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原卷版)

DOC
  • 阅读 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343.132 KB
  • 2024-12-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原卷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9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案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学案(沪教版)(原卷版).docx,共(6)页,343.132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c48a3b74e29d670e1088b56bae0ab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复习(2)【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知识梳理】考点一空气的成分、用途1.空气是__________,其成分及其体积分数如下:(大约)空气成分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水蒸气和其

它成分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空气各成分的用途:①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的原理: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②空气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氮气:性质不活泼(稳定),用途:①作保护气②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③用于制造低温环境或医疗上冷冻麻醉

④制硝酸和氮肥氧气:性质比较活泼,用途: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稀有气体:性质不活泼(稳定),用途: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等③氦气充气球(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④氦气用于制造低温环境考点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①法国化学家__________用定

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得出结论:空气由_____和_____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②原理: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__________固体,使密闭容器中的压强_____,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压入的水的体积=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③装置(见教材P13)④步骤:连接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把集气

瓶的容积分成5等份,做好记号;用止水夹夹紧胶管;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阀。⑤现象: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__________;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

倒流到集气瓶中,约占_______________。⑥结论: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误差分析误差原因注意事项测量结果偏低__________,氧气未耗尽红磷要足量__________

,使装置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中装置气密性要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小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偏高胶皮管未夹紧,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体因受热顺着导管逸出胶皮管要夹紧燃烧匙伸入过慢,使装置内的气

体受热逸出,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偏大点燃红磷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⑧药品选择:物质在空气中只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或液体(占的体积忽略不计)。a.可否换用木炭、硫等物质?答:不能,木炭或硫燃烧会产生气体,造成瓶内气体压强

无明显变化)。b.可否换用铁丝?答:不能,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c.可否换用金属镁?答:不能,金属镁能够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发生燃烧。⑨燃烧过程中的集气瓶压强变化:燃烧开始,消耗氧气使压强减小,但同时燃烧放出的大量热使瓶内剩余气体

受热迅速膨胀,压强增大。燃烧放热引起的压强增大大于消耗氧气的压强减小,所以总的效果是压强增大(BC段)。待燃烧结束后,剩余气体慢慢冷却,压强减小,减小到比初始压强更小(减少的部分就是被消耗的氧气体现的压强)(DC段)。打

开弹簧夹或者打开装置后,水流入集气瓶,瓶内压强迅速恢复与大气压相同(DE段)。⑩其它测量装置:a教材装置的不足:气密性较差;红磷着火点较高;生成的P2O5易飘散到空气中引起空气污染,不环保b.改进装置:【基础巩固】1.(2021·广西玉林)如图

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乙”代表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2022·福建厦门·)“高原反应”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m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呼吸困难等各种不适。缓解“高原反应”可吸入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3.(2022·福建·)随着神舟十三号飞船的安全着陆,中国航天员创造了在太空驻留时长的新纪录,航天员在空间站呼吸的“人造空气”中不该含有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氧气D.氮气4.(2022

·湖南)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C.氧气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D.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5.(2022·厦门)如图为“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左右两边活塞

距离为20cm,活塞可以自由移动(密闭体系内除空气外其他物质体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惰性电热板上红磷不可以换成铜丝B.氧气含量指的是“氧气质量分数”C.实验结束后活塞之间的距离约为4cmD.缓慢来回推动活塞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6.(2020·山东烟台)如

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的铜粉可以换成碳粉B.停止加热后,趁装置未冷却马上读数C.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15D.实验结束后,硬质玻璃管

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7.(2022·福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测定空气中O2含量。烧瓶容积为562mL,烧瓶中预留40mL的水;用激光笔点燃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量筒内液面不再下降时,调整左、右两边液面相平,量筒内减

少了71mL的水。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打开止水夹,观察到水倒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B.整个实验过程中,烧瓶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C.若增加烧瓶中预留的水体积,对测定结果无影响D.测定O2的体积分数约为13.6%8.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

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B.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C.过程中装置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9.从①H2O②CO③O2④N2⑤Ne五种物质中,选择适

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b.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_______;c.能燃烧的气体是________;d.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_____。【拓展提升】10.建构合理的思维模型,既能促进深度学

习又能提高思维品质。小科建构了“两组分混合物含量测定”的思维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教材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再探究:忽略含量很低的其它物质,空气可以看成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两份混合物。【探究一】根据沸点低的组分先汽化的性质,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1)将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液氮先

汽化。从建模角度分析,该操作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___。【探究二】根据混合物中某组份发生化学反应,测定混合物中某组分的含量。(2)按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止水夹最合理的打开时间是___________(填“反应刚结束时”或“冷却到室温时”)。【交流评价】(

3)已知:在氧气不充足时,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且不与碱反应。小科用足量木炭替换红磷,等体积氢氧化钠浓溶液替换集气瓶中的水,规范操作后,测得的氧气含量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继续探究】(4)运用上述思维模型,小科又设计了图乙的实

验装置,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11.(2019·福建)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实验1】按图1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

验2】按图2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锈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写一点)。(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_____(填"实验1”或“实验

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1或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点)。【

实验3】测定用排空气法收集到的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5)甲同学设计图5所示装置进行测定。浓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乙同学提出,仅

利用图6所示装置,在不添加其他试剂的前提下,也能测得集气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达到实验目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39324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