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调研考试 物理试题 含答案.docx,共(19)页,3.984 M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6bdb32040ddc5a07c9abb63fa3b832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冈市2022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物理试题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本试卷共6页,16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扫地机器人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已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某次清扫过程中,主人9时35分在A处启动扫地机器人,10时05分在B处完成清扫工作,其规划清扫路线如图所示。数据表明:机器人清扫路线的总长度为72m,A、B的距离约为18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9时35分”表示时间,“10时05分”表示时刻B.研究清扫路径时,不能将机器人
视为质点C.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72m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0.01m/s【答案】D【解析】【详解】A.题中“9时35分”与“10时05分”均表示时刻,故A错误;B.研究清扫路径时,机器人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
故B错误;C.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18m,故C错误;D.机器人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为18m/s0.01m/s3060xvt===故D正确。故选D。2.车载磁性手
机支架安装在校车驾驶室前端水平平台上,如图所示,支架上的强磁铁与粘在手机背面的引磁片紧紧吸附在一起,使手机处于倾斜状态随车沿水平直线道路前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含引磁片)受到4个力的作用B.支架对手机(含引
磁片)的作用力一定竖直向上C.增大手机与水平面夹角,支架对水平平台的压力大小不变D.前进的速度越快,手机(含引磁片)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答案】C【解析】【详解】A.若汽车匀速行驶,手机受重力,支架对手机的磁场力,支架对手机的支持力以及支架对手机的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
,若汽车加速行驶或减速行驶,则摩擦力可能为零,故A错误;B.若汽车匀速行驶,支架对手机(含引磁片)的作用力与重力的方向大小相对,方向相反,一定竖直向上,若汽车加速行驶或减速行驶,则支架对手机(含引磁片)的作用
力不是竖直向上,故B错误;C.无论汽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支架和手机组成的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支架对水平平台的压力大小始终等于支架和手机的重力,与手机与水平面夹角无关,故C正确;D.手机(含引磁片)受到的摩擦力与速度没有关系,与汽车的加速度有关,故D错误
。故选C。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的a-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8s末回到了出发点B.质点8s末时速度大小为0C.质点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D.在2~6s内,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A.质点前4s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后4s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向正方向做减速运动,在8s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A错误;B.图像正面积表示质点增加的速度,负面积表示质点减少的速度,正面积和负面积数值相等,所以质点8s末时速度大小为0,B正确;C.质
点在4s末的速度为()41244m/s12m/s2v=+=如果质点在前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012m/s6m/s2v+==因为质点在前4s内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位移一定大于做匀加速运动
的位移,所以其平均速度一定大于6m/s,C错误;D.在2~4s内,质点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质点做加速直线运动,4~6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误。故选B。4.如图所示,小朋友在平直的跑道上,通过轻绳拖着轮胎进行比赛。当小朋友拉着轮胎加速向前跑动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朋友对绳的拉力大小一定大于轮胎对绳子的拉力大小B.小朋友、轻绳及轮胎整体所受合外力为零C.绳子对小朋友的拉力大小可能等于地面对小朋友的摩擦力大小D.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可能等于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大小【答案】C【解析】【详解】A.绳子的质量与小朋友和轮胎相比
可以忽略不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朋友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轮胎对绳子的拉力大小,A错误;B.小朋友、轻绳及轮胎整体做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整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B错误;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11cosfFma−=绳子对小朋友的拉力F1大小可能等于地面对小朋友的摩擦力f1大小,C
