序状态。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无数次战火洗礼,世界
规模的大战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损失,这也促使人们探索和平的途径。历次大规模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力图通过建立国际组织或国际规则来规范国家行为以避免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21世纪共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入新阶段各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虽然战争的威胁仍存在
,但制约战争的因素在增长,和平秩序终将取代战争秩序,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期。——摘编自杨泽喜《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和平”提炼一个论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