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4练)含答案.doc,共(10)页,104.000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217b345d1f1b64885d3bc643cb484ec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第74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
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100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霍金和埃隆
·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
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10
0年内取代人类》)材料二: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
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
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
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
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
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
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
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
期東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
及其应对》)材料三: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
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
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
认知提升。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
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
确的一项是()(3分)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
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
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3.下列说法中,
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
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分)5.结
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两分硬币[日本]黑岛传治“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藤二缠起妈妈来了。“问问爸爸,看叫买不。”“说行哩。”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
。尽管是答应给买了,还要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
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藤二缠着妈妈。“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陀螺
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嗯。”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
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多少钱一条哇?”“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是啊。”“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
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
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不。”“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藤二似乎在跟
柱子拔河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哼,比人家的都短呀!”“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到后面去的呀!”“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
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这使他感到不开心。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
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嗯。”“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
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一
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去。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三年过去了。“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
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写“孩子们聚集到庙门前两人一组撞陀螺”“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牛棚里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等内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B.藤二“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妈妈提醒“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
、爸爸“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C.小说的多个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藤二对新陀螺的渴望,但他没有逼着妈妈买,说明他年龄虽小却比较懂事,答应了妈妈不买就不再缠闹。D.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
“妈妈”节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的无奈。7.文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8.文章最后写“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
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和《祝福》里祥林嫂反复说阿毛的事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分6)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戏曲史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剧种史研究和专门史研究四大部分。基于戏曲剧本的文体差异的
杂剧史、传奇史等专门史研究,主要研究对象是清中叶之前的古代戏曲史,而涉及晚近戏曲发展史的研究,就主要是剧种史研究。剧种是目前人们最习惯于运用的戏曲分类学方法,戏曲史论的研究因此衍生出众多分支。相对于整体的戏曲史研究和戏曲理论研究,还可以具体研究某一
剧种的历史,以及某一剧种特有的表现手法与美学规律,这也恰恰是目前戏曲研究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方面。多年来,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尤其因为京剧近代以未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梅兰芳还是样板戏,都一直是戏曲研究的热点。昆
曲(昆剧)拥有作为雅文化之代表的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所以昆曲研究是另一受到突出关注的领域。尤其是21世纪以来,昆曲研究急剧升温,出现了大量相关的成果。京、昆研究在剧种研究方面起着明显的引领作用,带动了戏曲研究整体上的推进。各剧种史的研究一直
是地方戏曲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从戏曲研究的成果角度看,最能够引起各地文化部门所属戏曲研究单位研究兴趣的,就是剧种史。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遴选与认证和随之开展的国家级“非遗”认证的
激发,那些特具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类型迅速成为焦点,地方戏曲剧种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现象对各地的剧种研究产生了强有力的刺激作用,使之越来越成为地方文化保护与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非遗“热还吸引了各地方高等院校进入戏曲研究领域,就在文化部门所属的戏曲研究机构与队伍明显衰减的背景下,
高校学者的参与就显得更为显眼和重要,他们逐渐成为剧种史写作的主力军,这一趋势顺便也扩充了戏曲研究群体,让高等院校重新成为戏曲研究的主力军。晚近十多年里,地方剧种的史论研究,尤其是剧种史的梳理与研究成为戏曲研究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也必须看到,研究的深度以及学术成果的质量
参差不齐,有相当部分成果如同急就章,说明剧种史研究的学术准备显然是不足的。戏曲史研究不能离开专门史这一基础,戏曲音乐研究是戏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戏剧研究格局中最具鲜明特色的部分。戏曲从两宋年间诞生时起,有音乐伴奏的韵文就是其文本中的主体
部分。戏曲文本是唱白相间、且以唱为主的一种戏剧体栽,无论是宋元戏文还是元杂剧,包括其后的传奇和地方戏的剧本,无不以音乐化的韵文写作唱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抒情叙事手段。戏曲欣赏者往往把唱腔作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对戏曲的爱好也往往表现为对音乐(唱
腔)的爱好,而优秀的戏曲演员也多数是由于他们对音乐唱腔有独特的处理,以及具有异于旁人的独特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演唱能力。甚至清末民国以来,人们还将那些主要是在唱腔上有特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称为某派,如梅(兰芳)派、麟(周信芳,艺名麒麟童)派等等。音乐在戏曲中
具有这样特殊的重要性,所以对戏曲音乐的研究,无疑在戏曲研究中占据着无可怀疑的重要位置。戏曲音乐研究当然包括戏曲作曲研究,但主要是对戏曲音乐本体特征的研究。但是,戏曲作曲研究却有可能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与方向之一。对戏曲而言,所
谓“戏曲作曲”是晚近才出现的新职业。传统戏曲虽然无不包含音乐,甚至以音乐为其主要结构框架,但是历史上不需要也没有职业化的”作曲”。曲牌体戏曲剧种有相对成型的音乐结构,由于唱词写作时首先必须选择适宜的曲牌并按曲牌的格律填词,所以剧本作者在撰
写剧本时早就选定了所有唱段使用的曲牌,至少在音乐旋律方面,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作曲”的空间;板腔体剧种的唱腔在大致规定的框架里可以有很多变化,所以尽管旋律的大致走向与起落音是相对固定的,在实践中,确实需要对每个剧目每个唱段的腔格做特殊处理。然而这样的处
理,在传统戏曲演出中都归属于演员或乐师的自主创造空间,同样无需职业化的”作曲”。近代以来,尤其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受西方歌剧创作模式的影响,戏曲新剧目创作中的音乐部分依赖专门的作曲创作的现象越来越成为通例。从整体上看,基于西方音乐教育的音乐学
