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中考真题化学》《精准解析》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共(19)页,519.85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30d23b15e744aa97b656cb1277fd53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19年无锡市化学中考试卷(ZH-0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K-39Mn-55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5分
)1.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
石墨烯具有导热性【答案】B【解析】【详解】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碳的一种单质,选项A正确;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化合物,选项B错误;C、题中已知,石墨
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选项C正确;D、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热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热性,选项D正确。故选B。2.侯德榜研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的“碱”是()A.NaClB.3
NaHCOC.23NaCOD.NaOH【答案】C【解析】【详解】侯德榜研创的联合制碱法中发生的反应是:NH3+CO2+H2O+NaCl=NH4Cl+NaHCO3↓(NaHCO3因溶解度较小,故为沉淀,使反应得以进行),32
322Δ2NaHCONaCO+CO+HO,所以制得的“碱”是纯碱,即碳酸钠。故选C。3.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缺少或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元素是()A.铁B.锌C.硒D.碘【答案】D【解析】【详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不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不符合题意;B、人体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不符合题意;C、人体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摄入量过高,也会使人中毒,不符合题意;D、人体缺碘或碘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自然资源的
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风力发电D.空气液化【答案】B【解析】【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空气液
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5.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详解】A是禁止吸烟图标;B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C是禁止烟火图标;D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
。故选A。6.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2K——2个钾元素B.3Al+——1个铝离子C.3O——3个氧原子D.2N——2个氮分子【答案】B【解析】【详解】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且元素也不可以讲个数,选项A不正确;B、离子符号表示一
个离子,因此3Al+表示1个铝离子,选项B正确;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表示几个原子要在元素符号前面标上数字,O3表示的意义是一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C不正确;D
、2N表示2个氮原子,2个氮分子应该是2N2,选项D不正确。故选B。7.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铈属于金
属元素B.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D.铈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58【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元素中文名称命名规则,铈是“钅”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A正确;B、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中间是元素名称,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选项B正确;C、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中间是元素名称,正下方是相对原子质量,但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选项C错误;D、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铈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是58,选项D正确。故选
C。8.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活性炭作吸附剂B.稀盐酸作除锈剂C.铁粉作脱氧剂D.生石灰作干燥剂【答案】A【解析】【详解】A、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性是物理性质,符合题意;B、稀盐酸作除锈剂是因为稀盐酸能跟铁锈反应生成可溶的氯化铁,利用的是盐酸的化学
性质,不符合题意;C、铁粉作脱氧剂利用的是铁粉能跟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生石灰作干燥剂利用的是生石灰能和水反应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9.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的质量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答案】D【解析】【详解】液化石油气(LPG)可压缩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构成液化石油气的分子之间有间隔,且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在加压后分子之间的间隔
减小,体积也就减小;加压后体积减小与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无关。故选D。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4CSCuOu稀盐酸uuuuuuuuur溶液B.2CuOCOCOuuuuuurC.232MnOKClOOΔuuu
uuuuurD.322FeClFeO稀盐酸uuuuuuuuur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Cu排在氢的后面,所以Cu不可能和稀盐酸反应,而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更不可能生成硫酸铜溶
液,不符合题意;B、CO和CuO反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方能进行,所以不加热,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C、KClO3在MnO2催化作用和加热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氯化钾和O2,转化能一步实现,符合题意;D、Fe2O3和稀盐酸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元素化合价不变,给定条件下不可能生成FeCl2,转化不能一步实现,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因为本题中有一个重要信息:“在给定条件下”。如果不注意,最易错的就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题中没有给出加热条件,在不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是不能反应的
。11.下列有关X、Y表示的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包含”关系的是()选项XYA氧化物化合物B化合反应分解反应C碱性溶液碱溶液D饱和溶液浓溶液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可见氧化物是化合物
中的一种,X从属于Y,不符合题意;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两个,属于并列关系,不符合题意;C、碱溶液呈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还包括碳酸钠溶液这样的盐溶液,所以碱性溶液包含碱溶液,符合题意;D、饱和溶液是一定