正确;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22cosFfma−=绳子对轮胎的拉力大小F2大于地面对轮胎的摩擦力f2大小,D错误。故选C。5.如图所示,一重力大小为G的均质小球悬挂在A、B两轻质弹簧下处于静止。弹簧A,B轴线均在竖直平面内并相交于球心O,两弹簧轴线与竖直墙面的夹角分别为37、45。取
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A中弹力大小等于5GB.弹簧A中弹力大小等于32GC.弹簧B中弹力大小等于52GD.弹簧B中弹力大小等于10G【答案】A【解析】【详解】设弹簧A的弹力大小为AF,弹簧B的弹力大小为BF,对小球由平衡条件:水平方向可得BAs
in45sin37FF=可知ABFF可知弹簧A的弹力为拉力,弹簧B的弹力为支持力,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BAcos45cos37FGF+=联立解得A5FG=B32FG=故选A。6.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精彩的开幕式上,表演者手持各国国旗从体育场的圆周顶棚从
天而降,动感壮观。他们分别从圆周顶棚的A、B、C、D、E、F点,由静止开始沿光滑、两端固定的钢索滑到场地的P区表演,其中A处钢索竖直,如图所示,顶棚的圆周平面与地面平行,下列对表演者从顶棚滑到P区的分析,
正确的是()A.所有表演者滑到P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不相等B.所有表演者滑到P区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C.D处表演者滑到P区所用的时间最短D.A处表演者滑到P区所用的时间最短【答案】D【解析】【详解】BCD.每个表演者所经过的路径可以看成一个斜面
,斜面的高度都相同,只是倾角不同,类似的模型如图所示设其中某一光滑斜面的倾角为,高为h,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mgma=可得加速度sinag=斜面长sinhL=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12Lgt=联立可
得22sinhtg=见,倾角越大,时间越短,越小,经过的时间越长,故D正确,BC错误;A.所有表演者滑到P区时的速度大小2vatgh==与倾角无关,都相等,故A错误。故选D。7.如图所示,一小物块以初速度v滑上水平传送带的左端,最后恰好停在传送带右端,已知该过程中传送带一直保持静止
不动,传送带两端水平间距为ns(n为整数)。在从左端算起的第k个s段(k为不为零的自然数,且kn),物块滑动时间为k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kstnnknnkv=−+−−B.2[()(1)]kstnnknnk
v=−−−−C.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物块以速度v滑上传送带,则物块滑到传送带右端时速度为零D.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块以速度v滑上传送带,则物块一定从传送带右端滑离传送带【答案】A【解析】【详解】AB.设小物块在
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a,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02vans−=−解得22vans=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22212ksvtat=−2111(1)2ksvtat−=−则21kttt=−联立解得2[(1)()]kstnnknnkv=−+−−故A正确,B错误;C.若传送带顺时针转动,若传送带速
度大于v,物块先做加速运动,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可能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还可能在加速度过程中就到达传送带右端,若传送带速度小于v,物块先做减速运动,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可能与传送带速度相等,还可能在减速
过程中就到达传送带右端,但不可能为零,故C错误;D.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物块做减速运动,若物块速度减速到零时未到达传送带右端,然后随着传送带反向运动,物块将从传送带左端滑离传送带,故D错误。故选A。8.下列有
关物理问题的思想与方法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偏移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利用了极限思维法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法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
,是采用了等效替代法D.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法【答案】BD【解析】【详解】A.通过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偏移观察桌面微小形变的实验中,利用了微小量放大法,选项A错误;B.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
法,选项B正确;C.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来研究落体运动规律,是采用逻辑推理法,选项C错误;D.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是采用了极限思维法,选项D正确。故选BD。9.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
初始时刻甲、乙相距35m,两车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在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3B.甲、乙两车不可能相遇C.甲、乙两车能相遇两次D.7st=时,甲、乙两车相遇【答案】AD【解析】【详解】A.甲、乙两车在变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02
51234aa==甲乙A正确;BCD.7st=时,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1510m25m2x==甲()3712m60m2x+==乙两车的位移差为35mxxx=−=乙甲7st=时,两车相遇。此时甲车静止,乙车向前运动,所以两车只能相遇一次。BC错误,D正确。