院培养的戏曲作曲,已经对戏曲音乐产生了堪称覆盖性的影响。(摘编自傅谨《戏曲研究的学科结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为京剧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B.各
地方高等院校学者逐渐成为剧种史写作和戏曲研究的主力军,使得地方戏曲剧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C.晚近十多年里,剧种史的梳理与研究成果很多,但因为没有学术准备,有相当部分成果如同急就章。D.以音乐化的韵文写作唱词,并以此为最重要的抒情叙事手段,这是我国戏曲自诞生以来一直未变
的方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清朝戏曲研究B.杂剧史研究C.戏曲文本研究D.传奇史研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如某位学者想对河北梆子剧种进行研究,那么他应该能
从京剧、昆剧的研究成果中受到不小的启发。B.如果某个地方戏曲剧种的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有较快的增长,那这个剧种就可以成为国家级“非遗”。C.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戏曲演员,努力练习唱腔,进而对音乐唱腔有独特的处理,是一正确的努力
方向。D.剧种史研究是目前戏曲研究领域最具增长潜力的方面,通史研究、断代史研究等部分同样需要加强研究。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表达观点时,使用的“大致”“从整体上看”等说法,体现出作者语言的严密。B.文章第四
段列举戏剧派别,证明了戏曲欣赏者往往把唱腔作为最主要的欣赏对象。C.文章讨论戏曲作曲研究时,对中西方创作模式进行比较,强调了西方歌剧的影响。D.文章对戏曲作曲研究的未来做出判断,强调了音乐学院培养戏曲作曲的重要影响。5.传统戏曲中
曲牌体剧种和板腔体剧种在音乐方面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5分)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①我以为访一处佳胜山水,无须提前做功课。做过功课,到那里你不知先看哪样后看哪
样。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桐庐,做功课,更容易发生选择性困难。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②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我说这山不算高啊,水华说,若游玩,山不需要太高。好山高矮适宜,有花有草,设亭列椅,人和山才融
为一体。世人都说“峨眉天下秀”,梁启超称桐君山为“峨眉一角”,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好山啊,不光山本身的形态要好,山上提供的视角也要好,登上去能看到更好的风光。③往山上走,清风拂面。枝叶牵衣。台阶登几级,便有缓步之地,便于抬起头观望,这是当年修山路者为后人提供的
人文关怀。水华说,清代高鹏年在《桐君山记》里写“扁舟渡横港,登岸,徒步而上。历三百余级,盘旋曲折,达于巅”。徒步而上,三百余级台阶的高度刚刚好,太高了,李白、韦庄、白居易、苏轼、李清照上不去的。高鹏年又说,上桐君山“一路松风成林,苔藓铺地,鸣禽上下,如奏笙簧,有石坊曰古
小金山,即桐君山也”。桐君山上草木葱茏,差不多一棵树边上,长着另一品种的树,高矮参差,各呈姿态。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乌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如长啸一般。此山不过于嶙峋,也不过于平缓。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
未破坏野逸气象。④登山顶,视野顿开。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作家柯灵写过一篇《桐庐行》,“船转到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
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天目溪就是分水江。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过好多诗的。我看了看脚下,只有石头和寻常花草。水华说,唐朝诗人章八元就站在这里作诗:“三月暖时花竞发,两溪分处水争流。”有两首清代诗人写桐庐的诗也蛮有意思,袁牧的《
桐江作》和纪晓岚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都写到了山、水、绿、船,这是桐庐风光的四大家族。郁达夫的《钓台的春昼》也写到桐君山,他说桐君山“地处在桐溪东岸,正当桐溪和富春江合流之所,依依一水,西岸便瞰视着桐庐县市的人
家烟树,南面对江,便是十里长洲;唐诗人方干的故居,就在这十里桐洲九里花的花田深处。向西越过桐户县城,更遥遥对着一排高低不定的青峦,这就是富春山的山子山孙了。东北面山下,是一片桑麻沃地,有一条长蛇似的官道,随而复现
,出没盘曲在桃花杨柳洋槐榆树的中间;绕过一支小岭,便是富阳县的境界”。⑤说着话来到桐君祠。桐庐县志载,桐君祠最初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祠内桐君老人端坐中间,神态蔼然。两侧分立扁鹊、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黄唯一
、李时珍、王清任的塑像。相传,桐君是黄帝时人,在此山结庐而居,研医采药,治病救人。他的医药经验被后人汇编为《桐君采药录》,影响深远。⑥我跟你讲,水华说,桐君这个人,《浙江通志》记载,“桐君住在县东山隈桐树下,其地枝柯偃盖,荫蔽数亩,远望如庐
舍,人问其姓名,则以桐示之,因名其人为桐君”。为纪念这位中医药鼻祖,后人把他采药求道的这方土地命名为桐庐,江为桐江,溪为桐溪,岭为桐岭,洲为桐洲。采药求道山为桐君山,山上修桐君祠祭祀。⑦月光下的桐庐县城清逸大方,现代化的脚步与山水清音在这里相遇而不抵触,故此
桐庐享有“中国最美县城”之誉。我们沿着江边走,准备再度到桐君山看山上月色。水华说,这个地方叫重梁渡头,郁达夫当年走到这里,“先在离轮埠不远的渡口停立了几分钟,后来向一位来渡口洗夜饭米的年轻少妇,弓身请问一回,才得到了渡
江的秘诀。她说,‘你只需高喊两三声,船自会来的。’先谢了她教我的好意,然后以双手围成播音的喇叭,纵声一喊,‘喂,喂,渡船请摇过来!"果然在半江的黑影当中,船身摇动了,渐摇渐近,五分钟后,我在渡口,终于听出了咿呀柔橹的声音。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
息。”⑧到山顶,月下的富春江静静流过,丰腴白净,水面筛动着对岸高楼的灯影。我看到岸边十几条渔船停驻,灯火里人影忙碌。水华说,这是船民,很辛苦的。我们桐庐的船民过年要在船上贴红纸,上面写“大将军八面威风”,船上放
