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8章 第4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docx,共(8)页,896.856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530dbb7c9caa66abdfa3ac05b5752a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八章第四节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6]合格考训练(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共36分)1.下列各种运动过程中,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是(忽略空气阻力)(D)A.将箭搭在弦上,拉弓的整个过程B.过山车在动力作用下从轨道上缓慢上行的过程C.在一根细
线的中央悬挂着一个物体,双手拉着细线慢慢分开的过程D.手握内有弹簧的圆珠笔,笔帽抵在桌面放手后圆珠笔弹起的过程解析:将箭搭在弦上,拉弓的整个过程中,拉力对箭做功,故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过山车在动力作
用下从轨道上缓慢上行的过程,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故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在一根细线的中央悬挂着一物体,双手拉着细线慢慢分开的过程,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笔帽抵在桌面放手后圆珠笔弹起的过程中,只有重力和弹
簧弹力做功,故机械能守恒,故D正确;故选D。2.如图,质量为m的苹果,从离地面H高的树上由静止开始落下,树下有一深度为h的坑。若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则当苹果落到坑底时的机械能为(B)A.-mghB.mgHC.mg(H+h)D.mg(H-h)解析:苹果下落过程
机械能守恒,开始下落时其机械能为E=mgH,落到坑底时机械能仍为mgH。3.为了方便打开核桃、夏威夷果等坚果,有人发明了一款弹簧坚果开核器,它是由锥形弹簧、固定在弹簧顶部的硬质小球及放置坚果的果垫组成。如图所示,是演示打开核桃的三个步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弹簧被向上拉伸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B.松手后,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C.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弹簧对小球做正功D.打击过程中,果垫对核桃做负功解析:弹簧被向上拉伸过程中,弹簧的形变量增大,
故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故A错误;松手后,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由于弹簧弹力做功,故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小球向下运动过程中,弹力向下,故弹簧对小球做正功,故C正确;在打击过程中,核桃对果垫的作用力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故果垫核桃
对树不做功,故D错误。4.(2020·天津二中高一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A.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
势能为mgh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12mv20+mgh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12mv20解析: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物体落到海平面时的势能为-mgh,所以A选项错误
;此过程重力做正功,做功的数值为mgh,因而B正确;不计空气阻力,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有12mv20=-mgh+Ek,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Ek=12mv20+mgh,C选项正确;在地面处的机械能为12mv20,因此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也为
12mv20,D选项正确。5.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均匀的细链条长为L,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手按住一端,使L/2长部分垂在桌面下,(桌面高度大于链条长度),现将链条由静止释放,则链条上端刚离开桌面时的动能为(D)A.0B.12mgL
C.14mgLD.38mgL解析:取桌面下L2为零势能面,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Ek=mg2·L2+mg2·L4=38mgL,故选D。6.如图所示,倾角30°的斜面连接水平面,在水平面上安装半径为R的半圆竖直
挡板,质量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R/2处静止释放,到达水平面恰能贴着挡板内侧运动。不计小球体积,不计摩擦和机械能损失。则小球沿挡板运动时对挡板的作用力是(B)A.0.5mgB.mgC.1.5mgD.2mg解析:由机
械能守恒定律知,mgR2=12mv2,又F=mv2R得F=mg,选项B正确。二、非选择题7.(11分)质量为25kg的小孩坐在秋千上,小孩重心离拴绳子的横梁2.5m,如果秋千摆到最高点时,绳子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是60°,秋千板摆到最低点时,忽略手与绳间的作用力,求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大小。(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答案:500N解析:秋千摆到最低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则:mgl(1-cos60°)=12mv2①在最低点时,设秋千对小孩的支持力
为F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v2l②解得:FN=2mg=2×25×10N=500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孩对秋千板的压力为500N。8.(13分)如图所示,弯曲斜面与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组成光滑轨道,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度为4R的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半圆的最高点D后做平抛运动落在水平面的E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球在D点时的速度vD;(2)小球落地点E离半圆轨道最低点B的距离x;(3)小球经过半圆轨道的C点(C点与圆心O在同一水平面)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答
案:(1)2gR(2)4R(3)6mg解析:(1)小球从A到D,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4R-2R)=12mv2D整理可以得到:vD=2gR。(2)小球离开D点后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可以得到:水平方向有:x=vDt竖直方向有:2R=12gt2整理可以得到:x=4R。(3)从A到C,根
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4R-R)=12mv2C。在C点,设轨道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v2CR整理可以得到:N=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经过半圆轨道的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6mg。
等级考训练(15分钟·满分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1.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图示位置进入竖直光滑的轨道,小球先进入圆轨道1,再进入圆轨道2,圆轨道1的半径为R,轨道2的半径是轨道1的1.8倍,小球的质量为m,若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则小球
在轨道1上经过A处时对轨道的压力为(C)A.2mgB.3mgC.4mgD.5mg解析:小球恰好能通过轨道2的最高点B时,有mg=mv2B1.8R,小球在轨道1上经过A处时,有F+mg=mv2AR,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1.6mgR=1
2mv2A-12mv2B,解得F=4mg,C项正确。2.如图所示,mA=2mB,不计摩擦阻力,A物体自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且B物体始终在水平台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当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A距地面高度是(B)A.H/5B.2H/5C.4H/5D.H/3解析:A、B组成的系统机
械能守恒,设物体A的动能与其势能相等时,物体A距地面的高度是h,A的速度为v则有:mAgh=12mAv2,可得v2=2gh从开始到距地面的高度为h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为:ΔEP=mAg(H-h)=2mBg(H-h)增加的动能为:ΔEK=12(mA+mB)v2=12(3mB)2g
h=3mBgh,由ΔEP=ΔEK得h=25H。3.(多选)如图甲所示,一个小环套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形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小环从最高点A滑到最低点B的过程中,其线速度大小的平方v2随下落高度h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乙所示四个图中的(AB)
解析:设小环在A点的速度为v0,选A点为零势面,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h+12mv2=12mv20得v2=v20+2gh,可见v2与h是线性关系,若v0=0,B正确;v0≠0,A正确,故正确选项是A、B。二、非选择题4.(16分)
(2020·河北省唐山市高一下学期三校联考)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m,h2=4.0m,x1=4.8m,x2=8.0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kg和m=2kg的大、小两只滇金丝猴分别位
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答案:(1)8m/s(2)45m/s(3)216N解析:猴子先做平抛运动,后做圆周运动,两运动过程机械能均守恒。寻求力的关系时要考虑牛顿第二定律。(1
)设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最小值为vmin,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1=12gt2①x1=vmint②由①②式,得vmin=8m/s③(2)猴子抓住青藤后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速度为vC,有:(M+m)gh2=12(M+m)v2C
④vC=2gh2=80m/s=45m/s⑤(3)设拉力为F,青藤长度为L,在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m)g=(M+m)v2CL⑥由几何关系(L-h2)2+x22=L2⑦故L=10m⑧综合⑤⑥
⑧式并代入数据得F=216N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