故选AD。10.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于竖直放置的圆环上C点,另一端连接有两根细线。当两根细线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圆环的A、B两点时,细线与弹簧的结点恰好在圆环的圆心O处。此时OC⊥OA,OB、OC夹角为θ(90180)。现将细线在圆环上的A、B结点
沿逆时针方向同时以相同的速率缓慢移动,直至细线原来在A处的结点移动到D处(CD连线为圆环直径)。在细线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线OA的拉力一直增大B.细线OB的拉力一直减小C.细线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D.细线OB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
C【解析】【详解】AC.如图所示,根据正弦定理得sinsinsinOAOBOCFFF==因为细线在圆环上的A、B结点沿逆时针方向同时以相同的速率缓慢移动,所以θ不变;因为O点不动,所以FOC大小不变;因为α从钝角变为锐角,当90=时,FO
A最大,所以细线OA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A错误,C正确;BD.根据sinsinsinOAOBOCFFF==因为β从90°变为钝角,所以FOB一直减小,B正确,D错误。故选BC。11.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小
滑块从斜面底端A冲上斜面,到达最高点D后又返回A点,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已知滑块上滑经过ABBCCD、、的时间相等,且BC比CD长1.2m,上滑时间为下滑时间的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冲上斜面过程中,滑块处于失重状态B.地面对斜面
的摩擦力先向左后向右C.斜面长为5.4mD.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5【答案】ACD【解析】【详解】A.冲上斜面过程中,物块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加速度有竖直向下的分量,滑块处于失重状态,故A正确;B.滑
块不论是上滑过程还是下滑过程,加速度始终沿斜面向下,对系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系统在水平向左的方向上存在向左分加速度,所以地面对斜面的静摩擦力始终水平向左,故B错误;C.假设CD长度为x,小滑块从低端上升至顶端的过程减速至0,逆过程视为初速度为零的匀
加速直线运动,根据连续相等时间位移的规律可知BC长度为3x,AB长度为5x,根据题意31.2mxx−=解得0.6mx=斜面总长990.6m5.4mLx===D.设上滑过程中时间为1t,上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s
in37cos37mgmgma+=根据运动学公式得21112atL=下滑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37cos37mgmgma−=根据运动学公式22212atL=根据题意可得212tt=联立解得0.45=故D正确。故选A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6
分。12.如图1所示,是“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装置图,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OB和OC为细线。实验时,第一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OB和OC;第二步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OB,此时弹簧
测力计示数如图2所示。(1)图2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___________N;(2)对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第一、二步操作中必须将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B.第一步操作中,应使两弹簧测力计的夹角尽量等于90C
.第一步操作中,必须将两弹簧测力计都拉到相同刻度(3)图3中有甲、乙两位同学在该实验时所作图示,其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力F表示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的拉力)【答案】①
.2.10②.A③.甲【解析】【详解】(1)[1]有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读数为2.10N;(2)[2]A.在白纸上标下第一步橡皮条和绳的结点的位置,第二步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表明两次效果相同,即两个拉力和一个拉力等效,
故A正确;B.实验中,拉力1F和2F的夹角在60~100范围内为宜,不需要保持某一固定值,故B错误;C.第一步操作中,两个弹簧的弹力不需要相等,故C错误;故选A。(3)[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
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图符合实验事实。13.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物块在钩码释放后由静止开始运动,从纸带上某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交
流电的频率为50Hz。(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A.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物块B.需要分别测出物块质量和钩码质量C.需要保证钩码质量远小于物块质量D.实验中必须平衡摩擦力(2)通过纸带数据可求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
________2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实验测得钩码的质量为m,物块的质量为M,则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___________(结果用a、g、m、M表示);(4)本实验中
,滑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___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等于”“小于”)。【答案】①.AB##BA②.5.60③.()mgMmaMg−+④.大于【解析】【详解】(1)[1]A.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打点