条件下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与溶液浓度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浓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也无必然联系,所以两者没有包含关系,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判断两个概念的关系,首先要弄清楚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然后才能准确判断出两者的关系。比如饱和溶液和浓溶液,饱和溶液的
内涵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外延是它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同样浓溶液的内涵是溶质质量分数较大,但它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因此两者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存在包含、并列等关系。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D.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答案】A【解析】【详解】A、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又不能全部溶于水,所以用此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不准确,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符合题意;B、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且反应过程中没有浮力等因素的干扰,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C、此实验符合控制变量的原则,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而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因此可以探究出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广口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左升右降,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t℃时,Na
Cl的溶解度大于23NaCO的溶解度B.2t℃时,NaCl和23NaCO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1t℃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D.23NaCO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
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23NaCO【答案】B【解析】【详解】A、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以看出,t1℃时,NaCl的溶解度大于Na2CO3的溶解度,选项A正确;B、图中可知t2℃时,NaCl和Na2CO3的溶解度相等,但没有说明溶液的质量关系,也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
因此无法确定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关系,选项B错误;C、饱和溶液恒温蒸发,因为溶剂减少,所以原来溶解在这些溶剂中的溶质就会析出,因此t1℃时,将NaCl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选项C正确;D、溶解度曲线中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氯化钠的溶
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选项D正确。故选B。14.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滤液中一定有Zn2+
、Fe2+②滤液中可能有Ag+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含有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锌跟Fe(NO3)2和AgNO3两种物质都能反应,但反
应有先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Ag排在Fe的后面,所以锌先和AgNO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是:Zn+2AgNO3=2Ag+Zn(NO3)2,AgNO3反应完后,如果有锌剩余,锌再跟Fe(NO3)2溶液反应,化学方程
式是:Zn+Fe(NO3)2=Fe+Zn(NO3)2。因此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Zn2+,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Ag。因为充分反应后过滤液仍为浅绿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有Fe2+,也说明锌已反应完。如果AgNO3没有反应完,Fe(N
O3)2就没有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就没有铁,滤液中含Ag+;如果AgNO3恰好和锌反应完,Fe(NO3)2也没有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没有铁,滤液中没有Ag+;如果AgNO3和锌反应完,有部分Fe(NO3)2和锌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就有铁,滤液中没有Ag+。因此充分反应后过滤
滤渣中可能有铁。综上所述,①滤液中一定有Zn2+、Fe2+,②滤液中可能有Ag+,③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Fe全部正确。故选D。【点睛】一定质量的金属和两种盐的混合溶液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注意反应的先后顺序,根据反应的现象判断反应的程度,然后才能确定滤
液和滤渣的成分。15.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两、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302015反应后质量/g0xy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4∶1B.x+y=75C.
y≤20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D.x的取值范围:0≤x≤30【答案】D【解析】【详解】A、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参加反应的丁质量为5g,因此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20g∶5g=4∶1,选项A正确;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不变,所以20+30+20+15=0+x+y+10,x+y=75,选项B正确;C、从表中可知,甲20g全部参加了反应,而丁反应前后减少了5g,说明甲和丁是反应物,当y=20g时,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甲和丁是反应物,乙必然是生成物,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当y<20g时,
丙也是反应物,此时反应物是三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因此y≤20g时,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D、当0≤x<30时,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当x=30g时,乙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丙是生成物;但当丙是反应物时,乙必然就是生成物,30g<x≤75g
,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0≤x≤75g,选项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题,解题时最重要的是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一个基本原则是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本题的难点是乙和丙的不确定,要根据选项进行讨论分析。二、
非选择题(共35分)16.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填序号)。a.自来水b.蒸馏水c.矿泉水(2)制作“糖醋鱼”所用的主、配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填序号)。a.糖b.醋c.鱼(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
(填序号)。a.4NHClb.()242CaHPOc.3KNO(4)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a.黄金首饰b.塑料盆c.纯棉T恤【答案】(1).b(2).c(3).c(4).b【解析】【详解】(1)纯净物是由