一捆青柴,叫“青龙吉祥”。⑨山上,我们再拜桐君老人,感谢他的恩德,踏着月光白霜的石阶下了山。⑩水华姓郭不姓桐,桐庐县合村乡麻境村人,军旅诗人,博闻强记,过目成诵。我与水华相识廿载,他比我小十岁,为吾友人。(取材于鲍尔吉∙原野的同名散文)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
段中,梁启超和康有为都用峨眉山与桐君山作比较,但侧重点不同,他们分别强调桐君山的秀和奇。B.第③段写桐君山高矮适宜,草木葱茏,苔藓铺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吸引过许多文人墨客登临览胜。C.第④段中,作
者对在桐君山顶所见的山、水、绿、船进行了详尽而直接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桐君山的明丽。D、第⑦段中,作者借助了郁达夫在鱼梁渡头向一位年轻少妇问渡的经历,让读者感受到桐庐当地的质朴民风。7.本文用语精当,富有美感,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4分)到山顶,月下的富春江静静流过。丰腴白净,水面筛动着
对岸高接的灯影。8.第①段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庐君山好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先看桐君山的理由。(4分)9.“水华”这一人物在本篇游记中十分突出,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2022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
与解析(第74练)基础题组现代文阅读I1.BA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C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
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到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项,“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错。人们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也不都是冷静的,原文有“人工体能
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同样,对待人工智能更加恐慌,原文有“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2.C“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错,材料二说“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
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注意是“有可能”;另外材料三说“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见并不是“无需工作”,而是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控制人工智能。3.D说明了人工智能能够让人
类摆脱劳动束缚,更加自由,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符合题干要求。4.(1)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①使用“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
证语言严密。5.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现代文阅读II6.D7.①“夕阳穿过竹窗棂,
苍蝇煽动着翅膀”等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种死寂的氛围;②藤二因为家庭贫困无人照看,抻短绳摔倒被牛踩死,与文中“黄牛仿佛在守护着孩子”形成强烈反差,具有讽刺意味,突出小说的悲剧色彩。8.①都表现了母亲因未能照顾
好孩子的悔恨;②凸显了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悲惨命运;③两个家庭的悲剧都反应了时代的残酷,当时底层人民的生存现状,深化了小说主题。能力题组现代文阅读I1.D【解析】A项,强加因果,“京剧近代以来与中国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紧密联系”和
“京剧研究在所有剧种研究中呈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都是“该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的原因。B项,强加因果,“使得地方戏曲剧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的是“非遗“热。C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学术准备显然是不足的”。2
.A【解析】A项属于戏曲史研究中的断代史研究,其他三项属于专门史研究。3.B【解析】过于绝对,“非遗“认证需要多方面因素。4.C【解析】据文章第五段,并没有对中西方创作模式进行比较。5.相同:都以音乐为其主要结构框架,无需职业化的”作曲”。(2分)不同:曲牌
体剧种音乐结构相对成型,在音乐旋律方面,并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作曲”的空间;板腔体剧种旋律的大致走向与起落音相对固定,但唱腔框架是大致规定的,可以有很多变化,变化由演员或乐师在实践中自主创造。(3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现代文阅
读II6.(3分)C7.参考答案:(2分)丰腴:写出了富春江水量丰沛、水面宽阔的特点,有画面感。(2分)筛动:形象描绘出江水静流、微波轻漾、光影闪烁的动态美。8.(4分)参考答案:①桐君山自然景观秀丽,人文色彩浓郁,高矮适
宜,易于攀登。②桐君山可提供最佳观赏角度,在山顶能纵览桐庐风光的全貌。③桐君山上建有桐君祠,了解桐君其人,可明桐庐文化的渊源。【评分说明】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9.(6分)答案要点:
①水华是作者桐庐之行的“导游”,起到串联全文内容的作用。②水华介绍了大量关于桐庐的诗文和历史,丰富了文章内涵。③水华热爱家乡、博闻强记、富有才情,其形象深化了作品主旨。【评分说明】每点2分。