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物块,故A正确;B.根据纸带求出的加速度是钩码和物块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故需要需要分别测出物块质量和钩码质量,故B正确;CD.本实验不需要用重物的重力代替物块所受的拉力,故不需要满足重物质量远小于物块质量,故CD错误。故选AB。(2)[2]根据题意可知,纸带上相邻计数
点的时间间隔50.02s0.1sT==由逐差法可得222(20.0025.5831.19)(3.208.8114.40)10m/s5.60m/s90.01a−++−++=(3)[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
MgMma−=+(解得()mgMmaMg−+=(4)[4]由于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影响,导致本实验中,滑动摩擦因数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14.某同学在操场上练习跑步,他的跑步过程可简化为:从静止开始
以21.5m/s的加速度匀加速奔跑了4s,随后匀速奔跑了6s,接着匀减速跑动,直至停下来。已知该同学全程均沿直线跑动,共跑了66m。求:(1)该同学运动的最大速度值;(2)该同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6m/s;(2)21m/s【解析】【详解】(1)依题意可知,设该同学的匀加速阶段加速度大小为1a,加速时间为1t,则vat=代入数据解得6m/sv=(2)设该同学匀加速段位移1x,匀速段位移2x,匀减速段位移3x,由运动学方程有211112xat=22xvt=22302va
x−=312xsxx=−−可得221m/sa=15.2022年4月16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着陆阶段,主降落伞打开后主降落伞和返回舱的运动过程简化如下:阶段Ⅰ,主降落伞和返回
舱沿竖直方向减速下降:阶段Ⅱ,以速度0v匀速下降;阶段Ⅲ,当返回舱离地面h高时,返回舱的反推发动机启动,返回舱沿竖直方向匀减速下降,着地前瞬间速度恰好为零。已知上述过程中,主降落伞受到空气阻力大小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忽略其他阻力,主降落伞质量
不计,返回舱(含航天员)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1)在阶段Ⅰ中,当主降落伞和返回舱的速度大小为1v时,求它们的加速度大小;(2)若连接降落伞与返回舱间的n根等长轻绳均匀分布,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求阶段Ⅱ中每根轻绳的拉力大小;(3)在阶段Ⅲ中,若在反推发动机
启动后,降落伞与返回舱之间的轻绳处于松弛状态,求反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大小。【答案】(1)100vvgv−();(2)cosmgn;(3)202mvmgh+【解析】【详解】(1)在阶段I,对主降落伞和返回舱(含航天员)有1mgkvm
a−=在阶段II,对主降落伞和返回舱(含航天员)有0kvmg=解得100)vvgav−=((2)在阶段II,对返回舱(含航天员)有cosnTmg=解得cosmgTn=(3)在阶段III,主降落伞和返回舱
匀减速至零,由匀变速运动规律可知20202vah−=−对返回舱(含航天员)受力分析可知2Fmgma−=有202mvFmgh=+16.如图所示,小滑块A(可视为质点)静止在长木板B的左端,现给滑块A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4m/sv
=,最终滑块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出。已知滑块A和木板B的质量均为2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10.3=,B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0.1=,设最大静摩擦力均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210m/s。(1)求滑块A开始在木板B上滑
动时,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2)求木板B的长度L;(3)当滑块A刚好滑至木板B右端时,给木板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26NF=,同时在木板B上轻一个和A完全一样的小滑块C。若拉力F作用1s后撤除,滑块C刚好不从
木板B上滑下,求滑块C放上木板B时与木板B左端的距离d。【答案】(1)1m/s2;(2)2m;(3)1.70m【解析】【详解】(1)在A、B相对运动过程中,对滑块B有()1A2ABBB1mgmmgma−+=解得2B11m/sa=(2)设
A、B相对运动过程中,经t时间A、B达到相等速度v1,滑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对滑块A有1AAmgma=A、B共速有1B1vvatat=−=木板B的长度22B11122Lvtatat=−−解得2mL=(3)设放上滑块C后,设木板B的加速度大小为
aB2,C的加速度大小等于A的加速度大小a,对B有1AC2ABCB2Fmmgmmmgma−+−++=()()解得2B24m/sa=力F作用11st=过程中,C在B上的相对位移2211B21111122svtatat=+−相13m2s=相撤
掉力F作用后:对B有1AC2ABCBB3mmgmmmgma++++=()()2B39m/sa=A、B、C相对滑动过程中,设经时间t2,A、B达到相等速度2v,有2121B32112()Bvvatat
vatat=+−=++()解得21s12t=217m/s4v=t2时间内B、C的相对位移1B21211222222vatvatatatstt++++=−相()21m8s=相此后A、B一起匀减速,C匀加速经
时间t3后A、B、C达到相等速度3v,对A、B有()()1C2ABCAB3mgmmmgmma+++=+233m/sa=对A、B有3233123vvatatatat−++==解得31s6t=315m/s4v=t3时间内
B、C的相对位移有2312333322vvatatvstt+++=−相31m12s=相最后A、B、C一起匀减速至静止,B、C间没有相对滑动,C刚好滑至B左端。全程相对运动中B、C间总相对滑动123ssss=++相相
相相物块C放上木块B时距离木板B左端间距41m1.70m24ds==相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