一种物质组成的,自来水和矿泉水的主要成分都是水,但都含有其他物质,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水,是纯净物。因此属于纯净物的是:b。(2)糖属于糖类,不含蛋白质;醋中含有的有效成分是醋酸,不含蛋白质;鱼中富含蛋白质,因此富含蛋白质的是:c。(3)复合肥中至少要含有氮、磷、
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NH4Cl中只含N,Ca(H2PO4)2中只含P,这两种化肥不是复合肥,KNO3中含K和N,属于复合肥,因此所以复合肥的是:c。(4)黄金首饰是金属材料制成的,纯棉是天然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因此所以有机合成材料的是:b。17.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密切相关。(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2)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
学式是_____。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3)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
因是_____。(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答案】(1).SO2(2).CO(3).3∶1(4).Zn+H2SO4=ZnSO4+H2↑(5).氢气的制取成本高
和贮存困难(6).2323CO+FeO2Fe+3CO高温【解析】【详解】(1)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产生NO2、SO2等气体。(2)图中可知一个甲烷(CH4)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一个Z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W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①根据以上分析,W表示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是:CO。②图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422CH+HO3H+CO一定条件,Z是H2,W是CO,因此该
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3∶1。(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323CO+FeO2Fe+3CO高温。【点睛】本题⑵中没有给出图例,但我们可以从CH4分子和H2O分子的示意图中判断出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从而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和氢气的
化学式,然后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得出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18.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2CO气体的制取和性质。(1)A、B、C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2CO气体。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②实验室制取2C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收集2CO可选用的装置
是_____(填序号),检验2CO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③利用B装置制取2CO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④与A装置相比,利用C装置制取2CO的优点是_____。(2)某化学
兴趣小组对2CO的性质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步骤1:如图5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图中a处连接气体压力传感器),甲、乙、丙三个烧瓶的容积均为250mL,分别收集满2CO,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85mL液体。步骤2:三位同学同时迅速
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步骤3: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定烧瓶内的气压变化,得到如图6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曲线1、2、3分别表示甲、乙、丙三个烧瓶内的气压变化。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
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曲线1中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_____,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_____。③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填序号)。a.2CO能溶于水b.2CO能与水发生反应c.2CO能与NaO
H溶液发生反应【答案】(1).试管(2).CaCO3+2HCl=CaCl2+H2O+CO2↑(3).D(4).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5).锥形瓶内液面下降,有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6).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以通过控制酸液的滴加速率达到控制
反应速率的作用(7).CO2+Ca(OH)2=CaCO3↓+H2O(8).CO2溶于水(9).振荡(10).ac【解析】【详解】(1)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②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2CO,其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
O2↑;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收集CO2可选用的装置是D:,检验CO2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火焰熄灭,则集满。③利用B装置制取CO2时,反应未停止前关闭止水
夹,因为反应在继续进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瓶内压强增大,锥形瓶内的液体就会回流到长颈漏斗中,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锥形瓶内液面下降,有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④与A装置相比,C装置中使用了分液漏斗,通过分液漏斗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还可以控
制酸液的滴加速率,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因此利用C装置制取CO2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可以通过控制酸液的滴加速率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作用。(2)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瓶乙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烧瓶
乙中注入的是饱和石灰水,二氧化碳和其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②曲线1表示的是水加入二氧化碳气体中压强的变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内压强减小,因此BC段气压逐渐变小的原因是:CO2溶于水;振荡增大了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使溶
解更充分,溶解速度加快,瓶内压强减小就加快,因此导致CD段气压快速变小的操作是:振荡。③不管是曲线1还是曲线3,开始一段瓶内压强增大是气体中加入液体短时间内体积增大造成的。经过短暂的压强增大后,瓶内压强都逐渐变小。曲线1表示的是水注入二氧化碳气体中,瓶内的压强减小,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当然,二氧化碳在溶于水时有没有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实验中不能得出结论,需要补充一个证明碳酸的实验。通常情况下一体积水中只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如果氢氧化钠不跟二氧化碳反应,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
水,瓶内压强减小应该跟曲线1相似,而实验中曲线3注入二氧化碳中瓶内压强减小幅度远大于曲线1,说明二氧化碳除了溶于水,还跟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是:ac。【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对比曲线1与曲线3,能得出的结论,从两条曲线反应的压强
变化上,只能得出瓶内二氧化碳气体减少和各自减少的幅度,可以比较得出氢氧化钠能跟二氧化碳反应,从曲线1的变化也可以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至于二氧化碳能不能和水反应,需要补充证明有碳酸生成的实验。19.钛(
Ti)被称为“航空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制备钛的一种流程如下:(1)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2)“氯化”过程中焦炭的作用是_____。(3)由TiCl4制备Ti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的好处是_____。【答案】(1).+4(2).做还原剂(3).42Ar2Mg+TiCl2M
gCl+Ti800℃(4).防止高温下Mg、Ti跟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5).做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节约成本。【解析】【详解】(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Ti的化合价为x,(+2)+x+(-2)×3=0,
解得x=+4,则FeTiO3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4。(2)“氯化”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FeTiO3、C、Cl2反应生成FeCl3、TiCl4、CO,在此过程中C→CO,C得到氧,化合价升高,因此焦炭的作用是:做还原剂。(3)Mg和TiCl4在800℃和氩气(Ar)氛围中反应生成Ti和氯化镁,化学方
程式为:42Ar2Mg+TiCl2MgCl+Ti800℃。该反应在氩气(Ar)氛围中进行的理由是:防止高温下Mg、Ti跟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4)如上述流程所示,将钛厂、氯碱厂和甲醇厂组成产业链可以做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生产成本。【点睛】本题中“氯化”过
程中焦炭的作用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利用反应物和生成物进行比较,发现在此过程中C→CO,碳元素得到氧,化合价升高,因此焦炭的作用是:做还原剂。20.水产养殖的速效增氧剂“鱼浮灵”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2322aNaCObHO)。某化学研究小组对“鱼
浮灵”的制备、成分测定及增氧原理进行了如下探究。【查阅资料】①过氧碳酸钠有23NaCO和22HO的双重性质;50℃开始分解。②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Ⅰ.“鱼浮灵”的制备。实验室用23NaCO与稳定剂的混合溶液和30%的22HO溶液反应制备过氧碳酸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_____。(2)反应结束后,停止搅拌,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静置过滤、洗涤、干燥,获得过氧碳酸钠固体。加入异丙醇的目的_____。Ⅱ.“鱼浮灵”的成分测定。【定性检测】检测过氧碳酸钠溶液中的成分。(3)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
。实验序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①取样,加入2MnO粉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__________溶液中含有23NaCO【定量研究】测定“鱼浮灵”中过氧碳酸钠的组成。实验③:称取
一定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2B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钡(3BaCO)固体3.94g。实验④:另称取相同质量的“鱼浮灵”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再逐滴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
分反应,消耗4KMnO的质量为1.896g,该反应的原理是:42224244222KMnO5HO3HSOKSO2MnSO5O8HO++=+++。(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2322aNaCObHO)的化学式_____(写出计算过程)。Ⅲ.“鱼
浮灵”的增氧原理。研究小组通过测定常温下相同时间内水溶液中溶解氧的变化,探究23CO−、OH−对22HO分解速率的影响,设计了对比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编号①②③④⑤试剂2HO224%HO溶液23NaCO固体224%HO溶液NaOH溶液224%HO溶液NaOH
溶液224%HO溶液pH6.966.018.148.159.26溶解氧(-1mgL)5.686.449.119.1210.97(5)由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呈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6
)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_____。【答案】(1).常温下鱼浮灵在水中能很快分解产生氧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2).使过氧碳酸钠固体尽可能多的析出(3).22222MnO2HO2HO+O(4).取样,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5).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玻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2Na2CO3·3H2O2(7).酸性(8).过氧碳酸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快了
H2O2分解,使水中溶解氧迅速增加【解析】【详解】(1)鱼浮灵在常温下在水中会很快分解,而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因此生产过程中反应温度不能超过20℃的原因是:常温下鱼浮灵在水中能很快分解产生氧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
(2)因为过氧碳酸钠在异丙醇(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所以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异丙醇的目的就是:使过氧碳酸钠固体尽可能多的析出。(3)完成实验报告中的相关内容。实验①中根据实验现象有氧气生成,可以判断出溶液中含有过氧
化氢,化学方程式是:22222MnO2HO2HO+O实验②结论是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根离子的鉴定方法,设计的实验步骤是:取样,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试管口;实验现象是: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玻
璃片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计算确定过氧碳酸钠的化学式。根据实验③中数据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2332NaCO+BaOH=BaCO+2NaOH106197x3.94g106x=1973.94g解得x=2.12g根据实验④中数据计算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设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y。42224244222KMnO+5HO+3HSO=KSO+2MnSO+5O+8HO3161701.896gy3161.896g=170y解得y=1.02g设过氧碳酸钠的化学式是aNa2CO
3·bH2O2。106a2.12g=34b1.02g解得a2=b3则过氧碳酸钠的化学式是:2Na2CO3·3H2O2。(5)由Ⅲ.“鱼浮灵”的增氧原理中的实验②可知,常温下,过氧化氢水溶液pH=6.01<7呈酸性。(6)由Ⅲ.“鱼浮
灵”的增氧原理中的实验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越大,溶液中的溶解氧就越多,可见过氧碳酸钠可以速效增氧的原理是:过氧碳酸钠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加快了H2O2分解,使水中溶解氧迅速增加。【点睛】本题的难度较大,其中确定过氧碳酸钠的化学式需要先根
据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质量,然后根据假设的化学式和计算得到的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质量列式计算出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个数比,最后得出化学式。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